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蚕丝处理方法与流程

2022-06-01 10:09: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桑蚕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蚕丝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2.蚕一般在方格簇内完成吐丝作茧,因此方格簇内外均会有较多的蚕丝,在收获蚕茧时候不管是通过人工或者机器进行蚕茧收集时都无法避免一部分蚕丝残留在方格簇上,因为残留的蚕丝会阻挡新蚕进入方格簇的单个格子内,同时会影响蚕的吐丝,所以在方格簇在收集完蚕茧后或在重新使用前就需要对其表面的蚕丝进行清理,而如果采用人工用手清理的话不仅效率低而且因为蚕丝为白色细丝状因此不容易清理干净。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蚕丝处理方法。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蚕丝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黏贴部底部对准孔洞放置,随着黏贴部的向下移动最终底壁进入至嵌入槽内,凸起匹配进入至卡槽内;2)将方格簇a竖直放置于角钢一、角钢二之间;3)启动电推杆使得电推杆带动推板推动方格簇a沿着a方向移动并进入至黏贴部之间的区域;4)方格簇a由角钢一、角钢二进入至横向板上部的区域并且方格簇a的底面b接触传动轮;5)随着方格簇a的移动,传动轮在方格簇a的带动下进行转动,通过传动轮带动圆锥齿轮一、圆锥齿轮二和安装套进行转动,安装套带动黏贴部进行转动;6)随着黏贴部的转动,黏贴部逐渐吸附方格簇a的侧表面c上的蚕丝。
5.优选的安装套带动底壁转动进而带动立杆和固定环转动,随着方格簇a的移动底壁、立杆和固定环加速旋转,贴近方格簇a侧面的立杆粘附方格簇a表面上残存的蚕丝。
6.优选的当黏贴部表面上的蚕丝堆积到厚度为5-15mm时,向下摁动压杆,伴随着切刀片的向下移动,切刀片挤压并切割位于黏贴部外表面靠下位置的蚕丝,然后撤销施加在压杆上的力,切刀片向上挤压并切割位于黏贴部外表面靠上位置的蚕丝。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在方格簇移动中将方格簇表面残存的蚕丝进行清理,提高了方格簇的清理效率,利用了蚕丝的轻柔性通过旋转产生的吸附力将方格簇表面的蚕丝进行清理,整个过程中将方格簇的线性移动产生的力转化为吸附方格簇表面蚕丝的旋转吸附力,黏贴部的筒状结构使得其在旋转过程中可以吸附方格簇表面的残存蚕丝同时方格簇内部的残存蚕丝会被表面的蚕丝带起,当收集完毕后可以利用切刀组件将黏贴部表面的蚕丝进行处理。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9.图2是本发明中方格簇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3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11.图4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12.图5是本发明中竖板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13.图6是本发明中横向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14.图7是图4中e处结构示意图。
15.图8是本发明中圆锥齿轮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9是本发明中黏贴部结构示意图。
17.图10是图9中f处结构示意图。
18.图11是本发明中切刀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12是本发明中黏贴部分布结构示意图一。
20.图13是本发明中黏贴部分布结构示意图二。
21.图14是图11中g处结构示意图。
22.图15是本发明中遮挡罩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16是图4中h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16所示的一种蚕丝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黏贴部3底部对准孔洞421放置,随着黏贴部3的向下移动最终底壁31进入至嵌入槽26内,凸起311匹配进入至卡槽261内;将方格簇a竖直放置于角钢一15、角钢二16之间;启动电推杆17使得电推杆17带动推板18推动方格簇a沿着a方向移动并进入至黏贴部3之间的区域;方格簇a由角钢一15、角钢二16进入至横向板14上部的区域并且方格簇a的底面b接触传动轮21;随着方格簇a的移动,传动轮21在方格簇a的带动下进行转动,通过传动轮21带动圆锥齿轮一23、圆锥齿轮二24和安装套25进行转动,安装套25带动黏贴部3进行转动;随着黏贴部3的转动,黏贴部3逐渐吸附方格簇a的侧表面c上的蚕丝;优选的安装套25带动底壁31转动进而带动立杆32和固定环33转动,随着方格簇a的移动底壁31、立杆32和固定环33加速旋转,贴近方格簇a侧面的立杆32粘附方格簇a表面上残存的蚕丝。
25.优选的当黏贴部3表面上的蚕丝堆积到一定厚度(5-15mm)时,向下摁动压杆353,伴随着切刀片352的向下移动,切刀片352挤压并切割位于黏贴部3外表面靠下位置的蚕丝,然后撤销施加在压杆353上的力,切刀片352向上挤压并切割位于黏贴部3外表面靠上位置的蚕丝;其中基座1上设置传动部2,传动部2设置于基座1两侧,传动部2数量为若干个且并排设置,传动部2与黏贴部3对应设置,传动部2带动黏贴部3转动,随着黏贴部3的转动依靠
黏贴部3将方格簇a侧表面上的蚕丝清理干净。使用时将方格簇a去除其内部的蚕茧,然后将处理过的方格簇a竖直放置于基座1上,方格簇a底面b与传动部2接触,方格簇a的线性移动可以带动传动部2转动,传动部2的转动可以带动黏贴部3进行转动,注意传动部2与黏贴部3排列的长度大于方格簇a的长度,伴随着方格簇a的移动,方格簇a两侧的表面c与黏贴部3相接触,在黏贴部3的旋转作用下方格簇a两侧的表面c上残留的蚕丝被黏贴部3吸附。整个过程伴随着方格簇a的移动,方格簇a带动传动部2转动,而传动部2又带动黏贴部3转动,即方格簇a一旦移动则其两侧与之侧表面相平行接触的黏贴部3即可转动,黏贴部3利于旋转产生的旋转力对质量较轻的蚕丝进行吸附,从而将方格簇a侧面残存的蚕丝与方格簇a表面相分离,黏贴部3相当于从方格簇a表面“吸附”蚕丝,伴随着方格簇a的移动边方格簇表面的蚕丝逐渐被黏贴部3“吸附”,而“吸附”至黏贴部3上的蚕丝随即被“圈”在黏贴部3上。
26.优选的黏贴部3外侧设置遮挡罩4,遮挡罩4避免蚕丝在被黏贴部3吸附处理过程中外溢。
27.基座1包括底座板11、竖板一12、竖板二13、横向板14、角钢一15和角钢二16,底座板11上固定竖板一12和竖板二13,竖板一12和竖板二13之间固定横向板14,竖板一12一侧固定角钢一15,竖板二13一侧固定角钢二16;方格簇a的底面b的两侧分别接触角钢一15、角钢二16底面,当传动部2带动方格簇a移动时,角钢一15、角钢二16起到限定方格簇a的作用,方格簇a提前放置于角钢一15和角钢二16之间,随着方格簇a的继续移动,方格簇a的底面b从接触角钢表面到逐渐过渡接触传动轮21,然后在传动轮21的带动下移动。
28.基座1上固定电推杆17,电推杆17的活塞端固定推板18,推板18为矩形板状结构,推板18的长度略大于角钢一15和角钢二16之间的宽度一致。请参阅图16,角钢一15的底端面与竖板一12上端面相平齐,角钢二16的底端面与竖板二13上端面相平齐,角钢一15的拐角距离竖板一12的距离为d1,d1的值为20-30mm,角钢一15的拐角距离黏贴部3的最小距离为d2,d2的值小于30mm,这样能保证在推板18的作用下方格簇a能从角钢进入至传动轮21上部并且方格簇a两侧面靠近黏贴部3,这样在黏贴部3转动产生“吸附力”时可以将靠近黏贴部3的方格簇a两侧面上残存的蚕丝进行吸附。
29.请参阅图7,传动部2包括传动轮21、连接轴22、圆锥齿轮一23、圆锥齿轮二24和安装套25,传动轮21位于基座1上部,优选的横向板14两侧开设缺口141,传动轮21穿过缺口141;传动轮21上部突出于横向板14上表面,这样传动轮21可以接触方格簇a的底面b,传动轮21一侧通过连接轴22与圆锥齿轮一23固定连接,连接轴22穿过竖板一12、竖板二13,优选的竖板一12、竖板二13上开设穿孔121,连接轴22通过穿孔121穿过竖板一12、竖板二13,优选的穿孔121内固定轴承(图中未示),连接轴22匹配穿过轴承,圆锥齿轮一23和圆锥齿轮二24相垂直分布且两者相啮合,圆锥齿轮二24上固定安装套25;通过上述机械传动首先将方格簇a的线性移动转化为与方格簇a平行的黏贴部3的转动,利于黏贴部3的转动反过来“吸附”方格簇表面的残存蚕丝,而且这个过程是伴随着方格簇a的移动进行的即伴随着方格簇a移动的整个过程。
30.请重点参阅图8,安装套25内开设嵌入槽26,嵌入槽26为中空柱状凹槽结构,嵌入槽26内侧开设卡槽261,卡槽261呈“∏”状,卡槽261从嵌入槽26上端面延伸至下端面;嵌入槽26用于黏贴部3的定位安装。
31.请重点参阅图9、10,黏贴部3包括底壁31、立杆32和固定环33,底壁31为圆板状结构,底壁31与嵌入槽26匹配设置,底壁31上固定设置凸起311,凸起311与卡槽261相匹配对应设置,底壁31外边缘均匀垂直固定立杆32,立杆32为圆杆状,立杆32环绕底壁31一周,立杆32与底壁31之间形成内空间34,相邻的立杆32之间形成间隙321,立杆32上部固定有固定环33,固定环33与底壁31直径一致。安装套25带动底壁31转动进而带动立杆32和固定环33转动,随着方格簇a的移动底壁31、立杆32和固定环33加速旋转,贴近方格簇a侧面的立杆32粘附方格簇a表面上残存的蚕丝,被立杆32“吸附”的蚕丝绕在呈圆周分布的立杆32外,随着蚕丝吸附的越来越多内空间34外部逐渐被蚕丝包裹。
32.立杆32的上端面与方格簇a的上端面d相平齐,方格簇a两侧的表面c与立杆32在高度方向完全对应,这样使得立杆32在转动中能保证方格簇a两侧的表面c上的残存蚕丝被清理干净。
33.内空间34内设置切刀组件35,切刀组件35在内空间34内上下移动,伴随着内空间34外部逐渐被蚕丝包裹通过切刀组件35的上下移动,切刀组件35将缠绕于立柱32外围的蚕丝进行切割,从而使得缠绕在立杆32外的蚕丝被切割剥离。
34.请重点参阅图11,切刀组件35包括弹簧351、切刀片352和压杆353,切刀片352通过弹簧351与底壁31固定连接,切刀片352上部与压杆353底部固定连接,切刀片352外边缘突出间隙321,压杆353上端面突出于固定环33上端面。当需要剔除黏贴部3外表面的蚕丝时可以下压压杆353,使得切刀片352向下移动,切刀片352挤压并切割位于黏贴部3外表面靠下位置的蚕丝,当撤销施加在压杆353上的力时则在弹簧351向上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切刀片352向上挤压并切割位于黏贴部3外表面靠上位置的蚕丝,从而剔除黏贴部3外表面的蚕丝,利于黏贴部3后续对方格簇a表面残存蚕丝的吸附。黏贴部3由若干个立杆32环绕一圈形成,立杆32的“环形”布局利于在旋转中对方格簇a表面的蚕丝进行“吸附”收集,同时立杆32之间具有间隙321便于切刀片352穿过该间隙321将包裹在黏贴部3表面的蚕丝进行切割,便于蚕丝的从黏贴部3脱落。
35.切刀片352包括切盘3521和刀棱3522,刀盘3521为圆盘状,刀盘3521直径小于内空间34的直径,刀盘3521外边缘固定刀棱3522,刀棱3522数量为若干个且均匀分布于刀盘3521外壁, 刀棱3522的上端面为“刀刃”状结构,刀棱3522的下端面为“刀刃”状结构,刀棱3522的端部为尖棱状且刀棱3522的端部突出于间隙321。随着黏贴部3吸附蚕丝量的增多,黏贴部3外包裹的蚕丝厚度逐渐增加,刀棱3522可以通过间隙321上下切割包裹于黏贴部3外的蚕丝从而使得蚕丝与黏贴部3分离,达到清理黏贴部3的目的,这样使得黏贴部3后续能更彻底的“吸附”方格簇外表面的蚕丝。
36.遮挡罩4包括侧板一41、上盖板42和侧板二43,上盖板42两侧垂直固定侧板一41和侧板二43,侧板一41和侧板二43底部固定于基座1上,上盖板42位于黏贴部3上部,上盖板42上贯通开设孔洞421,孔洞421与黏贴部3对应设置,孔洞421直径略大于固定环33直径,立杆32上端面突出于上盖板42的上表面。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