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高层建筑的交互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6-01 02:13:1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的交互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高层建筑之间一般通过交互结构形成互动空间,以将若干建筑物联系在一起,从而改善建筑环境、加强各建筑物间人员的互动联系。
3.目前,相关技术中一般通过连廊实现不同建筑物之间的互通,而为保障连廊安装于建筑物时的结构强度,连廊与建筑物之间通常采用焊接等刚性连接的方式相连。
4.但在发生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时,建筑物因受外力作用可能会产生轻微倾斜或晃动,使得连廊与建筑物的连接处产生牵引甚至拉裂,导致影响连廊的使用寿命,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使连廊与建筑物的连接处不易产生拉裂、保障连廊的使用寿命,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层建筑的交互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高层建筑的交互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层建筑的交互结构,包括设置于两栋建筑物之间的连廊,所述建筑物朝向连廊的一侧固定设置有托架,所述托架的上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连廊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组连接组件可拆卸设置在与其相邻的安装板上;所述连廊的下方可拆卸设置有连板,所述连板与托架之间间隔设置有若干组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能沿竖直方向产生弹性形变的第一弹性件以及能沿水平方向产生弹性形变的第二弹性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冲组件的设置,使得连廊与托架之间形成弹性而非刚性连接。在建筑物处于不受外力作用的自然状态时,连廊与建筑物相对静止,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均处于平衡状态。当建筑物因受外力作用而沿竖直方向产生震动时,作用力会沿托架传递至第一弹性件上,使得第一弹性件沿竖直方向产生适应性形变,从而吸收部分冲击能量并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同理,当建筑物因受外力作用而沿水平方向产生微小位移时,作用力会沿托架传递至第二弹性件上,使得第二弹性件沿水平方向产生适应性形变,以抵消部分冲击力并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使连廊与建筑物的连接处不易产生牵引甚至拉裂,有助于保障连廊的结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8.此外,由于连廊可拆卸设置在两块安装板之间,在连廊因长期使用而老化开裂后,操作人员可通过拆分连廊与连板和安装板,以将原先开裂的连廊拆除并更换新的连廊,从而保障行人由连廊穿过两栋建筑物时的人身安全。
9.可选的,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设置在连板下方的第一定位块以及设置在托架上方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一弹性件包括抵接设置在第一定位块与第二定位块之间的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物沿竖直方向产生震动时,震力会沿托架传递至第二定位块上,进而使第一缓冲弹簧产生适应形变并吸收部分震力,结构简单、缓冲效果好。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块的底面开设有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块的顶面开设有位于第一定位槽正下方的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一端位于第一定位槽中、另一端位于第二定位槽中。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的设置,不仅有助于操作人员在装配第一缓冲弹簧时快速定位其安装位置,还能阻碍第一缓冲弹簧沿水平方向产生偏移形变,有助于保障第一缓冲弹簧的缓冲效果。
13.可选的,所述缓冲组件还包括铰接在第一定位块两侧的联动杆以及铰接在联动杆远离第一定位块一端的滑块,所述托架上开设有水平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滑动设置在滑槽中。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杆设置在第一定位块的一侧,起到辅助支撑连廊的作用,使得连廊的重力不只作用在第一缓冲弹簧上,有助于延长第一缓冲弹簧的使用寿命。连廊竖向移动时,联动杆与第一定位块相铰接的一端会竖向移动,此时联动杆与滑块相铰接的一端会沿滑槽水平移动,从而将连廊承受的竖向压力转换为推动滑块水平移动的动力,有效降低了连廊因受强压力作用而开裂损坏的风险。
15.可选的,所述第二弹性件包括分设在滑块两侧的第二缓冲弹簧,所述第二缓冲弹簧抵接设置在滑块与滑槽的槽壁之间,且第二缓冲弹簧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建筑物因受冲击而沿水平方向产生微小位移时,冲击力会沿托架传递至第二缓冲弹簧,使得第二缓冲弹簧沿水平方向产生适应性形变并推动滑块水平移动、进而使联动杆推动连廊竖向移动,从而将水平方向的冲击力转换为竖直方向的推力,缓冲效果好。
17.可选的,所述连廊相对的两侧端面分别开设有水平延伸的连接槽,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滑动设置在连接槽中的连接板以及若干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板移出连接槽的推移件,所述安装板靠近连廊的端面开设有竖向延伸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顶壁连接有抵压弹簧、底壁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抵压弹簧的下端设置有抵压块,所述支撑弹簧的上端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抵压块之间形成有供连接板水平伸入的安装槽。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连廊时,可先将连廊置于托架上方,再将连板装配在连廊上,然后通过推移件使连接板移入安装槽,从而实现连廊与安装板的连接。装配到位后,抵压块在抵压弹簧的作用下抵接在连接板的上方,支撑块在支撑弹簧的作用下支撑在连接板的下方,如此设置,在保障连接板与安装板连接稳定性的同时,还不会影响连廊随建筑物的晃动而产生适应性位移,结构强度高、稳定性好。
19.可选的,所述连廊的上端面开设有若干与连接槽相通的推移孔,所述推移件包括竖向滑动设置在所述推移孔中的推块,所述连接板靠近推块的一端设有朝向推块设置的导向斜面。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配连廊时,操作人员可通过下移推块,使得推块的底端与导向斜面接触,并将连接板逐步推入安装槽,操作简便、安装效率高。
21.可选的,所述推移件还包括转动连接在推块上的转动柱以及固定在转动柱顶端的转盘,所述转盘的周向侧壁设有外螺纹;所述连廊的上端面开设有与推移孔数量相等且一
一对应的锁定槽,所述锁定槽的槽壁开设有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转盘的过程中,转盘会带动转动柱下移并下压推块,从而增大连接板伸出连接槽的长度。此时转盘螺纹连接在锁定槽中,使得推块不易移出连接槽和推移孔,有助于提高连接板与安装板的连接强度。
23.可选的,所述转动柱的周向侧壁底端固定有限位环,所述推块的上端面开设有与转动柱转动配合的转动槽,所述转动槽的周向槽壁上开设有竖向延伸且顶端封闭的限位槽,所述限位环转动设置在限位槽中且能在限位槽中竖向移动。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盘下旋时,转动柱沿转动槽转动并逐步下移、限位环沿限位槽转动并逐步下移;转盘上旋时,转动柱和限位环会随之转动并上移,当限位环移至与限位槽的上侧槽壁抵接后,继续上移限位环,则限位环可将推块同步拉出推移孔,以解除对连接板的锁定。上述操作无需将手指伸入至狭小的推移孔中,操作方便。
25.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复位块,所述复位块与连接槽的槽壁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当所述复位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连接板移出安装槽。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推块移出推移孔后,连接板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至连接槽中,省去了人工手动移回连接板的工序,有助于提高连廊的拆换效率。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建筑物产生竖直方向的震动时,第一弹性件能沿竖直方向产生适应性形变,当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的位移时,第二弹性件能沿水平方向产生适应性形变,从而吸收部分冲击力并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连廊与建筑物的连接处不易开裂;2.连廊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设置在安装板上,使得连廊能从安装板拆除,以便于在连廊因长期使用而老化开裂后更换新的连廊,从而保障连廊在使用时行人的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装配于两栋建筑物之间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是凸显本技术实施例中连接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1.图4是凸显本技术实施例中复位弹簧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2.图5是凸显本技术实施例中缓冲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1、建筑物;2、连廊;21、连接槽;22、锁定槽;23、推移孔;3、托架;31、滑槽;4、安装板;41、固定槽;42、抵压弹簧;43、抵压块;44、支撑弹簧;45、支撑块;46、安装槽;47、拉杆;471、移动块;472、卡块;5、连接组件;51、连接板;511、导向斜面;512、复位块;513、复位弹簧;52、推移件;521、推块;522、转动柱;523、转盘;524、螺刀槽;525、转动槽;526、限位槽;527、限位环;6、连板;7、缓冲组件;71、第一定位块;711、第一定位槽;72、第二定位块;721、第二定位槽;73、联动杆;74、滑块;741、橡胶垫;75、第一弹性件;751、第一缓冲弹簧;76、第二弹性件;761、第二缓冲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5.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层建筑的交互结构。
36.参照图1、图2,高层建筑的交互结构包括设置于两栋建筑物1之间的连廊2,本实施例以连廊2为钢板示意其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廊2也可以为其他材质,或根据实际需求在钢板上加装护栏等结构。两栋建筑物1朝向连廊2的一侧均固定设置有托架3,本实施例中的托架3优选为三棱柱状,且托架3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建筑物1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托架3也可以为其他形状,或通过螺栓连接等方式可拆卸设置在建筑物1上。每个托架3的上侧均固定设置有安装板4,安装板4位于托架3靠近建筑物1的一端,当托架3装配于建筑物1时,安装板4与建筑物1的侧壁抵接。连廊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组连接组件5可拆卸设置在与其相邻的安装板4上,以此实现连廊2与建筑物1的可拆卸连接。
37.参照图2、图3,连廊2于水平方向相对的两侧端面分别开设有连接槽21,连接槽21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位于连廊2靠近建筑物1的一端。连接组件5包括滑动设置在连接槽21中的连接板51以及多组用于驱动连接板51移出连接槽21的推移件52,本实施例中的推移件52沿连廊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有三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推移件52也可以设置为其他数量。
38.参照图2、图3,连廊2的上端面开设有两排锁定槽22,每排锁定槽22均沿连廊2的宽度方向设置有三个,各锁定槽22的底壁上分别开设有与连接槽21相通的推移孔23,推移孔23与锁定槽22的横截面为同轴设置的圆形,且锁定槽22的内径大于推移孔23的内径。推移件52包括竖向滑动设置在推移孔23中的推块521、转动连接在推块521上的转动柱522以及固定设置在转动柱522顶端的转盘523,连接板51靠近推块521的一端设有导向斜面511,导向斜面511朝向推块521呈倾斜设置。推块521下移时,推块521的底端会与导向斜面511接触并将连接板51向外推顶,使得连接板51伸出连接槽21并与安装板4相连。
39.参照图2、图3,为了提高连接板51伸出连接槽21时的稳定性,在转盘523的周向侧壁设有外螺纹,锁定槽22的周向槽壁开设有与外螺纹相互配合的内螺纹,使得转盘523能与锁定槽22螺纹连接,以阻碍推块521移出推移孔23。为方便旋动转盘523,本实施例在转盘523的上端面开设有十字型的螺刀槽524,以供与其适配的螺丝刀伸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螺刀槽524也可以设置为一字型或其他形状。为免旋装到位的转盘523凸出于连廊2而绊倒行人,本实施例中锁定槽22的深度大于转盘523的厚度。
40.参照图3,推块521的上端面开设有竖向延伸的转动槽525,转动槽525的顶端开口、底端封闭,转动柱522转动设置在转动槽525中。转动槽525的周向槽壁上开设有竖向延伸的限位槽526,限位槽526与转动槽525呈同轴设置且顶端封闭,转动柱522的周向侧壁底端固定设置有限位环527,限位环527转动设置在限位槽526中,且限位环527的外径大于转动槽525的内径,使得限位环527无法从转动槽525脱出。上旋转盘523时,转动柱522会在转动槽525中转动并带动限位环527上移,待限位环527移至与限位槽526的上侧槽壁抵接后,继续上移转盘523,则限位环527能带动推块521向上移动,使得推块521移出连接槽21,以便水平移动连接板51。
41.参照图3、图4,为方便推块521移出连接槽21时连接板51的复位,在连接板51沿水平方向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复位块512,每个复位块512与连接槽21远离自身开口的槽壁之间均设置有复位弹簧513。当复位弹簧513处于自然状态时,连接板51伸出连接槽21的长度最短。
42.参照图3、图4,安装板4靠近连廊2的端面开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固定槽41,固定槽41的顶壁上固定连接有抵压弹簧42,抵压弹簧42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抵压块43。固定槽41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44,支撑弹簧44的上端固定设置有支撑块45,支撑块45与抵压块43之间形成有安装槽46,安装槽46可供被推块521顶出连接槽21时的连接板51水平伸入,从而实现连廊2与安装板4的连接。
43.参照图3,为免抵压弹簧42和支撑弹簧44将连接板51夹持过紧、而影响复位弹簧513对连接板51的复位效果,本实施例在抵压块43的上侧固定有穿设在抵压弹簧42中的拉杆47,拉杆47竖向穿出固定槽41的上侧槽壁并固定有移动块471。拉杆47的周向侧壁固定有弹性的卡块472,安装板4中供拉杆47穿出的通孔的孔壁上开设有与卡块472卡接配合的卡槽。当卡块472嵌入卡槽时,抵压块43会松开连接板51,以便于连接板51移出安装槽46,从而实现连廊2与安装板4的拆分。
44.参照图2、图5,连廊2的下方于其靠近建筑物1的两端分别可拆卸设置有一块连板6,本实施例中的连板6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在连廊2上。每块连板6与位于其正下方的托架3之间均间隔设置有多组缓冲组件7,各组缓冲组件7沿连廊2的宽度方向呈等距分布,本实施例中的缓冲组件7优选为四组。
45.参照图5,每组缓冲组件7均包括设置在连板6下方的第一定位块71、设置在托架3上方的第二定位块72、铰接设置在第一定位块71两侧的联动杆73、铰接设置在联动杆73远离第一定位块71一端的滑块74、能沿竖直方向产生弹性形变的第一弹性件75以及能沿水平方向产生弹性形变的第二弹性件7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75包括抵接设置在第一定位块71与第二定位块72之间的第一缓冲弹簧751,第一缓冲弹簧751的伸缩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
46.参照图5,为提高第一缓冲弹簧751的稳定性,在第一定位块71的底面开设有第一定位槽711、第二定位块72的顶面开设有第二定位槽721,第二定位槽721位于第一定位槽711的正下方,第一缓冲弹簧751的一端位于第一定位槽711中、另一端位于第二定位槽721中。
47.参照图5,每个托架3的上端面均开设有四组水平延伸的滑槽31,每组滑槽31均设置有两条且沿连廊2的长度方向分布,同一缓冲组件7中的两个滑块74分别滑动设置在不同的滑槽31中,且滑块74与滑槽31的纵截面呈梯形,该梯形的上边长度小于下边长度,使得滑块74难以相对托架3竖向移动。
48.参照图5,第二弹性件76包括分设在滑块74两侧的第二缓冲弹簧761,第二缓冲弹簧761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水平方向,其抵接设置在滑块74与滑槽31的槽壁之间,起到吸收建筑物1在水平方向冲击能量的作用。为提高滑块74自身的缓冲性,在滑块74相对的两侧端面分别固定有弹性的橡胶垫741,以减小滑块74相对托架3水平移动时产生的震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弹性件75和第二弹性件76也可以替换为弹片。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高层建筑的交互结构的实施原理为:装配连廊2时,先将连廊2的两端分别放置于托架3上方,再通过螺栓将连板6固定在连廊2上,然后下旋转盘523,使得转盘523下压推块521,进而使推块521将连接板51推至安装槽46中,从而实现连廊2与安装板4的连接。当建筑物1受到竖直方向的震动时,震动力会通过托架3传递至第一缓冲弹簧751,使得第一缓冲弹簧751产生适应性形变;当建筑物1受到水平方向的冲击力时,冲击力
会通过托架3传递至第二缓冲弹簧761,使得第二缓冲弹簧761产生适应性形变,从而吸收部分建筑物1的冲击能量,以降低连廊2与建筑物1之间发生牵引甚至开裂的可能性,有助于延长连廊2的使用寿命。
5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