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防爆自动放气的减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8:07:1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防爆自动放气的减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2.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一般大致可分为将金属箔用于电极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和将设置在电介质薄膜上的蒸镀金属用于电极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中,将由蒸镀金属构成的金属蒸镀电极作为电极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与使用金属箔作为电极的金属化薄膜电容器相比,电极占据的体积小且能够实现小型轻量化。
3.但是由于金属化薄弱电容器在连入电路作业时,一旦电路中电流过大,电容器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需要在电容器安装防爆壳,以提高电容器的安全性。但是在电容器和防爆壳之间往往还存在空腔,在电容器放热之后,空腔内的空气会膨胀,但空气不能进行释放,不能进行泄压,仍然存在爆炸的可能,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防爆自动放气的减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防爆自动放气的减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覆盖固定于电容器本体外侧的防爆壳,所述防爆壳的内底端形成有泄压内腔,泄压内腔内两端均设置有泄压组件,泄压组件内部形成有将泄压内腔与防爆壳外侧相连通的通气道,所述泄压组件包括用于闭合通气道的缓冲部件,泄压内腔内膨胀的气体推动缓冲部件对通气道结束闭合。
6.进一步的,所述泄压组件包括固定于泄压内腔内底端的泄压腔体,泄压腔体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出气道、第二出气道,第二出气道、第一出气道配合泄压腔体的内腔构成通气道。
7.进一步的,所述缓冲部件包括沿着泄压腔体内底面滑动的缓冲块,所述缓冲块靠近第二出气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档板,所述缓冲块靠近第一出气道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弹簧。
8.进一步的,所述缓冲块的底面固定有限位滑块,泄压腔体相对于限位滑块的内底面开设有限位滑槽,限位滑块与限位滑槽相适配。
9.进一步的,所述泄压腔体相对于缓冲块的内顶面设置有定位部件,所述缓冲块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定位部件相适配的第一定位槽与第二定位槽。
10.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件包括固定于泄压腔体内顶面的限位弹簧,限位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定位槽、第一定位槽均相适配的限位滚球。
11.进一步的,所述隔档板与泄压腔体相对第二出气道所在的一侧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在隔档板与泄压腔体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隔档板靠近泄压腔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插接柱,插接柱的末端外侧套接有卡接环,泄压腔体相对于插接柱的表面开设有插接槽,插接槽的内壁开设有卡接槽,卡接槽与卡接环相卡合。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中,高压状态下的空气推动缓冲部件不再对通气道进行隔档,通气道处于开启状态,高压的空气从通气道内流出,在泄压内腔的内部产生了泄压的效果,能够降低防爆壳产生爆炸的可能;而当电容器本体产生爆炸时,高压气体则通过推动缓冲部件消耗了动能,也能降低爆炸冲击力,泄压组件起到了防爆的作用,进而提高了电容器本体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容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泄压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的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0、电容器本体;20、防爆壳;21、泄压内腔;30、泄压组件;31、缓冲部件;311、缓冲弹簧;312、缓冲块;313、第一定位槽;314、限位滑块;315、限位滑槽;316、隔档板;317、第二定位槽;32、泄压腔体;33、第一出气道;34、定位部件;341、限位弹簧;342、限位滚球;35、第二出气道;40、连接组件;41、插接柱;42、卡接环;43、插接槽;44、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2.实施例
23.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防爆自动放气的减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本体10、覆盖固定于电容器本体10外侧的防爆壳20,所述防爆壳20的内底端形成有泄压内腔21,泄压内腔21内两端均设置有泄压组件30,泄压组件30内部形成有将泄压内腔21与防爆壳20外侧相连通的通气道,所述泄压组件30包括用于闭合通气道的缓冲部件31,泄压内腔21内膨胀的气体推动缓冲部件31对通气道结束闭合。
24.使用时,当防爆壳20发热严重乃至自燃自爆时,泄压内腔21内的空气在受热作用下产生膨胀,高压状态下的空气推动缓冲部件31向远离泄压内腔21的一端移动,直至缓冲部件31不再对通气道进行隔档,此时,通气道处于开启状态,高压的空气从通气道内流出,在泄压内腔21的内部产生了泄压的效果,能够降低防爆壳20产生爆炸的可能;而当电容器
本体10产生爆炸时,高压气体则通过推动缓冲部件31消耗了动能,也能降低爆炸冲击力,泄压组件30起到了防爆的作用,进而提高了电容器本体10的安全性。
25.参考图2以及图3,所述泄压组件30包括固定于泄压内腔21内底端的泄压腔体32,泄压腔体32的两端分别开设有第一出气道33、第二出气道35,第二出气道35、第一出气道33配合泄压腔体32的内腔构成通气道。
26.使用时,在气压差的作用下,泄压内腔21内的气体通过第二出气道35进入泄压腔体32的内部,再通过第一出气道33从泄压腔体32的贯穿而出,对泄压内腔21形成减压的效果。
27.参考图2,所述缓冲部件31包括沿着泄压腔体32内底面滑动的缓冲块312,所述缓冲块312靠近第二出气道3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档板316,所述缓冲块312靠近第一出气道33的一侧设置有缓冲弹簧311。
28.使用时,当泄压内腔21的内部气压较大时,高压气体通过第二出气道35与隔档板316的表面相接触,通过隔档板316推动缓冲块312向第一出气道33所在的一侧移动,原本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缓冲弹簧311受力收缩,直至隔档板316不再对第二出气道35产生抵紧覆盖,此时,泄压内腔21内的空气通过第二出气道35进入泄压腔体32的内部,然后从第一出气道33流出,此时泄压内腔21内的压强降低,起到了降压的效果。
29.参考图2以及图3,所述缓冲块312的底面固定有限位滑块314,泄压腔体32相对于限位滑块314的内底面开设有限位滑槽315,限位滑块314与限位滑槽315相适配。
30.使用时,利用限位滑块314沿着限位滑槽315的内部滑动,从而使缓冲块312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移动,缓冲弹簧311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和收缩,避免缓冲弹簧311产生疲劳。
31.参考图2,所述泄压腔体32相对于缓冲块312的内顶面设置有定位部件34,所述缓冲块31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与定位部件34相适配的第一定位槽313与第二定位槽317。
32.使用时,当泄压内腔21内的气压相对较小时,高压气体推动第一定位槽313与定位部件34相适配,定位部件34对缓冲块312进行限位,从而使得缓冲弹簧311的收缩与气体的压力之间保持平衡,进而维持缓冲块312的相对稳定,当泄压内腔21的内气压相对较大时,定位部件34与远离第二出气道35一端的第二定位槽317相适配,对缓冲块312产生限位,从而避免缓冲弹簧311被进一步压缩,对缓冲弹簧311造成损坏,当泄压内腔21内的气体压强恢复正常后,缓冲弹簧311推动缓冲块312复位。
33.参考图2,所述定位部件34包括固定于泄压腔体32内顶面的限位弹簧341,限位弹簧34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定位槽317、第一定位槽313均相适配的限位滚球342。
34.使用时,通过第二定位槽317、第一定位槽313分别与限位滚球342相卡合,均能够对缓冲块312起到限位作用。
35.参考图3以及图4,所述隔档板316与泄压腔体32相对第二出气道35所在的一侧内壁之间设置有连接组件40,连接组件40在隔档板316与泄压腔体32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
36.参考图4,所述隔档板316靠近泄压腔体32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插接柱41,插接柱41的末端外侧套接有卡接环42,泄压腔体32相对于插接柱41的表面开设有插接槽43,插接槽43的内壁开设有卡接槽44,卡接槽44与卡接环42相卡合。
37.使用时,通过卡接环42与卡接槽44相卡合,在泄压腔体32与隔档板316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能够避免缓冲弹簧311在不能提供足够弹力时,隔档板316不会在气压作用下轻
易的与第二出气道35相脱离。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存在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9.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