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夹持组件及夹持载具机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02 02:56: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夹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持组件及夹持载具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夹持载具机构能够对电子设备等半成品结构进行夹持,以实现其后续装配时的稳定性。
3.但是,现在的夹持载具机构需要在多个方向上施力以实现对半成品结构进行夹持,从而导致既费时又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夹持组件及夹持载具机构。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连接件和第一夹持件,所述连接件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凹陷有凹槽,所述连接件能够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夹持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所述第一夹持件至少部分延伸至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夹持件朝向所述连接件第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可自转的导向件;其中,所述连接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凹槽往复运动以带动所述第一夹持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
6.在本技术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夹持件,所述第二夹持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二侧并与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夹持件和所述第一夹持件配合形成夹持空间。
7.在本技术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可以包括:导轨,所述导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夹持件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以能够沿着所述导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
8.在本技术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回弹结构,所述第一回弹结构包括:第一限位件和第一回弹件,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连接件之间或者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件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所述第一回弹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一夹持件连接且所述第一回弹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9.在本技术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回弹结构,所述第二回弹结构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二回弹件及抵接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的第一侧和/或第三侧,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一侧彼此相背或者所述第三侧和所述第二侧彼此相背,所述抵接件临近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回弹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抵接件连接且所述第二回弹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10.在本技术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还可以包括:传动杆,所述传动杆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和/或,拉手,所述拉手设置于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一端并与所述连接件连接,且所述拉手和所述传动杆分别位
于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
11.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载具机构,所述夹持载具机构包括:基板和至少一个第一方面中所述的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
12.在本技术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载具机构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板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及所述夹持组件的第二夹持件和第一夹持件围成限位框体,所述第一限位板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对,所述第二限位板和所述第一夹持件相对;其中,所述限位框体和所述基板第一表面限定出限位凹部。
13.在本技术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夹持载具机构还可以包括:盖合件,所述盖合件盖合于所述限位凹部的开口,所述盖合件上设置有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夹持件自所述第一缺口伸出,所述第二夹持件自所述第二缺口伸出。
14.在本技术一些变更实施例中,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定位结构。
1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组件及夹持载具机构,通过在第一方向上施加力即可实现夹持,从而使得夹持组件对物体的夹持过程既省时又省力。
16.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组件(第一种回弹结构且夹持组件处于初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组件(第一种回弹结构且夹持组件处于连接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后的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四;
21.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组件(第二种回弹结构且夹持组件处于初始状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载具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载具机构(连接件沿第一方向移动后未夹持手机a)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载具机构(连接件沿第三方向移动后并夹持手机a)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载具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夹持载具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附图标记说明:
28.10-夹持组件,110-连接件,111-凹槽,120-第一夹持件,121-导向件,130-第二夹持件,140-导轨,150-第一回弹结构,151-第一限位件,152-第一回弹件,160-第二回弹结构,161-第二限位件,162-第二回弹件,163-抵接件,171-传动杆,172-推块,173-拉手;
29.100-夹持载具机构,20-基板,210-第一限位板,220-第二限位板,230-盖合件,231-第一缺口,232-第二缺口,240-定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
31.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32.第一方面
3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夹持组件10,参见图1-图4所示,夹持组件10包括:连接件110和第一夹持件120,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的第一侧凹陷有凹槽111,连接件110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第一夹持件120设置于连接件110的第一侧,第一夹持件120至少部分延伸至连接件110的第二侧,第一夹持件120朝向连接件110第一侧的表面设置有可自转的导向件121;其中,连接件110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时,导向件121沿凹槽111往复运动以带动第一夹持件120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移动。
34.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夹持组件10能够对电子设备进行夹持,也能够对非电子设备进行夹持,这里,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也可以是平板电脑,还可以是其他电子设备。
35.上述中的连接件110能够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这里,连接件110可以是用户手部推拉,也可以是通过气缸等驱动件驱动,还可以是其他方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这里,夹持组件10还可以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导向轨道,连接件110与导向轨道滑动连接以使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的移动更为顺畅。
36.上述中的第一夹持件120设置于连接件110的第一侧,第一夹持件120至少部分延伸至连接件110的第二侧,比如:参见图1所示,第一侧为连接件110设置有凹槽111的一侧,而第二侧为设置有第二夹持件130的一侧,第二侧和第一侧之间的夹角为90度,且第一夹持件120位于第一侧并向第二侧延伸。上述中的第一夹持件120相对于连接件110的位置可调整,以能够调整夹持精度。上述中的导向件121可以是轴承,也可以是滚轮,还可以是其他结构,此处不做具体限定。
37.初始状态时,导向件121位于凹槽111内。夹持前,参见图1和图3所示,将第二夹持件130固定于连接件110的第二侧以与第一夹持件130延伸至第二侧的部分构成夹持空间,并将固定有第二夹持件130的连接件110固定于基板上,基板具有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及夹持组件10的第二夹持件130和第一夹持件120围成限位框体,第一限位板和第二夹持件130相对,第二限位板和第一夹持件120相对;其中,限位框体和基板限定出限位凹部。夹持时,参见图2和图4所示,沿第一方向驱动连接件110,导向件121沿凹槽111的内壁在第二方向上向远离连接件110的方向移动,继而将手机放置于限位框体内,而后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驱动连接件110,导向件121沿凹槽111的内壁归位至初始状态。这里,导向件121归位至初始状态后,手机的四个侧棱分别抵接第一限位板、第二限位板、第二夹持件130及第一夹持件120之间,从而实现将手机夹持式固定。
38.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方向上施加力即可实现夹持,从而使得夹持组件对物体
的夹持过程既省时又省力。
39.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所示,夹持组件10还可以包括:第二夹持件130,第二夹持件130设置于连接件110的第二侧并与连接件110固定连接,第二夹持件130和第一夹持件120配合形成夹持空间,由此能够减少使用时第二夹持件130的安装,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夹持效率,减少夹持过程所用的时间。
40.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二夹持件130可以与连接件110的连接位置可调整,以使夹持组件10能够夹持不同尺寸的待夹持物,比如:第二夹持件130通过螺钉固定于连接件110的第二侧,而连接件110的第二侧设置有多个位置不同的连接螺钉的孔位。
41.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夹持组件10还可以包括:导轨140,导轨140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夹持件120与导轨140滑动连接以能够沿着导轨140在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由此,能够对第一夹持件120进行导向以使第一夹持件120在第二方向上无偏移的往复移动。
42.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所示,夹持组件10还可以包括:第一回弹结构150,第一回弹结构150包括:第一限位件151和第一回弹件152,第一限位件151设置于第一夹持件120和连接件110之间或者第一限位件151设置于第一夹持件120背离连接件110的一侧,第一回弹件15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件151和第一夹持件120连接且第一回弹件152沿第二方向延伸。
43.具体来讲,上述中的夹持组件10在夹持前,第一限位件151可以与连接件110同时固定于前述中的基板上,也可以将第一限位件151固定于其他结构上以实现对第一回弹件152的限位;上述中的第一回弹件152可以是橡胶件,也可以是硅胶件,还可以是弹簧件,此处不做具体限定;上述中的第一回弹件152在初始状态下可以是为自然拉伸状态,当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回弹件152压缩,而在连接件110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移动时,第一回弹件152恢复自然拉伸状态;上述中的第一回弹结构150用于使第一夹持件120在夹持结束后能够沿着凹槽111归位至初始状态,且能够驱使连接件110归位至初始状态,以能够提升归位效率。
44.下面,分别介绍两种第一回弹结构150的设置。
45.第一种:
46.参见图1-图4所示,第一回弹结构150包括:第一限位件151和第一回弹件152,第一限位件151设置于第一夹持件120背离连接件110的一侧,第一回弹件15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件151和第一夹持件120连接且第一回弹件152沿第二方向延伸。
47.初始状态时,参见图1和图3所示,导向件121位于凹槽111内,且第一回弹件152呈自然拉伸状态。使用时,连接件110和第一限位件151均固定于前述中的基板上,当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回弹件152如图2和图4中所示出的压缩,进而在手机放置在夹持空间且驱使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力移去后,第一回弹件152恢复形变以使导向件121归位至凹槽111内且连接件110回位至初始状态下的位置。
48.进一步地,参见图1-图4所示,第一限位件151的数量和第一回弹件152的数量可以均为两个,且第一夹持件12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一限位件151和一个第一回弹件152,从而使得第一夹持件120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更平稳。
49.更进一步地,参见图1-图4所示,第一夹持件120沿第一方向两端的两个第一限位
件151彼此对称,两个第一回弹件152彼此对称,从而不仅使得第一夹持件120在第二方向上的移动更平稳,而且能够提升夹持组件10的视觉效果,同时能够减少制作工序。
50.第二种:
51.参见图5所示,第一回弹结构150包括:第一限位件151和第一回弹件152,第一限位件151设置于第一夹持件120和连接件110之间,第一回弹件15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限位件151和第一夹持件120连接且第一回弹件152沿第二方向延伸。
52.初始状态时,导向件121位于凹槽111内,且第一回弹件152呈自然拉伸状态。使用时,第一限位件151和连接件110均固定于前述中的基板上,当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一回弹件152压缩,进而在手机放置在夹持空间且驱使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力移去后,第一回弹件152恢复形变以使导向件121归位至凹槽111内。
53.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4所示,夹持组件10还可以包括:第二回弹结构160,第二回弹结构160包括:第二限位件161、第二回弹件162及抵接件163,第二限位件161设置于连接件110的第一侧和/或第三侧,第三侧和第一侧彼此相背或者第三侧和第二侧彼此相背,抵接件163临近第二限位件161设置并与连接件110连接,第二回弹件16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限位件161和抵接件163连接且第二回弹件162沿第一方向延伸。
54.具体来讲,上述中的第二限位件161可以固定于前述中的基板上,初始状态时,第二回弹件162呈自然拉伸状态或者压缩状态,使用时,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第二回弹件162拉伸,且当驱使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力移去后,第二回弹件162恢复初始状态以使在不施加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三方向的力时,夹持组件10能够复位。
5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回弹结构和第一回弹结构的配合以使得夹持组件10能够适应不同尺寸的待夹持物体的夹持。
56.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示,夹持组件10还可以包括:传动杆171,传动杆171设置于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并与连接件110连接;和/或,拉手173,拉手173设置于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的一端并与连接件110连接,且拉手173和传动杆171分别位于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的两端。
57.具体来讲,上述中的传动杆171能够与驱动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力连接,如:用户手部或者驱动件;上述中的传动杆171远离连接件110的一端可以连接有如图2中所示出的推块172,推块172沿第二方向的尺寸大于传动杆171沿第二方向的尺寸,用户手部驱动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时,手部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能够减轻用户手部的疼痛感,推块172也可以与气缸连接以驱使连接件110移动;上述中的拉手173能够与驱动连接件110沿第一方向移动的驱动力连接,如:用户手部或者驱动件,比如:当第一回弹结构150和第二回弹结构160失效后可以通过拉手173对连接件110进行移动。
58.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夹持过程中划伤被夹持物,连接件110接触被夹持物的表面、第一夹持件120接触被夹持物的表面及第二夹持件130接触被夹持物的表面分别设置有弹性件,如硅胶件、橡胶件等。
59.第二方面
60.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夹持载具机构100,参见图6-图10所示,夹持载具机构100包括:基板20和第一方面中的夹持组件10,夹持组件10设置于基板20的第一表面。
61.具体来讲,基板20的第一表面可以设置一个夹持组件10,也可以是设置多个夹持
组件10,比如:参见图6和图9所示,基板20的第一表面设置有两个夹持组件10,而一个夹持组件10能够夹持一个手机a,从而能够增加夹持效率。
62.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夹持载具机构10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限位板210和至少一个第二限位板220,第一限位板210设置于基板20的第一表面,第二限位板220设置于基板20的第一表面,第一限位板210、第二限位板220及夹持组件的第二夹持件130和第一夹持件120围成限位框体,第一限位板210和第二夹持件130相对,第二限位板220和第一夹持件120相对;其中,限位框体和基板20第一表面限定出限位凹部。
63.具体来讲,连接件110位于限位凹部内。
64.本实施例中,通过对连接件110施加沿第一方向的力以将电子设备/非电子设备夹持在限位凹部内,且对连接件110施加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力以将电子设备/非电子设备自限位凹部脱离。
65.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图9所示,夹持载具机构100还可以包括:盖合件230,盖合件230盖合于限位凹部的开口,盖合件230上设置有第一缺口231和第二缺口232,第一夹持件120自第一缺口231伸出,第二夹持件130自第二缺口232伸出。由此,能够在夹持载具机构100的外侧观察第一夹持件120和/或第二夹持件130是否移动以判断第一夹持件120和/或第二夹持件130是否存在故障的情况。
66.可以理解的是,拉手173可以自第二缺口232伸出,从而能够自夹持载具机构100的外侧给拉手173施加力。
67.在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基板20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定位结构240,这里,定位结构240可以是对电子设备的零部件进行固定。比如:限位凹部用于夹持半成品手机,而定位结构240能够定位半成品手机制作成成品手机所需的零部件,从而能够方便装配人员的手部/机械手拿取零部件,由此能够提升手机的制作效率。
6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载具机构中的夹持组件与第一方面中的夹持组件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第一方面中夹持组件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技术夹持载具机构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技术中夹持组件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6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70.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横”、“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
“”
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71.此外,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相连”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
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