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

2022-05-26 16:59:5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


背景技术:

2.主动脉弓上血管闭塞在进行血管开通治疗时,需要使用相应器具在病变处建立稳定通道,便于导丝通过闭塞段后,再进行下一步处理。血管开通时,一般会利用指引导管、导丝等介入耗材进入相应血管进而建立治疗通道,使用时,优先将导丝穿过血管闭塞段,然后,指引导管沿导丝跟随而上进而建立治疗通道。现有技术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3.当需要对主动脉弓上血管,例如,左/右椎动脉、左/右侧颈总动脉等困难部位的闭塞血管进行开通时,由于指引导管端部支撑不稳定,且指引导管与内部导丝之间的空隙较大,两者容易晃动,导丝角度难以控制和调整,导致其很难对准堵塞段;就算导丝偶尔对准堵塞处,其在穿设时堵塞段会给予导丝反作用力,导致导丝和指引导管向后滑,使得其后续需要再次找位置和角度,无法快速到达狭窄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降低了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可以解决对主动脉弓上血管等困难部位的闭塞段进行开通时,导丝等介入耗材穿入的角度很难控制和调整,无法快速穿过狭窄位建立路径,降低了手术效率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包括指引导管和用于导向的导丝,还包括用于穿设于指引导管内的内管,且内管的端部为弧形。
7.有益效果:
8.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在指引导管内增设了端部为弧形的内管;在手术中,能够通过前后滑动及旋转内管,实现内管端部角度的调节,进而达到内管端部与闭塞血管的对应角度及位置的调整。待内管端部与闭塞血管对准后,此时内管内的导丝可以沿着内管朝着闭塞段施力进而穿过闭塞段,不会存在现有技术中导丝晃动,穿设角度难以控制和调整的问题;而且,由于内管给予了导丝支撑,导丝可以稳定的朝着闭塞段施力,更易穿过闭塞段。
9.综上,本技术能够方便使用者快速找到与困难血管的对应角度,对于闭塞开口小的血管,可以快速顺利的建立路径,方便后续快速到达狭窄位,减少了治疗的难度,增加了手术效率。
10.进一步,所述导丝包括内导丝和外导丝,内导丝位于内管内,外导丝位于内管和指引导管的内壁之间。
11.有益效果:外导丝主要用于穿设至其他健全的分支血管内远端,内导丝用于闭塞血管的开通;外导丝可以将指引导管进行悬吊,加强指引导管端部的支撑效果,增加稳定性,配合内管端部的角度进一步达到快速顺利的建立路径的效果。
12.进一步,指引导管、内管中的任意一个或两个的端部设有显影标记。
13.有益效果:显影标记能够在x光下显影,方便使用者了解指引导管和内管端部的位置。
14.进一步,所述内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段为弧形段,第三段为弯折段。
15.有益效果:弯折段能够进一步为导丝提供支撑力和稳定合适角度,为开通手术提高效率。
16.进一步,所述指引导管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中间层、内层;所述外层为尼龙弹性层,中间层为钢丝编织层或线圈缠绕层中的一种,内层为聚四氟乙烯层。
17.有益效果:即保证了弯折性能又保证了强度。
18.进一步,所述指引导管包括硬度逐渐减弱的强支撑段、稳定段和柔性段。
19.有益效果:1、强支撑段保证了指引导管近端的强度、抗弯折性及支持性能;2、若稳定段过软,会使得指引导管输送性能降低,跟随性更差,若稳定段与近端的强支撑段强度相同,也会使得指引导管整体通过性降低,通过血管的难度加大;因此,使得稳定段的强度位于支撑段和柔性段之间,保证其跟随性,提高穿设效率;3、闭塞的血管因缺血变得比普通血管更脆弱,柔性段能够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20.进一步,强支撑段和稳定段的中间层均为钢丝编织层,且强支撑段的钢丝编织层的钢丝数量大于稳定段的钢丝数量。
21.有益效果:采用不同钢丝数量是的强支撑段和稳定段的硬度产生差异,相比于采用不同硬度的材质来形成两段的硬度差异,更为方便和简单。
22.进一步,柔性段的中间层为无编织钢丝层。
23.有益效果:非常简单的保证了指引导管远端的灵活柔软性,避免损伤血管内膜,降低医源性动脉夹层并发症的发生。本技术中所指的无编织钢丝,指的是相邻的钢丝直径无交叉编织,仅采用排列的方式设置。
24.进一步,弯折段与弧形段的端部呈10-90
°
弯折。
25.有益效果:为后续闭塞开通进一步提供稳定合适角度。
26.进一步,所述柔性段的管径小于稳定段的管径。
27.由于内管穿入指引导管后,其弧形段位于柔性段侧,柔性段的管径小于稳定段的管径,更方便调整内管的弧形段的弯曲角度。值得一提的是,内管与指引导管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一方面方便内管在指引导管内滑动和旋转,另一方面也便于外导丝穿入。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实施例一的使用示意图;
2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2中内管的正视图;
3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实施例二中内管的剖视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实施例二中指引导管的正视图;
3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实施例二中指引导管的管壁
内部钢丝编织层的结构展示图;
3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实施例二中指引导管的管壁内部无编织钢丝结构展示图;
35.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实施例七的结构示意图;
37.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9.说明书附图中的标记包括:指引导管1、强支撑段12、稳定段13、柔性段14、内管2、第一段21、第二段22、第三段23、外层24、中间层25、内层26、内导丝3、外导丝4、钢丝编织层5、无编织钢丝层6、显影标记7、右锁骨下动脉a、右椎动脉b、堵塞段c。
40.实施例一
41.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困难血管闭塞开通用导管组件,包括指引导管1、内管2和用于导向的导丝;内管2可穿设于指引导管1内。内管2为聚亚胺酯高分子材料制成,内部设置有不锈钢网编织层,使得其软硬适中,具有一定的支撑性;内管2包括如图3所示的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第二段22为弧形段,第三段23为弯折段。导丝包括如图2所示的内导丝3和外导丝4,内导丝3位于内管2内,外导丝4位于内管2和指引导管1的内壁之间。值得一提的是,内管2与指引导管1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一方面方便内管2在指引导管1内滑动和旋转,另一方面也便于外导丝4穿入。
42.本导管组件可用于左/右椎动脉b、左/右侧颈总动脉等各类主动脉弓上困难路径血管闭塞的通路建立中,本实施例以右椎动脉闭塞为例进行说明:使用时,如图1所示,指引导管1和内管2共同建立同轴系统送至头臂干血管处,将外导丝4通过指引导管1和内管2之间穿入血管直至右锁骨下动脉a内(该血管为正常未堵塞的血管),外导丝4可以将指引导管1进行悬吊,增加指引导管1端部的稳定性;然后调整内管2与指引导管1的位置,使得内管2的弯折段端部靠近右椎动脉b与右锁骨下动脉a的连通分叉处;此时,使用者可以通过上下滑动和转动指引导管1和内管2,调整内管2端部的角度及位置,使得内管2弯折段处端口能够正对右椎动脉b闭塞口处,再将内管2内的内导丝3穿过右椎动脉b闭塞段;然后取出外导丝4,将指引导管1沿内导丝3穿过闭塞段,由此可以快速顺利的建立路径,大大提高血管闭塞开通的成功率,保护路径血管并尽可能减少医源性并发症。
43.实施例二
4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4所示,指引导管1从外至内依次包括外层24、中间层25、内层26;外层24为尼龙弹性层,中间层25为钢丝编织层或钢丝线圈缠绕层中的一种,内层26为聚四氟乙烯层。如图5所示,指引导管1包括硬度逐渐减弱的强支撑段12、稳定段13和柔性段14;强支撑段12和稳定段13的中间层25均为如图6所示的钢丝编织层5,强支撑段12的中间层25为16-18根钢丝编织而成的钢丝编织层5,稳定段13的中间层为14-16根钢丝编织而成的钢丝编织层5;且强支撑段12的钢丝数量大于稳定段13的钢丝数量,其中,强支撑段12的钢丝数量为18根,稳定段13的钢丝数量为16根。
45.柔性段14内部设有如图7所示的无编织钢丝层6,无编织钢丝层6由多根相互平行
排列的钢丝构成;保证了指引导管1远端的灵活柔软性。
46.实施例三
4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强支撑段12的中间层25的钢丝数量为16根,稳定段13的中间层25的钢丝数量为14根。
48.实施例四
4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8所示,在指引导管1、内管2的端部均设置有显影标记7。
50.实施例五
5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在指引导管1的端部或者内管2的端部设置有显影标记7。
52.实施例六
5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五的区别在于,弯折段与弧形段的端部呈10-90
°
弯折,本实施例具体为25
°
,且弯折段与弧形段的连接处弧形过度,避免管道内壁出现棱角,保证内壁圆滑。
54.实施例七
5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9所示,中间层25为线圈缠绕层,即,为钢丝缠绕形成的管状结构。
56.实施例八
57.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柔性段14朝着远离稳定段13的方向直径逐渐减小;进一步方便内管2的方向、角度调整,同时也方便指引导管1穿入血管。
58.实施例九
59.本实施例与实施例八的区别在于,如图10所示,柔性段14的管径小于稳定段13的管径,且两者连接处圆弧过渡。柔性段14的管径相对设置小一点,方便内管2的方向、角度调整,同时也方便指引导管1穿入血管。
60.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该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实施案例涉及的领域,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