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瓶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26 11:13:1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包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瓶口结构。


背景技术:

2.玻璃瓶是我国传统的饮料包装容器,玻璃也是一种很有历史的包装材料。在很多种包装材料涌入市场的情况下,玻璃容器在饮料包装中仍占有着重要位置,这和它具有其它包装材料无法替代的包装特性分不开。玻璃包装容器的主要特点是:无毒、无味;透明、美观、阻隔性好、不透气、原料丰富普遍,价格低,且可多次周转使用。并且具有耐热、耐压、耐清洗的优点,既可高温杀菌,也可低温贮藏。正是由于其具有诸多优点,因此成为啤酒、果茶、酸枣汁等许多饮品首选的包装材料。
3.目前市面上的饮品通常具有不同的规格,以红酒为典型代表,常见规格的饮料往往难以被消费者一次性地消耗完,此时就需要瓶盖对饮料容器进行封装,以防止饮品从容器中洒漏,而目前市面上的红酒容器多为玻璃瓶,其瓶盖为配套的软木塞或胶塞,为了保证红酒在开瓶之前的品质和口感,红酒瓶盖通常被压进玻璃瓶的瓶口,后再通过铝箔对瓶口处进行封装。但后期一旦将瓶盖打开,由于铝箔被破坏不能再对瓶口进行封闭,且由于瓶体内体积发生膨胀,红酒瓶盖也再难以塞入瓶口,从而难以保存开瓶后红酒的风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口结构,不仅封密性与灵活性高,且可以重复使用,具有简单、方便、可靠的特点,解决了没有旋盖的酒瓶的二次密封问题。
5.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瓶口结构,包括瓶盖和固定在瓶口上的下螺旋套,且瓶盖内壁安装有与下螺旋套螺纹配合的上螺旋套。
6.进一步的,所述上螺旋套为硅胶上螺旋套。
7.进一步的,所述上螺旋套厚度为4mm。
8.进一步的,所述上螺旋套的长度为下螺旋套的2.5倍。
9.进一步的,所述上螺旋套的下端与瓶盖下端平齐。
10.进一步的,所述瓶盖为铝质瓶盖。
11.进一步的,所述瓶盖的厚度为2mm。
12.进一步的,所述下螺旋套的上端低于瓶口。
13.进一步的,所述瓶口上还具有凸缘,下螺旋套位于凸缘下方,且凸缘的大径小于下螺旋套外径。
14.进一步的,所述瓶盖顶部还设有密封垫片。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能使瓶体在打开后而饮品未饮用完时,可通过上螺旋套与下螺旋套的配合,使瓶盖旋紧在瓶口上,使瓶盖不仅可以重复使用,且瓶盖的灵活性更高,保证了瓶体的密封性,有效解决了没有旋盖的酒瓶的二次密封问题。本实用新型不仅结构简单、可靠,
且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17.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与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其中包括了这些附图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附图包括在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瓶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20.1、瓶盖,2、瓶口,3、上螺旋套,4、下螺旋套,5、密封垫片,6、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相关内容,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22.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瓶口结构,包括瓶盖1、上螺旋套3和下螺旋套4,上螺旋套3上具有内螺纹,下螺旋套4上具有外螺纹,上螺旋套3上的内螺纹与下螺旋套4上的外螺纹啮合,使上螺纹套与下螺纹套可旋合;所述上螺旋套3固定安装在瓶盖1内壁上,下螺旋套4固定套设在瓶口2上。
24.当瓶盖1需盖设在瓶体上时,先将瓶盖1盖设在瓶口2上,然后旋转瓶盖1,通过上螺纹套与下螺纹套的啮合,使瓶盖1锁紧固定在瓶口2上,从而实现对瓶体的密封;当需要将瓶盖1取下时,只需反向拧动瓶盖1即可。
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螺旋套3为硅胶上螺旋套,不仅保证了上螺旋套3与瓶盖1内壁之间的密封性,且使下螺旋套4与上螺旋套3旋紧时,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之间的密封效果更好,使瓶盖1盖设在瓶口2上后,瓶体的密封性更好,使瓶体内饮品的口感得到保证。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螺旋套3厚度为4mm,上螺旋套3的厚度可根据瓶盖1的厚度或实际设计需求进行调整,以保证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的咬合强度,使瓶盖1盖设在瓶口2上后,瓶体内的密封性能得到保证。
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螺旋套3的长度为下螺旋套4的2.5倍,使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完全咬合后,上螺旋套3上仍具有一段长度未与下螺旋套4咬合,此时,可继续旋紧瓶盖1,也可停止对瓶盖1的旋紧,使瓶盖1盖设在瓶口2上后,瓶体的整体高度可调节;同时,随着上螺旋套3的逐渐拧紧,瓶体内的有效空间逐渐减小,使瓶体内部的气压逐渐增大,由于上螺旋套3为硅胶材质,当瓶体内气压增大时,瓶体内的气压作用到上螺旋套3,使上螺旋套3会产生轻微的变形,从而使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之间的咬合更加紧密,从而使瓶体的密封性更好。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螺旋套3的下端与瓶盖1下端平齐,使瓶盖1在盖设在瓶体上时,上螺旋套3上的内螺纹与下螺旋套4上外螺纹能快速的啮合,使瓶盖1的旋紧或旋松
更加快速方便,从而使瓶盖1能快速的盖设在瓶体上,使本实用新型使用更加方便。
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瓶盖1为铝质瓶盖,铝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而饮品一般需要求保存在阴暗环境下,在满足饮品储存条件的情况下有效防止瓶盖1被腐蚀,使饮品在保存后的品质得到保证;同时,通过采用铝材质的瓶盖1,不仅保证了瓶盖1的强度,且使瓶盖1的成本更低。此处,瓶盖1的材质还可采用其他金属材质或合金材质,而瓶盖1具体所采用的材质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及使用环境进行调节。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瓶盖1在旋紧或旋松过程中因强度不够而变形或破裂,瓶盖1的厚度为2mm,而瓶盖1的具体厚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即瓶盖1的厚度也可大于2mm或小于2mm,此处只是给出了一个瓶盖1的优选厚度。
3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下螺旋套4的上端低于瓶口2,有效防止饮品在从瓶体内倒出时污染到下螺旋套4,从而有效避免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在旋紧或旋松时,下螺旋套4粘附的饮品会对上螺旋套3污染,从而有效防止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再次旋紧时,因粘附在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的饮品而对瓶体内的饮品造成二次污染,使瓶体内的饮品质量得到保证,使瓶体内的饮品保质期更长;同时,通过使下螺旋套4的上端低于瓶口2,使人们的嘴部直接接触瓶口2时不会接触到下螺旋套4,不仅能防止下螺旋套4被污染,且有效避免下螺旋套4上的螺纹对人们的唇部造成不适,使人们的使用感更好。
3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瓶口2上还具有凸缘6,凸缘6的横截面可呈圆弧面,避免人们的嘴部在直接接触瓶口2时造成不适;同时,下螺旋套4位于凸缘6下方,使凸缘6可对下螺旋套4进行限位,有效避免下螺旋套4直接从瓶口2上脱落,且为了保证瓶盖1盖设在瓶口2上后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能正常旋紧或旋松,凸缘6的大径小于下螺旋套4外径,螺旋套的内径小于凸缘6的大径,使凸缘6不会阻碍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的旋紧与旋松。
3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瓶盖1顶部还设有密封垫片5,密封垫片5的边缘与上螺旋套3的上端密封配合,不仅保证了上螺旋套3与瓶盖1之间的密封性,且使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完全旋紧后,瓶口2能与密封垫片5抵紧密封,使瓶口2的密封效果更好,从而使瓶体的密封性大大提高,使瓶体内饮品的质量得到保证。
3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在旋转瓶盖1的过程中带动上螺旋套3在瓶盖1内转动或带动下螺旋套4在瓶口2上转动,使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不能相对旋转,可在瓶盖1内壁和瓶口2外壁上设置多个凸点或凸棱(图中未示出),并在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上设置与凸点或凸棱配合的凹槽,使上螺旋套3在瓶盖1上不能转动,下螺旋套4在瓶口2上不能转动,从而有效防止瓶盖1的旋转过程中带动上螺旋套3或下螺旋套4,使上螺旋套3与下螺旋套4在旋紧、旋松时更加快速。
35.在对装饮品的瓶子进行生产时,将下螺旋套4固定套装在瓶口2上,并在瓶盖1内安装密封垫片5,安装完密封垫片5后将上螺旋套3固定安装在在瓶盖1内即可。瓶体在使用时,将瓶盖1需盖设在瓶体上时,将瓶盖1盖设在瓶口2上,然后旋转瓶盖1,通过上螺纹套与下螺纹套的啮合,使瓶盖1锁紧固定在瓶口2上,从而实现对瓶体的密封;当需要将瓶盖1取下时,只需反向拧动瓶盖1即可。
36.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方式”、“一些实施例/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
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方式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上述公开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变化或变型,并且这些变化或变型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