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车辆水下呼吸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02:33:1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安全用品,特别涉及一种车辆水下呼吸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越来越多,行车安全成为事关民生福祉的大问题,为了减少伤亡、增加逃生机会,公交车都配有安全锤,但在车辆入水时,乘员惊惶失措,安全锤很少起到应有的作用;私家车没有统一配置的破窗工具,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每一年,全国因车辆落水造成的人员死亡不在少数。可见,现有安全措施下,车辆入水时司乘人员的安全没有保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当车辆意外入水时,司乘人员可以维持正常呼吸,同时备有破窗工具可以破窗自救,如果车内人员被困无法脱身,还可通过示警灯和警笛示警求救。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通过创建水下呼吸系统维持正常呼吸,水下呼吸系统由上浮的气囊式进气口、输气管和口含吸嘴组成。车子落水时车内人员只要拔出口含吸嘴含在嘴上,用口含吸嘴吸气,鼻子呼气,就可以正常呼吸了;口含吸嘴旁再配置一个强力破窗工具,确保可以破窗逃生;为了解决落水时无人看到,比如偏僻之处、深夜之时,司乘人员被困车内无法脱身的问题,气囊式进气口设置示警装置,提高获救的可能性。
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解决了车辆意外入水时,司乘人员正常呼吸问题;解决了水下人力破窗难问题;解决了车内人员被困无法脱身的示警求救问题。
附图说明
6.图1 一种车辆水下呼吸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 输气管槽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 输气管槽整体结构断面图;图4 进气口结构断面图;图5 进气口开关断面图;图6 充气装置断面图;标号说明:1、进气口;2、气囊;3、充气装置;4、进气口开关。5、输气管;6、输气管槽;7、口含吸嘴;8、水面;9、示警装置;10、点火器;11、固态燃料;12、输气管槽外盖;13、导线:14、进气口密封盖;15、进气口开关升降盖;16、进气口开关弹簧;17、顶杆;18、固定栓;19、固定栓弹簧;20、顶杆上的卡槽;21、顶杆套;22、进气口开关闸门;23、内区外区闸门;24、输气管槽内壁;25、固定膜。
具体实施方式
7.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8.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创建了水下呼吸系统,确保落水车辆的司乘人员可以正常呼吸,为自救或他救赢得时间,同时进一步配置了破窗工具、示警装置,让自救或他救成为可能。
9.请参照图1至图6,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当车辆落水时,司乘人员可以镇定地从座位旁拔出口含吸嘴7, 拔出口含吸嘴的同时就会接通充气装置3和示警装置9的电路,充气装置3电路接通后,点火器10点燃充气装置3内的固态燃料11并产生气体,气囊2 迅速膨胀,掀开输气管槽外盖12上浮;示警装置包括示警灯和警笛,示警装置的电路接通后,示警灯和警笛开始亮响,整个系统进入工作状态。
10.牵引进气口上浮的气囊2为球状,直径80cm, 容积为268升,有268公斤的浮力。做气囊的布料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多以尼龙材质制成;为了防止气体泄漏,气囊内层涂有密封橡胶,确保气囊绝对不会漏气;气囊内所用的固态燃料多是叠氮化钠(nan3) 或硝酸铵(nh4no3), 叠氮化钠分解产生氮气和固态钠,硝酸铵分解产生大量的一氧化二氮(n2o)气体和水蒸气;气囊充气装置和示警装置的导线13与输气管5集成在一起,开关采用触碰式的开关,设置在口含吸嘴的插座上,口含吸嘴7拔离插座时线路接通;充气装置和示警装置的供电采用车载电池,但电池和电线路必须经过防水处理,确保车辆落水时电路能正常供电。既然是意外落水,因此车辆在水下的静止状态就很难预测,如果水够深在下沉过程中,因为车辆底盘重,大概率事件是四轮着地,如果水不深,没有下沉的过程,则车辆任何一个方向着地都有可能。为了防止气囊式进气口被车压住,气囊无法上浮的情况发生,因此,气囊式进气口必须在车顶和车底各安装一个,这样车辆任何一面着地都可以确保有一个气囊式进气口正常工作。
11.气囊上浮的过程中,进气口密封盖14与进气口开关升降盖15的压强仅差80cm 水压,进气口因为气囊下端进气口开关弹簧 16的弹力作用,进气口密封盖14是密闭的,水不会从进气口流到输气管内;当气囊浮出水面时,进气口密封盖14上方水的压强没有了,受浮力影响进气口开关弹簧16被进气口开关升降盖15压缩,与进气口开关升降盖15 相连的顶杆17向上顶起进气口密封盖14, 进气口开启,当进气口密封盖上升1cm时,固定栓18被固定栓弹簧19弹出,插入顶杆上的卡槽20, 进气口开启状态被锁定。进气口开关弹簧16的弹力至关重要,应大于80cm水压、小于浮力,以保证进气口密封盖14上升时紧闭、上升后开启。见图1, 进气口和示警装置在气囊的最上端,与气囊连接在一起,输气管有一段80cm是被气囊包裹着的,这段输气管左右对称添加了顶杆套21和顶杆17, 顶杆套内涂有润滑剂,顶杆可以在里面上下滑动。气囊膨胀时这段输气管位于气囊的直径位置。充气装置位于气囊中心,是一个直径10cm高4cm的圆柱体,气囊内的输气管从充气装置中穿过,为的是充气装置充气时的气体可以更均衡、更迅速地向四面扩散。顶杆套21和顶杆17伸出气囊处连接进气口开关4, 为了防止充气时气压压迫进气口开关升降盖15 造成进气口开启,进气口开关4在输气管槽内时要添加一个进气口开关闸门22,可以有效地阻挡气流的压力作用于进气口开关升降盖15,输气管上升时进气口开关闸门22则可以轻易地向上开启。输气管分为三段,一段是车身至气囊式进气口的距离,一般为10米,确保10米深的水域气囊式进气口能够进气;一
段是车内的硬管,在车辆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就分布好输气管的走向,以隐形的方式通达每一个座位,车内的输气管有总管和分管,总管口径大一些,分管口径小一些;一段是座位至口含吸嘴的螺旋状软管,长度为1米,平时和口含吸嘴一起安放在座位侧面。两个气囊式进气口的两根输气管车内走向可以并行,但自始至终互不相连,独立工作,这样即使有一根进气管破损进水也不会影响另一根输气管工作。
12.输气管的车内终端连接座位旁的口含吸嘴7, 口含吸嘴内有单向阀门,只可以吸气,不可以呼气,这样水就不会通过口含吸嘴灌入输气管。同时口含吸嘴有两条来自两个气囊式进气口的输气管,两条输气管应分别设置开关,当一根输气管破损进水时可关闭相应的开关。车外的输气管平时盘在图2、图3所示的螺旋状输气管槽内,输气管槽以输气管内壁24为界分为内外两个区域,内区直径40cm, 相对密闭,输气管内壁24与输气管槽外盖之间没有空隙,气囊式进气口就盘在这里,气囊内输气管、顶杆套和顶杆呈“s”形弯曲;外区用于存放输气管,输气管盘在输气管槽内,输气管槽上面再盖一层固定膜25, 固定膜粘在输气管槽沿上,同时固定膜沿着输气管槽的螺旋走向打有邮票齿孔,有了固定膜的保护,平时输气管不会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跳出输气管槽,在气囊快速上升时输气管能有序地撕破固定膜,向上拉伸,直到气囊上浮到水面。没有被拉出的输气管还可以维持原样盘在输气管槽内。为了防止内区的充气气流通过输气管槽损坏外区的固定膜,内区与外区相通处要设一个内区外区闸门23。
13.车辆有了这种车辆水下呼吸装置,车子落水时车内人员心里就不会过于慌张,而且,这种装置所有人只要意识清醒、懂得操作就可以很从容的实现自救。实施例1
14.以公交车为例,车顶和车底各安装一个气囊式进气口,因为公交车人员多,所以输气管总管要粗一些,已配有破窗工具就不要另外再配了。首先,上车时应该像飞机教学自救常识一样教乘客如何使用水下呼吸装置,至少要在显眼位置提醒乘客如何使用,这是很关键的心理预警,有了这一程序,当公交车落水时,大家知道车辆配有水下呼吸装置,而且知道怎么使用,心里就会镇定许多。只要从座位旁拔出口含吸嘴含在嘴上就可正常呼吸,车辆稳定后还可以互相帮助,帮助受伤的老人儿童戴上口含吸嘴。只要有任何一个人拔出口含吸嘴,就会自动打开充气装置和示警装置的开关,水下呼吸系统和示警装置就开始正常工作。
15.公交车的输气管车内终端有很多个,口含吸嘴是按车位配备的,因此,超载人员就无法获得帮助。如果遇到这种极端情况,理论上两个人共用一个吸嘴,轮流进行呼吸也是可行的,当然,这需要极度的默契。
16.综上所述,本发明创建的车辆水下呼吸系统原理很简单,但作用却不小,在发生车辆落水事故时,可以有效地救助车上人员。
1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