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环保型红树林育苗袋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5:49:0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育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型红树林育苗袋。


背景技术:

2.红树林是海岸的天然屏障,具有防汛、防浪、护堤等作用,同时也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可净化水质、为动物提供生活栖息地,可增强生物多样性。由于人类的活动,红树林曾遭受大很大的破坏,近年来各地正对红树林进行恢复种植工作。但由于大部分红树林生长较慢,红树林造林恢复期较长,同时大部分红树苗木的移植成活率低、移栽生长恢复期长。另外,传统的红树林育苗场地常选择沿海滩涂湿地,且有海水能涨及的地方,育苗场地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其移栽成活率及缩短造林年限,可以将红树在苗圃中培育成大规格的苗木,然后再进行移植。传统的育苗容器袋在苗木移植前都需要拆除后再进行移植,这个容易造成苗木基质泥球松散影响成活率,同时苗木由于根部受到伤害后,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恢复生长。而采用环保型的育苗袋,在移植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将容器袋一起埋在土里,缩短恢复期,提高植物成活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型红树林育苗袋,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保证红树林在苗圃中采用育苗袋储水培育的条件下,使用天然的麻制育苗内袋,能够实现将苗木与育苗袋同时移植,防止用于拆除育苗袋而影响苗木根部损伤,提高育苗成活率及缩短恢复期;进而本育苗袋可降解,利于环境保护。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型红树林育苗袋,用于树苗栽植,包括可循环外袋和可降解内袋;所述可循环外袋为由顶部向底部逐渐收口的椭圆形凸台结构;所述可降解内袋为由顶部向底部逐渐收口的方形凸台结构;所述可降解内袋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
5.所述可降解内袋置于所述可循环外袋内;所述树苗种植于所述可降解内袋内腔;所述可循环外袋内腔还限定有水或营养液;
6.所述可循环外袋包括支撑骨架,外包皮,加固块和第一袋体;所述支撑骨架也为椭圆形结构;所述支撑骨架外覆盖设置有所述外包皮;所述外包皮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袋体;所述加固块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上;连接杆贯穿所述可降解内袋及加固块将所述可降解内袋与可循环外袋相连接。
7.所述可降解内袋顶部截面开口大于所述第一袋体底部开口;且所述可降解内袋顶部高度低于所述支撑骨架的高度;所述可降解内袋底部粘结于所述第一袋体底部中心。
8.每一所述加固块中部两端开设有连接孔;所述可降解内袋顶部两端开设有与所述连接孔位置对应的通孔;所述连接杆贯穿设置于所述连接孔及所述通孔内。
9.所述支撑骨架还朝向所述可降解内袋形成有若干个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等间距设置于所述支撑骨架的弧形段;所述安装环上系有第一连接绳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绳另一
端贯穿所述第一袋体底面且连接有限位块。
10.所述第一连接绳的中部还系有第二连接绳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绳的另一端贯穿所述可降解内袋侧壁且连接有所述限位块。
11.所述第一袋体的壁厚为0.5mm-2mm。
12.所述可降解内袋的壁厚为0.5mm-10mm。
13.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本新型能够实现将红树林苗木与育苗袋同时移植,防止拆除育苗袋而造成树苗根部损伤,提高成活率、缩短苗木移植恢复期;进而本育苗袋可降解,利于环境保护。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结构俯视图;
16.图2为结构侧视图;
17.其中,1、可循环外袋;2、可降解内袋;3、透水孔;4、连接杆; 5、第一连接绳;6、限位块;7、第二连接绳;11、支撑骨架;12、外包皮;13、加固块;14、第一袋体;15、连接孔;16、安装环。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保型红树林育苗袋,用于树苗栽植,包括可循环外袋1和可降解内袋2;可循环外袋1为由顶部向底部逐渐收口的椭圆形凸台结构;可降解内袋2为由顶部向底部逐渐收口的方形凸台结构;可降解内袋2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透水孔3;
21.可降解内袋2置于可循环外袋1内;树苗种植于可降解内袋2内腔;可循环外袋1内腔还限定有水或营养液;
22.可循环外袋1包括支撑骨架11,外包皮12,加固块13和第一袋体14;支撑骨架11也为椭圆形结构;支撑骨架11外覆盖设置有外包皮12;外包皮12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袋体14;加固块13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支撑骨架11上;连接杆4贯穿可降解内袋2及加固块13将可降解内袋2与可循环外袋1相连接。
23.可降解内袋2顶部截面开口大于第一袋体14底部开口;且可降解内袋2顶部高度低于支撑骨架11的高度;可降解内袋2底部粘结于第一袋体14底部中心。
24.每一加固块13中部两端开设有连接孔15;可降解内袋2顶部两端开设有与连接孔
15位置对应的通孔;连接杆4贯穿设置于连接孔15及通孔内。
25.支撑骨架11还朝向可降解内袋2形成有若干个安装环16;安装环16等间距设置于支撑骨架11的弧形段;安装环16上系有第一连接绳5的一端;第一连接绳5另一端贯穿第一袋体14底面且连接有限位块6。
26.第一连接绳5的中部还系有第二连接绳7的一端;第二连接绳7 的另一端贯穿可降解内袋2侧壁且连接有限位块6。
27.第一袋体14的壁厚为0.5mm-2mm。
28.可降解内袋2的壁厚为0.5mm-10mm。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将红树林树苗栽植到可降解内袋 2内;可通过连接杆2可拆卸的穿插在连接孔15及通孔内,便于将树苗及育苗袋整体移动;可降解内袋2底部的粘胶也采用无害粘合剂;当树苗需要进行浇灌时,在可循环外袋1内填充营养液或水,通过透水孔3渗透进树苗内。
30.进一步,相比现有的袋体开设手提部其袋体在移栽树苗时由于手提拉受力点不均,手提部容易破裂;故本育苗袋设计有加固块13,加固块13为方形结构,覆盖在外包皮12外部,且罩设有一定区域的第一袋体14;加强加固块13在育苗袋在被提拉时的承受力强度,使得移栽时不易出现意外破裂。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块6为可降解的方形块或球体;分别用于对第一连接绳5和第二连接绳7限位,防止其随意抽出。
3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骨架11为可循环外袋1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且其本身形状固定,不易导致倾斜可循环外袋1随意倾倒;同时其尺寸可作为树苗生长状况的标准。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绳5设置有14根,第二连接绳7也设置有14根;第一连接绳5底部靠近第一袋体14边沿处贯穿。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循环外袋1采用无毒的聚烯烃树脂,添加降解剂等原料生产;其降解速度为2年左右;
35.可降解内袋2为可降解性麻纤维袋在淋水或泡水下降解周期为 7-18个月,在埋土后,降解周期为2-3个月;
36.且进一步的,当可降解内袋2为麻织品时,其本身具有透水效果,无需特殊开设一定空间的透水孔3。
37.麻纤维材料由红麻、汉麻以及可降解环保型粘合剂组成。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可降解内袋2为麻纤维膜制成,由苎麻、红麻等纤维以及粘合剂制成,厚度为0.5mm-10mm,具体根据苗木的培养时间及根系生长情况而定;可循环利用外袋为可再生塑料制成,厚度为0.05mm-2mm。
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0.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
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