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沥青软化点试验环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3:39: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沥青材料性能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软化点试验环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沥青作为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同时具有粘性和弹性材料的特征。沥青软化点是反映石油沥青、煤焦油沥青及天然沥青热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也是沥青三大指标之一,是研究沥青材料参数性能必做的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公路工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2011)中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规定,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位置,然后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应使其与环面齐平。因为试验环较小且为环状结构,在刮除多余沥青使其与环面齐平时,这对试验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要求极高,目前只能用手或普通镊子事先固定住试验环,一不小心热刮刀就会烫伤试验人员的手;用镊子固定时,稍用力过度试验环就会滑动,增加了试验的难度,导致刮除质量差,从而影响沥青软化点指标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沥青软化点试验环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试样环固定以及刮模误差的技术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6.一种沥青软化点试验环固定装置,包括:试验环、连接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连接部与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连接,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对设置,使用状态下,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配合形成环状的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容纳及固定试验环。
7.优选地,固定部设置有上下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试验环的顶面伸出第一端面,试验环的底面伸出第二端面。
8.优选地,试验环包括第一圆环和连接于第一圆环下端的第二圆环,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同轴设置,第一圆环与第二圆环的内腔的竖向截面为倒凸字形结构;固定部的内壁与试验环的外壁相适配。
9.优选地,固定部设置有沿固定部内侧壁周向延伸的内凸缘,内凸缘呈环状且位于第一圆环和第二圆环连接处的下方,内凸缘的内壁与第二圆环的外壁相抵接;其中,固定部的内径与第一圆环的外径相同,内凸缘的内径与第二圆环的外径相同。
10.优选地,连接部包括镊柄、第一镊臂和第二镊臂;第一镊臂的前端与第一夹持部连接,第二镊臂的前端与第二夹持部连接,第一镊臂的后端与第二镊臂的后端相交并连接于镊柄的一端。
11.优选地,连接部还包括第一延长臂和第二延长臂,第一延长臂连接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一镊臂之间,第二延长臂连接于第二夹持部与第二镊臂之间;第一延长臂与第一镊臂
呈倾斜设置,第二延长臂与第二镊臂呈倾斜设置。
12.优选地,第一延长臂与第一镊臂的连接处呈圆弧状,第二延长臂与第二镊臂的连接处呈圆弧状。
13.优选地,第一镊臂和第二镊臂上均设置有防滑纹。
14.优选地,固定部为四分之三圆环。
15.优选地,连接部、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为一体成型。
16.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沥青软化点试验环固定装置,将试验环通过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相配合形成环状的固定部进行有效固定,防止试验环滑动,便于刮模操作,满足试验需求。
17.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沥青软化点试验环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沥青软化点试验环固定装置的试验环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沥青软化点试验环固定装置的未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0、试验环;101、第一圆环;102、第二圆环;20、第一夹持部;30、第二夹持部;40、内凸缘;50、镊柄;60、第一镊臂;70、第二镊臂;80、第一延长臂;90、第二延长臂;100、防滑纹。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当我们称元件被“连接”或“耦接”到另一元件时,它可以直接连接或耦接到其他元件,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元件。此外,这里使用的“连接”或“耦接”可以包括无线连接或耦接。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定义,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28.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几个具体实施例为例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且各个实施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
2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沥青软化点试验环固定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试验环10、连接部、第一夹持部20和第二夹持部30,连接部与第一夹持部20、第二夹持部30连接,第一夹持部20与第二夹持部30相对设置,使用状态下,第一夹持部20与第二夹持部30相配合形成环状的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容纳及固定试验环10。
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第一夹持部20与第二夹持部30相配合形成环状的固定部,这样,能够使试验环10被牢牢地固定在固定部,满足试验要求,同时,本技术还具有结构有简单,使用便捷的优点。
31.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设置有上下相对的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试验环10的顶面伸出第一端面,试验环10的底面伸出第二端面。由于试验环10的上下两端分别伸出固定部的上下两端,当刮模操作时,方便热刮刀能够精确的沿试验环10的环面刮除多余沥青,从而方便试验操作人员使用,提高试验数据的准确度。
32.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试验环10包括第一圆环101和连接于第一圆环101下端的第二圆环102,第一圆环101和第二圆环102同轴设置,第一圆环101与第二圆环102的内腔的竖向截面为倒凸字形结构;固定部的内壁与试验环10的外壁相适配。通过固定部的内壁与试验环10的外壁相适配,实现固定试验环10更加稳定,进而使试验操作人员刮模时,不会产生因为晃动带来的刮模误差,提高了试验的精确性。
33.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设置有沿固定部内侧壁周向延伸的内凸缘40,内凸缘40呈环状且位于第一圆环101和第二圆环102连接处的下方,内凸缘40的内壁与第二圆环102的外壁相抵接;其中,固定部的内径与第一圆环101的外径相同,内凸缘40的内径与第二圆环102的外径相同。由于试验环10包括第一圆环101和第二圆环102,通过在固定部内设置内凸缘40,可以在固定部的内部形成与试验环10相适配的容纳空间,从而使试验环10固定于容纳空间内,不易滑动。
34.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包括镊柄50、第一镊臂60和第二镊臂70;第一镊臂60的前端与第一夹持部20连接,第二镊臂70的前端与第二夹持部30连接,第一镊臂60的后端与第二镊臂70的后端相交并连接于镊柄50的一端。本技术整体采用“镊子”构造,第一夹持部20和第二夹持部30形成环状结构,套于试验环10外侧,从而实现了对试验环10进行的固定。
35.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还包括第一延长臂80和第二延长臂90,
第一延长臂80连接于第一夹持部20与第一镊臂60之间,第二延长臂90连接于第二夹持部30与第二镊臂70之间;第一延长臂80与第一镊臂60呈倾斜设置,第二延长臂90与第二镊臂70呈倾斜设置。为了保证试验数据精确度,需要从不同方向刮除试验环10上的多余沥青,因为热刮刀宽度远大于试验环10的直径,通过第一延长臂80和第二延长臂90预留一定尺寸以及呈一定倾斜角度,更便于试验人员操作,减少因操作空间小带来刮模误差,提高试验的精确性。
36.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延长臂80与第一镊臂60的连接处呈圆弧状,第二延长臂90与第二镊臂70的连接处呈圆弧状。由于连接处设置为圆弧状,可以避免磕碰损坏,还能够满足美观性要求。
37.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镊臂60和第二镊臂70上均设置有防滑纹100。由于带有防滑纹,易于用力且不会打滑,既满足实用性,也满足美观性要求。
38.优选地,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部为四分之三圆环。第一夹持部20与第二夹持部30对接后形成3/4圆环,可固定住试验环10,在用力捏紧试验环10的过程,不易发生试验环10滑动现象。
39.可选地,第一夹持部20与第二夹持部30分别为半圆弧。
40.参见图1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连接部、第一夹持部20和第二夹持部30为一体成型。一体成型工艺简单,便于加工制造。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第一夹持部20和第二夹持部30也可以分体式。
41.对于进行沥青软化点试验(环球法)时,可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沥青软化点试验环固定装置。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验环10内至略高出环面位置,然后在室温冷却30min后,使用本技术的装置将带沥青试验环10固定住,用热刮刀轻轻地沿环面刮除多余沥青,应使沥青与环面齐平。本装置结构简单、使用便捷,同时降低了试验沥青软化点试验难度,改善了刮除沥青环面的质量,提高了其试验的准确度,也避免了热刮刀烫伤试验人员的危险。
42.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43.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部件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部件可以合并为一个部件,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部件。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