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护理用医疗垃圾收集装置

2022-05-21 10:46:1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医用垃圾收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护理用医疗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医院是指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病员开展必要的医学检查、治疗措施、护理技术、接诊服务、康复设备、救治运输等服务,以救死扶伤为主要目的医疗机构,其服务对象不仅包括有症状的病员和伤员,也包括不能自理或活动受限有医疗护理依赖的老年人,在医院一般分为很多科室,像口腔科,泌尿科这些科室在临床护理阶段,医护人员需要对其所产生的垃圾进行收集,以免垃圾随地乱扔导致医院受到二次污染。
3.根据专利号为cn214932883u的专利中公开的一种手术室用垃圾车,该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废液箱和垃圾箱,所述废液箱内通过轴承穿设有搅拌器,所述废液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注入口和电机,所述注入口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密封盖,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废液箱与搅拌器固定连接,所述垃圾箱内设置有垃圾桶,所述垃圾箱的顶部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箱盖。其有益效果是,该手术室用垃圾车,通过脚踏开关,可通过脚踏开关打开电动伸缩杆和关闭紫外线消毒灯,从而取代了手动打开的方式,避免细菌对医护人员的手造成污染,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整个装置结构合理,使用方便,实用性强。
4.但是在医院的手术治疗以后,医护人员在在临床护理阶段为了较为方便的为病人进行护理,会直接将护理时所产生的垃圾直接丢入垃圾桶内,上述方案在使用的时候不能够将固体和液体垃圾进行分离,尤其是像泌尿科或者口腔科难免在临床护理阶段会有液体垃圾产生,如果将沾有液体的固体垃圾直接投放到垃圾桶中,后期在对垃圾进行销毁时,则困难度加大,需要先将固液垃圾分离后再做处理,这样不仅消耗工作人员较多了体力,同时也浪费了工作人员较多的时间,不方便人们使用;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护理用医疗垃圾收集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护理用医疗垃圾收集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护理用医疗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分离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收集机构,所述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二,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有挤压板,所述箱体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三。
7.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内壁开设有相对称的卡槽一,所述箱体的内壁开设有相对称的卡槽二,两个所述卡槽一均位于两个卡槽二的上方。
8.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外表面铰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二,所述箱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扶手。
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面安装有四个自锁轮,四个所述自锁轮分别位于箱体底
面的四个边角处,所述箱体的内壁安装有四个紫外线灯。
10.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卡条,两个所述卡条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卡槽二的内壁,所述收集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一,所述收集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一。
11.进一步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转动轴、固定杆二和滑动板,所述转动轴转动连接于箱体内壁,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所述齿轮一通过履带与齿轮三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所述从动轮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一,所述固定杆二固定连接于箱体的内壁,所述固定杆二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套接于固定杆一的外表面。
12.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架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二,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卡槽一的内壁,所述滑动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齿轮二与齿板相啮合,所述齿板的外表面与挤压板外表面固定连接。
13.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护理用医疗垃圾收集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4.1、本发明通过分离机构、收集机构、过滤板二和挤压板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的将固体和液体垃圾进行分离,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像泌尿科或者口腔科在临床护理阶段将护理时所产生的沾有液体的固体垃圾直接投放到垃圾桶中而导致后期对垃圾进行销毁时困难度加大的情况,从而不再需要工作人员将固液垃圾分离以后再做处理,有效的节省了工作人员的体力,同时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时间,方便人们使用。
15.2、本发明通过电机、齿轮三、齿轮一、转动轴、从动轮、固定杆一、连接架、齿轮二、齿板和挤压板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的对护理时所产生的垃圾进行固液分离,通过启动电机能够带动齿轮三转动,通过齿轮三转动能够带动齿轮一转动,齿轮一转动能够带动从动轮转动,随着从动轮的转动能够带动固定杆一转动,通过固定杆一的转动能够带动连接架做圆周运动,通过连接架的转动能够带动齿轮二转动,由于齿轮二与齿板之间相啮合,所以齿轮二转动能够带动齿板滑动,通过齿板的滑动能够实现带动挤压板在箱体的内壁滑动,在挤压板与箱门的作用下能够将固体垃圾中所含有的液体挤压出来,从而实现对垃圾的固液分离。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正视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发明收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发明分离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箱体;2、分离机构;201、转动轴;202、齿轮一;203、从动轮;204、固定杆一;205、固定杆二;206、连接架;207、齿轮二;208、齿板;209、滑动板;3、收集机构;301、收集箱;302、卡条;303、把手一;304、过滤板一;4、过滤板二;5、挤压板;6、电机;7、齿轮三;8、卡槽一;9、卡槽二;10、箱门;11、把手二;12、扶手;13、自锁轮;14、紫外线灯。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
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护理用医疗垃圾收集装置,该装置通过分离机构2、收集机构3、过滤板二4和挤压板5之间的配合设置,能够有效的将固体和液体垃圾进行分离,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像泌尿科或者口腔科在临床护理阶段将护理时所产生的沾有液体的固体垃圾直接投放到垃圾桶中而导致后期对垃圾进行销毁时困难度加大的情况,从而不再需要工作人员将固液垃圾分离以后再做处理,有效的节省了工作人员的体力,同时也减少了工作人员的时间,方便人们使用。
23.参见图1~图4,包括箱体1,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两个分离机构2,分离机构2包括转动轴201、固定杆二205和滑动板209,转动轴201转动连接于箱体1内壁,转动轴201贯穿箱体1的侧壁且两端延伸至侧壁的外部,转动轴2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202,齿轮一202通过履带与齿轮三7传动连接,转动轴2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轮203,通过齿轮一202转动能够带动从动轮203转动。
24.从动轮20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一204,固定杆一204位于从动轮203外表面的边缘处,固定杆二205固定连接于箱体1的内壁,固定杆二205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连接架206,连接架206套接于固定杆一204的外表面。
25.连接架20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二207,齿轮二207的形状为扇形,滑动板209滑动连接于卡槽一8的内壁,滑动板209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齿板208,齿轮二207与齿板208相啮合,齿板208的外表面与挤压板5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齿板208的滑动能够带动挤压板5在箱体1内部的滑动。
26.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收集机构3,收集机构3包括收集箱301,收集箱3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卡条302,两个卡条302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个卡槽二9的内壁,收集箱30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一303,收集箱30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一304,过滤板一304上所开设的预留孔直径小于过滤板二4上所开设预留孔的直径。
27.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过滤板二4,过滤板二4上开设有预留孔,液体可以通过该预留孔排出,箱体1的内部设置有挤压板5,箱体1的上表面安装有电机6,电机6的两个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齿轮三7。
28.箱体1的内壁开设有相对称的卡槽一8,箱体1的内壁开设有相对称的卡槽二9,两个卡槽一8均位于两个卡槽二9的上方。
29.箱体1的外表面铰接有箱门10,箱门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二11,箱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相对称的扶手12,当固体垃圾较多的时候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打开箱门10将垃圾清理出来。
30.箱体1的底面安装有四个自锁轮13,四个自锁轮13分别位于箱体1底面的四个边角处,箱体1的内壁安装有四个紫外线灯14,紫外线灯14可以对箱体1内部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垃圾较长时间的存放滋生较多的细菌。
31.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置的时候,工作人员通过把手二11将垃圾投入箱体1内部,然后启动电机6带动齿轮三7转动,通过齿轮三7转动能够带动齿轮一202转动,齿轮一202转动能够带动从动轮203转动,随着从动轮203的转动能够带动固定杆一204转动,通过固定杆一204的转动能够带动连接架206做圆周运动,通过连接架206的转动能够带动齿轮二207转动,由于齿轮二207与齿板208之间相啮合,所以齿轮二207转动能够带动齿板208滑动,通过
齿板208的滑动能够实现带动挤压板5在箱体1的内壁滑动,在挤压板5与箱门10的作用下能够将固体垃圾中所含有的液体挤压出来,液体从过滤板二4上所开设的预留孔进入收集箱301内,当液体中含有较小的垃圾时可以通过过滤板一304再次过滤分离,从而实现对垃圾的固液分离,方便人们使用。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