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提高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与流程

2022-05-26 20:54:5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一种提高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
1.技术领域
2.本发明属于卷板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
3.

背景技术:

4.镀锡板(俗称马口铁)是指表面镀有一层金属锡的钢板。镀锡板是将低碳钢热轧轧制成厚度1.9mm 及以上的钢板,经酸洗、冷轧、电解清洗退火、平整、剪边加工,再经清洗、电镀、软熔、钝化处理、涂油后剪切成镀锡板板材成品。镀锡板为热卷板主要的高附加值产品之一,围绕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双控、高质量、高效益发展,在总产能产量不增加的前提下,以镀锡板为代表的高品钢产能产量占比将逐步提升。镀锡板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成型性能好又易焊接,镀锡无毒无味,能防止铁溶进被包装物,且表面光亮,印制图画可以美化商品。主要用于食品罐头工业、医疗等包装材料,因此,其对成品表面质量、厚度精度有着极高要求。且由于该品种的用于特性,要求带钢卷尺寸以薄、窄为主,生产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1)热轧轧制过程中易生产氧化铁缺陷。
5.(2)头部宽度易发生拉窄现象。
6.(3)精轧轧制过程中易产生大中浪,导致轧碎、堆钢。
7.(4)终轧温度命中率低,导致性能不稳定。
8.(5)层流冷却过程中,头部易被下喷淋水顶翻导致折叠。
9.(6)常规马口铁热轧供冷轧原料厚度为2.0 mm,容易造成冷轧轧制过程中的轧机震荡问题,不利于轧制提速。
10.由此可见,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已成为一个生产技术瓶颈,急需解决。
11.

技术实现要素:

12.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能够用于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提高。
13.技术方案:一种提高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所述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的工艺依次为:连铸板坯上料、加热、一次除鳞、粗轧、热卷箱、飞剪、二次除鳞、精轧、层流冷却、卷取、打包、称重、喷印、入库堆冷、平整、得到成品,所述提高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连铸板坯上料时,板坯长度为9.5~10 m;加热时,板坯在炉时间:冷坯装炉时,在炉时间≥180min;≥400℃热装时,在炉时间≥170min,不得超过210min,加热炉按弱氧化气氛烧钢,以降低氧化铁皮粘性,促进生成易去除铁皮,λ值控制在1.05~1.20,四段炉压均调节到微正压,均热段炉温控制在1170
±
20℃;粗轧时,中间坯设定38mm,镰刀弯控制在-30mm~30mm;精轧时,精轧头部穿带速度10~11m/s、尾部抛钢速度≤13.5 m/s,确保轧制镀锡板前的精轧轧辊f1-7为新磨削上机的轧辊,且f1-4高速钢轧辊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弯辊力设定区间:f1-3为-400至2000kn、f4为600至800kn、f5为500-600kn、f6为100-300kn、f7为-400至-100kn,终轧温度设定865
±
20℃;层流冷却时,将层流冷却方式由粗冷段的密集冷却方式改为间隔冷却;卷取时,卷取温度设定为610
±
20℃。
14.作为优选,所述薄规格马口铁的厚度为1.9mm。
15.作为优选,所述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的工艺采用沙钢集团1450 mm热轧生产线。
16.作为优选,所述层流冷却时,头部不冷长度设定为3米。
17.作为优选,所述微正压10~30pa。
18.有益效果:本发明将成品厚度轧制成1.9mm,可缓解冷轧轧制过程中的轧机震荡问题,利于轧制提速,提高作业效率;本发明将板坯长度控制在9.5米-10米区间,以缩短精轧单块轧制时间,确保轧辊冷却充分;将板坯在炉时间控制在170-210min区间,可有效确保板坯温度均匀;λ值控制在1.05~1.20范围及均热段炉温控制在1170
±
20℃范围内,以降低氧化铁皮粘性,促进生成易去除铁皮;粗轧中间坯设定38mm,镰刀弯控制在-30~30mm,精轧头部穿带速度10-11m/s、尾部抛钢速度≤13.5 m/s,以确保在精轧机组轧制稳定;弯辊力设定区间:f1-3为-400至2000kn、f4为600~800kn、f5为500-600kn、f6为100~300kn、f7位-400kn至-100kn,可有效避免轧制过程中发生中浪;层流冷却方面,头部不冷长度设定为3米。将层流冷却方式由粗冷段的密集冷却方式改为间隔冷却,可有效解决在层流冷却过程中,带头顶翻导致的折叠或卷取机咬入困难问题;本发明可以显著提高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通过优化热轧工序的司炉工艺、轧制参数、层流冷却方式等举措,即可达到效果,无需进行设备和系统改造,容易实现。上述方案在沙钢集团1450 mm热连轧进行了工业试验及应用,效果明显,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19.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发明通过下列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根据下述实施例,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实施例所描述的具体的物料比、工艺条件及其结果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当也不会限制权利要求书中所详细描述的本发明。
21.下面结合沙钢集团1450 mm热连轧生产线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1一种提高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的方法,所述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的工艺依次为:连铸板坯上料、加热、一次除鳞、粗轧、热卷箱、飞剪、二次除鳞、精轧、层流冷却、卷取、打包、称重、喷印、入库堆冷、平整、得到成品,所述提高薄规格马口铁热轧轧制稳定性
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连铸板坯上料时,板坯长度为9.5~10 m;加热时,板坯在炉时间:冷坯装炉时,在炉时间≥180min,不超过210 min;≥400℃热装时,在炉时间≥170min,不得超过210min,加热炉按弱氧化气氛烧钢,以降低氧化铁皮粘性,促进生成易去除铁皮,λ值控制在1.05~1.20,四段炉压均调节到微正压,均热段炉温控制在1170
±
20℃;粗轧时,中间坯设定38mm,镰刀弯控制在-30~30 mm;精轧时,精轧头部穿带速度10~11m/s、尾部抛钢速度≤13.5 m/s,确保轧制镀锡板前的精轧轧辊f1-7为新磨削上机的轧辊,且f1-4高速钢轧辊使用次数不超过2次,弯辊力设定区间:f1-3为-400至2000kn、f4为600至800kn、f5为500-600kn、f6为100-300kn、f7为-400至-100kn,终轧温度设定865
±
20℃;层流冷却时,将层流冷却方式由粗冷段的密集冷却方式改为间隔冷却;卷取时,卷取温度设定为610
±
20℃。
23.实施例2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批量生产25卷50w800,mr-t-4ca,成品规格为1.9 mm*942 mm,连铸板坯宽度根据合同要求,板坯厚度为220 mm,相关工艺参数:(1)连铸板坯上料:板坯长度控制在9.5~10 m;(2)加热:板坯在炉时间:冷坯装炉时,在炉时间≥180min,不超过210 min;热装(≥400℃)时,在炉时间≥170min,不得超过210min;λ值控制在1.05~1.20范围;四段炉压均调节到微正压(10~30 pa);均热段炉温控制在1170
±
20℃;(3)一次除鳞:除鳞压力18~22mpa;(4)粗轧:中间坯设定38mm,镰刀弯控制在-30~30mm;(5)热卷箱:采用直通方式;(6)飞剪:切头尾长度为150~500mm;(7)二次除鳞:除鳞压力18~22mpa;(8)精轧:精轧头部穿带速度10~11m/s、尾部抛钢速度≤13.5 m/s;轧制镀锡板前的精轧轧辊f1-7为新磨削上机的轧辊,f1-4高速钢轧辊使用1次;弯辊力设定区间:f1-3为-400至2000kn、f4为600至800kn、f5为500-600kn、f6为100-300kn、f7为-400至-100kn;终轧温度设定865
±
20℃;(9)层流冷却:头部不冷长度设定为3米,将层流冷却方式由粗冷段的密集冷却方式改为间隔冷却;(10)卷取:卷取温度设定610
±
20℃;(11)打包:周二径一;然后进行称重、喷印、入库堆冷、平整、得到成品。
24.实验结果:25卷生产稳定,且均未发氧化铁、叠层、头部窄尺,缺陷发生比例0%。
25.对比例1本对比例批量生产23卷mr-t-4ca,成品规格为1.9mm*942mm,连铸板坯宽度根据合同要求,板坯厚度为220mm,采用沙钢集团1450 mm热连轧生产线,按照原来生产方法进行产品的生产,热轧轧制工艺依次为:连铸板坯上料、加热、一次除鳞、粗轧、热卷箱、飞剪、二次除鳞、精轧、层流冷却、卷取、打包、称重、喷印、入库堆冷、平整、得到成品。
26.相关工艺参数:(1)连铸板坯上料:板坯长度控制在11 m;(2)加热:板坯在炉时间:冷坯装炉时,≥150min、<170min;热装(≥400℃)时,在炉时间≥160min,不超过190 min;λ值控制在1.25范围;四段炉压均>30pa;均热段炉温控制在1190
±
20℃;(3)一次除鳞:除鳞压力18~22mpa;(4)粗轧:粗轧中间坯设定36mm,镰刀弯控制在-40~40mm;(5)热卷箱:采用直通方式;(6)飞剪:切头尾长度为150~500mm;(7)二次除鳞:除鳞压力18~22mpa;(8)精轧:精轧头部穿带速度11.5m/s、尾部抛钢速度>13.5 m/s;轧制镀锡板前的精轧轧辊f1-7为已上机使用过的轧辊,f1-4高速钢轧辊已使用3次;弯辊力设定区间:f1-4为1000至2000kn、f5-7为-200至500kn;终轧温度设定865
±
20℃;(9)层流冷却:层流冷却方式为粗冷段采用密集冷却方式;(10)卷取:卷取温度设定610
±
20℃;(11)打包:周二径一;然后进行称重、喷印、入库堆冷、平整、得到成品。
27.实验结果:23卷生产不稳定,且共4卷存在氧化铁(1卷)、叠层(2卷)、头部窄尺(1卷),缺陷发生比例17.39%。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