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分洪调蓄的集约型地下空间的制作方法

2022-05-31 05:09:5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洪排涝减灾领域,具体设计一种地下分洪道系统,主要应用于提高城镇区域防洪排涝设计标准。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不少城市的现有河网存在防洪标准不达标的现状,为了提高城市河道的防洪能力,需要拓宽现有河道的部分河段,目前一般仍采用“拓宽河道 清淤”的方式,然而位于中心城区的河道周边用地紧张,受两岸建筑物的影响,很多现有河道并不具备拓宽条件,为了保障河道的防洪安全,常在河道合适位置建设分洪工程,一般的分洪道本身使用频率低,通常一年只开启使用一二次,甚至十多年才使用一次,现有“分洪道”设计思路存在“功能单一”、“隧洞建设投资大”等缺点。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分洪调蓄的集约型地下空间,针对当前城市河道防洪标准不能满足,分洪道功能单一,投资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分洪道功能单一和使用频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分洪调蓄的集约型地下空间,将分洪功能和停车功能结合,增加使用频率,增强分洪工程的投资回报效益,又有效地缓解当前城市中存在的停车困难。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分洪调蓄的集约型地下空间,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分洪调蓄的集约型地下空间,包括洪通道、和多功能箱涵,分洪通道布置于城市河道旁,分洪通道上布置至少一个多功能箱涵,多功能箱涵的两端设有人车用通道,多功能箱涵的内部底面设置停车位。
8.作为优选,分洪通道入口连接河道上游,分洪通道出口连接河道中下游,分洪通道的长度小于分洪通道的进、出口位置之间的河道的长度。
9.作为优选,分洪通道入口的底板的上表面高程高于分洪通道出口的底板的上表面高程,分洪通道底面形成纵坡。
10.作为优选,分洪通道入口的底板的上表面高程高于河道常水位30cm,分洪通道出口的底板的上表面高程高于河道常水位10cm。
11.作为优选,所述的分洪通道两端设有控制闸门,控制闸门正常运行时关闭,多功能箱涵发挥停车场功能,需要分洪时,控制闸门开启,分洪通道和多功能箱涵一起发挥分洪功能。
12.作为优选,所述分洪通道和多功能箱涵的底板表面设置凹槽,不分洪时的渗水、分洪后的残留泥沙以及分洪道清洁废水通过凹槽排出。
13.作为优选,在所述凹槽上设置钢格栅盖板,用于车辆通行。
14.作为优选,多功能箱涵内停车位底板面高程高于分洪通道底板面高程20cm。
15.作为优选,所述的多功能箱涵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的第一通道设有入口停车电梯和出口停车电梯,所述第二通道设有消防楼梯和人用电梯。
16.作为优选,所述的多功能箱涵采用抗渗混凝土结构。
17.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本方案实施时,结合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地下分洪通道进口和出口,利用市政道路、绿地等城市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来布置分洪通道,不存在征地难的问题,容易实施。分洪通道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其粗糙率远低于原始河道的糙率,分洪效果更好。
19.分洪通道部分设置多功能箱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与实际建设条件设置多个满足停车功能的箱涵,提供不同数量的停车位,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更加人性化。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分洪调蓄的集约型地下空间中河道与分洪通道的平面布置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的分洪通道的纵断面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的多功能箱涵横端面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的多功能箱涵与道路连接的平面示意图
24.图5为本技术的多功能箱涵的平面布置图。
25.图中标注:1、河道;2、分洪通道;3、多功能箱涵;4、第一通道;5、第二通道;6、入口停车电梯;7、出口停车电梯;8、行车通道;9、消防楼梯;10、人用电梯;11、设备房。12、控制闸门;13、分洪通道入口;14、分洪通道出口;15、多功能箱涵主体结构;16、地面道路;17、停车位;18、凹槽;19、钢格栅盖板;20、市政道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27.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城市河道分洪调蓄的集约型地下空间,包括分洪通道2和多功能箱涵3,分洪通道2上布置至少一个多功能箱涵3,所述多功能箱涵3的内部底面设置行车通道8和位于行车通道两侧的停车位,所述行车通道8沿着多功能箱涵3纵向延伸。具体实施时,多功能分洪箱涵3结合周边城市功能需求与实际用地条件,设置合适的位置与数量。
28.分洪通道2的进水口连接河道上游,分洪通道2的出水口连接河道1中下游,分洪通道2的长度小于分洪通道2的进水口位置与出水口位置之间的河道1的长度。
29.分洪通道2在选择具体布置线路时,应尽量布置在河道弯曲段,分洪通道2设计应尽量平直,使得分洪通道2长度小于分洪通道的进口位置与出口位置之间的河道长度,分洪效率更高。
30.分洪通道入口13的底板的上表面高程高于分洪通道出口14的底板的上表面高程,分洪通道2底面形成纵坡。
31.分洪通道入口13的底板的上表面高程高于河道常水位30cm,分洪通道出口14的底板的上表面高程高于河道常水位10cm。
32.所述的分洪通道2两端设有控制闸门12,控制闸门12正常运行时关闭,多功能箱涵
3发挥停车场功能,需要分洪时,控制闸门12开启,分洪通道2和多功能箱涵3一起发挥分洪功能。所述停车位17底板面高程高于分洪通道2底板面高程20cm。
33.如图3所示,所述多功能箱涵3的底板表面设置用于不分洪时的渗水、分洪后的残留泥沙通过以及分洪道清洁废水时废水废渣通过的凹槽18。
34.所述凹槽18设置钢格栅盖板19,便于车辆通行。
35.所述分洪通道2的通道主体的底板设置纵向斜坡。
36.所述分洪通道2与多功能箱涵3结构优选为现浇混凝土结构,其粗糙率远低于原始河道的糙率。
37.所述分洪通道2与多功能箱涵3结构均为现浇抗渗混凝土结构。
38.如图4、图5所示,分洪通道沿段部分设置具有停车作用的多功能箱涵3,该多功能箱涵3日常可作停车使用,河道汛期时段将提前封闭,作为整体分洪通道的一部分,起行洪泄水之用。以该箱涵布置位置应与公共绿地或市政道路20结合,实施例中以与市政道路的结合为例,该箱涵具体地上与地下的平面布置形式分别如图3、4所示。
39.多功能箱涵3的纵向方向一般与地面道路的横向方向一致,纵向长度应大于等于城市道路横向宽度。所述的多功能箱涵3两端分别设置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所述的第一通道4设有入口停车电梯6和出口停车电梯7,所述第二通道5设有消防楼梯9和人用电梯10。行车通道8设置在第一通道4和第二通道5之间。停车位排列设置在行车通道8的两侧。
40.多功能箱涵3的横向宽度为16m。多功能箱涵3单体的纵向长度为40m~60m。多功能箱涵3作为车库使用,设置单排停车位,每个车位尺寸为5.3m
×
2.4m。
41.多功能箱涵3的停车系统还包括设备房11,所述设备房内设置有机电控制系统和排风井道,所述机电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停车系统和所述电梯电相连。
42.本方案实施时,结合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地下分洪通道进口和出口,利用市政道路、绿地等城市公共用地的地下空间来布置分洪通道,不存在征地难的问题,容易实施。分洪通道优先采用现浇混凝土结构,其粗糙率远低于原始河道的糙率,分洪效果更好。
43.分洪通道部分设置多功能箱涵,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与实际建设条件设置多个满足停车功能的箱涵,提供不同数量的停车位,满足不同的社会需求,更加人性化。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