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林下羊肚菌种植方法与流程

2022-06-01 06:47: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菌菇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林下羊肚菌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2.羊肚菌是子囊菌中最著名的美味食菌,其菌盖部分含有异亮氨酸、亮氨酸等7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羊肚菌的营养相当丰富,据测定,羊肚菌含粗蛋白20%、粗脂肪26%、碳水化合物38.1%,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特别是谷氨酸含量高达1.76%。因此,有人认为是“十分好的蛋白质来源”,并有“素中之荤”的美称。据测定羊肚菌至少含有8种维生素,其营养成份,可与牛乳、肉和鱼粉相当。因此,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
3.现有的羊肚菌种植大多是在大棚里,通过搭建菇棚,调节适合羊肚菌生长的温度、湿度,如发明专利:栗蘑和羊肚菌同棚轮作的方法,专利号:cn201711395233.6,公开了一种栗蘑和羊肚菌同棚轮作的方法,其需搭建双荫三带菇棚,其中内棚宽4-6m,高1.8-2m,外棚宽6-8m,高2.5-3m;外棚和内棚均设有遮荫网和塑料薄膜,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投入较大的材料成本。也有采用林下种植的方式培养羊肚菌,如专利:一种桑椹林下轮作菌类的高效种植方法,专利号:cn201910855007.4,公开了一种桑椹林下轮作菌类的高效种植方法,其中羊肚菌栽培种的种植:选择一年中的10-12月份,在桑椹林下采用林间遮阳网小拱棚起垄覆土种植法种植中低温型羊肚菌;灵芝菌渣作为种植羊肚菌的栽培肥料,仍然需要搭建拱棚,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通过提供一种林下羊肚菌种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种植羊肚菌成本较大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6.一种林下羊肚菌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林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有水源条件且交通方便的林地,林地覆概率在70%以上,作为发展保护沟栽培;
8.s2:保护沟开挖:利用开沟机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60-100公分,深度为30-50公分;保护沟的长短按照林地栽植树木的间距而定,一般在30-40m之间;
9.s3:浇水:头次浇水采用漫灌方式进行浇灌,待羊肚菌播种后改用滴灌浇水;为防止浇灌沟垄坍塌,采用黑色薄膜覆盖垄沿;
10.s4: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2-3斤有机肥,再用小旋耕机混合土壤;
11.s5:土壤消毒: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
12.s6:羊肚菌播种:播种前,每亩地的地表喷施2000倍阿维菌素和1500倍高效绿氢菊酯消灭害虫;将羊肚菌菌种均匀撒在保护沟地表,每平米0.5-0.6斤,然后用小型旋耕机进行混合,以降低人工种植成本;
13.s7:播种羊肚菌后及时用黑色薄膜或用草帘覆盖,盖好后保温保湿防晒,最后将滴
管或微喷带放好保持湿润状态10-15天即可;
14.s8:摆放营养袋:羊肚菌播种10-15天即可摆放灭菌后的营养袋,营养袋配方与菌种配方一致,营养袋数量需是羊肚菌菌种的3倍;在营养袋一个侧面用1寸钉做的拍子,拍扎15-20个孔,将孔紧贴羊肚菌菇床床面,保持3-17℃的温度和50-75%的空气湿度培养,摆放营养袋后,整个发菌期注意保湿;
15.s8:出菇管理:当春天气温回升18℃以上,进行出菇管理,浇一次透水,保持相对湿度为80-90%,当羊肚菌长到由褐色变黑色时进行采收。
16.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林地上的树木间距为2m-4m,树龄在4年生以上。
17.优选地,所述步骤s2中保护沟的宽度为60-100公分,深度为30-50公分;以30-40m为宜。
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9.1.本发明的羊肚菌种植于林下的保护沟上,具有以下效果:(1)减少挂遮阳网、搭棚的开支,每亩地减少2000多元人工费和材料费;(2)羊肚菌种植于深为30-50公分的保护沟中,在沟垄的阻挡下可降低林下种植风害对羊肚菌生产影响;(3)沟垄和树木起到遮阳的作用,有利于保湿,减少喷水次数;(4)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常规的林下羊肚菌产量不稳,采用本发明这种方式栽培,产量稳定,便于管理。
20.2.本发明利用林下现有资源种植羊肚菌,根据羊肚菌习性,利用树木遮阴,加盖黑色塑料薄膜,实行保护沟栽培,减少前期建设费用,解决林下种植羊肚菌的拮抗难题,实现羊肚菌丰产丰收,为林下羊肚菌丰产奠定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2.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3.实施例1
24.一种林下羊肚菌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5.s1:林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有水源条件且交通方便的林地,林地覆概率在70%以上,林地上的树木间距为4m,树龄在4年生以上,作为发展保护沟栽培;
26.s2:保护沟开挖:利用开沟机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80公分,深度为40公分;保护沟的长短按照林地栽植树木的间距而定,一般长40m;
27.s3:浇水:头次浇水采用漫灌方式进行浇灌,待羊肚菌播种后改用滴灌浇水;为防止浇灌沟垄坍塌,采用黑色薄膜覆盖垄沿;
28.s4: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2斤有机肥,再用小旋耕机混合土壤;
29.s5:土壤消毒: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
30.s6:羊肚菌播种:每亩地的地表喷施2000倍阿维菌素和1500倍高效绿氢菊酯;将羊
肚菌菌种均匀撒在地表,每平米0.6斤,然后用小型旋耕机进行混合;
31.s7:播种羊肚菌后及时用黑色薄膜或用草帘覆盖,盖好后保温保湿防晒,最后将滴管或微喷带放好保持湿润状态10天即可;
32.s8:摆放营养袋:羊肚菌播种10天即可摆放灭菌后的营养袋,营养袋配方与菌种配方一致,营养袋数量需是羊肚菌菌种的3倍;在营养袋一个侧面用1寸钉做的拍子,拍扎20个孔,将孔紧贴羊肚菌菇床床面,保持17℃的温度和50%的空气湿度培养,摆放营养袋后,整个发菌期注意保湿;
33.s9:出菇管理:当春天气温回升18℃以上,进行出菇管理,浇一次透水,保持相对湿度为80%,当羊肚菌长到由褐色变黑色时进行采收。
34.实施例2
35.一种林下羊肚菌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s1:林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有水源条件且交通方便的林地,林地覆概率在70%以上,林地上的树木间距为2m,树龄在4年生以上,作为发展保护沟栽培;
37.s2:保护沟开挖:利用开沟机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100公分,深度为50公分;然后利用打垄机起垄,沟垄高30公分,宽度在60公分;保护沟的长短按照林地栽植树木的间距而定;
38.s3:浇水:头次浇水采用漫灌方式进行浇灌,待羊肚菌播种后改用滴灌浇水;为防止浇灌沟垄坍塌,采用黑色薄膜覆盖垄沿;
39.s4: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2.5斤有机肥,再用小旋耕机混合土壤;
40.s5:土壤消毒: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
41.s6:羊肚菌播种:每亩地的地表喷施2000倍阿维菌素和1500倍高效绿氢菊酯;将羊肚菌菌种均匀撒在地表,每平米0.5斤,然后将菌种撒入保护沟表面,用小型旋耕机进行混合;
42.s7:播种羊肚菌后及时用黑色薄膜或用草帘覆盖,盖好后保温保湿防晒,最后将滴管或微喷带放好保持湿润状态10天即可;
43.s8:摆放营养袋:羊肚菌播种13天即可摆放灭菌后的营养袋,营养袋配方与菌种配方一致,营养袋数量需是羊肚菌菌种的3倍;在营养袋一个侧面用1寸钉做的拍子,拍扎15个孔,将孔紧贴羊肚菌菇床床面,保持3℃的温度和65%的空气湿度培养,摆放营养袋后,整个发菌期注意保湿;
44.s8:出菇管理:当春天气温回升18℃以上,进行出菇管理,浇一次透水,保持相对湿度为85%,当羊肚菌长到由褐色变黑色时进行采收。
45.实施例3
46.一种林下羊肚菌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7.s1:林地的选择:选择地势平坦,有水源条件且交通方便的林地,林地覆概率在70%以上,林地上的树木间距为3m,树龄在4年生以上,作为发展保护沟栽培;
48.s2:保护沟开挖:利用开沟机挖保护沟,保护沟的宽度为60公分,深度为30公分;保护沟的长短按照林地栽植树木的间距而定;一般30m为宜。
49.s3:浇水:头次浇水采用漫灌方式进行浇灌,待羊肚菌播种后改用滴灌浇水;为防止浇灌沟垄坍塌,采用黑色薄膜覆盖垄沿;
50.s4:土壤改良:在保护沟中,每平方米施入3斤有机肥,再用小旋耕机混合土壤;
51.s5:土壤消毒:采用生石灰进行消毒,每平方米用量0.3斤;
52.s6:羊肚菌播种:每亩地的地表喷施2000倍阿维菌素和1500倍高效绿氢菊酯;将羊肚菌菌种均匀撒在地表,每平米0.55斤,然后将菌种撒入保护沟表面,用小型旋耕机进行混合;
53.s7:播种羊肚菌后及时用黑色薄膜或用草帘覆盖,盖好后保温保湿防晒,最后将滴管或微喷带放好保持湿润状态10天即可;
54.s8:摆放营养袋:羊肚菌播种15天即可摆放灭菌后的营养袋,营养袋配方与菌种配方一致,营养袋数量需是羊肚菌菌种的3倍;在营养袋一个侧面用1寸钉做的拍子,拍扎20个孔,将孔紧贴羊肚菌菇床床面,保持10℃的温度和75%的空气湿度培养,摆放营养袋后,整个发菌期注意保湿;
55.s8:出菇管理:当春天气温回升18℃以上,进行出菇管理,浇一次透水,保持相对湿度为90%,当羊肚菌长到由褐色变黑色时进行采收。
56.试验案例
57.利用本发明实施例1和对比例“栗蘑和羊肚菌同棚轮作的方法,专利号:cn201711395233.6”所述的方法种植羊肚菌,并与常规林下种植羊肚菌的方法进行比较。以一亩地为例,对羊肚菌的年平均每平米的产量和生产成本作如下分析:
58.对比例1:栗蘑和羊肚菌同棚轮作,塑料薄膜每平方米投入2元,计800元;人工投资24工,每工120元,需投入2880;水电投资450元;种子和营养袋投入8000元;肥料投资200元;大棚投入8万元,按使用10年计算,折旧费每年8000元;合计投资20330元。遮阳网投入1067元;产量每平米0.35公斤,亩收成品233.45公斤,按照现在市场价格计算,每公斤1000元,收入23345元。除去开支20330,亩效益3015元。
59.对比例2:林下常规种植,塑料薄膜每平方米投入0.67元,计446.89元;人工投资30工,每工120元,需投入3600;水电投资450元;种子和营养袋投入8000元;肥料投资200元;遮阳网投入1067元,合计投资13764元。产量每平米0.25公斤,亩收成品166.75公斤,按照现在市场价格计算,每公斤1000元,收入16750元。除去开支13763元,亩效益2986元。
60.实施例1:保护沟种植,塑料薄膜每平方米投入0.08元,计53.4元;人工投资10工,每工120元,需投入1200;水电投资200元;种子和营养袋投入8000元;肥料投资200元;遮阳网投入0元,合计投资9653.4元。产量每平米0.25公斤,亩收成品166.75公斤,按照现在市场价格计算,每公斤1000元,收入16750元。除去开支9653.4元,亩效益7096.6元。
6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所作的等效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