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6:24:2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热换器的应用愈加广泛,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应用广泛。
3.现有技术中,对于铝合金热换器在使用时整体的热换速度较慢,从而不能够快速的对霜进行清除使用,进而影响热换效果;且在进行热换时只能够通过液体热量交换进行热换,从而影响热换效果,不能够更加全面的进行热换使用,并在热换器使用时比较浪费资源,并使环保性降低,不利于热换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和流液管,所述换热器主体的两端均密封连接有流液管,所述流液管的内侧密封连接有驱动壳,所述驱动壳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水动叶板,所述驱动壳的内部上侧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驱动壳的上端螺旋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的上端密封连接有收缩管,所述收缩管的上端密封连接有热吹风头。
7.优选的,所述换热器主体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进气框,所述进气框的外侧下端密封连接有排气框,所述排气框与换热器主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框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排气框的内端固定连接有滤网。
8.优选的,所述水动叶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散气扇,所述散气扇与驱动壳之间转动连接。
9.优选的,所述封盖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吸水网。
10.优选的,所述进气框的上端密封连接有进气接头,所述进气接头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卡板,所述卡板与进气接头之间的转轴表面外覆有扭力弹簧。
11.优选的,所述热吹风头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握把。
12.优选的,所述排气框的数量有两个,所述排气框关于换热器主体的中心轴对称设置,所述排气框设置为吸热金属材质。
13.优选的,所述隔板的内侧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呈等间距设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水动叶板、吸热板和收缩管,利用水动叶板的转动作用使热换器内部的液体能够快速流通,并使部分热量传入吸热板内,从而使吸热板能够散
发热量,并在水动叶板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散气扇进行转动,从而使收缩管能够将热气散出,便于对结霜位置处进行除霜使用;
16.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进气框、排气框和滤网,通过进气框对热吹风头散出的热气进行接收,并通过排气框将热气排出,并利用滤网对热气进行缓冲,使热换器的热换效果得到提升,并在此装置中采用水流提供动力,降低装置的使用成本,并使装备使用环保性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安装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安装结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安装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处安装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换热器主体;2、流液管;3、驱动壳;4、水动叶板;5、吸热板;6、封盖;7、收缩管;8、热吹风头;9、进气框;10、排气框;11、隔板;12、滤网;13、散气扇;14、吸水网;15、进气接头;16、卡板;17、扭力弹簧;18、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1和流液管2,换热器主体1的两端均密封连接有流液管2,流液管2的内侧密封连接有驱动壳3,驱动壳3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水动叶板4,通过流液管2内液体的流动作用使水动叶板4能够进行转动,驱动壳3的内部上侧固定连接有吸热板5,能够对液体内的部分热量进行吸收使用,驱动壳3的上端螺旋连接有封盖6,封盖6的上端密封连接有收缩管7,收缩管7的上端密封连接有热吹风头8,通过收缩管7的收缩作用使热吹风头8能够快速移动,并便于对霜层进行除霜使用,提升除霜效果,换热器主体1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进气框9,进气框9的外侧下端密封连接有排气框10,排气框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11,使热量能够通过气体的方式进行热换使用,提升热换器的热换效率,排气框10的内端固定连接有滤网12,便于对外部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处理,水动叶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散气扇13,提升气体流动速度,从而使除霜效果得到提升,并降低热损,热吹风头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握把18,便于对热吹风头8进行手持使用。
24.实施例2:请参阅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进气框9的上端密封连接有进气接头15,进气接头15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卡板16,卡板16与进气接头15之间的转轴表面外覆有扭力弹簧17,从而通过卡板16能够对热吹风头8进行安装使用,并能够通过扭力弹簧17的弹性作用使热吹风头8能够与进气接头15稳定连接,使吸热板5吸收的热量能够通过进气接头15排入进气框9内。
25.工作流程:此装置在使用时换热器主体1和流液管2通过室内电源提供液体流通动
力,而在对物体进行除霜使用时,通过液体的流动作用使水动叶板4带动散气扇13进行转动,从而使吸热板5吸收的热量能够通过收缩管7进行排出,并通过手持握把18使热吹风头8能够将热气吹在结霜物体表面,进而使霜能够快速消除,并能够通过水流提供动力,降低电力的消耗,使除霜装置具有环保性能,而在非除霜使用时,将热吹风头8插入进气接头15内,同时按动卡板16的外侧,使卡板16转动,并使卡板16与热吹风头8接触,使热吹风头8能够得到限位处理,并在扭力弹簧17的弹性作用下使热吹风头8能够与进气接头15稳定连接,并使热气通过进气框9排入排气框10内,并通过隔板11和滤网12对气体进行缓冲散出,提升热换器的热换效果,并能够通过滤网12对外部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进行过滤处理,进而便于热换器的热换使用。
2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1)和流液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两端均密封连接有流液管(2),所述流液管(2)的内侧密封连接有驱动壳(3),所述驱动壳(3)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水动叶板(4),所述驱动壳(3)的内部上侧固定连接有吸热板(5),所述驱动壳(3)的上端螺旋连接有封盖(6),所述封盖(6)的上端密封连接有收缩管(7),所述收缩管(7)的上端密封连接有热吹风头(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主体(1)的前端上侧固定连接有进气框(9),所述进气框(9)的外侧下端密封连接有排气框(10),所述排气框(10)与换热器主体(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排气框(10)的内侧固定连接有隔板(11),所述排气框(10)的内端固定连接有滤网(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动叶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散气扇(13),所述散气扇(13)与驱动壳(3)之间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6)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吸水网(14)。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框(9)的上端密封连接有进气接头(15),所述进气接头(15)的外侧转动连接有卡板(16),所述卡板(16)与进气接头(15)之间的转轴表面外覆有扭力弹簧(17)。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吹风头(8)的左端固定连接有握把(18)。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框(10)的数量有两个,所述排气框(10)关于换热器主体(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所述排气框(10)设置为吸热金属材质。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1)的内侧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呈等间距设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合金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便于除霜的铝合金换热器,包括换热器主体和流液管,所述换热器主体的两端均密封连接有流液管,所述流液管的内侧密封连接有驱动壳,所述驱动壳的内侧下端转动连接有水动叶板,所述驱动壳的内部上侧固定连接有吸热板,所述驱动壳的上端螺旋连接有封盖,所述封盖的上端密封连接有收缩管,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水动叶板、吸热板和收缩管,利用水动叶板的转动作用使热换器内部的液体能够快速流通,并使部分热量传入吸热板内,从而使吸热板能够散发热量,并在水动叶板转动过程中能够带动散气扇进行转动,从而使收缩管能够将热气散出,便于对结霜位置处进行除霜使用。便于对结霜位置处进行除霜使用。便于对结霜位置处进行除霜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姜振平 胡洋 姜云富 张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合丰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9
技术公布日:2022/5/25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