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10:40:0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属于吸鱼泵集鱼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吸鱼泵具有机械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优点,是鱼类起捕过程中的重要机械化设备,在围网和拖网远洋捕捞、深远海养殖网箱、养殖工船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真空式吸鱼泵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商业化应用最为广泛的吸鱼泵型式。目前真空式吸鱼泵的集鱼筒内部结构普遍为:两端为凸形封头,中部为圆柱形筒体,内部除进鱼口处设置单向阀板以及抽气口处设置防溢结构外再无其他凸出筒体内壁的结构。为了能够将水池的鱼吸入集鱼筒内,吸鱼管内的流速比较大,因而使用真空式吸鱼泵吸鱼过程中,混有鱼的水柱以较大流速从集鱼筒的进鱼口进入集鱼筒内部,对集鱼筒内已有的含有较大密度鱼的水体造成剧烈冲击扰动,在水体剧烈扰动过程中,鱼与鱼之间会因相互摩擦碰撞导致鱼体损伤。如何减轻甚至避免进入集鱼筒内部的高速水柱对集鱼筒内已有水体的剧烈冲击扰动便成为使用真空式吸鱼泵时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使得使用真空式吸鱼泵时,减轻进入集鱼筒内的高速水柱对集鱼筒内已有水体的剧烈冲击扰动,进而确保集鱼筒内鱼类无损伤。
4.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包括筒体4,所述筒体4一端的上部设有进鱼口1,另一端的下部设有排鱼口6;所述筒体4横卧,筒体4的所述一端高于所述另一端,筒体中心轴与水平面倾斜设定角度;所述筒体4内部设有横向的支撑梁11,所述支撑梁11上方设有圆排管结构,其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平行排布的上部圆排管9和沿宽度方向间隔平行排布的下部圆排管10;所述圆排管结构的前端与所述进鱼口1位置相衔接;所述圆排管结构的后端与筒体4内部具有一用于落鱼的间距。
6.优选的,所述支撑梁11为一对平行的横杆。
7.优选的,所述筒体4的筒身呈圆柱形,两端的端盖外凸。
8.优选的,所述筒体4下方设有支腿,其中接近进鱼口1的第一支腿8长于接近排鱼口6的第二支腿7。
9.优选的,所述上部圆排管9的间距与所述下部圆排管10的间距相等,且均小于鱼体的宽度。
10.优选的,所述圆排管结构自前往后具有向下的倾斜角度,但所述倾斜角度小于筒体4自身的倾斜角度。所述倾斜角度优选为3-5
°

11.优选的,上部圆管排9中的圆管与下部圆管排10中的圆管通过焊接连接;支撑梁11的上表面与下部圆管排10的圆管通过焊接连接。
12.优选的,上部圆管排9中的圆管表面光滑,或者在该圆管外表面外包覆一层聚四氟乙烯。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通过在集鱼筒内设置上下两组圆管排,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集鱼筒内水体扰动,进而确保集鱼筒内鱼类无损伤。
15.2)平行圆排管的设计,既能确保水柱被打散,又能最大程度降低对鱼类的摩擦损伤。
16.3)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实施方便,有利于广泛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发明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的主视图(透视效果)。
18.图2是本发明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的俯视图(透视效果)。
19.图中,1.进鱼口2.上凸形封头3.单向阀板4.圆柱形筒体5.下凸形封头6.排鱼口7.支腿8.支腿9.上部圆管排10.下部圆管排11.支撑梁12.抽气口及防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1.参见图1-图2,一种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包括筒体4,所述筒体4一端的上部设有进鱼口1,另一端的下部设有排鱼口6;所述筒体4横卧,筒体4的所述一端高于所述另一端,筒体4中心轴与水平面倾斜设定角度;所述筒体4内部设有横向的支撑梁11,所述支撑梁11上方设有圆排管结构,其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平行排布的上部圆排管9和沿宽度方向间隔平行排布的下部圆排管10;所述圆排管结构的前端与所述进鱼口1位置相衔接;所述圆排管结构的后端与筒体4内部具有一用于落鱼的间距。
22.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支撑梁11为一对平行的横杆。
23.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筒体4的筒身呈圆柱形,两端的端盖外凸。
24.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筒体4下方设有支腿,其中接近进鱼口1的第一支腿8长于接近排鱼口6的第二支腿7。
25.在此实施例中,参见图2,所述上部圆排管9的间距与所述下部圆排管10的间距相等,且均小于鱼体的宽度。
26.在此实施例中,所述圆排管结构自前往后具有向下的倾斜角度,但所述倾斜角度小于筒体4自身的倾斜角度。图1中,圆排管结构具有略微向下倾斜的角度,但接近于水平。
27.继续参见图1-图2,在集鱼筒内部接近进鱼口处设置上下两排圆管,圆管之间保持适宜的距离,上下两排圆管的轴向垂直。含有鱼的水柱从进鱼口进入集鱼筒内部后,接触到上部的圆管排后,水柱被圆管排打散,并且实现鱼水分离,被上部的圆管排打散后的水流与下部的圆管排接触后被进一步打散,落到集鱼筒内已有水体后对已有水体冲击较小,因而扰动不大。鱼水分离后的鱼从上部的圆管排末端滑落至集鱼筒已有水体中,对已有水体冲击也很小。集鱼筒内水体不存在较大扰动,也就避免了水体中鱼与鱼之间的相互摩擦碰撞,确保了鱼体无损伤。
28.参见图1,上部圆管排9中的圆管轴向应与水柱方向一致,下部圆管排10中的圆管
轴向与水柱方向垂直。上部圆管排9中的圆管与下部圆管排10中的圆管通过焊接连接。支撑梁的上表面与下部圆管排的圆管通过焊接连接。支撑梁11的两端与凸形封头通过焊接连接。
29.在此实施例中,相邻圆管之间的轴心距应适宜,确保水柱被打散,但不应过密。
30.在此实施例中,上部圆管排9中的圆管表面应光滑,必要时可在圆管外表面外包覆一层聚四氟乙烯。
31.在此实施例中,为便于鱼从上部圆管排上滑落,圆管排应与水平面保证一个小倾斜角度,建议取3-5
°
,向进鱼口向排鱼口倾斜。
32.在此实施例中,圆管排末端与下凸形封头5之间应保证适宜的距离,确保鱼类从圆管排末端滑落后不碰撞下凸形封头。
33.以上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4),所述筒体(4)一端的上部设有进鱼口(1),另一端的下部设有排鱼口(6);所述筒体(4)横卧,筒体(4)的所述一端高于所述另一端,筒体中心轴与水平面倾斜设定角度;所述筒体(4)内部设有横向的支撑梁(11),所述支撑梁(11)上方设有圆排管结构,其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平行排布的上部圆排管(9)和沿宽度方向间隔平行排布的下部圆排管(10);所述圆排管结构的前端与所述进鱼口(1)位置相衔接;所述圆排管结构的后端与筒体(4)内部具有一用于落鱼的间距。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1)为一对平行的横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的筒身呈圆柱形,两端的端盖外凸。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下方设有支腿,其中接近进鱼口(1)的第一支腿(8)长于接近排鱼口(6)的第二支腿(7)。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圆排管(9)的间距与所述下部圆排管(10)的间距相等,且均小于鱼体的宽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排管结构自前往后具有向下的倾斜角度,但所述倾斜角度小于筒体(4)自身的倾斜角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角度为3-5
°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其特征在于:上部圆管排(9)中的圆管与下部圆管排(10)中的圆管通过焊接连接;支撑梁(11)的上表面与下部圆管排(10)的圆管通过焊接连接。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其特征在于:上部圆管排(9)中的圆管表面光滑,或者在该圆管外表面外包覆一层聚四氟乙烯。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属于吸鱼泵集鱼筒技术领域。一种真空式吸鱼泵用集鱼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一端的上部设有进鱼口,另一端的下部设有排鱼口;所述筒体横卧,筒体的所述一端高于所述另一端,筒体中心轴与水平面倾斜设定角度;所述筒体内部设有横向的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方设有圆排管结构,其包括沿长度方向间隔平行排布的上部圆排管和沿宽度方向间隔平行排布的下部圆排管;所述圆排管结构的前端与所述进鱼口位置相衔接;所述圆排管结构的后端与筒体内部具有一用于落鱼的间距。间距。间距。


技术研发人员:楚树坡 徐志强 谭永明 崔铭超 唐学大 宗艳梅 王一帆 袁世鹏 张耀明 谌志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2.24
技术公布日:2022/5/31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