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锡槽导流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4:14:0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锡槽导流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2.锡槽是浮法玻璃生产线的关键设备之一,用于将玻璃摊平、成型和抛光。而为了避免锡液氧化,锡槽内需要不断地充入防止锡液氧化的氮氢保护气体。在浮法玻璃的成型过程中,由于锡槽内的锡液、氮气、氢气容易受到污染而使锡液被氧化产生氧化锡等锡灰。
3.虽然锡槽空间充满了保护气以防止高温锡液与空气接触,产生氧化锡等锡灰,但一般情况下锡槽不是完全密封。首先,玻璃进入锡槽时给锡液带进了大量的co2、h2o、so2、o2等污染物。其次,锡槽上设置的各种操作观察孔洞及锡槽尾部出口处均存在渗入空气的可能。而锡灰的存在是玻璃发生沾锡的根本原因,浮法玻璃在摊平抛光成型过程中,始终与锡液接触,因此,锡液的纯净度对玻璃质量甚至产量均有很大影响。
4.目前来说,用一般方法难以清除锡灰。而目前,锡槽内的锡灰主要分布于玻璃板下侧三角区以及锡槽出口端。因此,锡槽内锡灰产生比较分散,分布范围也比较广,锡灰的收集处理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锡槽导流清除装置,提高锡液的纯净度。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7.一种锡槽导流清除装置,该导流清除装置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垂直地设置于锡槽的一侧,包括直线驱动机构、耳池和分隔组件;
8.所述耳池沿靠近所述锡槽的一端至远离所述锡槽的一端依次设置有回流槽和集灰槽,且所述回流槽的顶部高于所述集灰槽的底部;
9.所述分隔组件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垂直地设置于耳池内,并将所述回流槽分隔成回流腔和保温腔,且所述回流腔和所述保温腔远离所述锡槽的一端连通,以构成循环通道;
10.所述直线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保温腔内,用于将所述保温腔内锡液顶部的锡灰推入所述集灰槽内。
11.进一步地,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活动端底部与所述回流槽的顶部齐平。
12.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组件包括耐火砖、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13.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对称设置,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夹设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14.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耐火砖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耐火砖连接。
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均设置有凸沿,且两个所述凸沿相对设置,所述直线驱动机构能够架设于两个所述凸沿上。
16.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滤组件;
17.所述过滤组件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回流腔内,用于对流入回流腔的锡液进行过滤。
18.进一步地,所述回流槽的底部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
19.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沿锡液的进液方向或者沿锡液的出液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
20.且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光滑过渡连接。
21.进一步地,所述耳池远离所述锡槽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集灰槽连通的清理口。
22.进一步地,所述清理口上盖设有防尘盖板。
23.进一步地,还包括锡灰导流件;
24.所述锡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保温腔的进口处,且所述锡灰导流件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垂直,用于将锡液中的锡灰导入所述保温腔内。
25.进一步地,所述锡灰导流件的顶部具有导流口,所述锡灰导流件的内壁间距沿所述导流口所在一侧至远离所述导流口的一侧逐渐增大。
2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锡槽的一侧设置耳池,结合直线驱动机构和分隔组件,形成循环通道,以使混有锡灰的锡液进入循环通道,由于锡灰的质量较轻,其始终飘浮于锡液的顶部,直线驱动机构动作后,起到快速引流作用的同时,能够快速将飘浮于锡液顶部的锡灰推入集灰槽内,实现锡灰的快速清理,避免锡灰在循环通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氧化并产生锡灰,起到提高锡液纯净度的作用,纯净度提高后的锡液通过回流腔流回锡槽内进行工作,降低玻璃沾染锡灰的风险,改善玻璃质量。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锡槽的俯视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流清除装置的俯视图;
29.图3为图2中a-a面的剖视图;
30.图4为图2中b-b面的剖视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防尘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锡灰导流件的剖视图。
33.标号说明:
34.1、导流清除装置;11、直线驱动机构;12、耳池;121、回流槽;1211、回流腔;1212、保温腔;1213、第一台阶面;1214、第二台阶面;122、集灰槽;123、清理口;124、防尘盖板;13、分隔组件;131、耐火砖;132、第一隔板;133、第二隔板;134、凸沿;14、过滤组件;15、锡灰导流件;151、导流口;
35.2、锡槽;3、锡液。
具体实施方式
36.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37.请参照图1至图6,一种锡槽导流清除装置,该导流清除装置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
垂直地设置于锡槽的一侧,包括直线驱动机构、耳池和分隔组件;
38.所述耳池沿靠近所述锡槽的一端至远离所述锡槽的一端依次设置有回流槽和集灰槽,且所述回流槽的顶部高于所述集灰槽的底部;
39.所述分隔组件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垂直地设置于耳池内,并将所述回流槽分隔成回流腔和保温腔,且所述回流腔和所述保温腔远离所述锡槽的一端连通,以构成循环通道;
40.所述直线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保温腔内,用于将所述保温腔内锡液顶部的锡灰推入所述集灰槽内。
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于:
42.通过耳池和分隔组件,形成循环通道和集灰槽,并通过直线驱动机构的驱动,对进入循环通道内的锡液进行锡灰清理,同时加快锡灰的流动速度,实现快速清理锡灰,提高锡液纯度。
43.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锡槽的一侧设置耳池,结合直线驱动机构和分隔组件,形成循环通道,以使混有锡灰的锡液进入循环通道,由于锡灰的质量较轻,其始终飘浮于锡液的顶部,直线驱动机构动作后,起到快速引流作用的同时,能够快速将飘浮于锡液顶部的锡灰推入集灰槽内,实现锡灰的快速清理,避免锡灰在循环通道内停留时间过长,而发生氧化并产生锡灰,起到提高锡液纯净度的作用,纯净度提高后的锡液通过回流腔流回锡槽内进行工作,降低玻璃沾染锡灰的风险,改善玻璃质量。
44.进一步地,所述直线驱动机构的活动端底部与所述回流槽的顶部齐平。
45.由上述描述可知,直线驱动机构的活动端底部与回流槽的顶部齐平,能够将飘浮于回流槽表面的锡灰推入集灰槽中,同时回流槽不会对直线驱动机构的运动产生干涉,实现锡灰的清理。
46.进一步地,所述分隔组件包括耐火砖、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
47.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对称设置,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夹设于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之间;
48.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耐火砖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所述第一隔板的下端与所述耐火砖连接。
49.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第一隔板、耐火砖和第二隔板,将回流槽一分为二,构成循环通道,将锡液导入循环通道进行锡灰清理后再流回锡槽,实现高效锡灰清理。
5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和所述第二隔板的下端均设置有凸沿,且两个所述凸沿相对设置,所述直线驱动机构能够架设于两个所述凸沿上。
51.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凸沿,用于架设直线驱动机构,使直线驱动机构能够设置于回流槽上方,进而实现锡灰的清理。
52.进一步地,还包括过滤组件;
53.所述过滤组件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于所述回流腔内,用于对流入回流腔的锡液进行过滤。
54.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过滤组件,用于对完成锡灰清理后的锡液进一步过滤,降低锡液中锡灰的含量。
55.进一步地,所述回流槽的底部包括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
56.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第二台阶面沿锡液的进液方向或者沿锡液的出液方向由
上至下依次设置;
57.且所述第一台阶面与所述第二台阶面光滑过渡连接。
58.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使回流槽产生梯度,起到引流的作用。
59.进一步地,所述耳池远离所述锡槽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集灰槽连通的清理口。
60.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清理口,便于对耳池内的清理情况进行观察,并及时清理集灰槽内的锡灰。
61.进一步地,所述清理口上盖设有防尘盖板。
62.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防尘盖板,提高耳池的密封性,避免大量的空气直接进入清理口内,使锡液进一步氧化而形成锡灰。
63.进一步地,还包括锡灰导流件;
64.所述锡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保温腔的进口处,且所述锡灰导流件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垂直,用于将锡液中的锡灰导入所述保温腔内。
65.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锡灰导流件,用于在锡液的流动方向上对锡液进行拦截,使锡液能够贴着锡灰导流件侧壁通过锡灰导流件流入保温腔内,进一步提高锡液进入保温腔的速度,提高清理效率。
66.进一步地,所述锡灰导流件的顶部具有导流口,所述锡灰导流件的内壁间距沿所述导流口所在一侧至远离所述导流口的一侧逐渐增大。
67.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导流口,且锡灰导流槽的内壁间隙逐渐增大,能够产生张力,使锡灰从导流口被吸入锡灰导流件内。
68.实施例一
69.参照图1-图6,一种锡槽2导流清除装置1,该导流清除装置1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垂直地设置于锡槽2的一侧,包括直线驱动机构11、耳池12和分隔组件13;耳池12沿靠近锡槽2的一端至远离锡槽2的一端依次设置有回流槽121和集灰槽122,且回流槽121的顶部高于集灰槽122的底部;分隔组件13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垂直地设置于耳池12内,并将回流槽121分隔成回流腔1212和保温腔1211,且回流腔1212和保温腔1211远离锡槽2的一端连通,以构成循环通道;直线驱动机构11设置于保温腔1211内,用于将保温腔1211内锡液3顶部的锡灰推入集灰槽122内。优选的,直线驱动机构11为直线电机。在本实施例中,导流清除装置1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导流清除装置1对称设置。
70.参照图3,直线驱动机构11的活动端底部与回流槽121的顶部齐平。
71.参照图4,分隔组件13包括耐火砖131、第一隔板132和第二隔板133;第一隔板132与第二隔板133对称设置,直线驱动机构11夹设于第一隔板132和第二隔板133之间;第一隔板132与耐火砖131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第一隔板132的下端与耐火砖131连接。
72.参照图4,第一隔板132和第二隔板133的下端均设置有凸沿134,且两个凸沿134相对设置,直线驱动机构11能够架设于两个凸沿134上。
73.参照图3,还包括过滤组件14;过滤组件14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平行地设置于回流腔1212内,用于对流入回流腔1212的锡液3进行过滤。具体的,过滤组件14为过滤网,过滤组件14的顶部应高于锡液3的液面。
74.参照图3,回流槽121的底部包括第一台阶面1213和第二台阶面1214;第一台阶面
1213和第二台阶面1214沿锡液3的进液方向或者沿锡液3的出液方向由上至下依次设置;且第一台阶面1213与第二台阶面1214光滑过渡连接。
75.参照图2,耳池12远离锡槽2的一端开设有与集灰槽122连通的清理口123。具体的,清理口123由上至下逐渐外凸地倾斜,以便操作员观察到集灰槽122底部的集灰情况。
76.参照图2和图5,清理口123上盖设有防尘盖板124,防尘盖板124与清理口123的一侧铰接。
77.参照图1,还包括锡灰导流件15;锡灰导流件15设置于保温腔1211的进口处,且锡灰导流件15与玻璃传输方向相互垂直,用于将锡液3中的锡灰导入保温腔1211内。
78.参照图6,锡灰导流件15的顶部具有导流口151,锡灰导流件15的内壁间距沿导流口151所在一侧至远离导流口151的一侧逐渐增大。具体的,锡灰导流件15的导流口151位于锡液3的液面下方,且锡灰导流件15的顶部与锡液3的液面之间的高度差为2cm~5cm。
79.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
80.锡液3进入锡灰导流件15和保温腔1211内,直线驱动机构11动作,将飘浮于锡液3表面的锡灰推入集灰槽122内,进行锡灰收集,清理后的锡液3经过回流腔1212后流回锡槽2。
8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锡槽导流清除装置,通过分隔组件将耳池的回流槽分为回流腔和保温腔,并形成循环通道,以使锡液在循环通道中进行锡灰清除,减少锡液中的锡灰含量,可进行锡灰收集的范围更大,不仅能够清楚锡液表面的锡灰,还能够清楚玻璃下方的锡灰,能够使正常生产时低温区的锡液表面无锡灰存在,提高玻璃的生产质量。
8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