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复合式散热模组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20:30:3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散热模组,尤其是一种可帮助电子设备维持适当工作温度的复合式散热模组。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散热模组通常包括一个吸热座、多个热管及一个鳍片组,该多个热管贯穿该吸热座并形成u字形,该鳍片组再套入该多个热管。类似于该现有的散热模组的多个实施例已公开于中国台湾公告第m558388及m592213号等专利案当中。
3.上述现有的散热模组,通过该吸热座吸收电子设备运作时其热源所产生的热能,并将热能传导给该多个热管,使该多个热管中的工作液从液态蒸发成气态,而气态的工作液可在流向该多个热管的冷端的过程中,通过该鳍片组快速散热而降温冷凝回液态,液态的工作液可利用重力或该多个热管内的毛细结构回流至热端(该吸热座周遭)。然而,由于该现有的散热模组即使在运行解热的状态下,该吸热座处的温度也还高达五十多度(℃),当该电子设备超频运作而升温时,常会造成该多个热管干烧,以及散热效率不满足需求的情况。
4.有鉴于此,现有的散热模组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散热模组,供使用者可依散热需求选择将不同散热机制组件组装在一起使用,以提升散热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散热模组,可使热流循环可视化。
7.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式散热模组,可提升构件之间的组装便利性或稳固性。
8.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左”、“右”、“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9.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记载的元件及构件使用“一”或“一个”的量词,仅是为了方便使用且提供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通常意义;于本实用新型中应被解读为包括一个或至少一个,且单一的概念也包括复数的情况,除非其明显意指其他意思。
10.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结合”、“组合”或“组装”等近似用语,主要包括连接后仍可不破坏构件地分离,或是连接后使构件不可分离等形态,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依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予以选择。本实用新型全文所述的“热连接”是指将两者连接后能够进行热传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欲相连的构件材质或组装需求选择连接方式;例如,相连接的两者可以直接接触,或是以导热垫片(thermal pad)之类的导热材间接接触。
11.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散热模组,包括:一个散热器,具有至少一个热管,该热管由
一个蒸发段热连接一个第一导热座,该热管由至少一个冷凝段热连接至少一个第一鳍片组;及一个冷却器,具有一个槽体,该槽体分别与一个第二导热座及一个第二鳍片组结合,该槽体内具有相连通的一个上腔室及一个下腔室,该第二导热座对位于该下腔室,该第二鳍片组对位于该上腔室,该槽体内填充有相变化液,该冷却器可拆装地结合该第一导热座。
12.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散热模组,可供使用者在一般散热需求的使用情况下,仅以该散热器吸收热源的热能;而散热需求提高时,则可再叠加该冷却器以辅助该散热器散热,可避免该散热器的热管干烧,且可有效提升整体散热效率以满足更高的散热效率需求。
13.其中,该槽体为以透明或半透明材质制成的可透视的结构。如此,使用者可以从外部看见该相变化液的工作形态,例如可看见有气泡在液态相变化液中翻搅,使热流循环可视化,及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具有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的功效。
14.其中,该相变化液可以为有色流体。具有提升热流循环可视化效果的功效。
15.其中,该槽体可以具有一个下开口连通该下腔室并可以由该第二导热座封闭,该槽体可以具有一个上开口连通该上腔室并可以由该第二鳍片组封闭。如此,该冷却器可以由简易的结构提供冷凝相变化液的效果,具有降低制造成本及提升组装便利性等功效。
16.其中,该第二导热座具有相对的一个外表面及一个内表面,该内表面可以接触该槽体内的相变化液。如此,该第二导热座所吸收的热能可更有效率地传导给该相变化液,具有散热效率的功效。
17.其中,该第一导热座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面及一个第二面,该第二导热座具有相对的一个外表面及一个内表面,该第一导热座的第一面可用以热连接一个热源,该第二导热座的外表面可以热连接该第一导热座的第二面。如此,该第一导热座可供该第二导热座稳固组装,且该第一导热座可快速吸收热源的热能并传导给该第二导热座,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及散热效率等功效。
18.其中,该第一导热座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该第二导热座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结合部,相对应的该第一结合部可以与该第二结合部相结合。如此,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19.其中,该第一结合部可以位于该第一导热座的外侧,且不在该热管的延伸方向上。如此,可避免在组装该冷却器时造成干涉,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20.其中,该第一结合部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可以分别位于该第一导热座的相对两侧。如此,具有提升组装稳固性的功效。
21.其中,各第一结合部可以具有一个凸耳及贯穿该凸耳的至少一个锁孔;该第二结合部的数量可以对应该第一结合部的数量,各第二结合部可以具有位于该第二导热座外侧的一个延伸板,以及贯穿该延伸板的至少一个锁孔。如此,该散热器及该冷却器可由简易的结构快速组装结合或拆开,具有提升组装便利性的功效。
22.其中,该第一鳍片组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该热管可以具有一个蒸发段位于两个冷凝段之间,其中一个冷凝段可以热连接其中一个第一鳍片组,另一个冷凝段可以热连接另一个第一鳍片组。如此,具有更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率的功效。
附图说明
23.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同时呈现本实用新型与热源的相对位置关系;
24.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同时呈现本实用新型与热源的结合关系;
25.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剖图,同时呈现本实用新型与热源的结合关系;
26.图4: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同时呈现本实用新型与热源的结合关系;
27.图5: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同时呈现本实用新型与热源的结合关系。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散热器
30.11:第一导热座
31.111:第一面
32.112:第二面
33.12:固定部
34.13:热管
35.13a:蒸发段
36.13b:冷凝段
37.14:第一鳍片组
38.15:第一结合部
39.151:凸耳
40.152:锁孔
41.2:冷却器
42.21:槽体
43.211:下开口
44.212:上开口
45.22:第二导热座
46.221:外表面
47.222:内表面
48.23:第二鳍片组
49.24:第二结合部
50.241:延伸板
51.242:锁孔
52.h:热源
53.l1:工作液
54.l2:相变化液
55.s:结合件
56.s1:下腔室
57.s2:上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58.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此外,在不同附图中标示相同符号的视为相同部件,会省略其说明。
59.请参照图1、2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散热模组的第一实施例,包括可相结合的一个散热器1及一个冷却器2。
60.该散热器1具有一个第一导热座11,该第一导热座11可以具有相对的一个第一面111及一个第二面112,其中该第一面111可用以热连接一个热源h。该散热器1可以具有一个固定部12,用以将该第一导热座11结合固定至具有该热源h的基板(图未绘示);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部12可例如是延伸自该第一导热座11相对两侧的凸块,以及设于该两个凸块的多个穿孔,供使用者可利用多个结合件s贯穿该多个穿孔,以将该第一导热座11结合固定于该基板上的预定位置,并使该第一导热座11的第一面111能够与该热源h热连接。
61.此外,本实施例的散热器1还具有至少一个热管13,该热管13可以具有相邻的一个蒸发段13a及一个冷凝段13b,且内部可以填充有工作液l1(标示于图3)。该热管13由其蒸发段13a热连接该第一导热座11,及由其冷凝段13b贯穿且热连接一个第一鳍片组14。该热管13的数量较佳为多个,以提升热传导效率。该散热器1另外可具有至少一个第一结合部15,用以与该冷却器2相结合。该第一结合部15可以位于该第一导热座11的外侧,且较佳不在该热管13的延伸方向上,以免在组装该冷却器2时造成干涉。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15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并分别位于该第一导热座11的相对两侧。各第一结合部15可以具有一个凸耳151,以及贯穿该凸耳151的至少一个锁孔152;其中,该凸耳151可例如连接于该固定部12外侧。
62.该冷却器2可拆装地结合该第一导热座11,用以提供辅助散热的效果。其中,该冷却器2具有一个槽体21,该槽体21内具有相连通的一个下腔室s1及一个上腔室s2,且该槽体21具有一个下开口211连通该下腔室s1,及具有一个上开口212连通该上腔室s2。该冷却器2具有一个第二导热座22结合该槽体21,该第二导热座22可以封闭该下开口211并对位于该下腔室s1外。该冷却器2具有一个第二鳍片组23结合该槽体21,该第二鳍片组23可以封闭该上开口212并对位于该上腔室s2外。该槽体21内填充有相变化液l2,该相变化液l2可例如为不导电液。
63.更详言之,该第二导热座22可以具有相对的一个外表面221及一个内表面222,其中该外表面221可用以热连接该第一导热座11的第二面112;该内表面222则可直接或间接接触该槽体21内的相变化液l2,用以将热能传递给该相变化液l2。该冷却器2另外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二结合部24,以由该第二结合部24结合相对应的第一结合部15,使该冷却器2可以由该第二导热座22可拆装地结合至该第一导热座11。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结合部24的数量对应于该第一结合部15的数量,该数个第二结合部24分别位于该第二导热座22的相对两侧,各第二结合部24可例如具有位于该第二导热座22外侧的一个延伸板241,以及贯穿该延伸板241的至少一个锁孔242。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15与该第二结合部24也可以是能够相互卡掣结合的构件,故不以本实施例图式所记载的形态为限。
64.请参照图1、3所示,将本实施例的复合式散热模组使用于散热需求较高的电子设备时,可以先将该散热器1结合固定至具有该热源h的基板,再将该冷却器2组装结合至该散热器1;或是先结合该散热器1与该冷却器2,再将组装有该冷却器2的该散热器1结合固定至该基板,本实用新型均不加以限制。
65.详言之,使用者可以利用多个结合件s贯穿相对应的第二结合部24与第一结合部15,以将该冷却器2结合固定至该散热器1,并使该第二导热座22的外表面221得以与该第一导热座11的第二面112相对且热连接。由此,当该热源h的温度上升时,热能可由该第一导热座11传导至该多个热管13的蒸发段13a,使该蒸发段13a中的工作液l1可以从液态蒸发成气态,而气态的工作液l1可在流向该热管13的冷凝段13b的过程中,通过将热能传导给该第一鳍片组14以降温冷凝回液态,如此循环以达到散热效果。
66.另一方面,来自该热源h的热能也可同时由该第一导热座11传导至该第二导热座22,再传导给该槽体21内的相变化液l2,使该相变化液l2可以从液态蒸发成气态;气态的相变化液l2可以从该下腔室s1流入该上腔室s2,并于流动的过程中或将热能传导给该第二鳍片组23后降温冷凝回液态,再由该上腔室s2流回该下腔室s1,如此循环以达到散热效果。
67.因此,由于该散热器1已具备一定的解热能力,使该第一导热座11处大约能降到五十多度(℃),再加上该冷却器2中的相变化液l2只需要三十多度(℃)即可产生相变化,故该冷却器2可提供更进一步的解热效果,以满足更高的散热效率需求。
68.请参照图4、5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复合式散热模组的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大致上同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其主要区别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散热器1可以具有两个第一鳍片组14。
69.详言之,本实施例散热器1的热管13可以大概呈u字形,该热管13具有一个蒸发段13a位于两个冷凝段13b之间,该热管13由其蒸发段13a热连接该第一导热座11,另外由其中一个冷凝段13b贯穿且热连接其中一个第一鳍片组14,及由另一个冷凝段13b贯穿且热连接另一个第一鳍片组14。由此,组装该散热器1与该冷却器2时,同样可将相对应的第一结合部15与第二结合部24结合,以使该第二导热座22的外表面221与该第一导热座11的第二面112相对且热连接。如此,该散热器1可通过增加该第一鳍片组14的数量以更进一步地提升散热效率,且增加该第一鳍片组14的数量后仍可与该冷却器2相容,以便搭配使用。
70.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选择以透明或半透明材质(例如压克力)制成前述各实施例的冷却器2的槽体21;如此,该槽体21为可透视的结构,使用者可以从外部看见该相变化液l2的工作形态,例如可看见有气泡在液态相变化液中翻搅,使整体的热流循环可视化,及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从而有助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较佳地,还可搭配将该相变化液l2染成有色流体,例如使用染色材料将不导电液染成红色、蓝色或绿色等,使前述热流循环可视化的效果更加明显,特别是气态相变化液l2舞动的模样。
7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式散热模组,可供使用者在一般散热需求的使用情况下,仅以该散热器吸收热源的热能;而散热需求提高时,则可再叠加该冷却器以辅助该散热器散热,可避免该散热器的热管干烧,且可有效提升整体散热效率以满足更高的散热效率需求。
72.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利用上述较佳实施例进行说明,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相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
种更动与修改仍属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包括权利要求范围所记载的文义及均等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