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前轮转向调整组件及童车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9:52: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童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轮转向调整组件及童车。


背景技术:

2.滑行车是幼儿学骑自行车前的辅助道具和玩具,完全依靠幼儿双脚滑动前行,所以称之为滑行车。滑行车的作用逐渐演变成了幼儿学骑自行车的重要道具,儿童滑行车通常没有脚踏、传动系统和辅助轮,完全依靠操作者的平衡能力和下肢力量蹬地前行。也有采用一些其他辅助措施以适应较小幼儿的滑行车,例如将前轮设置成为同轴线的两个,但这种结构的滑行车将连接车把的转杆竖直设置,以保证转动车把时两个同轴线的前轮均不会翘起并且车身不会倾倒,而如果将转杆倾斜一定角度设置时,一旦转动车把,则车身就会向转动车把方向的另一侧倾斜甚至倾倒,幼儿容易摔倒,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前轮转向调整组件及童车。
4.一种前轮转向调整组件,包括转轴、支撑件、前轮座、第一弹性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件,另一端连接把手;所述支撑件倾斜设置,所述前轮座铰接于所述支撑件,所述前轮座的两端均铰接有前轮;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均设置于所述前轮座内,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前轮座的内侧,另一端抵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前轮座的内侧,另一端抵接所述支撑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错位设置。
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座包括壳体部、套筒部及承载部,所述套筒部凸设于所述壳体部的中部,所述承载部连接所述套筒部的侧壁,所述套筒部凸设于所述承载部,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均套设于所述套筒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侧抵接所述承载部以限位,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侧。
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部的侧壁设置第一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抵接所述第二抵接面。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载部为多个,各所述承载部沿所述套筒部的周沿设置。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轮座还包括连接所述壳体部的限位部,所述承载部远离所述套筒部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部;所述支撑件包括外壳部、连接部、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外壳部内,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分别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外侧,所述连接部活动连接于所述限位部内,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用于抵接所述限位部的两端。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第二定位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所述连接部的周缘设置,所述固定部滑设于所述限位部内,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侧面。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扭簧。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插接件与连接所述插接件的紧固件,所述插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前轮座,另一端穿设所述支撑件,所述紧固件与紧固件配合用于固定所述前轮座与所述支撑件。
13.一种童车,包括上述的前轮转向调整组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本实用新型的前轮转向调整组件通过转轴带动支撑件转动,支撑件带动前轮座转向,同时,在用户的重力作用下,支撑件绕前轮座转动,确保前轮与后轮均贴合地面,防止车架倾斜,避免幼儿摔倒;本前轮转向调整组件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轮转向调整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图1所示前轮转向调整组件的爆炸图,其中,转轴未展示;
18.图3为图2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19.附图标注说明:
20.前轮转向调整组件100;
21.转轴10、支撑件20、外壳部21、连接部22、第一定位部23、第二定位部24、固定部25、前轮座30、壳体部31、第一抵接面311、第二抵接面312、套筒部32、承载部33、限位部34、第一限位面341、第二限位面342、第一弹性件40、第二弹性件50、插接件70、盖板80、前轮90。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的数目被称为有“多个”,它可以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任意数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25.请参阅图1至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方式的前轮转向调整组件100 及具有其的童车,前轮转向调整组件100包括转轴10、支撑件20、前轮座30、第一弹性件40及第二弹性件50,前轮座30的两端均铰接有前轮90;本实用新型的前轮转向调整组件100通过转轴10
带动支撑件20转动,支撑件20带动前轮座30转向,同时,在用户的重力作用下,支撑件20绕前轮座30转动,确保前轮90与后轮均贴合地面,防止车架倾斜,避免幼儿摔倒;本前轮转向调整组件100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26.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转轴10倾斜设置,转轴10的一端固定连接支撑件20,另一端连接把手(图未示)。
27.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件20倾斜设置,支撑件20包括外壳部21、连接部22、第一定位部23及第二定位部24,连接部22连接外壳部21内,第一定位部23与第二定位部24分别连接连接部22的外侧,可选地,连接部22呈圆环状;进一步地,支撑件20还包括固定部25,固定部25沿连接部22的周缘设置;在一实施例中,固定部25为两个。
28.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前轮座30铰接于支撑件20,前轮座30的两端均铰接有前轮90;可选地,前轮座30包括壳体部31、套筒部32及承载部33,套筒部32凸设于壳体部31的中部,承载部33连接套筒部32的侧壁;进一步地,壳体部31的侧壁设置第一抵接面311与第二抵接面312;承载部33为多个,各承载部33沿套筒部32的周沿设置,确保结构牢固;套筒部32凸设于承载部33 以形成台阶。在一实施例中,前轮座30还包括连接壳体部31的限位部34,承载部33远离套筒部32的一端连接限位部34;第一定位部23与第二定位部24 用于抵接限位部34的两端,以限制支撑件20的转动角度;可选地,限位部34 呈环状,限位部34设置第一限位面341与第二限位面342,第一限位面341对应第一定位部23,第二限位面342对应第二定位部24;进一步地,连接部22 活动连接于限位部内,固定部25滑设于限位部34内。
29.如图3所示,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50均设置于前轮座30内,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抵接前轮座30的内侧,另一端抵接支撑件20,第二弹性件50 的一端抵接前轮座30的内侧,另一端抵接支撑件20,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50错位设置;利用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50的弹力作用,以便支撑件20转正时复位回中。可选地,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50均套设于套筒部32,第一弹性件40的一侧抵接承载部33以限位,第二弹性件50设置于第一弹性件40的一侧,固定部25用于固定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50的侧面,防止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50脱落。进一步地,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抵接第一抵接面311,另一端插设于第一定位部23,第二弹性件50的一端抵接第二抵接面312,另一端插设于第二定位部24。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0与第二弹性件50均为扭簧。
30.如图3所示,前轮转向调整组件100还包括插接件70与连接插接件70的紧固件(图未示),插接件70的一端插设于前轮座30,另一端穿设支撑件20,紧固件与紧固件配合用于固定前轮座30与支撑件20;可选地,插接件70的一端插设于套筒部32,另一端穿设外壳部21;进一步地,插接件70为与紧固件螺纹连接。
31.在一实施例中,前轮转向调整组件100还包括盖板80,盖板80盖设于外壳部21远离前轮座30的一侧,以防插接件70与紧固件暴露于空气中而生锈,延长使用寿命。
32.使用时,用户坐在童车的坐垫上,当需转向时,转轴10随把手转动的同时,转轴10带动支撑件20转动,支撑件20再带动前轮座30转向,同时,在用户的重力作用下,支撑件20绕前轮座30转动,确保前轮90与后轮均贴合地面,防止车架倾斜,而且,支撑件20使第一弹性件40或第二弹性件50挤压变形;第一定位部23、第二定位部24及限位部34配合,限定支撑件20绕前轮座30 转动的角度;当把手回正时,在第一弹性件40或第二弹性件50的弹力作用下,支撑件20复位回中,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33.本实用新型的前轮转向调整组件100通过转轴10带动支撑件20转动,支撑件20带动前轮座30转向,同时,在用户的重力作用下,支撑件20绕前轮座 30转动,确保前轮90与后轮均贴合地面,防止车架倾斜,避免幼儿摔倒;本前轮转向调整组件100结构简单、安全可靠。
3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