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下料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1:28:5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下料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2.科技的飞速发展,产品的生产已逐渐脱离传统的人工生产模式,人工生产的模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品质也存在问题。各个领域的专用设备也涌现出来,针对产品的特有性质,设备做出针对性的涉及,即可满足产品的正常加工和生产,大大提升了效率和品质。
3.目前常规的设备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更多的还是依靠人工进行上料和下料,尤其是在下料的环节,基本是通过人工操作,无法将下料和其他的加工很好的衔接,使得生产效率和品质无法进一步得到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下料定位装置。
5.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下料定位装置,包括:下料支撑件、下料机构及下料定位机构,下料机构包括下料驱动组件及下料开合组件,下料驱动组件设置于下料支撑件,下料开合组件转动设置于下料支撑件,且下料驱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下料开合组件,下料定位机构设置于下料支撑件,且下料定位机构的输出端位于下料开合组件的承载表面。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下料开合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件及合页,转动连接件转动设置于下料支撑件,下料驱动组件连接转动连接件,合页设置于转动连接件。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下料开合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下料开合组件对称设置,且两个下料开合组件均连接下料驱动组件。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下料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及驱动连接件,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驱动连接件,驱动连接件连接转动连接件。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驱动连接件设有移动槽,转动连接件设有转动凸块,转动凸块滑动设置于移动槽。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下料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件及至少两个第二定位组件,第一定位件设置于下料支撑件,第一定位件位于承载表面,且还位于产品输送的路径上;至少两个第二定位组件分别位于第一定位件的两侧。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第二定位组件包括定位驱动件及第二定位件,定位驱动件设置于下料支撑件,第二定位件连接定位驱动件。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还包括顶撑机构,顶撑机构设置于下料支撑件,顶撑机构抵接下料开合组件远离下料驱动组件的一侧。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顶撑机构包括顶撑驱动件及顶撑件,顶撑驱动件及顶撑件均转动设置于下料支撑件,顶撑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顶撑件,顶撑件抵接下料开合组件。
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下料支撑件、下料机构及下料定位机构的配合设置,
产品输送到指定位置后,下料定位机构进行对产品进行定位,而后下料驱动组件带动下料开合组件运动,进而产品进行下料。实现产品的自动下料外,还对产品进行了定位,确保下料时位置的准确性,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5.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6.图1为实施例中下料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实施例中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实施例中顶撑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20.100-承载表面;
21.1-下料支撑件;
22.2-下料机构;21-下料驱动组件;211-第一驱动件;212-驱动连接件;2121-移动槽;22-下料开合组件;221-转动连接件;2211-转动凸块;222-合页;
23.3-下料定位机构;31-第一定位件;32-第二定位组件;321-定位驱动件;322-第二定位件;
24.4-顶撑机构;41-顶撑驱动件;42-顶撑件。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2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7.如图1-图3所示,图1为实施例中下料定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下料机构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顶撑机构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下料定位装置包括下料支撑件1、下料机构2及下料定位机构3,下料机构2及下料定位机构3均设置于下料支撑件1,产品输送至下料机构2的承载表面100,下料定位机构3对产品进行定位,而后下料机构2将产品下料。
28.需要说明的时,下料支撑件1可以常规的支撑机架,也可以是其他的设备承载平台,用于为下料机构2及下料定位机构3提供支撑。
29.下料机构2包括下料驱动组件21及下料开合组件22,下料驱动组件21设置于下料
支撑件1,下料驱动组件21连接下料开合组件22,下料开合组件22转动设置于下料支撑件1。具体应用时,下料驱动组件21包括第一驱动件211及驱动连接件212,第一驱动件211设置于下料支撑件1,驱动连接件212滑动设置于下料支撑件1,且驱动连接件212连接第一驱动件211的输出端,驱动连接件212还连接下料开合组件22。具体的,第一驱动件211为气缸。下料开合组件22包括转动连接件221及合页222,转动连接件221与下料支撑件1转动连接,且转动连接件221与驱动连接件212活动连接,合页222设置于转动连接件221。具体应用时,驱动连接件212设有移动槽2121,移动槽2121的开设方向与第一驱动件211带动驱动连接件212运动的方向成角度,转动连接件221上设有转动凸块2211,转动凸块2211与移动槽2121相适配,且转动凸块2211滑动连接移动槽2121。使用时,驱动连接件212运动,且带动转动凸块2211在移动槽2121内移动,进而带动转动连接件221转动,最终带动合页222也相应的转动。本实施例中,下料开合组件22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下料开合组件22对称设置,相对应的,驱动连接件212上开设有两个移动槽2121,两个移动槽2121分别与两个下料开合组件22上的转动凸块2211滑动连接,进而带动两个合页222运动。
30.下料定位机构3包括第一定位件31及至少两个第二定位组件32,第一定位件31位于产品输送的路径上,当第一定位件31与产品接触时,则产品无法继续向前运动,至少两个第二定位组件32分别设置于第一定位件31的两侧,且第二定位组件32的输出端均朝向承载表面100。本实施例中以两个第二定位组件3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两个第二定位组件32分别位于第一定位件31的两侧。第二定位组件32包括定位驱动件321及第二定位件322,定位驱动件321设置于下料支撑件1,第二定位件322则连接定位驱动件321的输出端。具体的,定位驱动件321为气缸。
31.在另一实施例中,下料定位装置还包括顶撑机构4,顶撑机构4设置于下料支撑件1,且顶撑机构4与下料机构2相对设置,即下料驱动组件21位于下料开合组件22的一侧,顶撑机构4则位于其另一侧。具体应用时,顶撑机构4包括顶撑驱动件41及顶撑件42,顶撑驱动件41转动设于下料支撑件1,顶撑件42也转动设置于下料支撑件1,且顶撑驱动件41与顶撑件42连接,顶撑件42抵接合页222。
32.工作时,产品沿输送路径运输至承载表面100,当产品抵接到第一定位件31后停止运动,而后,两侧的定位驱动件321工作,带动两个第二定位件322抵接产品,使得产品位于指定位置,定位完成后,两个定位驱动件321带动第二定位件322复位;然后,顶撑驱动件41工作,并带动顶撑件42远离合页222,与合页222脱离接触;再后,第一驱动件211工作,带动驱动连接件212运动,驱动连接件212带动两个转动连接件221相对下料支撑件1转动,转动连接件221则带动合页222转动,此时,两个合页222相互远离,使得产品沿两个合页222之间的间距掉落实现下料。下料完成后,第一驱动件211反向工作,带动驱动连接件212、转动连接件221及合页222朝初始位置运动,复位后,顶撑驱动件41也带动顶撑件42进行复位。
33.综上所述,通过下料支撑件、下料机构及下料定位机构的配合设置,产品输送到指定位置后,下料定位机构进行对产品进行定位,而后下料驱动组件带动下料开合组件运动,进而产品进行下料。实现产品的自动下料外,还对产品进行了定位,确保下料时位置的准确性,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
34.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
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