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7:11: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杀菌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由禾谷镰刀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在世界范围内对小麦和大麦均可造成严重危害。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主要与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菌源等因素相关。小麦生长的各个阶段都能受害,苗期侵染引起苗腐,中后期侵染引起秆腐和穗腐,以穗腐危害性最大,导致小麦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此外,小麦病粒中含有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及其乙酰化衍生物——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和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和t2毒素,以及单端孢霉烯族毒素、伏马毒素(fumonisin)和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等多种真菌毒素,而带来食品安全问题。
3.因缺乏优质抗病品种,化学防治一直是赤霉病危害和小麦籽粒毒素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由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dc.)speer erysiphe graminis dc.e.graminis dc.f.sp.tritici marchal)引起的小麦白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叶鞘、茎秆、穗部均会受到侵染。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方法也以化学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常用药剂多为三唑酮、烯唑醇等单剂或复配制剂。小麦锈病主要有秆锈病、叶锈病、条锈病,三种病害均会导致小麦减产及和品质下降。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主要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主,化学防治常用药剂多为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等单剂或复配制剂。可见,开发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新药剂,对小麦优质高效安全生产及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4.由藤仓赤霉复合种(gibberella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引起的水稻恶苗病(rice bakanae disease)是危害严重的水稻种传病害之一。恶苗病在全世界水稻种植区域均有发生,不仅可导致达58%以上的产量损失,还因藤仓赤霉复合种菌株产生伏马毒素和串珠镰刀菌素等有毒代谢产物而带来食品安全问题。水稻烂秧的病理性烂秧主要由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稻腐霉(pythium oryzae)、层出绵霉(achlya prolifera)等引起。病原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污水中,一般以稻腐霉较为常见,层出绵霉次之,立枯丝核菌和禾谷镰刀菌相对较少。近几十年来,为有效防治恶苗病,杀菌剂在水稻生产中已广泛使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藤仓赤霉复合种菌株对杀菌剂的抗药性问题也陆续出现。目前,用于恶苗病防治的药剂多为咪鲜胺、咯菌腈、多菌灵或福美双,制剂有效成分种类相对较少,在多个地区咪鲜胺等常规药剂仍是恶苗病防治的主要药剂。水稻烂秧病防治中,通常是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前提下,做好开沟理墒和苗床培肥等农业措施,并选用药剂做种子处理。可见,研发与推广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防治新药剂对水稻安全优质高效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5.由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的葡萄灰霉病(grape gray mold)是葡萄生产中危害严重的病害之一,发生普遍,并随着设施栽培面积地扩大而日益严重。由围小丛壳菌(glomerella cingulata)引起的草莓炭疽病(strawberry anthracnose)主要为害草莓的匍匐茎与叶片,严重时病菌侵入短缩茎,致使整株凋萎枯死,叶片、托叶、花及果实也可感染,尤其以育苗期炭疽病的发生最为普遍,在繁苗阶段和定植初期,发病率有时高达90%,甚至造成大面积毁灭性死苗。近年来,由于草莓连作现象较为普遍,以及种苗调运频繁,炭疽病病原的积累增多,导致炭疽病迅速扩展蔓延,严重影响草莓种植业的健康发展。由褐枝孢菌[fulvia fulva(cooke)cifferri]引起的番茄叶霉病(tomato leaf mould),主要危害番茄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在世界各地番茄叶霉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年份此病能引起10%~25%的产量损失,病害流行年份损失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近年来,由于保护地番茄种植面积扩大,该病发生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保护地番茄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桑葚菌核病分布广泛,对桑树特别是果用桑树的危害非常大,如不及时防治,严重的可导致桑园颗粒无收,给桑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可见,研发及应用葡萄灰霉病、草莓炭疽病、番茄叶霉病和桑椹菌核病防治新药剂也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发明目的:针对当前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烂秧病、葡萄灰霉病、草莓炭疽病、番茄叶霉病和桑椹菌核病等病害防治方面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能够发挥一种药剂防治多种病害的功效,并且防治效果增效明显。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作茎叶喷雾时,可有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葡萄灰霉病、草莓炭疽病、番茄叶霉病和桑椹菌核病等病害;作水稻种子处理可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烂秧病,减药增效,对环境友好安全。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烂秧病、葡萄灰霉病、草莓炭疽病、番茄叶霉病和桑椹菌核病中的应用。
[0007]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有效成分含有戊唑醇和抑霉唑,所述戊唑醇和抑霉唑的质量比为20:1~1:20。
[0008]
戊唑醇(tebuconazole)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三大功能,杀菌谱广、持效期长。与所有的三唑类杀菌剂一样,戊唑醇能够抑制真菌的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有效地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病害,但目前在番茄叶霉病或/和桑椹菌核病防治方面还鲜有报道。抑霉唑(imazalil)是一种广谱、内吸性咪唑类杀菌剂,对侵袭水果、谷物、蔬菜和观赏植物的许多真菌病害有防效。
[0009]
优选地,所述有效成分戊唑醇和抑霉唑的质量比为5:1~1:5。
[0010]
优选地,所述有效成分戊唑醇和抑霉唑的质量比为5:1、1:1或1:5。
[0011]
优选地,所述有效成分在组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为1%~80%。
[0012]
优选地,所述杀菌组合物中含有助剂。
[0013]
优选地,所述杀菌组合物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或种子处理悬浮剂。
[0014]
优选地,当所述杀菌组合物为可湿性粉剂,所述的助剂选自填料、分散剂、润湿剂、
渗透剂、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杀菌组合物为悬浮剂,所述的助剂选自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消泡剂、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杀菌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所述的助剂选自润湿剂、分散剂、崩解剂、黏结剂、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杀菌组合物为水乳剂,所述的助剂选自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共乳化剂、防冻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杀菌组合物为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所述的助剂选自填料、分散剂、润湿剂、渗透剂、成膜剂、稳定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杀菌组合物为种子处理悬浮剂,所述的助剂选自分散剂、成膜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染色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5]
优选地,对于可湿性粉剂,所述的分散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所述的润湿剂选自拉开粉,所述的渗透剂选自渗透剂t,所述的稳定剂选自乙二醇和碳酸钙,所述的填料选自高岭土;优选的,对于悬浮剂,所述的分散剂选自分散剂nno,所述的增稠剂选自海藻酸钠,所述的稳定剂选自环氧化植物油,所述的消泡剂选自有机硅乳,所述的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优选的,对于水分散粒剂,所述的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磺酸钠,所述的分散剂选自分散剂dns,所述的崩解剂选自聚乙烯吡咯烷酮,所述的黏结剂选自黄原胶,所述的填料选自硅藻土;优选的,对于水乳剂,所述的溶剂选自二甲苯,所述的乳化剂选自木质素磺酸钠,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乙烯醇,所述的共乳化剂选自十二烷醇,所述的防冻剂选自硫酸铵;优选的,对于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所述的填料选自白炭黑,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乙烯醇,所述的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的渗透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所述的成膜剂选自共聚维酮,所述的稳定剂选自碳酸钙;优选的,对于种子处理悬浮剂,所述的分散剂选自聚乙烯醇,所述的成膜剂选自共聚维酮,所述的增稠剂选自羧甲基纤维素钠,所述的消泡剂选自正丁醇,所述的防冻剂选自乙二醇,所述的染色剂选自胭脂红。
[0016]
本发明所述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葡萄灰霉病、草莓炭疽病、番茄叶斑病和桑椹菌核病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将所述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制备的可湿性粉剂(wp)、悬浮剂(sc)、水分散粒剂(wg)和水乳剂(ew)作茎叶喷雾处理。
[0017]
本发明所述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烂秧病中的应用。所述应用包括:将所述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制备的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ws)或种子处理悬浮剂(fs)作水稻种子拌种处理;将所述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制备的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ws)作水稻种子浸种处理。
[0018]
有益效果:(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戊唑醇与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扩大防治对象和减药增效,戊唑醇是一种高效、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抑制真菌麦角甾醇的生物合成,可有效防治禾谷类作物的多种病害;抑霉唑是一种广谱、内吸性咪唑类杀菌剂,抑制真菌细胞膜的渗透性及生理机能,影响真菌脂类合成代谢,对多种真菌病害有防效。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可实现施用一种药剂高效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葡萄灰霉病、草莓炭疽病、番茄叶霉病和桑椹菌核病,并且杀菌效果增效明显,作水稻种子处理可实现一次用药有效防治水稻恶苗病和水稻烂秧病并且增效明显,降低农药使用量,对环境友好安全;(2)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与发展,本发明提供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可有效治理病原菌,尤其是禾谷镰刀菌和藤仓赤霉菌对多菌灵、咪鲜胺和氰烯菌酯等药剂的抗药性并能与多种现有的药剂轮换使用,延缓了病原菌对现有药剂抗药性的发展与蔓延;同时减轻了病原菌分别对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潜在抗药性,延长药剂
的使用寿命,对病害的综合防治具重要意义;(3)本发明的产品推广应用价值大,本发明组合物中的戊唑醇高效、广谱,在三唑类杀菌剂中具有重要地位并且价格相对低廉;抑霉唑用于果蔬类储存期病害、炭疽病、白腐病和灰霉病防治,尚无抑霉唑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烂秧病、番茄叶斑病和桑椹菌核病;(4)本发明提供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可有效解决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锈病、水稻恶苗病、水稻烂秧病、葡萄灰霉病、草莓炭疽病、番茄叶霉病和桑椹菌核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减药增效,应用范围广,推广应用价值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在阅读了本发明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20]
一、室内活性测定试验
[0021]
戊唑醇、抑霉唑及其复配剂对禾谷镰刀菌的抑菌活性:
[0022]
(1)供试菌株: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由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植保研究室分离、鉴定、并保存备用。菌株保存于马铃薯蔗糖琼脂(psa)斜面上(4℃)。
[0023]
(2)供试药剂:96.7%(w/w)戊唑醇原药,江苏剑牌农化股份有限公司;97%(w/w)抑霉唑原药,一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0024]
(3)试验方法:参照《农药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戊唑醇、抑霉唑及其不同配比复配剂对禾谷镰刀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0025]
(4)数据分析:采用dps13.0专业版数据处理系统,计算药剂单剂和不同配比复配剂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的回归方程、ec
50
及其95%置信限。
[0026]
根据wadley法,计算增效系数(sr)。根据增效系数(sr)评价药剂混用的联合作用类型,即sr《0.5为拮抗作用,0.5≤sr≤1.5为相加作用,sr》1.5为增效作用。sr=ec
50
(eth)/ec
50
(eob),ec
50
(eth)=(a b)/[(a/ec
50
a) (b/ec
50
b)]。其中,a、b分别为药剂单剂,a、b为相应单剂在混剂中的比例,ec
50
(eth)为混剂ec
50
理论值,ec
50
(eob)为混剂ec
50
实测值。
[0027]
(5)结果与分析:
[0028]
表1戊唑醇、抑霉唑及其复配剂对禾谷镰刀菌生物活性(毒力)测定结果
[0029]
[0030][0031]
注:表中,戊:抑为戊唑醇和抑霉唑的质量比。
[0032]
室内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和抑霉唑单剂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
50
分别为0.0989μg/ml和2.2972μg/ml,戊唑醇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高于抑霉唑。戊唑醇和抑霉唑分别以25:1、20:1、15:1、10:1、5:1、1:1、1:5、1:10、1:15、1:20和1:25的配比复配组合,对禾谷镰刀菌菌丝生长抑制的ec
50
分别为0.1840μg/ml、0.0635μg/ml、0.0645μg/ml、0.0711μg/ml、0.0564μg/ml、0.0912μg/ml、0.1996μg/ml、0.4348μg/ml、0.5283μg/ml、0.6325μg/ml和0.8674μg/ml;25:1、20:1、15:1、10:1、5:1、1:1、1:5、1:10、1:15、1:20和1:25等11种复配组合对禾谷镰刀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为0.5582、1.6315、1.6310、1.5232、2.0869、2.0789、2.4464、1.7491、1.8200、1.7644和1.4277。这表明,戊唑醇和抑霉唑分别以20:1、15:1、10:1、5:1、1:1、1:5、1:10、1:15、1:20的配比复配组合对禾谷镰刀菌均表现增效作用,其中5:1、1:1和1:5配比复配组合的增效系数均大于2.0,增效作用更为明显(表1)。
[0033]
综合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抑菌活性、病害防治谱及室内配比筛选的结果,初步认定戊唑醇和抑霉唑复配的优选质量配比设定在5:1~1:5之间。
[0034]
二、样品制备
[0035]
实施例1:42%戊唑醇
·
抑霉唑wp的制备
[0036]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40%戊唑醇,2%抑霉唑,4%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3%拉开粉(润湿剂),2%渗透剂t(渗透剂),2%乙二醇(稳定剂),1%碳酸钙(稳定剂),高岭土(填料)补足余量。
[0037]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可湿性粉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42%戊唑醇
·
抑霉唑wp。
[0038]
实施例2:42%戊唑醇
·
抑霉唑sc的制备
[0039]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2%戊唑醇,40%抑霉唑,5%分散剂nno(分散剂),4%海藻酸钠(增稠剂),3%环氧植物油(稳定剂),1%有机硅乳(消泡剂),1.5%乙二醇(防冻剂),水补足余量。
[0040]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悬浮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42%戊唑醇
·
抑霉唑sc。
[0041]
实施例3:32%戊唑醇
·
抑霉唑wg的制备
[0042]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30%戊唑醇,2%抑霉唑,3%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润湿剂),4%分散剂nno(分散剂),2.5%聚乙烯吡咯烷酮(崩解剂),5%黄原胶(黏结剂),硅藻土(填料)补足余量。
[0043]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水分散粒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32%戊唑醇
·
抑霉唑wg。
[0044]
实施例4:32%戊唑醇
·
抑霉唑ew的制备
[0045]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2%戊唑醇,30%抑霉唑,10%二甲苯(溶剂),5%木质素磺酸钠(乳化剂),3%聚乙烯醇(分散剂),2%十二烷醇(共乳化剂),水补足余量。
[0046]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水乳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32%戊唑醇
·
抑霉唑ew。
[0047]
实施例5:33%戊唑醇
·
抑霉唑sc的制备
[0048]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30%戊唑醇,3%抑霉唑,4%分散剂nno(分散剂),3%海藻酸钠(增稠剂),4%环氧植物油(稳定剂),1.5%有机硅乳(消泡剂),1%乙二醇(防冻剂),水补足余量。
[0049]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悬浮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33%戊唑醇
·
抑霉唑sc。
[0050]
实施例6:33%戊唑醇
·
抑霉唑ew的制备
[0051]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3%戊唑醇,30%抑霉唑,8%二甲苯(溶剂),4%木质素磺酸钠(乳化剂),4%聚乙烯醇(分散剂),3%十二烷醇(共乳化剂),水补足余量。
[0052]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水乳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33%戊唑醇
·
抑霉唑ew。
[0053]
实施例7:40%戊唑醇
·
抑霉唑sc的制备
[0054]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20%戊唑醇,20%抑霉唑,5%分散剂nno(分散剂),4%海藻酸钠(增稠剂),3%环氧植物油(稳定剂),2%有机硅乳(消泡剂),2%乙二醇(防冻剂),水补足余量。
[0055]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悬浮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40%戊唑醇
·

霉唑sc。
[0056]
实施例8:6%戊唑醇
·
抑霉唑ws的制备
[0057]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5%戊唑醇,1%抑霉唑,4%聚乙烯醇(分散剂),3%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3%共聚维酮(成膜剂),1%碳酸钙(稳定剂),白炭黑(填料)补足余量。
[0058]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6%戊唑醇
·
抑霉唑ws。
[0059]
实施例9:6%戊唑醇
·
抑霉唑ws的制备
[0060]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1%戊唑醇,5%抑霉唑,3%聚乙烯醇(分散剂),4%十二烷基硫酸钠(润湿剂),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3%共聚维酮(成膜剂),1%碳酸钙(稳定剂),白炭黑(填料)补足余量。
[0061]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6%戊唑醇
·
抑霉唑ws。
[0062]
实施例10:5%戊唑醇
·
抑霉唑fs的制备
[0063]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2.5%戊唑醇,2.5%抑霉唑,3%聚乙烯醇(分散剂),3%共聚维酮(成膜剂),5%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1%正丁醇(消泡剂),2%乙二醇(防冻剂),0.5%胭脂红(染色剂),水补足余量。
[0064]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种子处理悬浮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5%戊唑醇
·
抑霉唑fs。
[0065]
实施例11:5%戊唑醇
·
抑霉唑fs的制备
[0066]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2%戊唑醇,3%抑霉唑,4%聚乙烯醇(分散剂),3%共聚维酮(成膜剂),4%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2%正丁醇(消泡剂),1%乙二醇(防冻剂),0.5%胭脂红(染色剂),水补足余量。
[0067]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种子处理悬浮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5%戊唑醇
·
抑霉唑fs。
[0068]
实施例12:21%戊唑醇
·
抑霉唑fs的制备
[0069]
按质量百分比计,各组分配比为:1%戊唑醇,20%抑霉唑,6%聚乙烯醇(分散剂),4%共聚维酮(成膜剂),5%羧甲基纤维素钠(增稠剂),2%正丁醇(消泡剂),1%乙二醇(防冻剂),0.5%胭脂红(染色剂),水补足余量。
[0070]
制备方法:按上述配比备料并经常规种子处理悬浮剂加工制备方法,制备21%戊唑醇
·
抑霉唑fs。
[0071]
三、田间药效
[0072]
药效实施例1: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及锈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0073]
分别将制备实施例1-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以430g/l戊唑醇sc(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20%抑霉唑ew(一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50%多菌灵wp(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对照药剂,开展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074]
试验处理方法:于2021年4月至2021年6月,在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试验田(119.304
°
e,31.964
°
n,海拔21m)进行10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田间防控试验。试验田土壤为粘质土,有机质含量中等,供试小麦品种为

镇麦15号’。近年来试验田块小麦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小麦生育期内肥水及虫草害按常规管理。试验设11个处理,分别为:制备实施例1-7,药剂处理剂量均设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有效施用剂量为180g/hm2(以杀菌主效成分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田间有效施用剂量合计为180g/hm2计),430g/l戊唑醇sc和20%抑霉唑ew的处理剂量也均设有效施用剂量为180g/hm2,50%多菌灵wp的处理剂量也均设有效施用剂量为750g/hm2(产品推荐剂量),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33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0m2,小区设保护行并随机区组排列。施药2次,间隔7d,小麦扬花约5%(2021年4月12日)时使用郑州绿帝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wbd-16型电动喷雾器第1次均匀喷雾施药。喷液量为600l/hm2,对照处理区喷施等量清水,施药后至试验结束,不喷施其他任何药剂。
[0075]
小麦赤霉病药效调查与计算方法:赤霉病发生稳定后(2021年5月15日)调查发病情况,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处理调查500穗。病穗严重度分级标准为:1级病小穗占全穗的25%以下,2级病小穗占全穗的25%~50%,3级病小穗占全穗的50%~75%,4级病小穗占全穗的75%以上。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分别为:病情指数=[σ(各级病穗数
×
相应病级数值)/调查总穗数
×
最高级代表值]
×
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
×
100%。
[0076]
小麦白粉病药效调查与计算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平方尺内所有植株,每株调查旗叶及旗叶下第一片叶。调查并记载病叶数和严重度。严重度分7级:1级病斑面积占全叶1%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全叶2%~5%,3级病斑面积占全叶6%~l0%,4级病斑面积占全叶l1%~30%,5级病斑面积占全叶3l%~60%,6级病斑面积占全叶61%~80%,7级病斑面积占全叶81%以上。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分别为: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
×
相应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
×
最高级代表值]
×
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
×
100%。
[0077]
小麦锈病药效调查与计算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1平方尺内所有植株,每株调查旗叶及旗叶下第一片叶。调查并记载病叶数和严重度。严重度分6级:1级病斑面积占全叶5%以下,2级病斑面积占全叶10%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全叶25%以下,4级病斑面积占全叶40%以下,5级病斑面积占全叶65%以下,6级病斑面积占全叶65%以上。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分别为: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
×
相应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
×
最高级代表值]
×
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
×
100%。
[0078]
试验结果得出,在相同的施用有效剂量(180g/hm2)下,实施例1-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田间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sc和20%抑霉唑ew的防效且差异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常规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在推荐剂量下的防效(表2)。
[0079]
这表明,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田间防效优良,能够发挥施用一种药剂高效防控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多重功效,并且经优选比例复配后杀菌效果与单剂相比均增效明显。可见,本发明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减药增效,可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等小麦病害综
合防治具重要意义。
[0080]
表2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茎叶喷雾对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锈病的田间防效
[0081][0082]
注:制备实施例1-7处理剂量以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施用有效剂量和为180g/hm2;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83]
药效实施例2: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拌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084]
分别将制备实施例8-12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以6%戊唑醇ws(将戊唑醇原药按实施例8配制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的方法制备)和20%抑霉唑ew(一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对照药剂,开展拌种处理防治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085]
试验处理方法:试验地点位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园区内的试验田,土壤为粘质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约为1.85%。水稻品种为

武运粳24号’,试验期间大田管理着常规。试验设8个处理,分别为:制备实施例8-12,药剂拌种处理剂量均设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有效质量浓度和为0.1g/kg种子(以杀菌主效成分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有效质量浓度和为0.1g/kg种子计),6%戊唑醇ws和20%抑霉唑ew处理剂量分别以戊唑醇和抑霉唑有效质量浓度为0.1g/kg种子计,以清水空白对照。分别将500g自然发病的

武运粳24号’稻种清水浸种48h并沥干水份后采用上述8个处理的约15ml药液或清水拌种,28℃暗培养催芽约48h至芽长半粒谷并播种于5m
×
1m的苗床,各处理重复3次。秧龄30天时,分别将各处理秧苗以约为20cm
×
15cm的行株距单株移栽至20m
×
2m大田小区,各处理随机排列。水稻生育期内肥水及其他病虫草害管理照常规。秧苗移栽前调查烂秧病的病株率,抽穗灌浆期调查恶苗病的病株率,计算防效并采用dpsv7.05版数据处理系统以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防效方差分析。病株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分别为: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
株数
×
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株率-处理病株率)/对照病株率]
×
100%。
[0086]
试验结果得出,在相同的拌种剂量(药剂有效质量浓度为0.1g/kg种子)下,实施例8-12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的田间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6%戊唑醇ws和20%抑霉唑ew的防效并且差异显著(表3)。
[0087]
这表明,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拌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防效优良,能够发挥一次用药高效防控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的多重功效,并且经优选比例复配后杀菌效果与单剂相比增效明显。可见,本发明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减药增效,可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对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综合防治具重要意义。
[0088]
表3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拌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的田间防效
[0089][0090][0091]
注:实施例8-12处理剂量以戊唑醇和抑霉唑拌种处理有效质量浓度和为0.1g/kg种子计,6%戊唑醇ws和20%抑霉唑ew分别以戊唑醇和抑霉唑拌种处理有效质量浓度为0.1g/kg种子计;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0092]
药效实施例3: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浸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093]
分别将制备实施例8-9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以6%戊唑醇ws(将戊唑醇原药按实施例8配制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的方法制备)和20%抑霉唑ew(一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对照药剂,开展浸种处理防治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094]
试验处理方法:试验地点位于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园区内的试验田,土壤为粘质土,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约为1.85%。水稻品种为

武运粳24号’,试验期间大田管理着常规。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制备实施例8-9,药剂浸种处理剂量均设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有效质量浓度和为50μg/ml(以杀菌主效成分戊唑醇和抑霉唑的质量浓度和为50μg/ml计),6%戊唑醇ws和20%抑霉唑ew浸种处理剂量分别以戊唑醇和抑霉唑有效质量浓度为50μg/ml计,以清水空白对照。分别将500g自然发病的

武运粳24号’稻种采用上述5个处理的1l药液或清水浸种48h后,28℃暗培养催芽约48h至芽长半粒谷并播种于5m
×
1m的苗床,各处理重复3次。秧龄30天时,分别将各处理秧苗以约为20cm
×
15cm的行株距单株移栽至20m
×
2m大田小区,各处理随机排列。水稻生育期内肥水及其他病
虫草害管理照常规。秧苗移栽前调查烂秧病的病株率,抽穗灌浆期调查恶苗病的病株率,计算防效并采用dpsv7.05版数据处理系统以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防效方差分析。病株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分别为: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
×
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株率-处理病株率)/对照病株率]
×
100%。
[0095]
试验结果得出,在相同的浸种剂量(药剂有效质量浓度为50μg/ml)下,实施例8-9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的田间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6%戊唑醇ws和20%抑霉唑ew的防效并且差异显著(表4)。
[0096]
这表明,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浸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防效优良,也能够发挥一次用药高效防控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的多重功效,并且经优选比例复配后杀菌效果与单剂相比增效明显。可见,本发明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经浸种或拌种处理,减药增效,可延缓病害抗药性的产生,对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综合防治具重要意义。
[0097]
表4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浸种处理对水稻恶苗病和烂秧病的田间防效
[0098][0099]
注:实施例8-9处理剂量以戊唑醇和抑霉唑浸种处理有效质量浓度和为50μg/ml计,6%戊唑醇ws和20%抑霉唑ew分别以戊唑醇和抑霉唑浸种处理有效质量浓度为50μg/ml计;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0100]
药效实施例4: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0101]
分别将制备实施例1-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以430g/l戊唑醇sc(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20%抑霉唑ew(一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50%多菌灵wp(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对照药剂,开展防治葡萄灰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102]
试验处理方法:试验于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兔西村农户家庭农场葡萄园,试验地四周均为葡萄种植区,土壤质地为壤质土,有机质含量中等。供试夏黑为露天篱架式栽培,株距约为4m,行距为3m。2015年移栽,树龄5年,长势良好。试验区排灌水、施肥及管理良好。试验设11个处理,分别为:制备实施例1-7,药剂处理剂量均设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有效施用剂量为150g/hm2(以杀菌主效成分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田间有效施用剂量合计为150g/hm2计),430g/l戊唑醇sc和20%抑霉唑ew的处理剂量也均设有效施用剂量为150g/hm2,50%多菌灵wp的处理剂量也均设有效施用剂量为750g/hm2(产品推荐剂量),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33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0m2,小区设保护行并随机区组排列。施药3次,间隔10d,葡萄开花前(2021年5月4日)时使用郑州绿帝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wbd-16型电动喷雾器第1次均匀喷雾施药。喷液量为750l/hm2,对照处理区喷施等量清水,施药后
至试验结束,不喷施其他任何药剂。
[0103]
葡萄灰霉病药效调查与计算方法:套袋葡萄成熟后,每小区随机取样调查30穗葡萄,统计病情指数。病害分级标准如下,0级:全穗无病;1级:1/4以下果穗腐烂;2级:1/4~1/2果穗腐烂;3级:1/2~3/4果穗腐烂;4级:3/4以上果穗腐烂。病情指数=[σ(各级病果穗数
×
相应病级数值)/调查总果穗数
×
最高级代表值]
×
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
×
100%。
[0104]
试验结果得出,在相同的施用有效剂量(150g/hm2)下,实施例1-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sc和20%抑霉唑ew的防效且差异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常规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在推荐剂量下的防效(表5)。
[0105]
这表明,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优良,并且经优选比例复配后杀菌效果与单剂相比均增效明显。可见,本发明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减药增效,对葡萄灰霉病高效防治具重要意义。
[0106]
表5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茎叶喷雾对葡萄灰霉病的田间防效
[0107][0108][0109]
注:制备实施例1-7处理剂量以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施用有效剂量和为150g/hm2;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0110]
药效实施例5: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草莓炭疽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0111]
分别将制备实施例1-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以430g/l戊唑醇sc(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20%抑霉唑ew(一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50%多菌灵wp(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对照药剂,开展防治草莓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112]
试验处理方法:试验于江苏省句容市石狮镇土桥村农户草莓育苗圃,试验地前茬为水稻,土壤质地为壤质土,有机质含量中等。供试草莓为红颊草莓大田露地育苗,畦宽120cm,沟宽30cm,每畦双行种植繁育母苗,行株距12cm
×
80cm,亩栽约1500株左右。试验设
11个处理,分别为:制备实施例1-7,药剂处理剂量均设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有效施用剂量为150g/hm2(以杀菌主效成分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田间有效施用剂量合计为150g/hm2计),430g/l戊唑醇sc和20%抑霉唑ew的处理剂量也均设有效施用剂量为150g/hm2,50%多菌灵wp的处理剂量也均设有效施用剂量为750g/hm2(产品推荐剂量),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33个小区,小区面积为30m2,小区设保护行并随机区组排列。施药2次,间隔7d,草莓育苗田炭疽病发病前(2021年6月3日)时使用郑州绿帝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wbd-16型电动喷雾器第1次对草莓叶片正反面、匍匐茎等植株茎叶进行均匀喷雾施药。喷液量为750l/hm2,对照处理区喷施等量清水,施药后至试验结束,不喷施其他任何药剂。
[0113]
草莓炭疽病药效调查与计算方法:2次药后21d(2021年7月1日),每小区随机取样调查30个匍匐茎,统计病情指数。病情分级以匍匐茎为单位,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环绕占匍匐茎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环绕占匍匐茎的6%~10%;5级:病斑面积环绕占匍匐茎的11%~25%;7级:病斑面积环绕占匍匐茎的26%~50%;9级:病斑面积环绕占匍匐茎的51%以上,或子苗死亡。病情指数=[σ(各级病茎数
×
相应病级数值)/调查总果茎数
×
最高级代表值]
×
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
×
100%。
[0114]
试验结果得出,在相同的施用有效剂量(150g/hm2)下,实施例1-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增效杀菌组合物对草莓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sc和20%抑霉唑ew的防效且差异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常规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在推荐剂量下的防效(表6)。
[0115]
这表明,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草莓炭疽病的田间防效优良,并且经优选比例复配后杀菌效果与单剂相比均增效明显。可见,本发明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减药增效,对草莓炭疽病等病害综合防治具重要意义。
[0116]
表6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茎叶喷雾对草莓炭疽病的田间防效
[0117]
供试药剂有效剂量/(g/hm2)病情指数防效/%实施例11503.06 e83.23ab实施例21503.13e82.85b实施例31503.05e83.29ab实施例41503.14e82.79b实施例51502.92e84.00a实施例61503.06e83.23ab实施例71502.96e83.78ab430g/l戊唑醇sc1503.79d79.23c20%抑霉唑ew1504.96c72.82d50%多菌灵wp7506.10b66.58eck/18.25a/
[0118]
注:实施例1-7处理剂量以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施用有效剂量和为150g/hm2;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0119]
药效实施例6: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0120]
分别将制备实施例1-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以430g/l戊唑醇sc(拜耳
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20%抑霉唑ew(一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50%多菌灵wp(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对照药剂,开展防治番茄叶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121]
试验处理方法:试验于江苏省句容市白兔镇西荆村农户番茄种植大棚,试验地为蔬菜连作大棚,土壤质地为粘壤土,有机质含量中等。供试番茄为苏红2003,试验大棚内番茄叶霉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危害。试验设11个处理,分别为:制备实施例1-7,药剂处理剂量均设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有效施用剂量为150g/hm2(以杀菌主效成分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田间有效施用剂量合计为150g/hm2计),430g/l戊唑醇sc和20%抑霉唑ew的处理剂量也均设有效施用剂量为150g/hm2,50%多菌灵wp的处理剂量也均设有效施用剂量为750g/hm2(产品推荐剂量),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33个小区,小区面积为20m2,小区设保护行并随机区组排列。施药2次,间隔10d,番茄始花期(2021年6月14日)时使用郑州绿帝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wbd-16型电动喷雾器第1次对叶片正反面等植株茎叶进行均匀喷雾施药。喷液量为750l/hm2,对照处理区喷施等量清水,施药后至试验结束,不喷施其他任何药剂。
[0122]
番茄叶霉病药效调查与计算方法:2次药后14d(2021年7月8日),每小区3点取样,每点5株。每株分上、中、下部分各取一张有代表性的复叶,以复叶上的每张小叶叶病斑面积占整个小叶片面积百分率分级,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病情指数=[σ(各级病叶数
×
相应病级数值)/调查总叶数
×
最高级代表值]
×
100;防治效果=[(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
×
100%。
[0123]
试验结果得出,在相同的施用有效剂量(150g/hm2)下,实施例1-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sc和20%抑霉唑ew的防效且差异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常规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在推荐剂量下的防效(表7)。
[0124]
这表明,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效优良,并且经优选比例复配后杀菌效果与单剂相比均增效明显。可见,本发明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减药增效,对番茄叶霉病综合防治具重要意义。
[0125]
表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茎叶喷雾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防效
[0126]
[0127][0128]
注:实施例1-7处理剂量以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施用有效剂量和为150g/hm2;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0129]
药效实施例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0130]
分别将制备实施例1-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以430g/l戊唑醇sc(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20%抑霉唑ew(一帆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和50%多菌灵wp(江苏蓝丰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对照药剂,开展防治桑椹菌核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0131]
试验处理方法:试验于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镇东霞村农户果桑园,试验地为果桑露天栽培园,土壤质地为粘壤土,有机质含量中等。供试果桑为大10,试验地桑椹菌核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危害。试验设11个处理,分别为:制备实施例1-7,药剂处理剂量均设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有效施用剂量为150g/hm2(以杀菌主效成分戊唑醇和抑霉唑的田间有效施用剂量合计为150g/hm2计),430g/l戊唑醇sc和20%抑霉唑ew的处理剂量也均设有效施用剂量为150g/hm2,50%多菌灵wp的处理剂量也均设有效施用剂量为750g/hm2(产品推荐剂量),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每个处理重复3次,共33个小区,小区面积约为48m2,合计4株桑树,小区设保护行并随机区组排列。施药2次,间隔10d,桑树始花期(2021年3月2日)时使用郑州绿帝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wbd-16型电动喷雾器第1次对桑树植株茎叶进行均匀喷雾施药。喷液量为600l/hm2,对照处理区喷施等量清水,施药后至试验结束,不喷施其他任何药剂。
[0132]
桑椹菌核病药效调查与计算方法:2次药后21d(2021年4月2日),调查每小区(4株桑树)桑椹菌核病病果数、总果数,统计病果率。防治效果=[(对照病果率-处理病果率)/对照病果率]
×
100%。
[0133]
试验结果得出,在相同的施用有效剂量(150g/hm2)下,实施例1-7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效均高于对照药剂430g/l戊唑醇sc和20%抑霉唑ew的防效且差异显著;并且显著优于常规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在推荐剂量下的防效(表8)。
[0134]
这表明,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对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效优良,并且经优选比例复配后杀菌效果与单剂相比均增效明显。可见,本发明的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减药增效,对桑椹菌核病综合防治具重要意义。
[0135]
表8含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杀菌组合物茎叶喷雾对桑椹菌核病的田间防效
[0136]
供试药剂有效剂量/(g/hm2)病情指数防效/%实施例11505.10 d86.77a实施例21505.13d86.69a实施例31505.08d86.82a实施例41505.16d86.61a实施例51505.14d86.67a实施例61505.18d86.56a实施例71505.06d86.87a430g/l戊唑醇sc1507.08c81.63b20%抑霉唑ew1507.75c79.90c50%多菌灵wp75010.12b73.75dck/38.55a/
[0137]
注:实施例1-7处理剂量以戊唑醇和抑霉唑的施用有效剂量和为150g/hm2;同列数据后标有不同小写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