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6:53: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


背景技术:

2.马铃薯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可供食用,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而马铃薯秧叶同样具有应用价值,可以作为饲料加工。较大农场一般采用马铃薯收获机进行收获作业。现有技术中,一般先人工对马铃薯秧叶进行收割,再使用收获机对马铃薯进行收获作业;或者,直接使用收获机对马铃薯进行收获作业;再人工进行马铃薯秧叶和马铃薯筛分,无论哪种情况,均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且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4.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包括与行走机构连接的机架;所述机架底部靠近行走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挖掘铲;所述机架内设置有向远离行走机构一端上方倾斜的第一马铃薯输送链;所述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入口端与挖掘铲相切;所述机架上方设置有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所述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下方靠近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出口端。
5.进一步的,所述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包括收秧纺轮、接秧板和排秧绞龙;所述收秧纺轮边缘设置有多个柱状插齿;相邻所述柱状插齿之间能够使马铃薯落下;所述收秧纺轮工作时的最大圆周轨迹与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出口端相切;所述接秧板设置于收秧纺轮下方远离第一马铃薯输送链的一侧;所述排秧绞龙设置于接秧板上方。
6.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有接秧装置;所述接秧装置料口,位于排秧绞龙出料端下方。
7.进一步的,所述排秧绞龙工作时的最大圆周轨迹与收秧纺轮工作时的最大圆周轨迹相切。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包括第一滤土链网、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滤土链网通过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支撑和传动;所述第一传动轴位置高于第二传动轴。
9.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马铃薯输送链,所述第二马铃薯输送链用于承接第一马铃薯输送链掉落的马铃薯;所述第二马铃薯输送链包括第二滤土链网、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所述第二滤土链网通过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支撑和传动;所述第三传动轴位置高于第四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位于第一马铃薯输送链下方。
10.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与第一传动轴通过皮带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轴通过皮带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排秧绞龙和收秧纺轮外部通过皮带机构动力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轴通过电机或行走机构驱动。
12.进一步的,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有行走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设置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和第二马铃薯输送链进行滤土作业;通过设置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实现马铃薯和马铃薯秧叶的筛分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的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的剖视图。
17.图中:1-机架;2-行走轮;3-挖掘铲;4-主动轴;5-第一马铃薯输送链;6-收秧纺轮;7-排秧绞龙;8-接秧板;9-第二马铃薯输送链;51-第一传动轴;52-第一滤土链网;53-第二传动轴;61-柱状插齿;91-第三传动轴;92-第二滤土链网;93-第四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结合附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
19.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包括与行走机构连接的机架1;所述机架1底部靠近行走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挖掘铲3;所述机架1内设置有向远离行走机构一端上方倾斜的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所述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入口端与挖掘铲3相切;所述机架1上方设置有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所述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下方靠近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出口端。所述行走机构可以为拖拉机,拖拉机行走时,带动机架同步行走,挖掘铲3对土壤内的马铃薯进行挖掘,最终进入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在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的旋转作用下,土壤逐渐通过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的间隙落下,留下马铃薯和马铃薯秧叶;马铃薯最终沿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出口端排出,马铃薯秧叶通过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收集,以完成马铃薯和马铃薯秧叶的筛分过程。
20.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包括收秧纺轮6、接秧板8和排秧绞龙7;所述收秧纺轮6边缘设置有多个柱状插齿61;相邻所述柱状插齿61之间能够使马铃薯落下;所述收秧纺轮6工作时的最大圆周轨迹与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出口端相切;所述接秧板8设置于收秧纺轮6下方远离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的一侧;所述排秧绞龙7设置于接秧板上方。工作时,收秧纺轮6通过柱状插齿61将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上的马铃薯秧叶叉起,在旋转作用下,马铃薯秧叶被收秧纺轮6带起,旋转到另一侧后,最终在重力作用下,滑落至接秧板8或排秧绞龙7上,最终在排秧绞龙7的旋转作用下,将马铃薯秧叶排出到机架一侧。
21.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有接秧装置(未画出);所述接秧装置可以采用可更换的收集筒或麻袋;所述接秧装置料口,位于排秧绞龙7出料端下方,方便排秧绞龙7排出的马铃薯秧叶落入接秧装置内进行收集。
22.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排秧绞龙7工作时的最大圆周轨迹与收秧纺轮6工作时的最大圆周轨迹相切,防止排秧绞龙7与收秧纺轮6工作时发生碰撞干涉,同时方便收秧纺轮6掉落的马铃薯秧叶落到排秧绞龙7上,便于排走。
23.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包括第一滤土链网52、第一传动轴51和
第二传动轴53;所述第一滤土链网52通过第一传动轴51和第二传动轴53支撑和传动;所述第一传动轴51位置高于第二传动轴53。通过旋转的第一滤土链网52完成滤土过程以及马铃薯和马铃薯秧叶的输送过程。
24.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马铃薯输送链9,所述第二马铃薯输送链9用于承接第一马铃薯输送链掉落的马铃薯,同时进行再次滤土过程;所述第二马铃薯输送链9包括第二滤土链网92、第三传动轴91和第四传动轴93;所述第二滤土链网92通过第三传动轴91和第四传动轴93支撑和传动;所述第三传动轴91位置高于第四传动轴93,所述第四传动轴93位于第一马铃薯输送链5下方。
25.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主动轴4;所述主动轴4与第一传动轴51通过皮带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51与第三传动轴91通过皮带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91、排秧绞龙7和收秧纺轮6外部通过皮带机构动力连接。
26.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轴4可以采用电机单独驱动或采用行走机构驱动。
27.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底部设置有行走轮2。
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非全部实施例,任何人应该得知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做出的结构变化,凡是与本实用新型具有相同或者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行走机构连接的机架;所述机架底部靠近行走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挖掘铲;所述机架内设置有向远离行走机构一端上方倾斜的第一马铃薯输送链;所述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入口端与挖掘铲相切;所述机架上方设置有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所述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下方靠近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出口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包括收秧纺轮、接秧板和排秧绞龙;所述收秧纺轮边缘设置有多个柱状插齿;相邻所述柱状插齿之间能够使马铃薯落下;所述收秧纺轮工作时的最大圆周轨迹与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出口端相切;所述接秧板设置于收秧纺轮下方远离第一马铃薯输送链的一侧;所述排秧绞龙设置于接秧板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一侧设置有接秧装置;所述接秧装置料口,位于排秧绞龙出料端下方。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秧绞龙工作时的最大圆周轨迹与收秧纺轮工作时的最大圆周轨迹相切。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包括第一滤土链网、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滤土链网通过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支撑和传动;所述第一传动轴位置高于第二传动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马铃薯输送链,所述第二马铃薯输送链用于承接第一马铃薯输送链掉落的马铃薯;所述第二马铃薯输送链包括第二滤土链网、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所述第二滤土链网通过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支撑和传动;所述第三传动轴位置高于第四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位于第一马铃薯输送链下方。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与第一传动轴通过皮带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轴与第三传动轴通过皮带机构动力连接;所述第三传动轴、排秧绞龙和收秧纺轮外部通过皮带机构动力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通过电机或行走机构驱动。9.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底部设置有行走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马铃薯收获筛分装置,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包括与行走机构连接的机架;机架底部靠近行走机构的一端设置有挖掘铲;机架内设置有向远离行走机构一端上方倾斜的第一马铃薯输送链;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入口端与挖掘铲相切;机架上方设置有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下方靠近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出口端。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设置第一马铃薯输送链和第二马铃薯输送链进行滤土作业;通过设置马铃薯秧叶收集装置实现马铃薯和马铃薯秧叶的筛分作业,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低了劳动强度。低了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郭欣欣 余柏林 梁淑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通渭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1.24
技术公布日:2022/6/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