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推车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9:15: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载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推车。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为便于推车的转运或存放等,推车一般都为可折叠时结构,使得推车折叠后体型变小,占据空间减小,且便于搬运。然而,相关技术中,推车在折叠后,若受到碰撞等情形又会再次展开,给用户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推车,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推车在折叠后,若受到碰撞等情形又会再次展开,给用户带来不便的问题。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推车,包括:
5.前腿架;
6.扶手架,与所述前腿架铰接;
7.后腿架,铰接于所述前腿架、所述扶手架或所述前腿架与所述扶手架的铰接处;
8.卡合结构,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卡合件和第二卡合件,所述第一卡合件连接于所述前腿架、所述后腿架及所述扶手架中的一个,所述第二卡合件连接于所述前腿架、所述后腿架及所述扶手架中的另一个,所述前腿架、所述后腿架及所述扶手架中相互折叠后,所述第一卡合件可与所述第二卡合件卡合连接。
9.本技术的推车,通过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的卡合连接方式实现推车折叠后的固定,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车折叠后的快速固定。且卡合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在推车需要展开时可解除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的连接,在推车需要折叠固定时可使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连接,使卡合结构不影响推车的折叠、展开。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卡合件设置有卡凸,所述卡凸可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11.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卡槽和卡凸连接实现推车折叠后的固定,连接方式简单且生产制造方便,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具有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及所述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一卡合件的同侧,自靠近所述卡槽的一端至远离所述卡槽的一端,所述导向面由靠近所述卡槽的槽口朝向靠近所述卡槽的底壁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卡合件可滑过所述导向面后卡设于所述卡槽内。
13.基于上述实施例:由于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连接时,卡凸将由导向面远离卡槽的一端运动至导向面靠近卡槽的一端进而进入卡槽内,因此,将导向面设计为由靠近卡槽的一端至远离卡槽的一端、导向面由靠近卡槽的槽口朝向靠近卡槽的底壁的方向延伸,可以实现在卡凸进入卡槽内的过程中,卡凸与导向面的间距由大变小,利于卡凸顺利进入卡槽内。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包括:
15.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前腿架、所述后腿架及所述扶手架中的一个;
16.第一卡合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且突出于所述前腿架、所述后腿架及所述扶手架,所述第一卡合部设置有所述卡槽。
17.基于上述实施例:将卡槽设置于突出前腿架、后腿架及扶手架的第一卡合部上,使得卡凸在与卡槽连接时受到前腿架、后腿架及扶手架的阻碍较少,利于卡凸与卡槽连接的顺利进行。
1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部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卡槽,所述第一卡合部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导向面。
19.基于上述实施例:便于卡凸经由卡槽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侧穿过导向面后卡入至卡槽内。
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腿架铰接于所述扶手架,所述后腿架上设置有所述第一卡合件,所述扶手架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卡合件。
21.基于上述实施例:将后腿架铰接于扶手架,相较于将后腿架铰接于前腿架与扶手架的铰接处而言,可以使后腿架与扶手架的铰接与前腿架与扶手架的铰接相互独立,便于推车的组装。
2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凸包括背离所述扶手架的第一端板、及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扶手架之间的侧板,所述卡凸卡设于所述卡槽内时,所述第一端板抵接所述卡槽的底壁,所述侧板抵接所述卡槽的侧壁。
23.基于上述实施例:将卡凸设置成包括第一端板和侧板,能够实现卡凸的轻量化设置。
2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凸还包括绕设于所述侧板外围的凸沿,所述凸沿连接所述侧板及所述扶手架。
25.基于上述实施例:通过设置凸沿,可以增大卡凸与扶手架之间的连接面积,提升卡凸与扶手架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2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合件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腿架。
27.基于上述实施例:可使推车在折叠完成之后再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控制第一卡合件转动,以实现卡凸与卡槽的卡合连接;及在推车展开之前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控制第一卡合件转动,以解除卡凸与卡槽的连接,使得推车在折叠或展开时不会受到卡凸及卡槽的阻碍,利于推车的快速折叠及展开。
28.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29.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与所述前腿架及所述后腿架均铰接,所述第一卡合件设置于所述后腿架与所述联动杆的铰接处,所述第一卡合件连接所述联动杆且能够随所述联动杆转动。
30.基于上述实施例:由于在前腿架与后腿架相对转动以使推车折叠时,铰接于前腿架与后腿架之间的联动杆也会发生转动,因此将第一卡合件设计为随联动杆的转动而转动可以实现:在推车折叠到位后第一卡合件正好转动至第二卡合件处且完成与第二卡合件的卡合连接,在推车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卡合件逐渐脱离与第二卡合件的连接。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推车在展开时的立体图;
33.图2是图1示出的推车在折叠时的立体图;
34.图3是图1示出的推车中第一卡合件的立体图;
35.图4是图1示出的推车中第二卡合件与部分扶手架的立体图;
36.图5是图1示出的推车中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的剖视分体图;
37.图6是图1示出的推车的局部爆炸图;
38.图7是图1示出的推车中锁定件、安装座等结构的爆炸图;
39.图8是图1示出的推车中锁定件的部分与安装座的立体图;
40.图9是图8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41.图10是图1示出的推车的锁定件与安装座的第一座体的立体图;
42.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推车在展开时的立体图;
43.图1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推车在展开时的立体图;
44.图13是图12示出的推车在折叠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46.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技术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技术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4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推车100。推车100可以为婴儿推车、超市推车等,下文中将以婴儿推车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48.请参阅图1,推车100可以包括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为便于推车100的存放和转运,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中的至少两个可以为铰接,以使推车100在闲置时能够折叠起来,减小占地空间。优选地,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中的任一个均可以与另一个铰接,使得闲置时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均能够相互折叠,进而实现推车100折叠后的小型化,更加便于存放、转运等。
49.可选地,前腿架110可以铰接于扶手架130,后腿架120可以铰接于前腿架110、扶手架130或前腿架110与扶手架130的铰接处;使得推车100的结构设计具有多样化,可以满足更多用户的使用需求。优选地,前腿架110和后腿架120均可以与扶手架130铰接,且前腿架110和后腿架120可以铰接于扶手架130的不同部位;如此,前腿架110与扶手架130的折叠、及后腿架120与扶手架130的折叠相互独立,前腿架110与扶手架130的展开、及后腿架120与扶手架130的展开相互独立,能够保证推车100折叠或展开的顺利进行。
50.具体地,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扶手架130可以包括手持端131、与手持端131相背设置的连接端132、及连接于手持端131与连接端132之间的中间段133,前腿架110可以与连接端132铰接,后腿架120可以与中间段133铰接。将前腿架110设计为与扶手架130的连接端132铰接,如此,在推车100展开后,前腿架110可以展开至大致与扶手架130处于同一平面内,使得推车100能够更大程度的展开且提升推车100展开时的结构稳定性。将后腿架120与扶手架130的中间段133铰接,可以使后腿架120与扶手架130的展开或折叠、及前腿架110与扶手架130的展开或折叠相互独立,利于扶手架130展开或折叠的顺利开展。
51.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推车100需要满足可供婴儿乘坐或可供放置物品等效果,因此,推车100在展开后,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之间还需要预留有足够的容纳区间。为此,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前腿架110可以大致呈u字型,后腿架120可以大致呈u字型,扶手架130可以大致呈u字型,且前腿架110的开口侧可以与扶手架130的开口侧相对设置且铰接。后腿架120的开口侧可以与扶手架130的中间段133对应设置且铰接。如此,由前腿架110、扶手架130、后腿架120形成的推车100内可以限定出一个容纳区间,以便在容纳区间内放置可供婴儿乘坐的座椅等部件。
52.具体地,前腿架110可以包括第一前腿111、与第一前腿111间隔设置的第二前腿112、位于第一前腿111与第二前腿112的同侧且与第一前腿111的一端及第二前腿112的一端均连接的第一连杆113,扶手架13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杆134、与第一支撑杆134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杆135、位于第一支撑杆134与第二支撑杆135的同侧且与第一支撑杆134的一端及第二支撑杆135的一端均连接的手持杆136。后腿架120可以包括第一后腿121、与第一后腿121间隔设置的第二后腿122、位于第一后腿121与第二后腿122同侧且与第一后腿121的一端及与第二后腿122的一端具连接的第二连杆123。
53.其中,第一支撑杆134及第二支撑杆135中连接手持杆136的一端为手持端131,第一支撑杆134及第二支撑杆135中远离手持杆136的一端为连接端132,第一支撑杆134及第二支撑杆135中位于手持端131与连接端132之间的部分为中间段133。第一前腿111背离第一连杆11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支撑杆134的连接端132铰接,第二前腿112背离第一连杆113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支撑杆135的连接端132铰接。第一后腿121背离第二连杆12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支撑杆134的中间段133铰接,第二后腿122背离第二连杆123的一端可以与第二支撑杆135的中间段133铰接。
54.可选地,第一前腿111、第二前腿112及第一连杆113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以提升前腿架110的结构强度。第一连杆113的两端可以各自连接一个前轮140。如,每个第一连杆113的两端均可以通过一个第一连接柱114连接一个前轮140。可选地,第一后腿121、第二后腿122及第二连杆123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以提升后腿架120的结构强度。第二连杆123的两端可以各自连接一个后轮150。如,每个第二连杆123的两端均可以通过一个第二连接柱124连接一个后轮150。其中一个第二连接柱124可以与第一后腿121一体成型,另一个第二连接柱124可以与第二后腿122一体成型。两个前轮140的相背的两个端面之间的间距可以小于两个后轮150的相对的两个端面之间的间距,以使推车100折叠后,前腿架110上的两个前轮140可以收藏于后腿架120的两个后轮150之间。
55.可选地,第一支撑杆134、第二支撑杆135及手持杆136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以提升扶手架130的结构强度。手持杆136、第一支撑杆134靠近手持杆136的一侧、及第二支撑杆
135靠近手持杆136的一侧可以套设有防滑垫。防滑垫可以选用弹性材料制成,以提升用户使用手感。第一支撑杆134及第二支撑杆135可以为可伸缩杆。将第一支撑杆134及第二支撑杆135设计为可伸缩杆,使得扶手架130的长度可调,如此,用户在使用推车100时,可根据自身喜好等因素将扶手架130调节至对应长度,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56.为使推车100折叠后能够维持于折叠状态,推车100还可以包括卡合结构160。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卡合结构160可以包括配合使用的第一卡合件161和第二卡合件162,第一卡合件161可以连接于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中的一个,第二卡合件162可以连接于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中的另一个。请参阅图2,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相互折叠后,第一卡合件161可以与第二卡合件162卡合连接。第一卡合件161与第二卡合件162的卡合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便于推车100折叠后的快速固定;且卡合连接方式为可拆卸连接,在推车100需要展开时可解除第一卡合件161与第二卡合件162的连接,在推车100需要折叠固定时可使第一卡合件161与第二卡合件162连接,使得卡合结构160不会影响推车100的折叠、展开。
57.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合件161连接于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中的一个,第二卡合件162连接于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中的另一个,包括以下六种情形:第一卡合件161连接于前腿架110,第二卡合件162连接于后腿架120;第一卡合件161连接于前腿架110,第二卡合件162连接于扶手架130;第一卡合件161连接于后腿架120,第二卡合件162连接于前腿架110;第一卡合件161连接于后腿架120,第二卡合件162连接于扶手架130;第一卡合件161连接于扶手架130,第二卡合件162连接于前腿架110;第一卡合件161连接于扶手架130,第二卡合件162连接于后腿架120。第一卡合件161和第二卡合件162的连接方式具有多样性,可结合具体使用需求灵活调整。优选地,在后腿架120铰接于扶手架130时,后腿架120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卡合件161,扶手架130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卡合件162。
58.可选地,参阅图4和图5,第一卡合件161上可以设置有卡槽1611,第二卡合件162上可以设置有卡凸1621,卡凸1621可以卡设于卡槽1611内。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合件161上卡槽16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二卡合件162上卡凸1621的数量可以与第一卡合件161上卡槽1611的数量相等,以使每个卡凸1621均可以对应的卡设于一个卡槽1611内。为简化第一卡合件161的结构设计,第一卡合件161上卡槽1611的数量可优选为一个。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卡合件161上可以既设置有卡槽1611又可以设置有卡凸,在第一卡合件161上既设置有卡槽1611又设置有卡凸时,第二卡合件162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卡合件161上卡槽1611配合使用的卡凸1621、及与第一卡合件161上卡凸配合使用的卡槽;本技术实施例对第一卡合件161及第二卡合件162的结构并不作出限定。
59.在第一卡合件161上设置有卡槽1611,第二卡合件162上设置有卡凸1621时,为便于卡凸1621与卡槽1611的连接,第一卡合件161还可以具有导向面1612,导向面1612及卡槽1611可以设置于第一卡合件161的同侧,以使卡凸1621可以经过导向面1612后卡设于卡槽1611内。如,在卡凸1621进入到卡槽1611内的过程中,卡凸1621与导向面1612之间的间距可以逐渐增大,以利于卡凸1621通过导向面1612进入到卡槽1611内。
60.可选地,参阅图5,自靠近卡槽1611的一端至远离卡槽1611的一端,导向面1612可以由靠近卡槽1611的槽口朝向靠近卡槽1611的底壁1615的方向延伸。由于第一卡合件161与第二卡合件162连接时,卡凸1621将由导向面1612远离卡槽1611的一端运动至导向面
1612靠近卡槽1611的一端进而进入卡槽1611内,因此,将导向面1612设计为由靠近卡槽1611的一端至远离卡槽1611的一端、导向面1612由靠近卡槽1611的槽口朝向靠近卡槽1611的底壁1615的方向延伸,可以实现在卡凸1621进入卡槽1611内的过程中,卡凸1621与导向面1612的间距由大变小,利于卡凸1621顺利进入卡槽1611内。
61.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导向面1612可以环设于卡槽1611的外围。将导向面1612环设于卡槽1611的外围使得卡凸1621可以沿多个方位经由导向面1612的导向后进入到卡槽1611内,增加卡凸1621与卡槽1611连接的灵活性。在另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导向面1612也可以对应卡槽1611外的局部区域设置,以减少导向面1612的布局面积,降低第一卡合件161的设计难度,减少制造成本。其中,导向面1612对应卡槽1611的局部区域设置可以理解为:卡槽1611具有槽口边缘,导向面1612可以仅对应槽口边缘的部分设置。
62.第一卡合件16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613和第一卡合部1614。第一连接部1613可以连接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中的一个,第一卡合部1614可以连接第一连接部1613且突出于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第一卡合部1614可以设置有卡槽1611。将卡槽1611设置于突出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的第一卡合部1614上,使得卡凸1621在与卡槽1611连接时受到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的阻碍较少,利于卡凸1621与卡槽1611连接的顺利进行。
63.可选地,第一连接部1613与第一卡合部1614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以提升第一卡合件161的结构强度及节省组装程序。如,第一卡合件161可大致呈长条形,第一卡合件161的相对的两端可以分别定义为第一连接部1613和第一卡合部1614。
64.在第一卡合件161包括第一连接部1613及第一卡合部1614时,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导向面1612对应卡槽1611外的局部区域设置可以为:导向面1612及卡槽1611均可以设置于第一卡合部1614上,且导向面1612可以对应卡槽1611远离第一连接部1613的区域设置,便于卡凸1621经由卡槽1611远离第一连接部1613的一侧穿过导向面1612后卡入至卡槽1611内。在另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导向面1612对应卡槽1611外的局部区域设置可以为:导向面1612及卡槽1611均设置于第一卡合部1614上,卡槽1611的槽口边缘可以包括靠近第一连接部1613的第一部分、远离第一连接部1613的第二部分、及连接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三部分,导向面1612可以包括对应两个第三部分设置的子部分,以便于卡凸1621经由卡槽1611的两个侧部处的导向面1612后均能够进入到卡槽1611内。
65.卡槽1611的形状可以为任意的,如,卡槽1611可大致呈矩形槽、圆形槽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出限定。可选地,卡凸1621的形状可以与卡槽1611的形状大致适配,以提升卡凸1621与卡槽1611的连接稳固性。其中,卡凸1621与卡槽1611的形状大致适配可以为:卡凸1621与卡槽1611卡合连接时,卡凸1621的外周面与卡槽1611的侧壁1616大致匹配。如,卡凸1621的外周面与卡槽1611的侧壁1616之间的间距可以在预设范围内。其中,预设范围可以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如,预设间距可以为1mm以内等,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出限定。
66.卡槽1611的深度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卡凸1621的高度尺寸,以便于卡凸1621卡设于卡槽1611内。可选地,卡槽1611的深度尺寸可以比卡凸1621的高度尺寸大0至3mm,以在保证卡凸1621能够卡设于卡槽1611内的前提下,保证卡凸1621与卡槽1611的连接稳定性。可选地,卡槽1611的深度尺寸可以为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7mm;优选地,卡槽1611的深
度尺寸可以为6.8mm。可选地,卡凸1621的高度尺寸可以为大于或等于5mm且小于或等于7mm;优选地,卡凸1621的高度尺寸可以为6.2mm。
67.为实现卡凸1621的轻量化设计,卡凸1621可以为中空结构。以下为便于详细介绍卡凸1621的具体结构,将以第一卡合件161连接于扶手架130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卡凸1621可以包括背离扶手架130的第一端板1622、及连接于第一端板1622与扶手架130外周面之间的侧板1623,以使卡凸1621与卡槽1611卡合连接时,第一端板1622可以抵接卡槽1611的底壁1615,侧板1623可以抵接卡槽1611的侧壁1616。进一步可选地,侧板1623的中部可以开设有通孔,以进一步地实现卡凸1621的轻量化设计。
68.可选地,侧板1623可以直接与扶手架130的外周面连接,而由于侧板1623呈薄板状结构,在与扶手架130的外周面连接时,二者的连接面积相对较小,连接强度较差,为此,卡凸1621还可以包括绕设于侧板1623外围的凸沿1624,以使卡凸1621的侧板1623及凸沿1624均能够与扶手架130的外周面连接,提升卡凸1621与扶手架130的连接可靠性。可选地,凸沿1624的高度尺寸可以为1mm以内。需要说明的是,卡凸1621也可以包括连接侧板1623远离第一端板1622一侧的第二端板(图中未示出),第二端板整体均可以与扶手架130外周面连接,以提升卡凸1621与扶手架130的连接可靠性,本技术实施例对卡凸1621的结构并不作出限定。
69.卡凸1621具有背离扶手架130外周面的第一端面1625、及连接第一端面1625的第一侧面1626,为便于卡凸1621卡入至卡槽1611内,第一端面1625与第一侧面1626之间可以设置有倒角面1627。其中,倒角面1627可以为直角倒角面,也可以为圆角倒角面。
70.为提升第二卡合件162与扶手架13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第二卡合件162除包括卡凸1621外,再次参阅图4,第二卡合件162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部1628,第二连接部1628可以套设于扶手架130上,卡凸1621可以与第二连接部1628连接。其中,第二连接部1628可以固定套设于扶手架130上,也可以活动套设于扶手架130上,本技术实施例对此并不作出限定。
71.可选地,第一卡合件161与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中的一个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转动连接。在第一卡合件161与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中的一个为固定连接时,可使推车100在折叠的过程中完成卡凸1621与卡槽1611的卡合连接、及在推车100展开的过程中解除卡凸1621与卡槽1611的连接,可减少人工操作流程。在第一卡合件161与前腿架110、后腿架120及扶手架130中的一个为转动连接时,可以在推车100折叠完成之后再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控制第一卡合件161转动,以实现卡凸1621与卡槽1611的卡合连接;及在推车100展开之前通过手动或电动方式控制第一卡合件161转动,以解除卡凸1621与卡槽1611的连接,使得推车100在折叠或展开时不会受到卡凸1621及卡槽1611的阻碍,利于推车100的快速折叠及展开。
72.具体地,若以第一卡合件161设置于后腿架120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在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第一卡合件161与后腿架120转动连接可以为:第一卡合件161与后腿架120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另一种示例性的方案中,请参阅图6,推车100还可以包括联动杆170,联动杆170可以与前腿架110及后腿架120均铰接,第一卡合件161与后腿架120转动连接可以为:第一卡合件161设置于后腿架120与联动杆170的铰接处,第一卡合件161连接联动杆170且能够随联动杆170转动。由于在前腿架110与后腿架120相对转动以使推车100折叠时,铰接于前腿架110与后腿架120之间的联动杆170也会发生转动,因此将第一卡合件161设计
为随联动杆170的转动而转动可以实现:在推车100折叠到位后第一卡合件161正好转动至第二卡合件162处且完成与第二卡合件162的卡合连接,在推车100展开的过程中第一卡合件161逐渐脱离与第二卡合件162的连接。
73.可选地,联动杆170可以大致呈u字型,以提升联动杆170运动的平稳性。具体地,联动杆170可以包括第一杆体171、与第一杆体171间隔设置的第二杆体172、及位于第一杆体171与第二杆体172同侧且连接第一杆体171一端及第二杆体172一端的第三杆体173。第一杆体171远离第三杆体17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前腿111铰接,第二杆体172远离第三杆体173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前腿112铰接,第一杆体171靠近第三杆体173的一端可以与第一后腿121铰接,第一杆体171靠近第三杆体173的一端可以与第二后腿122铰接。第一卡合件161可以位于第一后腿121所在的一侧且与第一后腿121及第一杆体171连接以能够随第一杆体171运动;或,第一卡合件161可以位于第二后腿122所在的一侧且与第二后腿122及第二杆体172连接以能够随第二杆体172运动。
74.可选地,第一卡合件161与后腿架120之间可以设置有阻尼件,以使第一卡合件161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摆动现象。
75.推车100还可以包括用于将推车100锁定于展开状态的锁定件180。锁定件180可用于对前腿架110与扶手架130之间的展开进行锁定和/或后腿架120与扶手架130之间的展开进行锁定。下文将以锁定件180对前腿架110与扶手架130之间的展开进行锁定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76.锁定件180具有锁定状态和释锁状态,在前腿架110与扶手架130展开至预设角度之后,锁定件180可以处于锁定状态以维持前腿架110与扶手架130的展开角度。在前腿架110与扶手架130需要折叠时,锁定件180可以处于释锁状态,以解除对前腿架110及扶手架130的锁定。
77.参阅图7,锁定件180可以包括锁定部181、连动部182及触发部183,触发部183可以作用于连动部182以使连动部182与锁定部181连接,使得锁定件180处于锁定状态;触发部183还可解除与连动部182的作用以使连动部182与锁定部181解除连接,使得锁定件180处于释锁状态。
78.推车100可以包括安装座190,安装座190可以具有容纳腔,锁定部181、连动部182及触发部183的至少部分可以收纳于容纳腔。可选地,安装座19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座体191和第二座体192,第一座体191与第二座体192之间可以形成容纳腔。
79.触发部183可以包括按压块1831,按压块1831的一端可以位于容纳腔且抵接连动部182,另一端可以外露于安装座190,以使推动按压块1831外露于安装座190的一端时,按压块1831能够带动连动部182运动以实现与锁定部181的连接或解除连接,即实现锁定件180在锁定状态与释锁状态之间的切换。为使锁定件180的锁定状态与释锁状态之间的切换更为流畅,减少释锁力于能量传递时的消耗,按压块1831外露于安装座190的一端可以设置有至少一触发斜面1832,通过与触发斜面1832接触能够更为容易的推动按压块1831,而当按压块1831的两侧都设置有触发斜面1832时,则可实现推车100在正向及反向旋转时,能够通过与不同的触发斜面1832的接触让按压块1831接受释锁力进而驱动锁定部181移位。
80.可选地,安装座190可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按压块1831的一端可以位于容纳腔且抵接连动部182,另一端可以穿过开口后外露于安装座190。按压块1831的至少一个
触发斜面1832与安装座190的开口端面之间可以呈35
°
至55
°
的夹角,以便于操作人员按压触发斜面1832且使触发斜面1832朝向开口内运动,实现锁定件180由锁定状态切换为释锁状态。优选地,按压块1831的至少一个触发斜面1832与安装座190的开口端面之间可以呈47
°
的夹角,以使按压块1831的按压效果最佳,操作更为省力。
81.需要说明的是,按压块1831也可以被完全包裹住;如,参阅图11,按压块1831被壳体20包裹住,此时壳体20可以包括与每个触发斜面1832对应的按压面21,且壳体20靠近按压面21的位置处可以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82.触发部183可以包括转动板1833,转动板1833的一端可以位于容纳腔且抵接连动部182,转动板1833的另一端可以穿过第一座体191后外露于安装座190,转动板1833的中部与第一座体191转动连接,以使掰动转动板1833位于第一座体191外的部分后,转动板1833能够相对第一座体191旋转使得转动板1833位于容纳腔内的一端能够带动连动部182运动,以实现与锁定件180的连接或解除连接。
83.参阅图7和图8,第一座体191上可以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第一安装孔1911,第一安装孔1911内可以设置有转轴1912,转动板1833的一端可以位于容纳腔内,另一端可以穿过第一安装孔1911且与第一安装孔1911内的转轴1912转动连接后位于第一座体191外。可选地,第一安装孔1911内可以设置有安装块193,转轴1912可以与安装块193连接。
84.参阅图9,图9为图8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第一安装孔1911的内壁面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壁面1913和第二壁面1914,安装块193与第一壁面1913之间可以具有第一间隙194,安装块193与第二壁面1914之间可以具有第二间隙195,转轴1912可以包括位于第一间隙194处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面1913及安装块193连接的第一轴体1916、及位于第二间隙195处且两端分别与第二壁面1914及安装块193连接的第二轴体1917。转动板1833上可以设置有与第一轴体1916对应的第一转动孔及与第二轴体1917对应的第二转动孔。
85.安装块193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安装孔1931、将第二安装孔1931与第一间隙194连通的第一连通孔1932、将第二安装孔1931与第二间隙195连通的第二连通孔1933,第二安装孔1931内可以设置有弹片196,第一轴体1916的一端可以位于第一间隙194,另一端可以穿过第一连通孔1932且位于第二安装孔1931;第二轴体1917的一端可以位于第二间隙195,另一端可以穿过第二连通孔1933且位于第二安装孔1931,且第一轴体1916和第二轴体1917分别位于弹片196的相对的两端。通过在第二安装孔1931内设置弹片196,可以对第一轴体1916与第二轴体1917进行限位,防止第一轴体1916及第二轴体1917脱落。
86.可选地,第一轴体1916和第二轴体1917均可以包括端部和杆体,且端部可以位于第二安装孔1931,以提升第一轴体1916与弹片196、第二轴体1917与弹片196作用时的作用面积,使得第一轴体1916、第二轴体1917能够更加稳固的安装于第一座体191上。
87.转动板1833可以人工控制转动。转动板1833上可以通过织带控制转动,如,织带的一端可以设置于前腿架110、后腿架120或扶手架130上,另一端可以连接于转动板1833外露于安装座190的部分,以使拉动织带能够使锁定件180由锁定状态切换为释锁状态,操作方便。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11至图13,在推车100包括座椅30时,座椅30可以与按压块1831连动;如,座椅30可以包括上述的壳体20,壳体20可以将按压块1831包裹,且壳体20可以包括与按压块1831的每个触发斜面1832对应的按压面21,以能够通过座椅30驱动锁定件180切换至释锁状态。如此,在推车100装设有座椅30时,可通过座椅30驱动锁定件180,而在推车
100没有装设座椅30时,可通过织带驱动锁定件180,此两种收合方式,不仅方便收合,且用户操作体验好。
88.可选地,请再次参阅图7,连动部182可以包括弹性部1821、插接部1822、第一作用部1823及第二作用部1824,弹性部1821可以安装于安装座190内,插接部1822的一端可以与弹性部1821连接,插接部1822的另一端可以朝向锁定部181设置,第一作用部1823和第二作用部1824均可连接插接部1822。推压块1831的第一抵接面1834可以与第一作用部1823抵接,转动板1833的第二抵接面1835可以与第二作用部1824抵接,以使在推压块1831或转动板1833的作用下,第一作用部1823或第二作用部1824可带动插接部1822朝向远离锁定部181的方向运动以解除插接部1822与锁定部181的连接,使得锁定件180处于释锁状态,此时弹性部1821处于压缩态。而推压块1831及转动板1833不向第一作用部1823、第二作用部1824施加作用力时,插接部1822在弹性部1821的弹性作用下将朝向靠近锁定部181的方向运动以与锁定部181连接,以使锁定件180处于锁定状态。
89.优选地,参阅图10,锁定部181上可以设置有凹槽1811,插接部1822朝向远离锁定部181的方向运动时可从锁定部181的凹槽1811内移出,以使锁定件180处于释锁状态;插接部1822朝向靠近锁定部181的方向运动时可以插设于凹槽1811内,以使锁定件180处于锁定状态。使得锁定状态下,插接部1822与锁定部181的连接更加稳固。
9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技术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技术所涵盖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