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及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与流程

2022-06-01 14:50: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鼻腔湿润消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及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


背景技术:

2.使用鼻腔润湿器连接雾化喷头对鼻腔进行喷雾润湿,可以缓解鼻炎患者的鼻腔不适感。常见的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在使用时,液体经过喷嘴排出,流经喷嘴孔边际时展开成液体层,因为空气动力的不安稳,将液体层簖裂变成拉长了的管孔状的粗细的圆柱体,然后变成液滴,液滴经过喷嘴出口喷出形成喷雾。
3.专利文献cn202020499579.1公开了一种鼻腔清洗喷头,其中,包括喷嘴壳体,取水雾化结构。喷嘴壳体包括底座、中空连接件、斜面喷嘴、雾化喷孔、弹性片,及对接外管和对接内管。对接内管设置于外接外管的内侧且与斜面喷嘴顶端的雾化喷孔相通。取水雾化结构包括第一气囊、第二气囊、进水管、第一直杆和第二直杆、导通道、在位于第二气囊上设有与导通道相通的喷水口、在喷水口上方的第一直杆与斜面喷嘴之间设有与喷水口相通的第一出水通道、在第一出水通道上方的第二直杆与斜面喷嘴之间设有分别与第一出水通道和雾化喷孔相通的第二出水通道。通常,雾化喷头使用后内部附着残留有药液易滋生细菌,需要对其清理。
4.但现有的雾化喷头结构固定、一体式设计、无法将其拆卸清理,需要另外使用超声波清洗设备对其清理、操作步骤繁琐,从而导致了清理效率低、实用性差的问题,不能满足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的工作要求,为此提出一种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及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及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
7.(二)技术方案
8.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及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包括安装壳和锥形壳,所述安装壳外壁上部与锥形壳的内壁活动接触,所述安装壳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对接槽,所述锥形壳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塑胶杆,所述塑胶杆的形状与对应的对接槽的形状适配,所述对接槽的内腔下部一侧开设有定位通道,所述塑胶杆的内侧壁下部焊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外表面与对应的对接槽的内壁活动接触,所述定位块的形状与定位通道的形状适配,所述安装壳的外壁上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槽,所述定位块的形状与对应的定位槽的形状适配,所述锥形壳的内腔顶部开设有锥形通道,所述安装壳的内腔底部开设有进液通道。
9.优选的,所述安装壳的内腔上部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的中部通过轴承贯穿
活动安装有分流块,所述分流块的上表面中部焊接有锥形块,所述锥形块的上表面周向焊接有一组倾斜的导流块,所述锥形块的外壁中部对称设置的支架端面焊接有清洁杆,所述清洁杆的外侧壁与安装壳的内壁转动接触,所述锥形通道的内腔中焊接有挡杆,所述挡杆的下表面与导流块的外表面活动接触,能够在水流对安装壳的内腔冲洗时带动清洁杆对安装壳的内壁上残留的液体进行刮除清理。
10.优选的,所述安装壳的内腔上部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腔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放置槽,所述放置架的两端外壁分别与对应的放置槽的内壁活动接触,所述锥形壳的内腔顶部焊接有密封垫圈,所述密封垫圈的形状与环形槽的形状适配,所述密封垫圈的底面与放置架两端的上表面活动接触,方便对放置架进行固定,避免其发生晃动。
11.优选的,所述安装壳的下部开设有环形室,所述环形室的内腔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槽,所述定位通道的内腔与对应的安装槽的内腔连通,所述环形室的内腔中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环形块,所述定位块与环形块传动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内腔中位于定位块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挤压杆和限位杆,所述挤压杆的底端与限位杆的底端均延伸至环形室的内腔中,所述挤压杆的底端与限位杆的底端均与环形块固定连接,挤压杆的外表面与定位块的外壁活动接触,通过对定位块挤压使塑胶杆运动,将定位块推出至定位通道外。
12.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杆的形状与对应的限位槽的形状适配,所述挤压杆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挤压杆的侧面与定位块的外表面相接触的面为倾斜设置,通过限位杆与限位槽的结合能够对定位块进行限位固定。
13.优选的,所述安装壳的下部对称开设有两个调节通道,所述调节通道的内腔与环形室的内腔连通,所述调节通道的内腔中设置有拨杆,所述调节通道的内腔中对称设置有两个密封条,两个所述密封条的外表面活动接触,所述拨杆的外表面与两个密封条的外壁滑动接触,通过设置密封条避免外部水汽进入调节通道内具有防护作用。
14.优选的,所述拨杆的一端延伸至调节通道的内腔外,所述拨杆的一端端面焊接有防滑板,所述拨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环形室的内腔中,所述拨杆的另一端端面与环形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方便带动环形块转动。
15.优选的,所述拨杆的中部开设有滑动通道,所述调节通道的内腔中焊接有弧形杆,所述弧形杆贯穿滑动通道的内腔,所述弧形杆的外壁一端活动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拨杆的侧壁和弧形杆的外壁固定连接,通过压缩弹簧能够带动拨杆在转动后进行复位。
16.优选的,所述分流块上端设有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尺寸大于锥形块,所述集水槽的底部与清洁杆对应设置出水口;
17.所述清洁杆设有内腔,所述内腔通过供水管与出水口连接,使得所述内腔与集水槽相通;
18.所述清洁杆与安装壳的内壁的相对侧设有清洁头,所述清洁头与清洁杆可旋转连接,所述清洁头为圆柱形,所述清洁头设有与内腔相通的液腔,所述清洁头设有多个与所述液腔相通的出液孔,所述出液孔沿清洁头的圆柱形周向间隔设置且出液孔的出液方向都为同一的圆柱切线方向,且同一清洁杆上的清洁头出液孔的出液方向相同,不同清洁杆上的清洁头出液孔的出液方向不同;所述清洁头相对安装壳的内壁的侧面设有吸水性擦拭块。
19.优选的,所述分流块呈倒圆锥形,其底部锥尘正对进液通道的出口中心。
20.一种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1.两个所述拨杆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限位杆与对应的限位槽分离,同时挤压杆与定位块接触挤压,带动定位块与对应的定位通道分离,方便对锥形壳与安装壳拆分;
22.所述锥形壳垂直向上运动带动塑胶杆运动,定位块与对应的定位槽结合后对锥形壳进行转动,使锥形壳与安装壳分离,档杆与锥形块分离,方便锥形壳与安装壳拆分进行清理;
23.所述安装壳的内壁清洗时,水流冲击锥形块在导流块的作用下,锥形块发生转动带动分流块转动,从而带动清洁杆对安装壳的内壁进行刮除清理,方便进行快速清理;
24.所述放置架取出安装壳的内腔中,从而将分流块和清洁杆取出安装壳的内腔中,方便对安装壳的内壁进行深度清理;
25.所述锥形壳的拆分后对其进行转动,方便调节清洗角度。
26.(三)有益效果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及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8.1、该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及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通过设置塑胶杆与对接槽结合,在定位块分别与定位通道和定位槽的作用下,逆时针方向周向转动拨杆,从而带动挤压杆和限位杆转动,使限位杆与对应的限位槽分离,同时对应的挤压杆与对应的定位块接触挤压,因塑胶杆具有弹性能,能够使其与对应的定位通道分离,随后拉动锥形壳带动塑胶杆运动,塑胶杆带动对应的定位块运动,使对应的定位块与对应的定位槽结合,能够对锥形壳与安装壳进行快速拆分,避免了传统的雾化喷头结构固定、一体式设计、无法将其拆卸清理、需要另外使用超声波清洗设备对其清理、操作步骤繁琐,从而导致了清理效率低、实用性差的问题。
29.2、该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及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通过设置锥形块和导流块,使用水流对安装壳内进行冲洗时,在水流冲击力对导流块的冲击下,从而带动分流块转动,进而带动清洁杆对安装壳内壁上附着的残留药渣进行刮除清理,能够实现快速清理,通过将放置架取出安装壳的内腔外,从而将分流块和清洁杆取出安装壳的内腔外,方便使用外部毛刷等工具对安装壳的内壁进行深度清理,通过转动锥形壳调节其角度,方便对其内的锥形通道的内壁进行清理,双重清理方式,清理效率高。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发明中定位块、挤压杆、限位杆和限位槽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32.图3为本发明中环形块、拨杆和压缩弹簧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发明中锥形壳与安装壳拆分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发明中锥形块和导流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中带集水槽的分流块和带清洁头的清洁杆剖视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发明中本发明中清洁杆和清洁头剖视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安装壳;2、锥形壳;3、对接槽;4、塑胶杆;5、环形室;6、安装槽;7、定位通道;8、定位块;9、环形块;10、定位槽;11、锥形通道;12、进液通道;13、放置架;14、分流块;
15、锥形块;16、导流块;17、清洁杆;18、挡杆;19、挤压杆;20、限位杆;21、限位槽;22、拨杆;23、集水槽;24、出水口;25、供水管;26、内腔;27、清洁头;28、液腔;29、出液孔;30、吸水性擦拭块。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9.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及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包括安装壳1、锥形壳2、对接槽3、塑胶杆4、环形室5、安装槽6、定位通道7、定位块8、环形块9、定位槽10、锥形通道11、进液通道12、放置架13、分流块14、锥形块15、导流块16、清洁杆17、挡杆18、挤压杆19、限位杆20、限位槽21和拨杆22。
40.第一实施例:
41.请参阅图1和4,安装壳1外壁上部与锥形壳2的内壁活动接触,安装壳1的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对接槽3,锥形壳2的下表面对称焊接有两个塑胶杆4,塑胶杆4的形状与对应的对接槽3的形状适配,安装壳1的下部开设有环形室5,请参阅图3,安装壳1的下部对称开设有两个调节通道,调节通道的内腔与环形室5的内腔连通,调节通道的内腔中设置有拨杆22,调节通道的内腔中对称设置有两个密封条,两个密封条的外表面活动接触,拨杆22的外表面与两个密封条的外壁滑动接触,拨杆22的一端延伸至调节通道的内腔外,拨杆22的一端端面焊接有防滑板,拨杆22的另一端延伸至环形室5的内腔中,拨杆22的另一端端面与环形块9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拨杆22的中部开设有滑动通道,调节通道的内腔中焊接有弧形杆,弧形杆贯穿滑动通道的内腔,弧形杆的外壁一端活动安装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拨杆22的侧壁和弧形杆的外壁固定连接,请参阅图2,环形室5的内腔顶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槽6,对接槽3的内腔下部一侧开设有定位通道7,定位通道7的内腔与对应的安装槽6的内腔连通,塑胶杆4的内侧壁下部焊接有定位块8,定位块8的外表面与对应的对接槽3的内壁活动接触,定位块8的形状与定位通道7的形状适配,安装槽6的内腔中位于定位块8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挤压杆19和限位杆20,挤压杆19的底端与限位杆20的底端均延伸至环形室5的内腔中,挤压杆19的底端与限位杆20的底端均与环形块9固定连接,挤压杆19的外表面与定位块8的外壁活动接触,环形块9带动挤压杆19和限位杆20转动,使限位杆20与对应的限位槽21分离,同时对应的挤压杆19与对应的定位块8接触挤压,因塑胶杆4具有弹性能,能够使其与对应的定位通道7分离,定位块8的外表面开设有限位槽21,限位杆20的形状与对应的限位槽21的形状适配,挤压杆19的截面呈三角形,挤压杆19的侧面与定位块8的外表面相接触的面为倾斜设置,环形室5的内腔中通过轴承活动安装有环形块9,定位块8与环形块9传动连接,安装壳1的外壁上部对称开设有两个定位槽10,定位块8的形状与对应的定位槽10的形状适配,锥形壳2的内腔顶部开设有锥形通道11,安装壳1的内腔底部开设有进液通道12。
42.基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及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及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第二实施例仅
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43.第二实施例:
44.请参阅图5,安装壳1的内腔上部放置有放置架13,安装壳1的内腔上部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内腔底部对称开设有两个放置槽,放置架13的两端外壁分别与对应的放置槽的内壁活动接触,锥形壳2的内腔顶部焊接有密封垫圈,密封垫圈的形状与环形槽的形状适配,密封垫圈的底面与放置架13两端的上表面活动接触,放置架13的中部通过轴承贯穿活动安装有分流块14,分流块14的上表面中部焊接有锥形块15,锥形块15的上表面周向焊接有一组倾斜的导流块16,锥形块15的外壁中部对称设置的支架端面焊接有清洁杆17,清洁杆17的外侧壁与安装壳1的内壁转动接触,锥形通道11的内腔中焊接有挡杆18,挡杆18的下表面与导流块16的外表面活动接触,使用水流对安装壳1内进行冲洗时,在水流冲击力对导流块16的冲击下,从而带动清洁杆17转动,清洁杆17对安装壳1内壁上附着的残留药渣进行刮除清理,能够实现快速清理,通过将放置架13取出安装壳1的内腔外,从而将分流块14和清洁杆17取出安装壳1的内腔外,方便使用外部毛刷等工具对安装壳1的内壁进行深度清理,通过转动锥形壳2调节其角度,方便对其内的锥形通道11的内壁进行清理。
45.第三实施例:
46.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分流块14上端设有集水槽23,所述集水槽23的尺寸大于锥形块15,所述集水槽23的底部与清洁杆17对应设置出水口24;
47.所述清洁杆17设有内腔26,所述内腔26通过供水管25与出水口24连接,使得所述内腔26与集水槽23相通;
48.所述清洁杆17与安装壳1的内壁的相对侧设有清洁头27,所述清洁头27与清洁杆17可旋转连接,所述清洁头27为圆柱形,所述清洁头27设有与内腔26相通的液腔28,所述清洁头27设有多个与所述液腔28相通的出液孔29,所述出液孔29沿清洁头27的圆柱形周向间隔设置且出液孔29的出液方向都为同一的圆柱切线方向,且同一清洁杆17上的清洁头27出液孔29的出液方向相同,不同清洁杆17上的清洁头27出液孔29的出液方向不同,所述清洁头27相对安装壳1的内壁的侧面设有吸水性擦拭块30。
49.通过在分流块14上端设置集水槽23,在用水冲洗时,集水槽23会积聚冲洗水,通过供水管25可以将冲洗水引入至清洁杆17的内腔26,再由清洁杆17的内腔26流向清洁头27的液腔28,然后由出液孔29沿清洁头27的圆柱切线方向喷出,喷水的反相作用力形成的力矩使得清洁头27发生旋转,部分喷出的冲洗水洒向安装壳的内腔壁,吸水性擦拭块30会吸收部分喷出的冲洗水,且吸水性擦拭块30旋转对安装壳的内腔壁进行擦拭;且同一清洁杆17上的清洁头27出液孔29的出液方向相同,不同清洁杆17上的清洁头27出液孔29的出液方向不同,由于清洁杆17的旋转配合,使得安装壳内腔壁的同一位置,可以先后经由不同清洁杆17上的旋转方向不同的清洁头27上的吸水性擦拭块30的擦拭;采用此结构,一方面,吸水性擦拭块30旋转可以对安装壳的内腔进行更多样的动态方向摩擦,增强了清洁效果;另一方面,在冲洗时可以使得安装壳的内腔壁任一部位清洗时都能够有水进行清洁,避免清洗擦拭时安装壳的内腔壁的上端和下端的湿润程度不均匀而影响清洗效果,可以有效去除粘结性较强污渍等。
50.其中,所述分流块14呈倒圆锥形,其底部锥尘正对进液通道12的出口中心,所述分流块14的上端直径采用以下公式计算确定:
[0051][0052]
上式中,d表示倒圆锥形分流块的上端直径;r1表示安装壳的内腔半径;a表示雾化喷头的喷出口面积;v表示喷雾的设计喷速;p表示设计喷雾压力;ρ表示所采用的润湿液体的密度;ξ表示雾化喷头的阻力系数。
[0053]
通过上述公式确定分流块14的上端直径,可以使得喷雾的喷速控制为选定的设计喷速,设计喷速可以根据人的鼻腔对喷雾的喷速感应确定,使得采用该雾化喷头能够将使用时喷雾的喷速控制在人的鼻腔感觉更为舒适的喷速,通过此设计,让分流块14在进行喷雾对润湿液体起到稳定润湿液体的动压及流速的作用,以增强使用者的良好体验,进而提高用户的喜好程度和产品忠诚性;上述公式反映了倒圆锥形分流块的上端直径、安装壳的内腔半径和喷出口面积三项结构参数的最佳数量关系。
[0054]
一种鼻腔润湿器雾化喷头的清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5]
s1、两个拨杆22逆时针方向转动,带动限位杆20与对应的限位槽21分离,同时挤压杆19与定位块8接触挤压,带动定位块8与对应的定位通道7分离,方便对锥形壳2与安装壳1拆分;
[0056]
s2、锥形壳2垂直向上运动带动塑胶杆4运动,定位块8与对应的定位槽10结合后对锥形壳2进行转动,使锥形壳2与安装壳1分离,挡杆18与锥形块15分离,方便锥形壳2与安装壳1拆分进行清理;
[0057]
s3、安装壳1的内壁清洗时,水流冲击锥形块15在导流块16的作用下,锥形块15发生转动带动分流块14转动,从而带动清洁杆17对安装壳1的内壁进行刮除清理,方便进行快速清理;
[0058]
s4、放置架13取出安装壳1的内腔中,从而将分流块14和清洁杆17取出安装壳1的内腔中,方便对安装壳1的内壁进行深度清理;
[0059]
s5、锥形壳2的拆分后对其进行转动,方便调节清洗角度。
[0060]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逆时针方向周向转动两个拨杆22带动环形块9转动,环形块9带动挤压杆19和限位杆20转动,使限位杆20与对应的限位槽21分离,同时对应的挤压杆19与对应的定位块8接触挤压,因塑胶杆4具有弹性能,能够使其与对应的定位通道7分离,随后拉动锥形壳2带动塑胶杆4运动,塑胶杆4带动对应的定位块8运动,使对应的定位块8与对应的定位槽10结合,能够对锥形壳2与安装壳1进行拆分,同时定位块8与定位槽10结合后能够对锥形壳2进行转动,方便调节角度对其内部进行清理,挡杆18与锥形块15分离后,使用水流对安装壳1内进行冲洗时,在水流冲击力对导流块16的冲击下,从而带动分流块14转动,分流块14带动清洁杆17转动,清洁杆17对安装壳1内壁上附着的残留药渣进行刮除清理,能够实现快速清理,通过将放置架13取出安装壳1的内腔外,从而将分流块14和清洁杆17取出安装壳1的内腔外,方便使用外部毛刷等工具对安装壳1的内壁进行深度清理,通过转动锥形壳2调节其角度,方便对其内的锥形通道11的内壁进行清理。
[0061]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
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0062]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