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输电工程隧道电缆安全监测用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30 22:11:1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报警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电工程隧道电缆安全监测用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的使用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而电缆隧道又与电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电缆隧道就是指用于铺设电缆的隧道,因为电力隧道一般位于地下,空气流通性差,有害气体容易聚集,隧道内的氧气含量可能比地面上低,氧气含量低于一定的值时,人下去后可能会出现到高原一样的反应,严重时,会危及人的生命安全。缺氧对大脑影响最大,脑耗氧量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5%,缺氧8分钟后脑细胞永久性坏死、脑间质水肿,无法康复。电缆隧道可能和许多市政管道平行建设,特别是市政污水管道里面的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可能会向电缆隧道渗透,并在电缆隧道内积聚。
3.为了保护隧道巡检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消除隧道火灾隐患,有必要对隧道内的情况进行24小时监测并报警。现有监测报警装置大都是长期固定在隧道某个范围较小地方,监测功能比较单一,因此研究一种多功能报警装置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输电工程隧道电缆安全监测用报警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输电工程隧道电缆安全监测用报警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盖板,所述箱体两端设置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底部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箱体内壁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和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水位监测机构,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有层板,所述层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箱体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顶板底部和转动轴固定连接,所述顶板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气体监测机构,所述顶板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机构,所述报警机构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灯,所述箱体内壁固定连接有采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
7.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底板和支撑板,底板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立板,立板底部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顶部外壁螺纹连接有多个螺杆,第二连接杆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底部固定连接滑轮。
8.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螺纹丝杆和控制杆,螺纹丝杆分别和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螺纹连接,控制杆和螺纹丝杆顶部固定连接,螺纹丝杆底部和箱体内壁底部固定连接。
9.优选的,所述立板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条,防护条切面设置为三角形。
10.优选的,所述箱体顶部外壁两端均设置有滚轮,滚轮顶部和顶板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箱体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收线箱,收线箱内壁转动连接有卷线辊,卷线辊外壁设置有固定绳,固定绳另一端和第一连接杆顶部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螺纹连接有多个连接螺杆。
12.优选的,所述立板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块,转动块内壁固定连接有水体监测机构,转动块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水体监测探头,水体监测探头和水体监测机构电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通过设置箱体两端的由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的水位监测机构可以对隧道内的水位进行监测,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可以控制监测高度,便于调节,通过设置箱体内的电机带动转动轴顶部的顶板转动,从而带动顶板顶部的气体监测机构转动,从而对隧道内的气体进行转动监测,提高了监测范围,通过设置采集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可以接受监测并传输数据,从而控制顶板顶部的报警机构和报警灯进行报警处理。
15.2、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连接螺杆可以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接稳定,提高两者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箱体两端的收线箱利用卷线辊控制固定绳对第一连接杆顶部进行拉伸加固处理,进一步提高装置稳定性,通过设置立板两侧由弹簧连接的防护条可以对水流进行导流处理,减少装置在水中的阻力,从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16.3、通过设置立板之间转动连接的转动块可以利用转动块内的水体监测机构和水位监测探头对立板之间的水体成分进行转动监测,进一步提高装置多功能监测预警能力。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输电工程隧道电缆安全监测用报警装置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输电工程隧道电缆安全监测用报警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输电工程隧道电缆安全监测用报警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箱体、2卷线辊、3收线箱、4层板、5控制杆、6固定绳、7螺纹杆、8底板、9转动块、10水体监测机构、11水体监测探头、12支撑板、13螺杆、14立板、15防护条、16滑轮、17支撑杆、18水位监测机构、19第一连接杆、20第二连接杆、21连接螺杆、22采集模块、23数据传输模块、24电机、25气体检测机构、26顶板、27报警机构、28报警灯、29转动轴、30滚轮、31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实施例1
23.参照图1-2,一种输电工程隧道电缆安全监测用报警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一侧外壁转动连接有盖板31,箱体1两端设置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杆19,第一连接杆19底部设置有
第二连接杆20,箱体1内壁设置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和第一连接杆19和第二连接杆20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19和第二连接杆20底部固定连接有水位监测机构18,箱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机构,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层板4,层板4顶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4,电机24顶部固定连接有转动轴29,箱体1顶部设置有顶板26,顶板26底部和转动轴29固定连接,顶板26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气体监测机构25,顶板26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机构27,报警机构27顶部固定连接有报警灯28,箱体1内壁固定连接有采集模块22和数据传输模块23,通过设置箱体1两端的由第一连接杆19和第二连接杆20连接的水位监测机构18可以对隧道内的水位进行监测,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可以控制监测高度,便于调节,通过设置箱体1内的电机24带动转动轴29顶部的顶板26转动,从而带动顶板26顶部的气体监测机构25转动,从而对隧道内的气体进行转动监测,提高了监测范围,通过设置采集模块22和数据传输模块23可以接受监测并传输数据,从而控制顶板26顶部的报警机构27和报警灯28进行报警处理。
24.本实用新型中,支撑机构包括底板8和支撑板12,底板8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立板14,立板14底部和支撑板12固定连接,支撑板12顶部外壁螺纹连接有多个螺杆13,第二连接杆20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支撑杆17底部固定连接滑轮16,实现对箱体1底部进行支撑和转移的目的;
25.升降机构包括螺纹丝杆7和控制杆5,螺纹丝杆7分别和第一连接杆19和第二连接杆20螺纹连接,控制杆5和螺纹丝杆7顶部固定连接,螺纹丝杆7底部和箱体1内壁底部固定连接,实现了对第一连接板19和第二连接板20进行高度调节的能力;
26.立板14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护条15,防护条15切面设置为三角形,箱体1两端外壁均固定连接有收线箱3,收线箱3内壁转动连接有卷线辊2,卷线辊2外壁设置有固定绳6,固定绳6另一端和第一连接杆19顶部外壁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19和第二连接杆20螺纹连接有多个连接螺杆21,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19和第二连接杆20之间的连接螺杆21可以使第一连接杆19和第二连接杆20连接稳定,提高两者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箱体1两端的收线箱3利用卷线辊2控制固定绳6对第一连接杆19顶部进行拉伸加固处理,进一步提高装置稳定性,通过设置立板14两侧由弹簧连接的防护条15可以对水流进行导流处理,减少装置在水中的阻力,从而提高装置的稳定性;
27.箱体1顶部外壁两端均设置有滚轮30,滚轮30顶部和顶板26固定连接,提高顶板26转动稳定性。
28.工作原理:在本装置空闲处,将上述中所有组件,其指代结构件进行连接,具体连接手段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组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再对其做说明,使用该装置的时候通过设置箱体1两端的由第一连接杆19和第二连接杆20连接的水位监测机构18可以对隧道内的水位进行监测,通过设置升降机构可以控制监测高度,便于调节,通过设置箱体1内的电机24带动转动轴29顶部的顶板26转动,从而带动顶板26顶部的气体监测机构25转动,从而对隧道内的气体进行转动监测,提高了监测范围,通过设置采集模块22和数据传输模块23可以接受监测并传输数据,从而控制顶板26顶部的报警机构27和报警灯28进行报警处理。
29.实施例2
30.参照图3,一种输电工程隧道电缆安全监测用报警装置,立板14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转动块9,转动块9内壁固定连接有水体监测机构10,转动块9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水体监
测探头11,水体监测探头11和水体监测机构10电性连接。
31.工作原理:通过设置立板14之间转动连接的转动块9可以利用转动块9内的水体监测机构10和水位监测探头11对立板14之间的水体成分进行转动监测,进一步提高装置多功能监测预警能力。
32.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