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动晾衣机的动力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5:21: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晾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电动晾衣机的动力机构。


背景技术:

2.智能电动晾衣机是一种通过电机产生驱动力、智能化的家居用品,该电器主要由机身、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升降系统、晾晒系统等组成;其基本功能是为各类家庭用户提供智能自动化的晾衣、晾被等解决方案,同时,还配置集成照明、紫外线杀菌消毒、负氧离子发生器、定时风干、智能烘干、居家装饰等增值功能;适用于别墅、度假村、公寓楼和各类中高端住宅小区;一般安装在阳台或者靠近窗户的屋顶上。
3.现有技术中晾衣机的晾衣杆通过绳索与动力结构连接,通过动力机构驱动绳索放出或者回缩,从而控制晾衣杆的升降,通常隐藏式电动晾衣机在使用中,晾衣杆存在三个档位,其一是晾衣杆不使用时隐藏在天花板或吊顶内,此时位于隐藏位,其二是晾衣杆伸出天花板或吊顶但是位于较高位置用于晾晒时,此时位于晾晒位,其三是晾衣杆伸出天花板或吊顶但是位于较低位置方便挂取衣物时,此时位于挂收衣位,现有技术中驱动晾衣杆绳索的动力机构通过简单的机械式运行,对晾衣杆的实时定位不精确,尤其是对于隐藏位的定位不准确时,造成晾衣杆过度上升与隐藏槽相碰撞,容易损坏晾衣杆以及隐藏槽。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动晾衣机的动力机构。
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6.一种电动晾衣机的动力机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转动设有第一绕线轮以及第二绕线轮,所述第一绕线轮与第二绕线轮结构一致,所述第一绕线轮以及第二绕线轮用于缠绕拉动晾衣杆的绳索,所述外壳上分别设有与第一绕线轮对应的第一通孔以及与第二绕线轮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绕线轮通过第一转轴安装于外壳内,所述第二绕线轮通过第二转轴安装于外壳内,所述第一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结构一致,所述外壳的一侧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蜗杆的一端,所述蜗杆的另一端伸入外壳内分别与第一齿轮以及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速齿轮,所述第一减速齿轮匹配连接有第二减速齿轮,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大于第一减速齿轮,所述第二减速齿轮对应设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用于获取第二减速齿轮的转动角度并与绳索的行程相对应,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控制板,所述编码器以及电机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
7.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编码器为绝对值编码器,所述绝对值编码器包括脉冲发射器以及线路板,所述脉冲发射器安装于第二减速齿轮上,所述脉冲发射器跟随第二减速齿轮绕第二减速齿轮的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线路板上安装有与脉冲发射器相对应的感应器,所述线路板上安装有编码器芯片,所述感应器与编码器芯片电连接,所述编码器芯片与控
制板电连接。
8.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减速齿轮与第二减速齿轮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二传动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以及第二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大于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减速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第二减速齿轮啮合连接。
9.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中板以及下壳,所述上壳的下端朝上延伸形成上容纳腔,所述下壳的上端朝下延伸形成下容纳腔,所述上壳盖在中板的上表面,所述下壳盖在中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绕线轮以及第二绕线轮设于下容纳腔中,所述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的下端与下容纳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以及第二转轴的上端与中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穿过中板伸入上容纳腔,所述第一减速齿轮、第二减速齿轮以及值编码器位于上容纳腔中,所述上壳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中板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下壳的侧壁上设有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上穿过设有螺栓。
10.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绕线轮以及第二绕线轮上呈螺旋分布设有绕线槽,绳索缠绕于绕线槽内。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第二减速齿轮、第一减速齿轮与编码器的配合设置,实现了对绳索行程的实时精准定位,第二减速齿轮转动的角度与拉动晾衣杆的绳索的形成是想对应的,通过编码器精确获知第二减速齿轮的转动角度,从而能够精准定位晾衣杆的隐藏位、晾晒位和挂收衣位,实现三段式晾晒方式。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图2中a-a面剖视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部分结构示意图;
18.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部分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外壳;2、第一绕线轮;3、第二绕线轮;4、第一通孔;5、第二通孔;6、第一转轴;7、第二转轴;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电机;11、蜗杆;12、第一减速齿轮;13、第二减速齿轮;14、脉冲发射器;15、线路板;16、第一传动齿轮;17、第二传动齿轮;18、上壳;19、中板;20、下壳;21、第一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3、第三连接部;24、绕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一种电动晾衣机的动力机构,包括外壳1,外壳1起到遮挡保护作用,所述外壳1内
转动设有第一绕线轮2以及第二绕线轮3,所述第一绕线轮2与第二绕线轮3结构一致,所述第一绕线轮2以及第二绕线轮3用于缠绕拉动晾衣杆的绳索,所述外壳1上分别设有与第一绕线轮2对应的第一通孔4以及与第二绕线轮3对应的第二通孔5,第一绕线轮2上以及第二绕线轮3上的绳索分别通过第一通孔4以及第二通孔5穿出外壳1后与晾衣杆连接,通常晾衣杆通过两根绳索分别连接在两端保持平直稳定,所述第一绕线轮2通过第一转轴6安装于外壳1内,所述第二绕线轮3通过第二转轴7安装于外壳1内,第一转轴6以及第二转轴7与第一绕线轮2以及第二绕线轮3固定连接,并且第一转轴6以及第二转轴7与外壳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8,所述第二转轴7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齿轮9,所述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结构一致,所述外壳1的一侧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蜗杆11的一端,所述蜗杆11的另一端伸入外壳1内分别与第一齿轮8以及第二齿轮9啮合连接,电机10通过蜗杆11带动第一齿轮8以及第二齿轮9同步转动,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的规格一致,从而带动第一绕线轮2与第二绕线轮3同步转动,通过第一绕线轮2与第二绕线轮3的正转以及反转放出或者回缩绳索,所述第二转轴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速齿轮12,第一减速齿轮12与第二绕线轮3同步转动,第一减速齿轮12的角速度与第二绕线轮3的角速度一致,所述第一减速齿轮12匹配连接有第二减速齿轮13,所述第二减速齿轮13大于第一减速齿轮12,第二减速齿轮13的齿数多于第一减速齿轮12的齿数,因此第二齿轮9的角速度小于第一减速齿轮12的角速度,从而达到减速的目的,所述第二减速齿轮13对应设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用于获取第二减速齿轮13的转动角度并与绳索的行程相对应,第二减速齿轮13通过第一减速齿轮12以及第二绕线轮3的传递连接,第二减速齿轮13转动某一个角度时,对应到绳索伸出外壳1的长度是一定的,因此第二减速齿轮13的转动角度与绳索的行程相对应,通过编码器获取到第二减速齿轮13的转动角度后便能知道绳索伸出外壳1的长度,从而精确知道晾衣杆的高度位置,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控制板,所述编码器以及电机10分别与控制板电连接。
22.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编码器为绝对值编码器,所述绝对值编码器包括脉冲发射器14以及线路板15,所述脉冲发射器14安装于第二减速齿轮13上,所述脉冲发射器14跟随第二减速齿轮13绕第二减速齿轮13的转动中心转动,所述线路板15上安装有与脉冲发射器14相对应的感应器,脉冲发射器14发出的脉冲由感应器接收,脉冲发射器14在跟随第二减速齿轮13的转动过程中发出的脉冲照射在感应器上的位置随之改变,所述线路板15上安装有编码器芯片,所述感应器与编码器芯片电连接,感应器将接收到脉冲的位置信息传递给编码器芯片,能够获取到第二减速齿轮13转动过程中的实时角度信息,或者是,感应器由若干微小感应器组成,若干微小感应器一一与编码器芯片电连接,若干微小编码器在电路板上对应脉冲的转动路径紧密的围绕一圈设置,不同的微小编码器与第二减速齿轮13转动的不同角度相对应,脉冲照射在不同的微小编码器上时,便能获取到第二减速齿轮13的转动角度,所述编码器芯片与控制板电连接。
23.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减速齿轮12与第二减速齿轮13之间通过传动组件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设置的第一传动齿轮16以及第二传动齿轮17,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6以及第二传动齿轮17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6以及第二传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6大于第二传动齿轮17,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6与第一减速齿轮12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7与第二减速齿轮13啮合连接,若第二减速齿轮13的减速比较大时,
第一减速齿轮12与第二减速齿轮13件的尺寸大小相差较大,为了更合理的结构设计,减小第一减速齿轮12与第二减速齿轮13之间的大小差异,通过设计第一传动齿轮16与第二传动齿轮17辅助减速,所述第二减速齿轮13减速比为1:70及以上。
24.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壳1包括上壳18、中板19以及下壳20,所述上壳18的下端朝上延伸形成上容纳腔,所述下壳20的上端朝下延伸形成下容纳腔,所述上壳18盖在中板19的上表面,所述下壳20盖在中板19的下表面,所述第一绕线轮2以及第二绕线轮3设于下容纳腔中,所述第一转轴6以及第二转轴7的下端与下容纳腔的底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6以及第二转轴7 的上端与中板19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7的上端穿过中板19伸入上容纳腔,所述第一减速齿轮12、第二减速齿轮13以及值编码器位于上容纳腔中,所述上壳18的侧壁上设有第一连接部21,所述中板19的侧壁上设有第二连接部22,所述下壳20的侧壁上设有第三连接部23,所述第一连接部21、第二连接部22 以及第三连接部23上穿过设有螺栓,通过螺栓将上壳18、中板19以及下壳20 可拆卸连在一起,便于随时拆开更换内部零件。
25.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绕线轮2以及第二绕线轮3上呈螺旋分布设有绕线槽24,绳索缠绕于绕线槽24内,能使绳索整齐缠绕在第一绕线轮2以及第二绕线轮3上。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8.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