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3:49:5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原水含砂量高的给水工程中砂、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在对含砂量高的原水给水处理中利用斜板(或斜管)沉淀池将待处理水进行预沉淀,其沉砂和排砂设施一般采用多斗积砂、砂斗底部接排砂管和闸门,将砂水混合物通过水力压差输送到集水渠,再通过提砂泵将砂水抽升至砂水分离器进行砂水分离。
3.现有的这种方法砂斗多,构造复杂;管道闸门多,操作管理及维修不便,管道管径和水力压差小,极易堵塞;砂泵叶轮磨损大,也易堵塞。集水渠高程低且有效容积小,经常被淹没。现有方法设备多,耗电耗水量大,操作管理复杂、易堵塞需经常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目的是至少克服上述一种技术缺陷,使得构造简单、水力流态优,沉砂效果好。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包括:处理区,所述处理区内的一侧设有除砂渠、用于进水的配水渠、用于出水的集水渠,所述配水渠与所述集水渠平行设置、且中间设有若干条与其垂直设置的集水槽;
7.其中,所述集水槽下部对应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下部设有与若干所述集水槽同向水平设置的排砂槽,每个所述排砂槽内对应设有一水平放置的一号无轴螺旋输送机,所述集水槽上部的出水口与所述集水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处理区的底部设有一与所述排砂槽连通的集砂总槽,用于所述排砂槽中的沉砂通过所述一号无轴螺旋输送机收集于所述集砂总槽;所述集砂总槽内设有一二号无轴螺旋输送机,所述集砂总槽与所述除砂渠连通。
8.优选地,所述集砂总槽设于所述配水渠底部;
9.其中,所述配水渠的下部设有稳流板,以及位于所述稳流板下部并与其连接的导流板,使得所述配水渠内待处理的水依次经过所述稳流板、所述导流板、所述斜板后进入所述集水槽;
10.所述稳流板、所述导流板均位于所述集砂总槽上部,并与所述集砂总槽之间有间隙。
11.优选地,所述除砂渠内设有倾斜设置的一三号无轴螺旋输送机,用于将所述除砂渠内的砂输送至所述处理区外。
12.优选地,所述集砂总槽与若干所述排砂槽垂直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其优点是:本实用新型设施的构造简单、水力流态优,沉砂效果好;且设备少,设施内部基本无管道和阀门,投资少,输砂过程中含水量少,且不易发生运行故障,排砂及砂水分离效果好,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14.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的下层平面图,其中箭头表沉砂的运动方向;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的上层平面图,其中箭头表水流方向;
17.图3为图1中a-a剖面图;
18.图4为图1中b-b剖面图;
19.图5为图1中c-c剖面图;
20.其中:
21.处理区1、除砂渠2、配水渠3、集水渠4、集水槽5、斜板6、排砂槽7、一号无轴螺旋输送机8、集砂总槽9、二号无轴螺旋输送机10、稳流板11、导流板12、三号无轴螺旋输送机13。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力条件优化的斜管沉淀池将水中砂粒沉降至排砂槽,分别通过水平和倾斜的无轴螺旋输送机将砂、水分离后分别排出。
24.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构造复杂、管道闸门多等设施内,原水内沉砂分离效果不佳、且方式复杂的缺陷,根据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包括:处理区1,所述处理区1内的一侧设有除砂渠2、用于进水的配水渠3、用于出水的集水渠4,所述配水渠3与所述集水渠4平行设置、且中间设有若干条与其垂直设置的集水槽5;
25.本实用新型中的处理区1也可以是处理池、或其它内部可设置如本申请中处理原水结构的容器;所述除砂渠2在处理池的纵向上设置,用于将沉积于处理区1底部的沉砂排出;而所述配水渠3位于所述处理池上部,用于原水进入,所述配水渠3下部的各结构进行除砂处理后,使得分离出的水进入所述集水槽5。
26.其中,所述集水槽5下部对应设有斜板6,所述斜板6的下部设有与若干所述集水槽5同向水平设置的排砂槽7,每个所述排砂槽7内对应设有一水平放置的一号无轴螺旋输送机8,所述集水槽5上部的出水口与所述集水渠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处理区1的底部设有一与所述排砂槽7连通的集砂总槽9,用于所述排砂槽7中的沉砂通过所述一号无轴螺旋输送机8收集于所述集砂总槽9;所述集砂总槽9内设有一二号无轴螺旋输送机10,所述集砂总槽9与所述除砂渠2连通,用于将所述集砂总槽9内的沉砂输送至所述除砂渠2。
27.在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集砂总槽9设于所述配水渠3底部,使得所述配水渠3内原水中的砂在自重作用下进入所述排砂槽7后通过所述一号无轴螺旋输送机8收集于所述集砂总槽9。
28.为了更好地将原水中的水、砂分离,其中,所述配水渠3的下部设有稳流板11,以及位于所述稳流板11下部并与其连接的导流板12,使得所述配水渠3内待处理的水依次经过所述稳流板11、所述导流板12、所述斜板6后进入所述集水槽5,而带处理水中所携带的沉砂在其自重作用下进入所述排砂槽7内。
29.所述稳流板11、所述导流板12均位于所述集砂总槽9上部,并与所述集砂总槽9之间有间隙,使得在空间上,所述排砂槽7内的砂经所述一号无轴螺旋输送机8输送至所述集砂总槽9。
30.在具体实施例中,为将所述处理区1内沉积的沉砂有效排出,所述除砂渠2内设有倾斜设置的一三号无轴螺旋输送机13,使得将来自所述集砂总槽9内的沉砂通过所述三号无轴螺旋输送机13砂输送至所述处理区1外。
31.为优化结构、且提高效率,所述集砂总槽9与若干所述排砂槽7垂直设置。
3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33.进、出水及沉砂过程:待处理水进入配水渠3,再通过稳流板11和导流板12进入斜板6下部区域,水流自下而上流经斜板6通过集水槽5收集至集水渠4,沉砂从斜板6上通过重力自然滑落下沉至排砂槽7。
34.排砂及砂水分离过程:降落至排砂槽7的沉砂通过一号无轴螺旋输送机输送至集砂总槽9,再通过二号无轴螺旋输送机输送至除砂渠2,最后将沉砂用三号无轴螺旋输送机提升至处理区1外。
35.本实用新型中,未详细说明的结构或原理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可获得,因此不做赘述。
3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区(1),所述处理区(1)内的一侧设有除砂渠(2)、用于进水的配水渠(3)、用于出水的集水渠(4),所述配水渠(3)与所述集水渠(4)平行设置、且中间设有若干条与其垂直设置的集水槽(5);其中,所述集水槽(5)下部对应设有斜板(6),所述斜板(6)的下部设有与若干所述集水槽(5)同向水平设置的排砂槽(7),每个所述排砂槽(7)内对应设有一水平放置的一号无轴螺旋输送机(8),所述集水槽(5)上部的出水口与所述集水渠(4)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处理区(1)的底部设有一与所述排砂槽(7)连通的集砂总槽(9),用于所述排砂槽(7)中的沉砂通过所述一号无轴螺旋输送机(8)收集于所述集砂总槽(9);所述集砂总槽(9)内设有一二号无轴螺旋输送机(10),所述集砂总槽(9)与所述除砂渠(2)连通,用于将所述集砂总槽(9)内的沉砂输送至所述除砂渠(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砂总槽(9)设于所述配水渠(3)底部;其中,所述配水渠(3)的下部设有稳流板(11),以及位于所述稳流板(11)下部并与其连接的导流板(12),使得所述配水渠(3)内待处理的水依次经过所述稳流板(11)、所述导流板(12)、所述斜板(6)后进入所述集水槽(5);所述稳流板(11)、所述导流板(12)均位于所述集砂总槽(9)上部,并与所述集砂总槽(9)之间有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砂渠(2)内设有倾斜设置的一三号无轴螺旋输送机(13),用于将所述除砂渠(2)内的砂输送至所述处理区(1)外。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砂总槽(9)与若干所述排砂槽(7)垂直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给水沉砂除砂设施,包括:处理区,所述处理区内的一侧设有除砂渠、用于进水的配水渠、用于出水的集水渠,所述配水渠与所述集水渠平行设置、且中间设有若干条与其垂直设置的集水槽;其中,所述集水槽下部对应设有斜板,所述斜板的下部设有与若干所述集水槽同向水平设置的排砂槽,每个所述排砂槽内对应设有一水平放置的一号无轴螺旋输送机,所述集水槽上部的出水口与所述集水渠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处理区的底部设有一与所述排砂槽连通的集砂总槽;所述集砂总槽内设有一二号无轴螺旋输送机,所述集砂总槽与所述除砂渠连通。其优点是:构造简单、水力流态优,沉砂效果好;且设备少,投资少,输砂过程中含水量少,节水节电。电。电。


技术研发人员:雷培树 徐健 吴瑜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5
技术公布日:2022/5/30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