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低成本降温的种植大棚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1:12:49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种植大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成本降温的种植大棚。


背景技术:

2.在白天阳光充沛时,种植大棚内的温度太高,不利于种植物的生长,尤其是在纬度低的区域和在夏季时,种植大棚的温度过高问题就更为突出。
3.目前常规使用的降温技术主要是水帘风机方式,但是该种降温技术其是对整个种植大棚的内部进行降温,不仅需要水帘系统长时间开机,而且其对种植物的降温针对性不足,从而导致不仅能耗高,而且对种植物周围环境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低成本降温的种植大棚。
6.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时自动根据太阳光强度变化来调整降温强度的自动新风系统。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低成本降温的种植大棚,在该大棚内设置有种植架,其包括一具有散热结构的大棚本体;在大棚本体内且在该种植架的上方设置第一降温系统,该第一降温系统具有第一喷雾器和第一风机组,该第一降温系统用于在所述种植架的上方形成扩散的水雾层以实现大棚内的降温;还具有第二降温系统,该第二降温系统配置为风道系统,该风道系统包括第二风机组和具有若干细孔的薄膜管,该薄膜管具有一用于与该第二风机组的出风端相连的进风口,该风道系统能使由该第二风机组送入薄膜管的气流从所述细孔中喷出,其中,该种植架的底部具有容置空间,所述薄膜管至少部分地被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8.进一步地,所述薄膜管配置为:在所述第二风机组启动时,该薄膜管鼓起并形成一大致呈管状的部件,气流从该细孔中喷出,其中,在该薄膜管的侧面上设置若干所述细孔,若干所述细孔能使该薄膜管在沿其长度方向上大致均匀地喷出气流。
9.更进一步地,所述薄膜管具有与所述进风口相对的一端面,在该端面上设置若干所述细孔,使得气流也能从所述端面上的细孔中喷出。
10.更进一步地,在所述薄膜管内且所述进风口的邻近位置处设置第二喷雾器,进而可使从薄膜管中喷出的气流中至少具有水雾。
11.所述细孔的截面积之和<所述第二风机组的气流通道截面积,从而使得该细孔能产生相比第二风机组更大流速的气流,更加有利于气流流动降温。
12.进一步地,为了提供一种能实时自动根据太阳光强度变化来调整降温强度的自动新风系统,该种植大棚还包括一自动新风系统,该自动新风系统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和用于将大棚外界的空气送入大棚内的第三风机组,该第三风机组由该太阳能电池组件供能驱动,随着太阳能电池组件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射强度变化,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发电功率
发生变化,进而使该第三风机组的运作功率能自动地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该第三风机组的运作功率随着太阳光照射强度变化而相应地自动发生变化。
13.更进一步地,该太阳能电池组件设置在大棚的西侧外部,并将该太阳能电池组件配置成至少能为大棚部分地挡住来自西边的太阳光照射。
14.更进一步地,该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正面朝西,该正面与平坦地面成一夹角α。
15.更进一步地,所述太阳能电池组件可相对于大棚进行转动,便于该夹角α在适宜范围内选取,该夹角α∈(0
°
,35
°
]。
16.进一步地,该自动新风系统还包括喷水系统和降温风道,该喷水系统包括由该太阳能电池组件供能的第一水泵和由该第一水泵驱动的第三喷雾器,该第三喷雾器设置在该降温风道内并在该降温风道内形成水雾,所述降温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三风机组的后方,进而使大棚外界的空气经该降温风道降温后再被该第三风机组送入大棚内。
17.进一步,还包括低温流水系统,该低温流水系统包括设于所述风道系统下方的水槽和第二水泵,其中,该水槽一端与该第二水泵相连通,另一端与棚外管道相连,在该低温流水系统运行时,该第二水泵抽取水至该水槽的一端,进而使水经该水槽流向棚外管道。使得水在流经水槽时带走大棚内的热空气,同时通过水的蒸发吸热,实现大棚内的进一步的降温。另,在风道系统与低温流水系统同时运行时,从风道系统喷出的气流能进一步促进水槽中的水的蒸发吸热,从而促进降温。
附图说明
18.作为非限制性例子给出的具体说明更好地解释本技术包括什么以及其可被实施,此外,该说明参考附图,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性透视图;
20.图2为本技术的风道系统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性透视图;
21.图3为本技术的风道系统的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性透视图;
22.图4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正面示意性透视图;
23.图5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性透视图;
24.图6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侧面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描述。
26.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27.参考图1、图2,本技术为一种能实现低成本降温的综合种植大棚,其包括一具有散热结构的大棚本体1,在大棚本体1内设置若干种植架10以种植蔬菜等种植物,其中,图1所示的种植架10为立体种植架,并且为了方便观察其它部件,省略了该立体种植架的支撑梁等影响观察的结构特征。
28.在大棚本体1的内部且在该种植架10的上方的位置设置第一降温系统2,该第一降
温系统2包括第一喷雾器22和第一风机组21,该第一喷雾器22设置第一风机组21的上方,使第一喷雾器22喷出的水雾被该第一风机组21吹散,以形成进一步扩散的水雾,从而使水雾扩散的更充分(液面暴露面积更大),水雾的流速更大,进而使水雾具有更快的蒸发吸热速度;同时,该第一风机组21使该水雾具有更长的滞空时间(水雾状态的液面暴露面积相比落地形成的水流的液面暴露面积更大),从而减轻所述第一降温系统2所带来的大棚内的湿度提升和提升该水雾的降温效果。
29.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风机组21配置两个,每个第一风机组21与若干第一喷雾器22相协作。应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风机组21和第一喷雾器22之间组合关系可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例如,若第一风机组21的功率足够大,可只配置一台第一风机组21;若第一喷雾器22的喷洒面积和功率足够大,一台第一风机组21可只与一个第一喷雾器22相协作。
30.另,在一优选的实施例中,该第一风机组21和第一喷雾器22可不用长时间开启,可借助控制系统来控制二者的启停以模拟海浪的涌浪效果,既降低了能耗,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大棚内湿度过高的问题。
31.参考图1、图2,该大棚本体1内还具有第二降温系统,该第二降温系统配置为风道系统3,该风道系统3包括第二风机组31和具有若干细孔321的薄膜管32,其中,该薄膜管32设置在该种植架10的底部空间中,并且该薄膜管32的进风口322与第二风机组31的出风端相连,从而该第二风机组31将气流送入薄膜管32中,而后气流从所述细孔321中喷出。
32.其中,优选地,所述细孔321的截面积之和<所述第二风机组31的气流通道截面积,从而使得该细孔321能产生相比第二风机组31更大流速的气流,更加有利于气流流动降温。
33.应理解的是,该细孔321的位置可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布置。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风机组31启动时,该薄膜管32鼓起并形成一大致呈管状的部件,气流从该细孔321中喷出,其中,在该薄膜管32的侧面上设置若干所述细孔321,若干所述细孔321的各布置能使该薄膜管32在沿其长度方向上大致均匀地喷出气流。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观测视角的原因,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看不到薄膜管32的细孔321。
34.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不仅在该薄膜管32的侧面设置细孔321,还在一与进风口322相对的薄膜管321的端面323上设置细孔321,以求达到更好空气流动效果。并且在所述薄膜管32内且所述进风口322的邻近位置处设置第二喷雾器33,进而可使从薄膜管32中喷出的气流中具有水雾,以求更好的降温效果。优选地,该第二喷雾器33固设在第二风机组31上,该薄膜管32为塑料薄膜制成。
35.图3所示实施例中具有以下控制策略,在种植区的湿度过高时,该第二喷雾器33不启动,启动第二风机组31,使得气流从薄膜管32的细孔321中喷出,从而该气流大致均匀在种植架10的底部吹过,不仅可实现空气流动降温,还可以将种植区附近的湿空气吹走,达到降低湿度的技术效果;在种植区温度过高时,第二喷雾器33和第二风机组31均启动,使水雾从各细孔321中喷出,水雾蒸发吸收热量,进一步地降低种植区附近的环境温度。
36.参考图1,在所述大棚本体1顶部设置有散光隔热膜11,该散光隔热膜11能将阳光散射并将形成的散射光照进大棚内,增加了光照的漫反射,减少太阳光阴影,增加了植物光照的均匀性,同时隔离了大棚内外的温度差。在所述大棚本体1上方设置有仅能供部分阳光
透射的遮阳幕12,从而有效反射部分太阳热量,同时使透过部分的阳光能保证植物生长所需。所述大棚本体1顶部设有通气通道13,在该通气通道13的上方且在所述遮阳幕12的下方设置有遮挡部件14,使得空气密度低且呈上升状态的热空气能通过该通气通道13排到大棚外面,以形成自然对流,进一步降低大棚内温度。
37.通过在种植区的上方设置第一降温系统和在种植区的下方设置第二降温系统,使大棚内的种植区附近的温度和湿度能更加有效的被针对性降低,实现了低成本且高效率的降温效果,再结合本技术的合理有效的散热结构,使得本技术具有更为卓越的低成本降温效果。
38.另,应理解的是,控制系统还可通过控制该第二风机组31和第二喷雾器33的启停来模拟涌浪效果,以降低能耗。
39.参考图4,本技术还包括一自动新风系统4,该自动新风系统4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41和用于将大棚外界的空气送入大棚内的第三风机组42,该第三风机组42由该太阳能电池组件41供能驱动,随着太阳能电池组件41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照射强度变化,该太阳能电池组件41的发电功率发生变化,进而使该第三风机组42的运作功率能自动地发生变化,从而实现该第三风机组42的运作功率随着太阳光照射强度变化而相应地自动发生变化。
40.应理解的是,在太阳能电池组件41能够被太阳光照射时,该太阳能电池组件41开始发电,驱动第三风机组42运转,将大棚外界的空气送入大棚内,从而促进大棚内的空气流通,以降低大棚内的温度;随着太阳光的照射强度增加,该太阳能电池组件41的发电功率增强,进而使该第三风机组42以更强的功率运转,更强力地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同理在太阳光的照射强度减弱时,该第三风机组42也随之以更弱的功率运转。
41.随着太阳的持续照射,在中午和下午时分,大棚内的温度达到最高点,因此,本技术将将该太阳能电池组件41设置在大棚的西侧外部,使太阳能电池组件41至少能为大棚部分地挡住来自西方的太阳光照射,起到遮阳的作用,尤其是在大棚内的温度达到最高点时,其具有尤为显著的效果。
42.在一实施例中,参考图4,为了更好的防止大棚内的高温,在大棚外设置室外遮阳幕45,此时,因为该太阳能电池组件1已经能为大棚遮挡住部分阳光,因此能被该太阳能电池组件41挡住的太阳光照射区域不设置室外遮阳幕45,换言之,该区域的室外遮阳幕45由太阳能电池组件41所替代。从而相比室外遮阳幕45,提高了大棚的通风透气性能,也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大棚的降温效果。
43.为了更好阻挡来自西方的阳光照射,该太阳能电池组件41向西倾斜设置,即,使太阳能电池组件41的正面410朝向西方,使得该正面410与平坦地面形成一夹角α,其中,优选地,将该夹角α控制在(0
°
,35
°
]的范围内,既兼顾遮挡来自西方的阳光照射,还能使在大棚温度最高时,该第三风机组42能以大致最大的运行功率进行工作,该大棚能以大致最高的效率降温。
44.在一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考图5、图6,本技术还包括喷水系统和降温风道43,该喷水系统包括由该太阳能电池组件41供能的第一水泵和由该第一水泵驱动的第三喷雾器44,该第三喷雾器44设置在该降温风道43内并在该降温风道43内形成水雾,该降温通道43配置在第三风机组42的后方,使大棚外界的空气经该降温风道43降温后再被该第三风机组42送入大棚内,抑或是带着该水雾进入大棚内进行降温,从而进一步的增进了本技术的降
温效果。
45.图5和图6为第三风机组42与降温通道43之间的两种不同的布置实施例,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该第三风机组42设置在该降温通道43内,并位于该降温通道43的前部。在图6所示实施例中,该第三风机组42设置在该降温通道43的末端面上,换言之,降温通道43设置在所述第三风机组42的进风端。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两种为较优选地实施例,并不能视为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46.更优选地,该太阳能电池组件41配置成可相对于大棚进行转动,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太阳能电池组件41进行调整,尤其是其正面410与平坦地面之间的调整。例如,根据大棚朝向、太阳能电池板41对西边太阳遮挡情况、发电效率等因素进行调整该夹角α。
47.优选地,可增设一电机,用来驱动该太阳能电池组件41相对于大棚的转动,以调整该夹角α。
48.参考图1,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该大棚还包括低温流水系统5,该低温流水系统5包括设于所述风道系统3下方的水槽51和第二水泵,其中,该水槽51一端与该第二水泵相连通,另一端与大棚外的管道相连,在该低温流水系统5运行时,该第二水泵抽取水至该水槽51的一端,进而使水经该水槽51流向大棚外管道。使得水在流经水槽51时带走大棚内的热空气,同时通过水的蒸发吸热,实现大棚内的进一步的降温。另,在风道系统3与低温流水系统5同时运行时,从风道系统3喷出的气流能进一步促进水槽51中的水的蒸发吸热,从而促进降温。另,需要说明的是,流经水槽51的水还可用于灌溉使用。
49.优选地,水槽51的底面可呈倾斜设置,其中,处于较高的一端与第二水泵相连通,使得水能依靠重力自行地从水槽51的高处流向水槽51的低处,便于带动大棚内的空气流动。优选地,还可在水槽51中铺设排水沙子。
50.在一更优选的实施例中,各喷雾器所使用的水均为冷媒,以及该水槽51中流经的水为冷媒,换言之,所使用的水相比普通水的温度更低,例如地下水、经过冷却过的水,从而进一步增进本技术的降温效果。
5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优选地适用于大型的种植大棚,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大棚的整体高度大于6m,其中,该大棚的上部设置有大棚横梁(图上未示出),该第一降温系统2的第一喷雾器22固设在该大棚横梁上。另,应理解的是,本技术的各喷雾器均设置有相应的水泵和相应的水管与喷雾器相连,以协助各喷雾器工作,因为以上具体的连接方式或结构不是本技术的发明点且为现有技术,固不再赘述。
52.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可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象传感器等各种传感器,根据各传感器输出的数据合理控制第一降温系统2、风道系统3、自动新风系统4、低温流水系统5等系统或设置的运行。
53.本技术的墙体还可以部分地由降温墙构成,使空气经该降温墙后进入该大棚内,即形成带有能耗小、降温效果好的单向水帘降温系统,由于其不是本技术的发明点,故不在赘述,其中,具体的结构可参照申请号为2021109892593的中国专利。
54.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55.应当理解的是,所有以上的优选实施例都是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构思下对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出的各种改型或变形都应在本技术的法律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