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建筑工程砖混结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7:56:2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砖混结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砖混结构是指建筑物中竖向承重结构的墙、柱等采用砖或者砌块砌筑,横向承重的梁、楼板、屋面板等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就是说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由于砖混结构的内部有时会以梁柱进行承重,可获得较大的内部空间,平面布局灵活,但是建筑的刚度较差,使用年限过长承重柱易出现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用于砖混结构加固的装置.
3.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09908003u的一种建筑施工砖混结构加固结构,包括:柱结构、边钢、联结板;所述柱结构的竖向棱边处设置有边钢,且边钢与柱结构通过粘结方式相连接;所述边钢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有若干联结板,且联结板的两端与边钢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联结板包括有第一联结板及第二联结板;所述第一联结板设置在柱结构的两侧,且第二联结板设置在柱结构的另外两侧;所述螺杆贯穿柱结构及联结板,且联结板通过螺母与螺杆相连接;所述柱结构的外侧设置有钢筋笼;通过对一种建筑施工砖混结构加固结构的改进,具有构造简单,易于施工,可避免结构局部开裂,增强结构承载能力,延长结构使用寿命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的问题和不足。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不便于适应不同大小的承重柱进行安装,适配性较差,且其贯穿承重柱后,破坏了承重柱的整体性,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砖混结构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砖混结构加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其不便于适应不同大小的承重柱进行安装,且其贯穿承重柱后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砖混结构加固结构,包括:
7.承重柱,其外侧安装有加固机构,且加固机构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加固机构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的内侧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外侧安装有设置于支撑板外侧的第一限位螺母,且第一限位螺母的内侧设置有安装于安装杆外侧的第二限位螺母;
8.遮蔽保护外壳,其设置于支撑板的外侧;
9.定位板,其固定于加固机构的上端。
10.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包括角加固条、衔接加固条、中加固条和调节杆;
11.角加固条,其关于承重柱的中心呈等角度设置于承重柱的外侧;
12.衔接加固条,其设置于角加固条单体内侧之间;
13.中加固条,其设置于衔接加固条的外侧;
14.调节杆,其安装于中加固条的内侧。
15.优选的,所述衔接加固条包括衔接条、压紧杆和限位槽;
16.衔接条,其外端固定有限位槽,且压紧杆的外端内侧开设有限位槽。
17.优选的,所述角加固条的横截面呈“l”型,且角加固条的外侧开设有用于限位衔接加固条的槽状结构。
18.优选的,所述衔接条的横截面呈“s”型,且衔接条通过焊接与压紧杆构成一体化连接。
19.优选的,所述衔接加固条关于中加固条的中心呈对称设置,且中加固条与调节杆为转动连接,并且调节杆与支撑板为螺纹连接。
20.优选的,所述加固机构与定位板组成的纵截面呈“t”型,且加固机构关于承重柱的中心呈前后对称设置,并且加固机构单体之间呈交错设置。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建筑工程砖混结构加固结构,其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承重柱进行安装,适配性较高,且能够在不破坏承重柱整体性的情况下进行安装;
22.1、通过衔接条的横截面呈“s”型和角加固条的外侧开设有用于限位衔接加固条的槽状结构,以及中加固条的横截面呈“t”型,使得角加固条、衔接加固条和中加固条单体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时也能够保持对承重柱的支撑能力,同时通过压紧杆内开设的限位槽和支撑板内开设的安装槽,使得安装杆能够调节其安装位置,从而适应加固机构的大小变化,使得加固机构能够适应不同大小的承重柱进行安装,适配性较高;
23.2、通过安装杆均设置于承重柱的外侧,同时能够利用第二限位螺母和第一限位螺母保持对加固机构和支撑板的压紧,使得安装杆不需要贯穿承重柱进行安装,使得加固机构能够在不破坏承重柱整体性的情况下进行安装;
24.3、通过将遮蔽保护外壳设置于支撑板的外侧,使得遮蔽保护外壳能够对加固机构和支撑板整体进行覆盖,使得装置整体与外界环境尽量保持相同,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加固机构的凸出结构可能伤人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槽与支撑板连接正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承重柱;2、遮蔽保护外壳;3、加固机构;301、角加固条;302、衔接加固条;30201、衔接条;30202、压紧杆;30203、限位槽;303、中加固条;304、调节杆;4、支撑板;5、安装杆;6、第一限位螺母;7、安装槽;8、第二限位螺母;9、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砖混结构加固结构,包括承重柱1外侧安装有加固机构3,且加固机构3的外侧设置有支撑板4,加固机构3包括角加固条301、衔接加固条302、中加固条303和调节杆304,角加固条301关于承重柱1的中心呈等角度设置于承重柱1的外侧,衔接加固条302设置于角加固条301单体内侧之间,衔接加固条302包括衔接条30201、压紧杆30202和限位槽30203,衔接条30201外端固定有限位槽30203,且压紧杆30202的外端内侧开设有限位槽30203,中加固条303设置于衔接加固条302的外侧,调节杆304安装于中加固条303的内侧,加固机构3的内侧开设有安装槽7,且安装槽7的内侧安装有安装杆5,安装杆5的外侧安装有设置于支撑板4外侧的第一限位螺母6,且第一限位螺母6的内侧设置有安装于安装杆5外侧的第二限位螺母8,遮蔽保护外壳2设置于支撑板4的外侧,定位板9固定于加固机构3的上端;
32.在使用该装置时,具体如图1、图3和图4中,先将角加固条301安装于承重柱1的外侧四角处,随后将衔接加固条302与角加固条301贴合放置,之后将中加固条303与衔接加固条302贴合,再将支撑板4与调节杆304进行安装,之后将安装杆5放置于支撑板4内侧开设的安装槽7中,同时使安装杆5安装于压紧杆30202内开设的限位槽30203内,并将第二限位螺母8和第一限位螺母6安装于安装杆5外侧,之后对已安装侧面的相对面进行相同的安装,随后将第一限位螺母6和第二限位螺母8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限位螺母6和第二限位螺母8均与安装杆5构成螺纹连接,使得第一限位螺母6对支撑板4的外侧进行压紧,使第二限位螺母8对压紧杆30202的外侧进行压紧,随后旋转调节杆304,通过调节杆304与支撑板4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得中加固条303向内侧移动,对衔接条30201和承重柱1内侧进行压紧,之后如图2中,将承重柱1的另两侧侧面进行相同的安装,且加固机构3单体之间呈交错设置,并且利用定位板9能够对暂时未能够定位的加固机构3进行一定的支撑,并确定加固机构3单体之间的间距以便于安装;
33.具体如图1中,通过衔接条30201的横截面呈“s”型和角加固条301的外侧开设有用于限位衔接加固条302的槽状结构,以及中加固条303的横截面呈“t”型,使得角加固条301、衔接加固条302和中加固条303单体之间的间距发生改变时也能够保持对承重柱1的支撑能力,同时通过压紧杆30202内开设的限位槽30203和支撑板4内开设的安装槽7,使得安装杆5能够调节其安装位置,从而适应加固机构3的大小变化,且安装杆5不需要贯穿承重柱1进行安装,使得加固机构3能够在不破坏承重柱1整体性的情况下进行安装,同时利用遮蔽保护外壳2能够对加固机构3和支撑板4整体进行覆盖,使得装置整体与外界环境尽量保持相同,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同时,也能够避免加固机构3的凸出结构可能伤人的情况发生。
34.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
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