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便于移动的水马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5:19:4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道路交通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水马。


背景技术:

2.道路交通中,在需要分隔路面、形成潮汐车道或需要形成围挡阻拦时,需要设置阻挡物,在高速路、城市道路及天桥街道路口较为常见,一般有拒马、铁马或水马,铁马和拒马为不可充水的木质或铁质可移动障碍物,水马是一种质量较轻、便于移动的塑制壳体障碍物,通常是上小下大的结构,上方有孔以注水增重,故称水马,一般阻挡物的颜色还会设置为醒目的红色、橙色、黄色等来增加警示效果。
3.现有的水马在使用时,主要是通过车载运输到同一位置后,再由人工单独移动到工作位置并注水增重固定,但是由于水马体积较大,人工无法一次转运多个,导致布设施工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移动的水马,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水马不便于人工一次转运多个的问题。
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便于移动的水马,包括水马本体,水马本体的底部设置多个滚轮,水马本体的第一侧壁上设置第一连接部,水马本体的第二侧壁上设置第二连接部;
7.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8.第一连接部包括连接轴和弹性开口卡环,连接轴的第一端与弹性开口卡环连接,连接轴的第二端与水马本体的第一侧壁连接,连接轴的第一端与弹性开口卡环的连接部位与弹性开口卡环的开口相对;
9.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柱,连接柱的直径大于弹性开口卡环的开口宽度,连接柱的轴线与弹性开口卡环的轴线平行。
10.可选的,水马本体的第二侧壁上开设第二安装槽,连接柱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槽的不同槽壁连接。
11.可选的,水马本体的第一侧壁上开设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的形状与第一连接部匹配,连接轴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铰接。
12.可选的,连接轴的第二端为球头,连接轴通过球头与第一安装槽铰接。
13.可选的,水马本体的顶部内凹形成凹槽,凹槽内设置水平的横杆,横杆的两端各与凹槽的一个侧壁连接。
14.可选的,横杆的两端沿其轴线方向延伸,横杆的两端活动贯穿水马本体,并形成贯穿孔。
15.可选的,连接柱为螺纹柱,连接柱的两端沿其轴线方向延伸,并形成连接孔,连接孔的第一端与贯穿孔连通,连接柱的长度小于连接孔的长度,连接孔与连接柱螺纹配合。
16.可选的,连接柱的第一端为内凹的弧形端头。
17.可选的,水马本体的第一侧壁和/或水马本体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有水位观察缝。
18.可选的,水马本体的第三侧壁和/或水马本体的第四侧壁上设置有反光条。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20.本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便于移动的水马,通过在水马本体的底部设置多个滚轮,使得水马本体自身具备移动能力,同时在水马本体的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在需要转运多个水马时,只需要用一个水马本体的第一连接部上弹性开口卡环卡接另一个水马本体上的连接柱即可实现快速组合连接,在卡接时,只需要抵接弹性开口卡环与连接柱,弹性开口卡环由于弹性作用被撑开,使得连接柱能够进入卡环内圈,在连接柱进入后弹性开口卡环恢复原状,其开口宽度小于连接柱的直径,使得连接柱无法脱离卡环,完成两个水马的连接,如上方式可将多个水马连续的组合,由于水马质量较轻,即便是组合连接多个,人工也只用拖动第一个水马即可带动所有连接的水马移动,实现了单人多个的便捷转运。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移动的水马当第一侧壁在正视方向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移动的水马当第二侧壁在正视方向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移动的水马的侧视剖视图;
2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便于移动的水马在多个组合连接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中标号说明:
28.10-水马本体,101-贯穿孔,102-水位观察缝,103-第二安装槽,1031
‑ꢀ
连接孔,104-第一安装槽,11-第一连接部,111-连接轴,112-弹性开口卡环,12-连接柱,13-滚轮,14-反光条,15-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
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3.参照附图1-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移动的水马,包括水马本体10,水马本体10的底部设置多个滚轮13,水马本体10的第一侧壁上设置第一连接部11,水马本体10的第二侧壁上设置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 11与第二连接部位于同一水平高度;第一连接部11包括连接轴111和弹性开口卡环112,连接轴111的第一端与弹性开口卡环112连接,连接轴111 的第二端与水马本体10的第一侧壁连接,连接轴111的第一端与弹性开口卡环112的连接部位与弹性开口卡环112的开口相对;第二连接部包括连接柱12,连接柱12的直径大于弹性开口卡环112的开口宽度,连接柱12的轴线与弹性开口卡环112的轴线平行。
34.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同一水马本体10的相对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上分别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不同水马本体10之间可通过第一、二连接部连接,在需要转运多个水马本体10时,将其中一个水马本体10的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柱12对准另一水马本体10的第一连接部11的弹性开口卡环112的开口处,并使其抵接,弹性开口卡环112的开口由于受压力而扩张,使得连接柱12能够进入卡环的内圈,在进入后卡环由于不受压力,开口处恢复原状,使得直径尺寸大于开口宽度的连接柱12无法脱离卡环,实现不同水马本体10之间的连接,连接柱12的轴线方向不做限定,与弹性开口卡环112的轴线保持平行,能够实现卡接配合即可,水马本体10通过底部安装的滚轮实现可移动,在需要转运多个水马的时候,通过上述方式将水马本体10连接,工人只需要通过拖动位于最前端的水马本体10即可实现较多数量的水马的一次性单人转运。
35.在实际使用时,由于水马常被直线排列来用于分隔道路等,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水马能够在转运时契合实际工况,减少了水马布设施工时的调整,提升了施工的效率;本技术中并未限定水马注入与出水的孔口,但根据公知常识可知,实际使用时,水马的上方会开设进水口,底部开设与结构匹配的出水口,进、出水口均由可拆卸的盖子覆盖,如附图1中示出的为了便于放置的稳定,而将底部设置成三角状分叉的水马,此时的出水口应当在其底部的两个底面均开设出水口以便于放水。
36.在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3、4所示,为了避免设置在第二侧壁上的连接柱12影响水马本体10的平整外形,在水马本体10的第二侧壁上开设第二安装槽103,连接柱12设置在第二安装槽103内,连接柱1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安装槽103的不同槽壁连接,此时需要注意,为了弹性开口卡环112 能够与连接柱12在第二安装槽103内配合,第二连接槽103的沿连接柱12 径向方向的宽度不能小于弹性开口卡环112的外径尺寸。
37.在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1、2所示,为了避免设置在第一侧壁上的第一连接部11影
响水马本体10的平整外形,在水马本体10的第一侧壁上开设第一安装槽104,第一安装槽104的形状与第一连接部11匹配,连接轴 111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槽104的槽底铰接,通过铰接使得连接轴111能够转动调整,并且在不使用时还能够通过转动隐藏在第一安装槽104中。
38.进一步的,如附图6所示,提供一种连接轴111与水马本体10的铰接方式,使得转动的范围较大且便于调整,将连接轴111的第二端设置为球头,使其成为球头轴,连接轴111通过球头端与第一安装槽104铰接。
39.在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1、3所示,由于水马外壳较为平滑,不便抓握,使水马本体10的顶部内凹形成凹槽,凹槽内设置水平的横杆15,横杆 15的两端各与凹槽的一个侧壁连接,通过横杆15即可轻松提起水马。
40.进一步的,横杆15的两端沿其轴线方向延伸,横杆15的两端活动贯穿水马本体10,并形成贯穿孔101,在实际使用时,水马可以密集地排列以实现分隔,也可以在水马需求量不大时通过加装横向栏杆减少水马的使用,但是栏杆通常需要额外加装,比较麻烦,在将抓握用的横杆15通过贯穿孔101 可拆卸设置后,在加装栏杆时,只需要将横杆15抽出,通过插接不同水马本体10上的贯穿孔101,实现带有栏杆的水马布设。
41.在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5所示,在前述实施例的前提下,为使加设的横杆15能够稳定的被固定,将连接柱12设置为螺纹柱,连接柱12的两端沿其轴线方向延伸,并形成连接孔1031,连接孔1031的第一端与贯穿孔101 连通,连接柱12的长度小于连接孔1031的长度,连接孔1031与连接柱12 螺纹配合,在架设横杆15后,通过旋转连接柱12,使其上移,连接柱12 的顶端可与贯穿孔101内的横杆15实现抵接,使其固定。
42.进一步的,为了使连接柱12与横杆15的抵接能更稳定,将连接柱12 的第一端设置为内凹的弧形端头,内凹的弧形端头能更好地贴合横杆15的杆身,增大抵接的接触面。
43.在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1、3所示,由于水马通常都是塑料制成,难以透过外壳辨识内部的注水量,在水马本体10的第一侧壁和/或水马本体10 的第二侧壁上设置水位观察缝102,水位观察缝102处的水马外壳由透明的塑料制成,能够便于人员随时获取水马内的水位信息。
44.在一种实施例中,如附图1、3所示,由于水马通常是在道路交通中使用,如车道的临时管制分隔,或者有施工需求需要将区域打围,所使用的场合都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水马本体10的第三侧壁和/或水马本体10的第四侧壁上设置反光条14,通过反光条14可以在夜晚也能够有效地警示路过车辆、行人,反光条14的样式可以设置为如附图1中示出的带有箭头指示的样式,能够提示车辆水马分隔的车道的通行方向。
45.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提升水马注水使用的稳定性,还可以将滚轮13 设置为可收缩或者可收纳时的,在水马使用时将滚轮13收起,或者隐藏收纳在放置槽中,使水马底部能够直接放置,增大接触面积;或者可以将滚轮 13设置为带刹车锁紧结构的滚轮13,保证其能够稳定放置。
4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