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梭织服装的数码印花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10:43:4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属于面料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梭织服装的数码印花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2.数码印花,是用数码技术进行的印花。数码印花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集机械、计算机机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这项技术的出现与不断完善,给纺织印染行业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其先进的生产原理及手段,给纺织印染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3.在给布料进行印花的时候由于其技术用的喷墨式比较多,在给布料进行印花后由于墨在布料上需要时间进行干燥,但是现有的印花设备在印花后不能很好的将布料烘干,印花图案经常受到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梭织服装的数码印花加工工艺。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梭织服装的数码印花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6.a、将布料放置在数码印花机的加工台上,利用送料辊输送布料移动;
7.b、布料移动至安装架底部时,固定组件固定布料,印花装置在布料上印出预设图案;
8.c、布料从安装架底部移出后移动至烘干箱内,第一送风组件和第二送风组件相互配合将热风吹送在布料上;
9.d、从烘干箱内移出的布料绕卷于收料辊上,完成布料的印花处理;
10.所述烘干箱内设有安装箱,所述安装箱内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烘干箱分隔成进风腔和加热腔,所述第一送风组件设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第二送风组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烘干箱顶部设有过滤组件;布料移动至烘干箱内后,第一送风组件工作进行导风,气流通过过滤组件进入到进风腔内,进风腔内的气流进入到加热腔内,气流在加热腔内加热后经由第二送风组件降气流从加热腔内推出,气流冲击在布料上对布料进行烘干处理。
11.所述第一送风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进风腔顶部的安装块、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上的安装槽、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电机、设于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连接盘、设于所述连接盘上的多个扇叶、设于所述隔板上的第一空腔、穿设于所述第一空腔上的第一通槽、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挡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挡板上的多个第二通槽,所述进风腔顶部设有多个进风口;布料进入到烘干箱内后,电机驱动连接盘转动,扇叶随连接盘转动产生吸力,空气从进风口处进入到进风腔内,第一挡板移动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相对齐,进风腔内的空气从第一通槽处进入到加热腔内,加热腔加热进入的空气后通过第二送风组件将空气吹送在布料上,将布料烘干。
12.所述第二送风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加热腔内的第一推板、设于所述第一推板上的第一滑块、设于所述加热腔内壁上的第一滑槽、设于所述第一推板上的第一复位弹簧、设于所述第一推板上的第三通槽、设于所述第三通槽内的移动板、设于所述移动板侧壁上的第一连接板、设于所述第三通槽内壁上的第一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二滑块、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的第二滑槽、设于所述第二滑块上的第二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加热腔底部的第二空腔、穿设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多个第四通槽、设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二挡板及设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多个第五通槽;第一送风组件将空气送入到加热腔内时,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相对齐,第四通槽和第五通槽相错开,进入到加热腔内的气流推动移动板移动,移动板从第三通槽内移出开启第三通槽,气流从的第三通槽处进入到第一推板下方,第一推板往加热腔顶部移动;第一推板移动至加热腔顶部后,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移动,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相错开,第四通槽和第五通槽相对齐,第一复位弹簧推动第一推板往下运动,第一推板将加热腔内的空气从第四通槽内推出,气流吹送在布料上将布料烘干。
13.所述安装箱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板往上运动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挡板移动,所述安装箱内还设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挡板移动的推送组件;进风腔内的空气进入到加热腔内时,传动组件驱动第一推板往上运动,第一推板往上运动至加热腔顶部后,传动组件驱动第一挡板移动,推送组件推动第二挡板移动,第一通槽封闭,第四通槽开启,第一复位弹簧推动第一推板往下运动,第一推板将加热腔内的空气从第四通槽内推出,对烘干箱内的布料进行烘干。
14.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隔板上的第三空腔、设于所述连接盘底部的第一传动轴、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活动块、用于连接所述活动块和所述第一推板的第一连接绳、设于所述活动块上的第二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的传动块、设于所述所述第一传动轴上的不完全齿、设于所述活动块上的多个第一凹槽及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内壁上的卡齿组件,所述第一传动轴穿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传动块进入到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的控制组件;电机驱动连接盘转动时,第一传动轴随连接盘转动,不完全齿间断性与传动块接触,传动块带动活动块移动,第一连接绳拉动第一推板往上运动,卡齿组件将移动后的活动块固定,活动块移动至第三空腔一端后,控制组件推动传动块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第一复位弹簧推动第一推板往下运动,第一推板将加热腔内的空气推出,对布料起干燥作用。
15.所述卡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内壁上的第三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三活动槽内壁上的第一连接弹簧、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弹簧一端的第一连接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的第四活动槽、设于所述第四活动槽内壁上的第二连接弹簧、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弹簧一端的第一限位块及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上的第一斜槽,所述控制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块进入到所述第三活动槽内;不完全齿与传动块接触时带动活动块移动,活动块每次移动后第一限位块均嵌入到其中一个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内壁抵在第一限位块上固定活动块;活动块移动至第三空腔一端后,控制组件驱动传动块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第一连接块进入到第三活动槽内,第一复位弹簧推动第一推板往下运动,第一连接绳拉动活动块往回移动,完成活动块的复位。
16.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的第一推块、设于所述传动块上的凸块、设于所述凸块上的第二斜槽、设于所述第一推块一端的第一推杆、设于所述第一推块另
一端的第二推杆、设于所述第一推块底部的第五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五活动槽顶部的第三连接弹簧、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弹簧一端的第二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底部的第一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内壁上的连接槽、设于所述连接槽内壁上的第四连接弹簧、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弹簧一端的第二推板、设于所述连接槽底部的第六活动槽、设于所述第六活动槽底部的第五连接弹簧、设于所述第五连接弹簧顶端的第三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三限位块上的第三斜槽、设于所述第一推杆上的第七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七活动槽内壁上的第六连接弹簧、设于所述第六连接弹簧一端的第三推杆、用于连接所述第三推杆和所述第二限位块的第二连接绳、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另一侧内壁上的第八活动槽、设于所述第八活动槽内壁上的传动槽、设于所述第八活动槽内壁上的第七连接弹簧、设于所述第七连接弹簧一端的传动杆、设于所述传动槽内的线轮及用于连接所述线轮和第二推板的第三连接绳;所述第一推杆和所述第二推杆分别从所述第二活动槽两端伸出,所述第二推板上设有第四连接绳,所述第四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一连接块上;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活动块移动时,第一推块处于凸块一侧,传动块处于伸出状态,第二限位块插入到第一限位槽内固定第一推块;活动块移动至第三空腔一端时,第一推杆插入到连接槽内,第一推杆抵在第三斜槽上推动第三限位块移动,第三限位块往下运动进入到第六活动槽内,第四连接弹簧推动第二推板往连接槽外移动,第二推板抵在第三推杆上推动第三推杆移动,第二连接绳拉动第二限位块从第一限位槽内脱出,第二推板推动第一推杆继续移动,第一推块从凸块一侧移开,传动块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第二推板移动时拉动第四连接绳移动,第四连接绳拉动第一连接块移动,第一连接块进入到第三活动槽内,第一限位块从第一凹槽内脱出,活动块失去固定,第一复位弹簧推动第一推板往下运动,第一连接绳拉动活动块往回移动;活动块往回移动至第三空腔另一端时,第二推杆抵在第三空腔内壁上,第一推块相对于活动块移动,第一推块移动至凸块一侧后将传动块从第二活动槽内推出,活动块抵在传动杆上推动传动杆移动,传动杆带动线轮转动,第三连接绳拉动第二推板往回移动,第二推板重新移动至第三限位块一侧后第三限位块从第六活动槽内伸出固定第二推板,完成第二推板复位。
17.所述推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挡板上的第一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导块、设于所述导块上的第九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九活动槽底部的第八连接弹簧、设于所述第八连接弹簧顶部的第四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滑槽顶部的第二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第一连接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腔侧壁上的第十活动槽、设于所述第四限位块上的第二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三连接杆、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上的第三推板及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底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杆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三推板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电机驱动连接盘转动时,第一传动轴驱动活动块移动,第一连接绳拉动第一推板往上运动,第一滑块往第一滑槽顶部移动,第一滑块移动至导块底部推动导块移动,导块带动第二挡板移动,第四通槽和第五通槽相错开;第四限位块移动至第二限位槽底部后,第四限位块插入到第二限位槽内固定导块,第四通槽处于持续开启状态;的第一复位弹簧推动第一推板往下运动时,第一滑块移动至第一滑槽底部,第一滑块推动第三推板往下运动,第三推板带动第四限位块往下运动,第四限位块从第二限位槽内脱出,第二挡板移动将第四通槽封闭,第一通槽开启,进风腔继续往加热腔内注入空气。
18.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烘干箱顶部的第三凹槽、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四周的围板、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的过滤板、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底部的第四凹槽、第五
凹槽、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的第二连接块、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和所述过滤板的密封膜、设于所述第五凹槽内的支撑弹簧、设于所述围板内壁上的第三连接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块底部的第三复位弹簧、设于所述安装箱顶部的第四连接杆、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杆上的传动腔、设于所述传动腔内的两组第一传动轮、绕设于所述两组第一传动轮上的传动带、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一侧的第二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轮底部的第三传动轮、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轮上的通孔、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轮上的第四空腔、穿设于所述通孔内的第二传动轴、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底部的传动盘、设于所述传动盘底部的第四复位弹簧、设于所述传动腔顶部的第十一活动槽、设于所述第十一活动槽顶部的第九连接弹簧、设于所述第九连接弹簧底端的第二推块、设于所述第十一活动槽侧壁上的第二连接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腔顶部的第十二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二推块上的第四连接杆、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杆上的第三推块、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杆底部的第五复位弹簧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过滤板的第五连接绳;所述第三推块穿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电机工作时,第二传动轮与电机的输出轴相接触,电机驱动第三传动轮转动,第三推块从第十二活动槽内伸出,传动盘抵在第四空腔顶部,第三传动轮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第二传动轮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五连接绳拉动过滤板一端往下运动,过滤板挤压支撑弹簧翻转至水平状态;扇叶转动将空气导入到进风腔内,空气通过过滤板进入到进风腔内;过滤板翻转至水平状态后,过滤板推动第三推块往下运动,第三推块带动第二推块移动,第二推块推动第二传动轴往下运动,传动盘移动至第四空腔底部,第三传动轮转动不再带动第二传动轮转动,过滤板固定在水平位置上;电机停止工作时,支撑弹簧推动过滤板一端往上运动,过滤板转动至第三复位弹簧底端,第三复位弹簧推动过滤板往回移动,过滤板在第三复位弹簧和支撑弹簧直接来回移动抖落过滤板上的灰尘。
19.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提供一种带有烘干效果,在印花后能够快速烘干布料,避免布料在印花过程中移动,保证印花图案效果的梭织服装的数码印花加工工。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数码印花机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中数码印花机的右视图。
22.图3为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23.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24.图5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25.图6为图3中的c处放大图。
26.图7为图3中的d处放大图。
27.图8为图5中的e处放大图。
28.图9为图2中沿b-b处的剖视图。
29.图10为图9中的f处放大图。
30.图11为图9中的g处放大图。
31.图12为图9中的h处放大图。
32.图13为图2中沿c-c处的剖视图。
33.图14为图13中的i处放大图。
34.图15为图2中沿d-d处的剖视图。
35.图16为图15中的j处放大图。
36.图17为图15中的k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如图1-17所示,一种梭织服装的数码印花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a、将布料放置在数码印花机的加工台1上,利用送料辊输送布料移动;
38.b、布料移动至安装架2底部时,固定组件固定布料,印花装置24在布料上印出预设图案;
39.c、布料从安装架2底部移出后移动至烘干箱3内,第一送风组件和第二送风组件相互配合将热风吹送在布料上;
40.d、从烘干箱3内移出的布料绕卷于收料辊上,完成布料的印花处理。
41.所述烘干箱3内设有安装箱35,所述安装箱35内设有隔板352,所述隔板352将所述烘干箱3分隔成进风腔和加热腔,所述第一送风组件设于所述进风腔内,所述第二送风组件设于所述加热腔内,所述烘干箱3顶部设有过滤组件,加热腔内壁上设有电加热块;布料移动至烘干箱3内后,第一送风组件工作进行导风,气流通过过滤组件进入到进风腔内,进风腔内的气流进入到加热腔内,气流在加热腔内加热后经由第二送风组件降气流从加热腔内推出,气流冲击在布料上对布料进行烘干处理。
42.所述第一送风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进风腔顶部的安装块351、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块351上的安装槽、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电机37、设于所述电机37输出轴上的连接盘371、设于所述连接盘371上的多个扇叶372、设于所述隔板352上的第一空腔、穿设于所述第一空腔上的第一通槽、设于所述第一空腔内的第一挡板353及设于所述第一挡板353上的多个第二通槽,所述进风腔顶部设有多个进风口;布料进入到烘干箱3内后,电机37驱动连接盘371转动,扇叶372随连接盘371转动产生吸力,空气从进风口处进入到进风腔内,第一挡板353移动后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相对齐,进风腔内的空气从第一通槽处进入到加热腔内,加热腔加热进入的空气后通过第二送风组件将空气吹送在布料上,将布料烘干。
43.所述第二送风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加热腔内的第一推板4、设于所述第一推板4上的第一滑块41、设于所述加热腔内壁上的第一滑槽、设于所述第一推板4上的第一复位弹簧43、设于所述第一推板4上的第三通槽、设于所述第三通槽内的移动板42、设于所述移动板42侧壁上的第一连接板421、设于所述第三通槽内壁上的第一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421上的第二滑块422、设于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壁上的第二滑槽、设于所述第二滑块422上的第二复位弹簧423、设于所述加热腔底部的第二空腔、穿设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多个第四通槽、设于所述第二空腔内的第二挡板354及设于所述第二挡板354上的多个第五通槽;第一送风组件将空气送入到加热腔内时,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相对齐,第四通槽和第五通槽相错开,进入到加热腔内的气流推动移动板42移动,移动板42从第三通槽内移出开启第三通槽,气流从的第三通槽处进入到第一推板4下方,第一推板4往加热腔顶部移动;第一推板4移动至加热腔顶部后,第一挡板353和第二挡板354均移动,第一通槽和第二通槽相错开,第四通槽和第五通槽相对齐,第一复位弹簧43推动第一推板4往下运动,第一推板4将加热腔内的空气从第四通槽内推出,气流吹送在布料上将布料烘干。
44.所述安装箱35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推板4往上运动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挡板353移动,所述安装箱35内还设有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挡板354移动的推送组件;进风腔内的空气进入到加热腔内时,传动组件驱动第一推板4往上运动,第一推板4往上运动至加热腔顶部后,传动组件驱动第一挡板353移动,推送组件推动第二挡板354移动,第一通槽封闭,第四通槽开启,第一复位弹簧43推动第一推板4往下运动,第一推板4将加热腔内的空气从第四通槽内推出,对烘干箱3内的布料进行烘干。
45.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设于所述隔板352上的第三空腔、设于所述连接盘371底部的第一传动轴373、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内的活动块340、用于连接所述活动块340和所述第一推板4的第一连接绳、设于所述活动块340上的第二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的传动块3402、设于所述所述第一传动轴373上的不完全齿、设于所述活动块340上的多个第一凹槽及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内壁上的卡齿组件,所述第一传动轴373穿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内,所述第三空腔内设有用于推动所述传动块3402进入到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的控制组件;电机37驱动连接盘371转动时,第一传动轴373随连接盘371转动,不完全齿间断性与传动块3402接触,传动块3402带动活动块340移动,第一连接绳拉动第一推板4往上运动,卡齿组件将移动后的活动块340固定,活动块340移动至第三空腔一端后,控制组件推动传动块3402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第一复位弹簧43推动第一推板4往下运动,第一推板4将加热腔内的空气推出,对布料起干燥作用。
46.所述卡齿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内壁上的第三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三活动槽内壁上的第一连接弹簧350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弹簧3501一端的第一连接块350、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块350上的第四活动槽、设于所述第四活动槽内壁上的第二连接弹簧3502、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弹簧3502一端的第一限位块3503及设于所述第一限位块3503上的第一斜槽,所述控制组件可驱动所述第一连接块350进入到所述第三活动槽内;不完全齿与传动块3402接触时带动活动块340移动,活动块340每次移动后第一限位块3503均嵌入到其中一个第一凹槽内,第一凹槽内壁抵在第一限位块3503上固定活动块340;活动块340移动至第三空腔一端后,控制组件驱动传动块3402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第一连接块350进入到第三活动槽内,第一复位弹簧43推动第一推板4往下运动,第一连接绳拉动活动块340往回移动,完成活动块340的复位。
47.所述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内的第一推块310、设于所述传动块3402上的凸块34021、设于所述凸块34021上的第二斜槽、设于所述第一推块310一端的第一推杆3101、设于所述第一推块310另一端的第二推杆3102、设于所述第一推块310底部的第五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五活动槽顶部的第三连接弹簧3104、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弹簧3104一端的第二限位块3103、设于所述第二活动槽底部的第一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内壁上的连接槽、设于所述连接槽内壁上的第四连接弹簧3201、设于所述第四连接弹簧3201一端的第二推板320、设于所述连接槽底部的第六活动槽、设于所述第六活动槽底部的第五连接弹簧3301、设于所述第五连接弹簧3301顶端的第三限位块330、设于所述第三限位块330上的第三斜槽、设于所述第一推杆3101上的第七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七活动槽内壁上的第六连接弹簧3106、设于所述第六连接弹簧3106一端的第三推杆3105、用于连接所述第三推杆3105和所述第二限位块3103的第二连接绳、设于所述第三空腔另一侧内壁上的第八活动槽、设于所述第八活动槽内壁上的传动槽、设于所述第八活动槽内壁上的第七连接弹簧3601、设
于所述第七连接弹簧3601一端的传动杆360、设于所述传动槽内的线轮370及用于连接所述线轮370和第二推板320的第三连接绳;所述第一推杆3101和所述第二推杆3102分别从所述第二活动槽两端伸出,所述第二推板320上设有第四连接绳,所述第四连接绳一端固连于所述第一连接块350上;第一传动轴373转动带动活动块340移动时,第一推块310处于凸块34021一侧,传动块3402处于伸出状态,第二限位块3103插入到第一限位槽内固定第一推块310;活动块340移动至第三空腔一端时,第一推杆3101插入到连接槽内,第一推杆3101抵在第三斜槽上推动第三限位块330移动,第三限位块330往下运动进入到第六活动槽内,第四连接弹簧3201推动第二推板320往连接槽外移动,第二推板320抵在第三推杆3105上推动第三推杆3105移动,第二连接绳拉动第二限位块3103从第一限位槽内脱出,第二推板320推动第一推杆3101继续移动,第一推块310从凸块34021一侧移开,传动块3402进入到第二活动槽内;第二推板320移动时拉动第四连接绳移动,第四连接绳拉动第一连接块350移动,第一连接块350进入到第三活动槽内,第一限位块3503从第一凹槽内脱出,活动块340失去固定,第一复位弹簧43推动第一推板4往下运动,第一连接绳拉动活动块340往回移动;活动块340往回移动至第三空腔另一端时,第二推杆3102抵在第三空腔内壁上,第一推块310相对于活动块340移动,第一推块310移动至凸块34021一侧后将传动块3402从第二活动槽内推出,活动块340抵在传动杆360上推动传动杆360移动,传动杆360带动线轮370转动,第三连接绳拉动第二推板320往回移动,第二推板320重新移动至第三限位块330一侧后第三限位块330从第六活动槽内伸出固定第二推板320,完成第二推板320复位。
48.活动块340上设有第三滑块3401,第三空腔顶部设有第三滑槽,第一挡板353上设有第五连接杆,第五连接杆上设有第六连接杆3531,第六连接杆3531穿设于第三滑槽内,第六连接杆3531底部设有两组第四推块3532,两个第四推块3532分别设于第六连接杆3531底部两端,活动块340在第三空腔内移动时带动第三滑块3401在第三滑槽内移动,第三滑块3401移动时与第四推块3532接触推动第四推块3532移动,从而利用第六连接杆3531带动第一挡板353移动,控制第一通槽的开关。
49.所述推送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挡板354上的第一连接杆3541、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541上的导块3542、设于所述导块3542上的第九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九活动槽底部的第八连接弹簧、设于所述第八连接弹簧顶部的第四限位块3543、设于所述第一滑槽顶部的第二限位槽、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3541上的第一连接腔、设于所述第一连接腔侧壁上的第十活动槽、设于所述第四限位块3543上的第二连接杆3544、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杆3544上的第三连接杆3545、设于所述第三连接杆3545上的第三推板3546及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底部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一连接杆3541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三推板3546穿设于所述第一滑槽内;电机37驱动连接盘371转动时,第一传动轴373驱动活动块340移动,第一连接绳拉动第一推板4往上运动,第一滑块41往第一滑槽顶部移动,第一滑块41移动至导块3542底部推动导块3542移动,导块3542带动第二挡板354移动,第四通槽和第五通槽相错开;第四限位块3543移动至第二限位槽底部后,第四限位块3543插入到第二限位槽内固定导块3542,第四通槽处于持续开启状态;的第一复位弹簧43推动第一推板4往下运动时,第一滑块41移动至第一滑槽底部,第一滑块41推动第三推板3546往下运动,第三推板3546带动第四限位块3543往下运动,第四限位块3543从第二限位槽内脱出,第二挡板354移动将第四通槽封闭,第一通槽开启,进风腔继续往加热腔内注入空气。
50.第二挡板354一端设有第六复位弹簧,第四限位块3543从动第二限位槽内脱出后,第六复位弹簧拉动第二挡板354移动,使第四通槽和第五通槽错开封闭第四通槽,以便通过进气腔往加热腔内充气,使空气有足够时间进行加热。
51.所述过滤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烘干箱3顶部的第三凹槽、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四周的围板32、一端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凹槽内的过滤板34、设于所述第三凹槽底部的第四凹槽、第五凹槽、设于所述第四凹槽内的第二连接块39、用于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块39和所述过滤板34的密封膜、设于所述第五凹槽内的支撑弹簧、设于所述围板32内壁上的第三连接块33、设于所述第三连接块33底部的第三复位弹簧331、设于所述安装箱35顶部的第四连接杆38、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杆38上的传动腔、设于所述传动腔内的两组第一传动轮381、绕设于所述两组第一传动轮381上的传动带382、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381一侧的第二传动轮384、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轮384底部的第三传动轮383、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轮384上的通孔、设于所述第三传动轮383上的第四空腔、穿设于所述通孔内的第二传动轴385、设于所述第二传动轴385底部的传动盘3851、设于所述传动盘3851底部的第四复位弹簧、设于所述传动腔顶部的第十一活动槽、设于所述第十一活动槽顶部的第九连接弹簧、设于所述第九连接弹簧底端的第二推块386、设于所述第十一活动槽侧壁上的第二连接腔、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腔顶部的第十二活动槽、设于所述第二推块386上的第四连接杆38、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杆38上的第三推块、设于所述第四连接杆38底部的第五复位弹簧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轮381和所述过滤板34的第五连接绳;所述第三推块穿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第二连接块39通过卡接形式固定在第四凹槽内;电机37工作时,第二传动轮384与电机37的输出轴相接触,电机37驱动第三传动轮383转动,第三推块从第十二活动槽内伸出,传动盘3851抵在第四空腔顶部,第三传动轮383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轮384转动,第二传动轮384带动第一传动轮381转动,第五连接绳拉动过滤板34一端往下运动,过滤板34挤压支撑弹簧翻转至水平状态;扇叶372转动将空气导入到进风腔内,空气通过过滤板34进入到进风腔内;过滤板34翻转至水平状态后,过滤板34推动第三推块往下运动,第三推块带动第二推块386移动,第二推块386推动第二传动轴385往下运动,传动盘3851移动至第四空腔底部,第三传动轮383转动不再带动第二传动轮384转动,过滤板34固定在水平位置上;电机37停止工作时,支撑弹簧推动过滤板34一端往上运动,过滤板34转动至第三复位弹簧331底端,第三复位弹簧331推动过滤板34往回移动,过滤板34在第三复位弹簧331和支撑弹簧直接来回移动抖落过滤板34上的灰尘;过滤板34转动至倾斜状态时,密封膜被拉起,利用密封膜将进风口封闭,避免电机37不工作时灰尘直接从进风口处进入到烘干箱3内。
52.围板32一端设有开口,开口内设有接料盒36,过滤板34翻转至倾斜状态时,接料盒36处于过滤板34斜面底端,从过滤板34上的掉落的灰尘被收集在接料盒36内,将接料盒36从开口内取出可直接对接料盒36上的灰尘丛清理。
53.所述固定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安装架2底部的连接管21、穿设于连接管21内的第七连接杆22、设于第七连接杆22底部的压板23、设于压板23底部的第十三活动槽、设于第十三活动槽内的压块231及设于压块231侧壁上的第七复位弹簧232;压块231上设有第五空腔,加热腔通过一输气管与第五空腔相连通;布料移动至安装架2下方后,压板23往下运动,压块231压在布料上,布料继续往前移动带动压块231移动,压块231移动至第十三活动槽一端后无法移动,第七复位弹簧232对布料起到拉扯作用,同时在压块231的作用下对布料的横
向方向上做固定,避免布料在印花过程中移动,保证对布料的印花效果;利用第五空腔的设置对布料起预加热作用,进一步的提升布料印花后的干燥速度,避免印花图案损坏。
54.印花装置24与现有技术中的数码印花机结构相同,再次不再赘述。
55.通过进风腔和加热腔的设置,利用隔板352将进风腔内的气流动能吸收,使气流扩散到加热腔内,保证气流有足够的加热时长;在移动板设置下,将加热腔上下分隔开,避免进入到加热腔内的空气将加热腔内的原本热空气冲散,通过第一推板4移动的方式将气流从第四通槽内推出,使气流产生向下方向的运动,配合热气流家墨水印在布料上,提升印花图案质量。
56.本发明附图仅为示意图,其具体尺寸以实际实施为准。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