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斜角构造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2-18 15:53:3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斜角构造柱结构。


背景技术:

2.构造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是在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结构,当砌体不能同时砌筑的时候,在交接处一般要预留马牙搓,以保持砌体的整体性与稳定性。
3.相关技术中,在端墙、转角墙位置处预留如图1所示的马牙槎,然后在马牙槎两侧拼装模板浇筑,然而这种直角结构的马牙槎在浇筑时容易出现死角,导致浇筑不密实现象,而且如图1中所示,在固定模板时,需要在马牙槎上预留孔洞用于穿拉螺杆,然而这种预留的孔洞需要在后期填实,增加了工作量。
4.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实用新型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斜角构造柱结构,减少构造柱马牙槎上槎口死角浇筑不密实的现象。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斜角构造柱结构,包括:
7.两相对设置的墙体,两所述墙体之间预留有纵向间隙;
8.钢筋笼,纵向固定在所述间隙内;
9.模板,贴合在所述墙体的两侧,且在所述墙体的两侧覆盖所述纵向间隙设置;
10.拉螺杆,穿过所述模板的两侧,并使用螺母将两所述模板固定;
11.其中,两所述相对设置的墙体的端面上沿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凸出的马牙槎,所述马牙槎的顶面和/或底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钝角,且所述马牙槎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贯通的导流槽。
12.进一步地,所述马牙槎的顶面和/或底面与所述墙体相对的端面相接。
13.进一步地,所述马牙槎的顶面和/或底面的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35度。
14.进一步地,所述拉螺杆设置在所述马牙槎与所述端面形成的凹槽内。
15.进一步地,所述拉螺杆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有两条。
16.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的深度与所述马牙槎凸出的长度相等。
17.进一步地,所述导流槽沿所述墙体宽度方向设置有多条。
18.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笼朝向所述墙体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筋,所述固定筋部分卡设在所述导流槽内。
19.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筋包括与所述钢筋笼连接的连接段以及竖直设置的定位段。
20.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筋由钢筋折弯成型,且通过焊接在所述钢筋笼上。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的直角马牙槎改进为钝角,更加方便了浇筑构造柱时混凝土对死角的填充,并且通过将螺杆设置在马牙槎钝角处,减少了对墙体的扰动,此外,还通过导流槽的设置,使得混凝土可以通过多种流向马牙槎的死角处,避免了马牙槎死角浇筑不密实的现象。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景技术中构造柱结构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斜角构造柱结构的剖视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侧斜角马牙槎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双侧斜角马牙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流槽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筋与导流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3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2.如图1至图6所示的斜角构造柱结构,包括墙体10、钢筋笼20、模板30和拉螺杆40,其中:
33.两墙体10相对设置,两墙体10之间预留有纵向间隙,该间隙用于混凝土浇筑;
34.钢筋笼20纵向固定在间隙内,钢筋笼20采用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圈的形式,通过焊接将钢筋圈间隔固定在纵向钢筋上,为混凝土浇筑提供骨架,提高构造柱的结构强度;
35.模板30贴合在墙体10的两侧,且在墙体10的两侧覆盖纵向间隙设置;模板30的作用在于将间隙的两侧进行封堵,从而形成混凝土浇筑的腔体,在固定模板30前,需要在腔体间隙的边缘处张贴海绵胶带,以提高模板30固定的密封性能,防止鼓包、漏浆的现象出现;
36.拉螺杆40穿过模板30的两侧,并使用螺母将两模板30固定;通过拉螺杆40将两侧
的模板30进行固定,由于模板30紧贴在墙体10上,因此通过拉螺杆40的压紧力以及穿过模板30的孔位可以将模板30紧密的固定于墙体10两侧;
37.两相对设置的墙体10的端面上沿竖直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凸出的马牙槎11,马牙槎11的顶面和/或底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钝角,且马牙槎11沿竖直方向上设置有贯通的导流槽11a。如图3中所示,在马牙槎11的下端设置倾斜面,通过这种方式的设置,便于在混凝土浇筑时浆液的流入,并且混凝土浆液还可以在竖直浇筑时通过导流槽11a直接进入至马牙槎11的阴角处,从而提高灌浆的密实度。
38.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传统的直角马牙槎11改进为钝角,更加方便了浇筑构造柱时混凝土对死角的填充,并且通过将螺杆设置在马牙槎11钝角处,减少了对墙体10的扰动,此外,还通过导流槽11a的设置,使得混凝土可以通过多种流向马牙槎11的死角处,避免了马牙槎11死角浇筑不密实的现象。
3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4中所示,马牙槎11的顶面和/或底面与墙体10相对的端面相接。这里的端面相接是指马牙槎11的顶面的末端与墙体10的端面连接,通过这种形式的设置,可以使得浆液的流动更加顺畅,提高灌浆密实度。
40.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马牙槎11的顶面和/或底面的与竖直面的夹角为135度。在具体进行加工时,将凸出的马牙槎11切掉45度角即可,方便加工,而且被切掉的砖块还可以继续利用,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41.为了减少浇筑混凝土从上部往下坠落使石子被螺杆冲散而造成的螺杆下部不密实问题,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螺杆40设置在马牙槎11与端面形成的凹槽内。通过这种设置,避开了上下通柱混凝土在浇筑时,可以使得混凝土不与拉螺杆40直接接触,而是从下往上灌注,减少了石子与浆料分离的情况,避免螺杆处浇筑不密实。
42.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模板30与墙体10之间的密封性,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螺杆40在同一水平面上设置有两条。通过这种设置,进一步减少了胀模现象也减少了漏浆现象。
4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灌浆的流畅性,导流槽11a的深度与马牙槎11凸出的长度相等,此外,为了在墙体10的宽度方向均匀灌浆,导流槽11a沿墙体10宽度方向设置有多条。
4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钢筋笼20的一致性,还利用导流槽11a的结构来固定钢筋笼20,如图6中所示,在钢筋笼20朝向墙体10的两侧还设置有固定筋21,固定筋21部分卡设在导流槽11a内,固定筋21包括与钢筋笼20连接的连接段21a以及竖直设置的定位段21b,固定筋21由钢筋折弯成型,且通过焊接在钢筋笼20上。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导流槽11a的宽度大于固定筋21的直径,而且固定筋21伸入导流槽11a的尺寸也小于导流槽11a的深度,从而使得导流槽11a既可以起到导流的作用还可以起到固定钢筋笼20的作用。
45.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