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防止絮凝池和推流段底部污泥板结的高密度澄清池的制作方法

2022-06-04 13:51: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防止絮凝池和推流段底部污泥板结的高密度澄清池。


背景技术:

2.澄清池在水处理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是一种通过沉淀池中积聚的泥渣与水中的杂质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与清水较快分离的构筑物。澄清池按照原理分为机械搅拌澄清池、水力循环搅拌池、脉冲澄清池和悬浮澄清池等。传统澄清池存在上升流速小,占地面积大,污泥浓度低,颗粒间吸附作用差,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应性差等问题。高密度澄清池可以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3.高密度澄清池是一种在水处理领域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以及特殊的絮凝和沉淀体系,达到泥渣等杂质与清水较快分离的污水处理构筑物,可充分发挥混凝剂的作用并提高澄清效率。高密度澄清池如果运行参数控制不当,会出现絮凝物排出不及时,导致泥床升高甚至底部污泥板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止絮凝池和推流段底部污泥板结的高密度澄清池,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密度澄清池如果运行参数控制不当,会出现絮凝物排出不及时,导致泥床升高甚至底部污泥板结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防止絮凝池和推流段底部污泥板结的高密度澄清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池、絮凝池和澄清区,还包括,
7.淹没堰,所述淹没堰与所述絮凝池的侧壁形成推流段,所述推流段将所述絮凝池和所述澄清区连通,
8.导流壁,所述导流壁位于所述推流段内,且与所述淹没堰成角度设置,所述导流壁位于所述淹没堰靠近所述絮凝池的一侧,
9.气吹管,所述气吹管为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絮凝池底部,所述气吹管具有多个通孔。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凝池还设置有快速搅拌器,所述快速搅拌器包括,
11.快速驱动电机,所述快速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混凝池上,
12.轴流叶轮,所述轴流叶轮设置在所述快速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
13.还包括,
14.输料管,所述输料管伸进所述混凝池内,且位于所述轴流叶轮的一侧。
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连通管将所述混凝池和所述絮凝池连通。
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絮凝池包括,
17.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位于所述絮凝池内,
18.慢速驱动电机,所述慢速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絮凝池上,
19.搅拌叶片,所述搅拌叶片设置在所述慢速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所述搅拌叶片位于所述导流筒内。
2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澄清区底部具有锥度,用于为污泥导向,所述澄清区包括,
21.刮泥机构,所述刮泥机构转动设置在所述澄清区底部,用于收集污泥,
22.污泥锥斗,所述污泥锥斗位于所述澄清区底部,
23.污泥排管,所述污泥排管设置在所述污泥锥斗的底部,所述污泥排管与所述污泥锥斗相通。
2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刮泥机构包括,
25.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转动设置在所述澄清区,
26.刮泥板,所述刮泥板为多个,多个所述刮泥板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刮泥板与所述澄清区池底成角度设置。
2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澄清区还包括,
28.集水槽,所述集水槽设置在所述澄清区,所述集水槽具有多个侧孔和水流道,所述侧孔高度与所述澄清区的液面平齐,
29.过滤斜管,所述过滤斜管设置在所述集水槽上,且位于水平面以下。
3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斜管设置有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包括,
31.支撑块,
32.吸附杆,所述吸附杆为多个,多个所述吸附杆均与所述支撑块交铰接,多个所述吸附杆沿所述支撑块的周向依次设置,所述吸附杆为伸缩杆。
33.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组件为多个,还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将多个所述支撑块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过滤组件之间具有转角。
3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污泥回流管将所述连通管和所述污泥锥斗连通,且所述污泥回流管与所述污泥锥斗连通的一端,伸进所述污泥锥斗,位于靠近所述污泥锥斗顶部的位置。
3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36.现有技术中的澄清池在水处理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是一种通过沉淀池中积聚的泥渣与水中的杂质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与清水较快分离的构筑物,高密度澄清池如果运行参数控制不当,会出现絮凝物排出不及时,导致泥床升高甚至底部污泥板结的问题。
37.本方案中为了解决絮凝池和推流段絮凝物排出不及时,导致泥床升高甚至板结的问题,专门设计了一种防止絮凝池和推流段底部污泥板结的高密度澄清池,其中包括混凝池、絮凝池、澄清池、其中会在混凝池中加入化学药剂,化学药剂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碱度、硬度并调节ph值。其中这些悬浮物与药剂发生反应形成絮凝物,混凝池起到将污水和化学药剂混合的作用,其中理化反应,如晶质的沉淀、絮凝及其它特殊类型的沉淀反应均在混凝池中发生。絮凝池起到将药剂充分混合的作用,澄清区可以将反应成行成的絮状物进行沉淀,并沉落池底形成污泥,其中由于絮凝池的液体流速较慢,所述容易絮状物容易在絮凝池和推流段形成沉淀,严重可能会产生板结的情况,所以本方案中还专门设置了淹没堰、导流壁和气吹管,其中淹没堰与絮凝池侧壁形成推流段,推流段将絮凝池与澄清区连
通,在絮凝池内部的水体通过推流段与澄清区相通,其中气吹管设置在絮凝池的底部,并且具有多个通孔,通孔可以起到喷出气体的作用,其中喷出的气体可以带动水体流动,絮凝物会跟随移动的水流漂流,从而防止絮凝物在底部的沉积,同时气吹管还延伸至推流段,部件可以防止推流段内絮凝物的沉淀,还可以实现推动水流流动的作用,其中还设置有导流壁,导流壁与淹没堰成角度设置,是为了防止水体在淹没堰与絮凝池底的部位形成水流死点,絮凝物可能在该死点堆积,所以为了避免死点出现专门设置了导流壁,导流壁利用自身的坡度可以起到为水流导向的作用,从而防止絮凝物出现堆积的情况,并使得絮凝物顺利进入澄清区内,通过上述方案的设定,可以解决絮凝物排出不及时,泥床升高甚至底部污泥板结的问题。
附图说明
3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9.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40.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吹管结构示意图;
41.图3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斜管和过滤组件结构侧面示意图一;
42.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斜管和过滤组件结构侧面示意图二;
43.图5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组件结构示意图;
44.图6为本实用新型过滤斜管和集水槽结构示意图;
45.图中:1、混凝池,2、絮凝池,3、澄清区,4、淹没堰,5、导流壁,6、气吹管,7、通孔,8、快速搅拌器,9、快速驱动电机,10、轴流叶轮,11、输料管,12、连通管,13、导流筒,14、慢速驱动电机,15、搅拌叶片,16、刮泥机构,17、污泥锥斗,18、污泥排管,19、转动轴,20、刮泥板,21、集水槽,22、水流道,23、过滤斜管,24、过滤组件,25、支撑块,26、吸附杆,27、连接杆,28、污泥回流管,29、侧孔,30、推流段。
具体实施方式
4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涉及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7.如图1~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防止絮凝池和推流段底部污泥板结的高密度澄清池,包括依次连通的混凝池1、絮凝池2和澄清区3,还包括,
48.淹没堰4,所述淹没堰4与所述絮凝池2的侧壁形成推流段30,所述推流段30将所述絮凝池2和所述澄清区3连通,
49.导流壁5,所述导流壁5位于所述推流段30内,且与所述淹没堰4成角度设置,所述导流壁5位于所述淹没堰4靠近所述絮凝池2的一侧,
50.气吹管6,所述气吹管6为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絮凝池2底部,所述气吹管6具有多个通孔7。
51.现有技术中的澄清池在水处理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是一种通过沉淀池中积聚的泥渣与水中的杂质相互接触、吸附,以达到与清水较快分离的构筑物,高密度澄清池如果运行
参数控制不当,会出现絮凝物排出不及时,导致泥床升高甚至底部污泥板结的问题。
52.本方案中为了解决絮凝池2和推流段30絮凝物排出不及时,导致泥床升高甚至板结的问题,专门设计了一种防止絮凝池2和推流段30底部污泥板结的高密度澄清池,其中包括混凝池1、絮凝池2、澄清池、其中会在混凝池1中加入化学药剂,化学药剂可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碱度、硬度并调节ph值。其中这些悬浮物与药剂发生反应形成絮凝物,混凝池1起到将污水和化学药剂混合的作用,其中理化反应,如晶质的沉淀、絮凝及其它特殊类型的沉淀反应均在混凝池1中发生。絮凝池2起到将药剂充分混合的作用,澄清区3可以将反应成行成的絮状物进行沉淀,并沉落池底形成污泥,其中由于絮凝池2的液体流速较慢,所述容易絮状物容易在絮凝池2和推流段30形成沉淀,严重可能会产生板结的情况,所以本方案中还专门设置了淹没堰4、导流壁5和气吹管6,其中淹没堰4与絮凝池2侧壁形成推流段30,推流段30将絮凝池2与澄清区3连通,在絮凝池2内部的水体通过推流段30与澄清区3相通,其中气吹管6设置在絮凝池2的底部,并且具有多个通孔7,通孔7可以起到喷出气体的作用,其中喷出的气体可以带动水体流动,絮凝物会跟随移动的水流漂流,从而防止絮凝物在底部的沉积,同时气吹管6还延伸至推流段30,部件可以防止推流段30内絮凝物的沉淀,还可以实现推动水流流动的作用,其中还设置有导流壁5,导流壁5与淹没堰4成角度设置,是为了防止水体在淹没堰4与絮凝池2底的部位形成水流死点,絮凝物可能在该死点堆积,所以为了避免死点出现专门设置了导流壁5,导流壁5利用自身的坡度可以起到为水流导向的作用,从而防止絮凝物出现堆积的情况,并使得絮凝物顺利进入澄清区3内,通过上述方案的设定,可以解决絮凝物排出不及时,泥床升高甚至底部污泥板结的问题。
53.进一步,混凝池1还设置有快速搅拌器8,所述快速搅拌器8包括,
54.快速驱动电机9,所述快速驱动电机9设置在所述混凝池1上,
55.轴流叶轮10,所述轴流叶轮10设置在所述快速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上,
56.还包括,
57.输料管11,所述输料管11伸进所述混凝池1内,且位于所述轴流叶轮10的一侧。
58.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混凝池1内药剂与水体之间能够快速混合,专门设置了快速搅拌器8,其中快速搅拌器8包括快速驱动电机9和轴流叶轮10,其中快速驱动电机9起到为轴流叶轮10的转动提供动力的作用,轴流叶轮10在快速驱动电机9的驱动下实现转动,同时带动混凝池1内的水体流动,其中还设置了输料管11,药剂可以通过输料管11输送带水体内部,其中输料管11的出口处位于轴流叶轮10的一侧,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是药剂在浸入水中之后,通过轴流叶轮10的快速搅拌,带动水流移动,使得药剂快速混合,在该搅拌区域内悬浮固体矾花或沉淀物的浓度维持在最佳水平,污泥的浓度通过污泥回流得到保证。本方案中指出的污泥为絮凝物沉淀后的状态,其中药剂与水体混合之后,发生理化反应,如晶质的沉淀、絮凝及其它特殊类型的沉淀反应均在混凝池1中发生。
59.进一步,连通管12将所述混凝池1和所述絮凝池2连通。
60.本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混凝池1内的水体可以进入絮凝池2,专门设置有连通管12,连通管12将混凝池1和絮凝池2连通。
61.进一步,絮凝池2包括,
62.导流筒13,所述导流筒13位于所述絮凝池2内,
63.慢速驱动电机14,所述慢速驱动电机14设置在所述絮凝池2上,
64.搅拌叶片15,所述搅拌叶片15设置在所述慢速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上,且所述搅拌叶片15位于所述导流筒13内。
65.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药剂在絮凝池2内能够充分混合,专门设有慢速驱动电机14、导流筒13和搅拌叶片15,其中慢速驱动电机14驱动搅拌叶片15转动,搅拌叶片15的转动带动水体流动,其中导流筒13设置在絮凝池2内,慢速驱动电机14和搅拌叶片15都在导流筒13内,当搅拌叶片15转动时,水流可以在导流筒13和絮凝池2内形成循环,从而延长了水体在絮凝池2的停留时间,同时药剂通过在絮凝池2内的循环,可以实现充分的融合,通过上述零部件的设置,可以实现药剂在絮凝池2内充分混合的作用。本实施例中当混凝池1内的水进入面积较大的絮凝池2时,矾花移动速度放缓。这样可以避免矾花的破裂并避免涡流的形成,使绝大部分的悬浮固体在该区域沉淀并浓缩。絮凝物的形成主要在絮凝池2内发生。
66.进一步,澄清区3底部具有锥度,用于为污泥导向,所述澄清区3包括,
67.刮泥机构16,所述刮泥机构16转动设置在所述澄清区3底部,用于收集污泥,
68.污泥锥斗17,所述污泥锥斗17位于所述澄清区3底部,
69.污泥排管18,所述污泥排管18设置在所述污泥锥斗17的底部,所述污泥排管18与所述污泥锥斗17相通。
70.本实施例中,由于絮凝池2出来的水体直接进入澄清区3,澄清区3由于其大体积的作用,进入澄清区3的水体流速放缓,絮凝物缓缓沉淀,并在底部形成污泥,澄清区3内设刮泥机构16,连续刮扫促进沉淀污泥的浓缩,进而将浓缩污泥刮进澄清区3底部污泥锥斗17形成泥床。泥床的作用在于为污泥回流积攒足够的污泥,并提高污泥的浓度。污泥锥斗17实现污泥的你中收集的作用,由于澄清区3具有锥度,并且通过刮泥机构16将污泥刮进污泥锥斗17,可以实现污泥在污泥锥斗17聚集的效果,并通过设置在污泥锥斗17底部的污泥排管18将污泥清理。澄清区3内设有超声波泥位计监测泥位,作为是否排泥控制信号、控制排泥量,通过上述结构组件的设置可以实现清理澄清区3污泥的作用。
71.进一步,刮泥机构16包括,
72.转动轴19,所述转动轴19转动设置在所述澄清区3,
73.刮泥板20,所述刮泥板20为多个,多个所述刮泥板20设置在所述转动轴19上,所述刮泥板20与所述澄清区3池底成角度设置。
74.进一步,澄清区3还包括,
75.集水槽21,所述集水槽21设置在所述澄清区3,所述集水槽21具有多个侧孔29和水流道22,所述侧孔29高度与所述澄清区3的液面平齐,
76.过滤斜管23,所述过滤斜管23设置在所述集水槽21上,且位于水平面以下。
77.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处理完之后水体的收集,专门设置了集水槽21和过滤斜管23,其中过滤斜管23位于集水槽21下方,水流要进入集水槽21内必须经过过滤斜管23,当水体经过过滤斜管23的时候可以实现将水体内部的絮凝物过滤的作用,其中集水槽21具有多个侧孔29,侧孔29与澄清区3液位平齐,水体可以通过侧孔29进入集水槽21的水流道22内,从而可以实现过滤之后的水体收集的作用。
78.进一步,过滤斜管23设置有过滤组件24,所述过滤组件24包括,
79.支撑块25,
80.吸附杆26,所述吸附杆26为多个,多个所述吸附杆26均与所述支撑块25交铰接,多
个所述吸附杆26沿所述支撑块25的周向依次设置,所述吸附杆26为伸缩杆。
81.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过滤斜管23过滤絮凝物的作用,专门设置了支撑块25和吸附杆26,其中多个吸附杆26设置在支撑块25上,并且吸附杆26为伸缩杆,可以通过吸附杆26在过滤斜管23内的的伸缩,使得吸附杆26顶在过滤斜管23的内壁上,实现固定,其中絮凝物在经过吸附杆26的时候,吸附杆26会将絮凝物拦截,从而实现将絮凝物的过滤。
82.进一步,过滤组件24为多个,还包括连接杆27,所述连接杆27将多个所述支撑块25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过滤组件24之间具有转角。
83.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更好的过滤效果,专门将过滤组件24设置为多组,并通过连接杆27连接,其中邻两个过滤组件24之间具有转角,这样的设置是为了使得过滤组件24的吸附杆26交叉设置,从而实现吸附杆26获得更多的吸附面积,从而实现更好的吸附絮凝物的效果。
84.进一步,污泥回流管28将所述连通管12和所述污泥锥斗17连通,且所述污泥回流管28与所述污泥锥斗17连通的一端,伸进所述污泥锥斗17,位于靠近所述污泥锥斗17顶部的位置。
85.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絮凝物能够在絮凝池2内更快的形成,专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28,污泥回流管28将污泥锥斗17和连通管12连通,并可以将沉淀下来的絮凝物排入连通管12,在连通管12内的污泥由于水流的作用会进入絮凝池2,进入絮凝池2之后的絮凝物更随水流移动在絮凝池2内循环,其中刚刚与药剂反应析出的絮凝物体积较小,通过将澄清区3内的絮凝物在絮凝池2内的循环,使得刚刚析出的小体积的絮凝物会吸附在回流的絮凝物上,从而实现絮凝体的快速形成。其中污泥回流管28伸进污泥锥斗17的一端位于污泥锥斗17的顶部位置,这个位置的污泥没有经过上层污泥的压缩,所以保持了条絮状的形状,这样的絮凝物进入絮凝池2之后,会更好的将周围的小块絮凝物吸附。所以本实施例中通过上述零部件的设置可以实现絮凝物能够在絮凝池2内更快形成的效果。
8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