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灌装阀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9:26: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灌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灌装阀结构。


背景技术:

2.灌装阀是一种在液体包装设备领域中常用的阀门组件,通过灌装阀能实现液体的定量灌装。目前灌装机上采用的灌装阀通常都是通过阀芯杆在阀套内的轴向移动来控制液态物料的通断,从而实现定量灌装,但是对于粘稠状物料或者含有固体颗粒物的液态物料(例如:含有果粒的奶制品),灌装阀内的阀芯杆在轴向移动时,粘稠状物料或固体颗粒物容易卡在出口处,从而影响出料或者导致定量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灌装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凑稳定、不易堵塞、出料更加稳定顺畅的灌装阀结构。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灌装阀结构,包括阀套、设在阀套内的阀芯本体,所述阀芯本体与阀套转动连接,所述阀芯本体的上端设有伸出阀套外的阀杆,所述阀芯本体的上端侧面设有第一进料口,阀芯本体的下端面设有偏心分布的第一出料口,阀芯本体内设有连通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的第一进料通道,所述阀套的侧面设有与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一进料管,所述阀套的下端与第一出料口的对应处设有第一出料通孔,所述阀杆上设有用于带动阀芯本体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工作时,阀芯本体的下端与阀套的下端抵接。第一出料口与第一出料通孔连通时,灌装阀处于打开状态,此时液态物料从第一进料管依次经过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通道、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通孔后流出;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带动阀芯本体转动一个角度使得第一出料口与第一出料通孔完全错位,此时第一出料口被封闭,灌装阀处于关闭状态,液态物料无法流出;灌装阀通过该种方式打开与关闭,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通孔处不易被堵塞,即使液态物料中含有固体颗粒物(果肉等),阀芯本体转动的时候能将固体颗粒物切断,从而保持出料稳定顺畅。
6.作为优选,所述阀芯本体的侧面与第一进料管的对应处设有环形槽,所述第一进料口与环形槽连通。第一进料管与环形槽连通,环形槽与第一进料口连通,从而确保第一进料管内的液态物料能够稳定的进入第一进料口中。
7.作为优选,所述阀芯本体的侧面位于环形槽的两侧均设有密封元件。密封元件起到密封作用,防止液态物料泄漏。
8.作为优选,所述阀芯本体的侧面还设有第二进料口,阀芯本体的下端设有偏心分布的第二出料口,所述阀芯本体内设有连通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出料口的第二进料通道,所述阀套的下端与第二出料口的对应处设有第二出料通孔;所述阀套的侧面设有与第二进料口连通的第二进料管。第二进料口与第二进料管连接,从而实现两种不同的液体物料的同时进料。
9.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出料口与第一出料口中心对称分布。第一出料口与第一出料通孔连通时,第二出料口也与第二出料通孔连通;当阀芯本体转过90度角时,第一出料口与第一出料通孔完全错位,第二出料口与第二出料通孔完全错位,实现灌装阀内两种液态物料的同时关闭。
10.作为优选,所述阀杆的上端设有连接板,阀杆穿过连接板形成滑动连接,阀杆的上端设有限位件,所述阀杆上位于连接板的下侧设有限位挡圈,所述阀杆上位于限位挡圈与连接板之间设有弹性元件。通过弹性元件的压力使得阀芯本体的下端与阀套的下端之间始终保持弹性抵接,灌装阀关闭时不易发生泄漏。
11.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从动齿轮、齿条,所述从动齿轮与阀杆之间周向限位、轴向滑动连接,所述阀杆上位于从动齿轮的两端均设有滑套,所述压簧的上端与滑套抵接,压簧的下端与限位挡圈抵接;所述齿条与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驱动齿条位移的驱动组件。通过驱动组件带动齿条的移动实现从动齿轮的转动,进而带动阀芯本体转动,实现灌装阀的打开与关闭,结构简单、稳定性好。
12.作为优选,所述的驱动组件包括固定在连接板上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轴端设有与齿条啮合的主动齿轮。驱动电机通过主动齿轮的往复转动,实现齿条的往复移动,进而控制阀芯本体的转动。
13.作为优选,所述阀套的上端内侧与阀杆之间设有环形腔,阀套的外侧设有与环形腔连通的冲洗管,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升降机构。当灌装阀使用完毕后,通过升降机构带动连接板上升,连接板拉动阀杆、阀芯本体上升,从而使得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都进入环形腔内,冲洗管内的水流进入环形腔后经过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中排出,实现清洗。
14.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紧凑稳定、不易堵塞、出料更加顺畅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17.图3 为灌装阀打开状态的剖视图。
18.图4为灌装阀清洗状态的剖视图。
19.图5为灌装阀打开时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的位置示意图。
20.图6为灌装阀关闭时第一出料口、第二出料口的位置示意图。
21.图7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2.图8为图4中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9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状态示意图。
24.图中:阀套1、第一出料通孔100、第二出料通孔101、环形腔102、阀芯本体2、第一进料口20、第一出料口21、第一进料通道22、第二进料口23、第二出料口24、第二进料通道25、环形槽200、密封元件201、阀杆3、限位件30、第一进料管4、旋转驱动机构5、从动齿轮50、齿条51、滑套52、第二进料管6、连接板7、驱动组件70、驱动电机700、主动齿轮701、限位挡圈8、压簧9、冲洗管10、升降机构11、电机110、驱动臂111、连接臂112、滑杆113、连接座114、机架12。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6.如图1-图9所示一种灌装阀结构,包括阀套1、设在阀套内的阀芯本体2,阀芯本体与阀套转动连接,阀芯本体2的上端设有伸出阀套外的阀杆3,本实施例中的阀芯本体2与阀杆3为一体式结构,阀芯本体2的上端侧面设有第一进料口20,阀芯本体的下端面设有偏心分布的第一出料口21,阀芯本体内设有连通第一进料口与第一出料口的第一进料通道22,阀套1的侧面设有与第一进料口连通的第一进料管4,阀套1的下端与第一出料口的对应处设有第一出料通孔100,阀杆上设有用于带动阀芯本体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5;工作时,阀芯本体2的下端与阀套的下端抵接。
27.阀芯本体2的侧面还设有第二进料口23,阀芯本体的下端设有偏心分布的第二出料口24,第二出料口与第一出料口中心对称分布,阀芯本体内设有连通第二进料口与第二出料口的第二进料通道25,阀套1的下端与第二出料口的对应处设有第二出料通孔101,阀套1的侧面设有与第二进料口连通的第二进料管6;如图7所示,阀芯本体2的侧面与第一进料管的对应处设有环形槽200,第一进料口20与环形槽连通,阀芯本体2的侧面位于环形槽的两侧均设有密封元件201,密封元件采用密封圈;同理,阀芯本体的侧面与第二进料管的对应处也设有环形槽,第二进料口与相应的环形槽连通。
28.阀杆3的上端设有连接板7,阀杆穿过连接板形成滑动连接,阀杆3的上端设有限位件30,阀杆3上位于连接板7的下侧设有限位挡圈8,阀杆上位于限位挡圈与连接板之间设有弹性元件9,本实施例中的弹性元件采用压簧;如图3和图9所示,旋转驱动机构5包括从动齿轮50、齿条51,从动齿轮与阀杆之间周向限位、轴向滑动连接,阀杆3上位于从动齿轮的两端均设有滑套52,压簧的上端与滑套抵接,压簧的下端与限位挡圈抵接;齿条51与从动齿轮50啮合,连接板7上设有用于驱动齿条位移的驱动组件70,驱动组件70包括固定在连接板上的驱动电机700,驱动电机的轴端设有与齿条啮合的主动齿轮701。
29.如图3和图4所示,阀套1的上端内侧与阀杆之间设有环形腔102,阀套1的外侧设有与环形腔102连通的冲洗管10,连接板7上连接有升降机构11,如图9所示,升降机构11包括电机110、驱动臂111、连接臂112,连接板7通过滑杆113与机架12连接,连接板上设有连接座114,连接臂的下端与连接座转动连接,连接臂的上端通过驱动臂与电机连接,电机旋转通过驱动臂、连接臂带动连接板升降;连接杆上升时,连接板拉动阀杆、阀芯本体上升,从而使得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都进入环形腔内,冲洗管内的水流进入环形腔后经过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中排出,实现清洗。为了增加阀杆的转动和轴向位移的稳定性,阀杆与轴套之间、阀杆与连接板之间均设置轴承。
30.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如图3、图5和图9所示,第一出料口与第一出料通孔连通、第二出料口与第二出料通孔连接,此时灌装阀处于打开状态,第一种液态物料从第一进料管依次经过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通道、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通孔后流出,第二种液态物料从第二进料管依次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通道、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通孔后流出,第一种液态物料、第二种液态物料可以是同一种物料,也可以是不同物料;定量灌装后,通过旋转驱动机构带动阀芯本体转动90度使得第一出料口与第一出料通孔完全错位、第二出料口与第二出料通孔完全错位,此时第一出料口被封闭,灌装阀处于图6所示关闭状态,液态物料无法流出,灌装阀使用过程中,阀芯本体的下端在压簧的作用下始终保持与阀套
抵接、密封。灌装阀使用后需要清洗时,升降机构11通过连接板将阀芯本体提升一段位移,如图4所示,此时第一进料口、第二进料口都进入环形腔内,冲洗管内的水流进入环形腔后经过第一进料通道、第二进料通道中排出,实现清洗。
31.如图9所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将多个灌装阀安装在机架上使用,通过一个齿条同步控制每个灌装阀内的阀芯本体的转动以同步实现灌装阀的开合;每个灌装阀上的阀杆与同一块连接板连接,通过一个升降机构同步控制每个灌装阀的阀芯本体的升降以同步实现清洗。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左右、内端、外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更加清楚的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备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3.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