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7:03: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加热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加热器通常为单膨胀节结构,单膨胀节结果在温度达到一定数值后开始膨胀,若温度持续升高,膨胀节无法继续膨胀,从而导致膨胀节的开裂,造成安全事故等影响,因此,亟需中能够继续膨胀形变的加热器。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加热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若干换热管,所述筒体的两端设置管板,所述管板对加热腔内的换热管进行固定,所述筒体上设置双膨胀节结构,所述双膨胀节结构包括内膨胀节和外膨胀节,所述内膨胀节和外膨胀节均设置在筒体上,所述外膨胀节与筒体之间形成形变腔,所述内膨胀节设置在形变腔内,所述内膨胀节的外壁与形变腔的腔壁之间存在间隙。
6.较佳的,所述内膨胀节呈波纹管结构设置,所述内膨胀节具有内膨胀部和内连接部,所述内膨胀部上设置若干波纹部,所述波纹部之间均等间距设置,所述内连接部设置在波纹部的外侧,所述内连接部的两端对应连接筒体和波纹部,所述连接部朝向波纹部中心倾斜设置。
7.较佳的,所述内连接部靠近筒体的一端上开设导热孔,所述导热孔的两端对应连通加热腔和形变腔。
8.较佳的,所述外膨胀节具有外膨胀部和外连接部,所述外连接部设置在外膨胀部和筒体之间,所述外连接部的两端对应连接筒体和外膨胀部,所述形变腔形成在外膨胀部内壁和内膨胀部外壁之间。
9.较佳的,所述加热腔内还设置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交错设置在加热腔的腔壁上,所述折流板上开设对应换热管的定位孔,所述换热管穿过折流板上的定位孔与折流板连接,所述折流板的数量设置若干。
10.较佳的,所述换热管之间等间距排列设置,所述换热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筒体上设置双膨胀节结构,使得筒体在原有的膨胀节基础上再次增加一个设置在该膨胀节外部的膨胀节,从而能够适应更高的温度,防止原有的膨胀节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损坏后需要对整个筒体进行更换。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附图2为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15.附图标记:
16.1、筒体,2、加热腔,3、换热管,4、管板,5、内膨胀节,6、外膨胀节,7、形变腔,8、内膨胀部,9、内连接部,10、波纹部,11、导热孔,12、外膨胀部,13、外连接部,14、折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19.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20.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包括筒体1,所述筒体1内形成加热腔2,所述加热腔2内设置若干换热管3,所述筒体1的两端设置管板4,所述管板4对加热腔2内的换热管3进行固定,所述筒体1上设置双膨胀节结构,所述双膨胀节结构包括内膨胀节5和外膨胀节6,所述内膨胀节5和外膨胀节6均设置在筒体1上,所述外膨胀节6与筒体1之间形成形变腔7,所述内膨胀节5设置在形变腔7内,所述内膨胀节5的外壁与形变腔7的腔壁之间存在间隙。具体的,本设计通过在筒体1上设置双膨胀节结构,使得筒体1在原有的膨胀节基础上再次增加一个设置在该膨胀节外部的膨胀节,从而能够适应更高的温度,防止原有的膨胀节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损坏后需要对整个筒体1进行更换。
21.进一步的,所述内膨胀节5呈波纹管结构设置,所述内膨胀节5具有内膨胀部8和内连接部9,所述内膨胀部8上设置若干波纹部10,所述波纹部10之间均等间距设置,所述内连接部9设置在波纹部10的外侧,所述内连接部9的两端对应连接筒体1和波纹部10,所述连接部朝向波纹部10中心倾斜设置。
22.进一步的,所述内连接部9靠近筒体1的一端上开设导热孔11,所述导热孔11的两端对应连通加热腔2和形变腔7。具体的,通过设置导热孔11,在内膨胀节5无法继续膨胀后,热量能够通过导热孔11进入形变腔7对外膨胀节6进行继续膨胀。
23.进一步的,所述外膨胀节6具有外膨胀部12和外连接部13,所述外连接部13设置在外膨胀部12和筒体1之间,所述外连接部13的两端对应连接筒体1和外膨胀部12,所述形变腔7形成在外膨胀部12内壁和内膨胀部8外壁之间。具体的,在本设计中,外膨胀节6的外连接部13与内膨胀节5的内连接部9为一体式结构,该一体式结构朝两个方向延伸形成内连接部9和外连接部13,在受热膨胀后,若内膨胀节5达到该膨胀节结构的极限形变后,内膨胀节5充满并贴住形变腔7腔壁,继续受热过程中,外膨胀节6开始膨胀,达到继续膨胀的效果。
24.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2内还设置折流板14,所述折流板14交错设置在加热腔2的腔壁上,所述折流板14上开设对应换热管3的定位孔(图未示),所述换热管3穿过折流板14上的定位孔与折流板14连接,所述折流板14的数量设置若干。具体的,通过在加热腔2内设
置折流板14,能够起到对换热管3固定的同时,延长了介质在加热腔2内流动的距离,从而延长了介质与换热管3的接触时间,提高了热交换的质量。
25.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3之间等间距排列设置,所述换热管3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具体的,为了保证每根换热管3的受热均匀,将换热管3进行等间距排列,能够保每个换热管3之间流通的介质流量大小相同,从而保证了每个换热管3的加热和冷却却质量。
2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加热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若干换热管,所述筒体的两端设置管板,所述管板对加热腔内的换热管进行固定,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设置双膨胀节结构,所述双膨胀节结构包括内膨胀节和外膨胀节,所述内膨胀节和外膨胀节均设置在筒体上,所述外膨胀节与筒体之间形成形变腔,所述内膨胀节设置在形变腔内,所述内膨胀节的外壁与形变腔的腔壁之间存在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膨胀节呈波纹管结构设置,所述内膨胀节具有内膨胀部和内连接部,所述内膨胀部上设置若干波纹部,所述波纹部之间均等间距设置,所述内连接部设置在波纹部的外侧,所述内连接部的两端对应连接筒体和波纹部,所述内连接部朝向波纹部中心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连接部靠近筒体的一端上开设导热孔,所述导热孔的两端对应连通加热腔和形变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膨胀节具有外膨胀部和外连接部,所述外连接部设置在外膨胀部和筒体之间,所述外连接部的两端对应连接筒体和外膨胀部,所述形变腔形成在外膨胀部内壁和内膨胀部外壁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内还设置折流板,所述折流板交错设置在加热腔的腔壁上,所述折流板上开设对应换热管的定位孔,所述换热管穿过折流板上的定位孔与折流板连接,所述折流板的数量设置若干。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之间等间距排列设置,所述换热管的材质为不锈钢材质。

技术总结
一种加热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内形成加热腔,所述加热腔内设置若干换热管,所述筒体的两端设置管板,所述管板对加热腔内的换热管进行固定,所述筒体上设置双膨胀节结构,所述双膨胀节结构包括内膨胀节和外膨胀节,所述内膨胀节和外膨胀节均设置在筒体上,所述外膨胀节与筒体之间形成形变腔,所述内膨胀节设置在形变腔内,所述内膨胀节的外壁与形变腔的腔壁之间存在间隙,通过在筒体上设置双膨胀节结构,使得筒体在原有的膨胀节基础上再次增加一个设置在该膨胀节外部的膨胀节,从而能够适应更高的温度,防止原有的膨胀节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损坏后需要对整个筒体进行更换。损坏后需要对整个筒体进行更换。损坏后需要对整个筒体进行更换。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沈泰特种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11
技术公布日:2022/5/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