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阴角装配件及具有其的阴角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21 03:11:2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室内墙面装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阴角装配件及具有其的阴角装饰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装配式墙面在安装后,其阴角收边部分存在安装复杂或者安装后不牢靠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阴角装配件及具有其的阴角装饰结构,该阴角装配件的结构设计方便阴角装饰结构的安装,且在安装后的牢靠性相对较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阴角装配件,所述阴角装配件呈空腔结构,包括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
5.所述第一结构部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外板和第一内板,两者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一支撑板;
6.所述第二结构部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二外板和第二内板,两者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二支撑板;
7.所述第一结构部与所述第二结构部相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内板和所述第二内板之间通过弧形过渡板连接;
8.所述第一结构部远离所述弧形过渡板的一端具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结构部远离所述弧形过渡板的一端具有第二插槽。
9.本发明提供的阴角装配件,其整体呈空腔结构,包括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第一结构部的第一内板和第二结构部的第二内板通过弧形过渡板连接,并第一结构部在远离弧形过渡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插槽,第二结构部在远离弧形过渡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槽,装配时,可将墙面阴角部位的相垂直的第一饰面板和第二饰面板分别插入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这样,第一饰面板和第二饰面板被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限制,有利于提高稳固性,能够降低第一饰面板和第二饰面板的变形程度;同时,装配后,阴角装配件的弧形过渡板在阴角部位形成柔和过渡,有利于提高装饰的美观度,提升客户体验。
10.如上所述的阴角装配件,所述第一结构部包括固接在所述第一外板和所述第一内板之间的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外板包括第一板段,所述第一内板包括第一收边条,所述第一板段和所述第一收边条均位于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弧形过渡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板段、所述第一收边条和所述第一底板形成所述第一插槽。
11.如上所述的阴角装配件,所述第一板段具有向远离所述第一内板方向凹陷的第一槽部。
12.如上所述的阴角装配件,所述第一板段背向所述第一内板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
13.如上所述的阴角装配件,所述第二结构部包括固接在所述第二外板和所述第二内
板之间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外板包括第二板段,所述第二内板包括第二收边条,所述第二板段和所述第二收边条均位于所述第二底板远离所述弧形过渡板的一侧,所述第二板段、所述第二收边条和所述第二底板形成所述第二插槽。
14.如上所述的阴角装配件,所述第二板段具有向远离所述第二内板方向凹陷的第二槽部。
15.如上所述的阴角装配件,所述第二板段背向所述第二内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
16.如上所述的阴角装配件,所述第一结构部还包括第一端板,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一外板靠近所述弧形过渡板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外板垂直;
17.所述第二结构部包括第二端板,所述第二端板与所述第二外板靠近所述弧形过渡板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二外板垂直;
18.所述第一端板与所述第二端板连接,且两者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的连接处与所述弧形过渡板之间连接有斜支撑板。
19.如上所述的阴角装配件,所述第一内板、所述第二内板和所述弧形过渡板为一体结构。
20.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阴角装饰结构,包括第一饰面板和第二饰面板,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阴角装配件,所述阴角装配件固定于墙体,所述第一饰面板插装于所述第一插槽,所述第二饰面板插装于所述第二插槽。
21.由于上述阴角装配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所以包括该阴角装配件的阴角装饰结构也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重复论述。
22.如上所述的阴角装饰结构,所述第一饰面板和/或所述第二饰面板的背面设有胶垫。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阴角装配件的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
24.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阴角装饰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25.图3为图2中阴角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6.附图标记说明:
27.阴角装配件10,
28.第一内板11,第一收边条111,第一外板12,第一板段121,第一槽部1211,第一凸起1212,第一支撑板13,第一底板131,第一端板14,
29.第二内板15,第二收边条151,第二外板16,第二板段161,第二槽部1611,第二凸起1612,第二支撑板17,第二底板171,第二端板18;
30.弧形过渡板19,斜支撑板191;
31.第一饰面板21,第二饰面板22,胶垫23;
32.墙体30,第一找平龙骨31,第一找平螺栓32,第二找平龙骨33,第二找平螺栓34;
33.第一自攻钉41,第二自攻钉42。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35.本文中,“上、下、左、右”等方位用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而确立的,根据附图的不同,相应的位置关系可能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并不能将其理解为对保护范围的绝对限定;并“第一”和“第二”等用于仅仅用了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不表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顺序或主次关系等。
36.为方便理解和描述简洁,下文结合阴角装配件及具有该阴角装配件的阴角装饰结构一并说明,有益效果部分不再重复论述。
37.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阴角装配件的一种实施例的断面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阴角装饰结构的一种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阴角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8.该实施方式中,阴角装配件10整体呈空腔结构,包括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
39.第一结构部包括相平行设置的第一内板11和第一外板12,在第一内板11和第一外板12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一支撑板13;第二结构部包括相平设置的第二内板15和第二外板16,在第二内板15和第二外板16之间连接有若干第二支撑板17。这里以装配时靠近室内空间的一侧称之为内,相应地,靠近墙体30的一侧称之为外。
40.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相垂直设置,以与墙体阴角部位配合。
41.以图中所示方位,第一结构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二结构部沿左右方向延伸。
42.第一结构部的第一内板11和第二结构部的第二内板15之间通过弧形过渡板19连接;第一结构部远离弧形过渡板19的一端具有第一插槽,即图中第一结构部的上端具有第一插槽,第一插槽的开口朝上,第二结构部远离弧形过渡板19的一端具有第二插槽,即图中第二结构部的右端具有第二插槽,第二插槽的开口朝向右侧。
43.如上设置,可以理解,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相垂直,在实际装配时,该阴角装配件10位于墙面阴角位置,其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可与阴角部位的两个饰面板分别插装配合。
44.如图2所示,该实施方式中,阴角装饰结构包括上述阴角装配件10、第一饰面板21和第二饰面板22,阴角装配件10固定于墙体30的阴角部位,第一饰面板21与阴角装配件10的第一插槽插装配合,第二饰面板22与阴角装配件10的第二插槽插装配合,组装后,第一饰面板21和第二饰面板22相垂直,用于装饰阴角部位的两个相垂直的墙面。
45.如上,两个饰面板被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限制,有利于提高饰面板装配的稳固性,降低饰面板的变形程度,同时,组装后,阴角装配件10的第一内板11和第二内板15能够分别遮挡对应位置饰面板的切割边缘,第一内板11、第二内板15及弧形过渡板19使得阴角部位柔和过渡,有利于提高装饰的美观度,提升客户体验。
46.再参考图1,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结构部包括固接在第一外板12和第一内板11之间的第一底板131,第一外板12包括第一板段121,第一内板11包括第一收边条111,第一板段121和第一收边条111均位于第一底板131远离弧形过渡板19的一侧,以图1所示方位,即第一板段121和第一收边条111均位于第一底板131的上端,这样,第一板段121、第一收边条111和第一底板131形成前述第一插槽,第一饰面板21插入该第一插槽后,具体是第一收边条111遮挡第一饰面板21的切割边缘。
47.该实施方式中,第二结构部包括固接在第二外板16和第二内板15之间的第二底板171,第二外板16包括第二板段161,第二内板15包括第二收边条151,第二板段161和第二收
边条151均位于第二底板171远离弧形过渡板19的一侧,以图1所示方位,即第二板段161和第二收边条151均位于第二底板171的右侧,这样,第二板段161、第二收边条151和第二底板171形成前述第二插槽,第二饰面板22插入该第二插槽后,具体是第二收边条151遮挡第二饰面板22的切割边缘。
48.图示方案中,阴角装配件10的第一外板12和第一内板11之间固接有一个第一支撑板13,第二外板16和第二内板15之间固接有一个第二支撑板17,可以理解,具体设置时,根据第一结构部和第二结构部的长度,第一支撑板13和第二支撑板17的数目可以有两个以上,其排布以使得阴角装配件10的结构稳固为准。
49.实际上,也可将前述第一底板131和第二底板171看做是支撑板,这样,第一结构部设有两个支撑板,将远离弧形过渡板19的支撑板用作插槽的底板,第二结构部同样理解。
50.该实施方式中,第一结构部还包括第一端板14,第一端板14靠近弧形过渡板19所在侧,第一端板14与第一外板12靠近弧形过渡板19的一端连接,以图1所示方位,即第一端板14与第一外板12的下端连接,且与第一外板12垂直设置;第二结构部还包括第二端板18,第二端板18靠近弧形过渡板19所在侧,第二端板18与第二外板16靠近弧形过渡板19的一端连接,以图1所示方位,即第二端板18与第二外板16的左端连接,且与第二外板16垂直设置;第一端板14和第二端板18连接且垂直设置,在第一端板14和第二端板18的连接处与弧形过渡板19之间连接有斜支撑板191,以确保阴角装配件10在阴角处的结构强度。
51.本方案中,如图1所示,第一内板11、第二内板15和弧形过渡板19为一体结构,如此可减少阴角装配件10的连接点,确保其强度,同时能够使得阴角部位过渡圆滑,实际应用中,可以在第一内板11、第二内板15和弧形过渡板19形成的一体板的表面贴附饰面层,该饰面层可与第一饰面板21和第二饰面板22同膜同色,以提升装饰效果。
52.具体的方案中,第一板段121具有向远离第一内板11方向凹陷的第一槽部1211,以图1所示方位来说,第一板段121具有向左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一槽部1211;第二板段161具有向远离第二内板15方向凹陷的第二槽部1611,以图1所示方位来说,第二板段161具有向下侧方向凹陷形成的第二槽部1611。
53.结合图2,在装配时,阴角装配件10的第一外板12与阴角部位的一个墙面固定,第二外板16与阴角部位的另一个墙面固定,固定时,通过采用的是紧固件的可拆卸方式,第一槽部1211和第二槽部1611的设置,可以将紧固件的头部置于其中,而不影响两个插槽与两个饰面板的配合。
54.具体应用中,在墙体30阴角部位的两个墙面分别安装有找平龙骨,以确保组装后对应墙面的饰面板的平整度。
55.结合图2和图3,墙体30的位于左侧的墙面通过第一找平螺栓32固定有第一找平龙骨31,墙体30的位于下方的墙面通过第二找平螺栓34固定有第二找平龙骨33,组装时,阴角装配件10的第一外板12和第二外板16分别固定在第一找平龙骨31和第二找平龙骨33上,图示中,第一外板12的第一板段121具体通过第一自攻钉41与第一找平龙骨31固定,第二外板16的第二板段161具体通过第二自攻钉42与第二找平龙骨33固定,固定后,第一自攻钉41和第二自攻钉42的钉头分别位于第一槽部1211和第二槽部1611内,如此,可避免第一自攻钉41的钉头凸出第一板段121,第二自攻钉42的钉头凸出第二板段161,从而不会妨碍第一饰面板21与第一插槽的插装配合,第二饰面板22与第二插槽的插装配合。
56.在实际应用中,若阴角装配件10与腔体30的固定方式为粘接等其他方式,也可以不设置前述第一槽部1211和第二槽部1611,当然,根据具体安装方式的不同,也可以只设置第一槽部1211或者只设置第二槽部1611,只要不影响饰面板的组装即可。
57.该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板段121背向第一内板11的一侧,即朝向墙体30的一侧设有第一凸起1212,图示中,第一板段121只设有一个第一凸起1212,该第一凸起1212具体位于第一板段121远离第一底板131的端部,组装时,第一板段121可通过第一凸起1212与第一找平龙骨31抵接,有利于提高第一板段121与第一找平龙骨31通过第一自攻钉41连接时的稳定性。
58.在第二板段161背向第二内板15的一侧,即朝向墙体30的一侧设有第二凸起1612,图示是,第二板段161只设有一个第二凸起1612,该第二凸起1612具体位于第二板段161远离第二底板171的端部,组装时,第二板段161可通过第二凸起1612与第二找平龙骨32抵接,有利于提高第二板段161与第二找平龙骨32通过第二自攻钉42连接时的稳定性。
59.需要指出的是,装配时,阴角装配件10的第一外板12与第一找平龙骨31抵接,所以,在设置时,第一外板12的第一凸起1212、第一槽部1211的外壁面应处于同一平面,以便与第一找平龙骨31抵接,第一外板12靠近弧形过渡板19的部位也应与第一槽部1211的外壁面处于同一平面,参考图1,为方便第一外板12的第一板段121设置第一槽部1211,以及第一外板12的外壁面与第一找平龙骨31贴合,第一外板12还具有向第一内板11方向凹陷的槽结构,该槽结构与第一槽部1211邻接,图1中,该槽结构的一部分位于第一板段121,另一部分位于与第一板段121邻接的板段上。第二外板16的结构可类似理解,此处不再赘述。
60.该实施方式中,还可在第一饰面板21和第二饰面板22的背面(即朝向墙体30的一面)设置胶垫23,胶垫23的设置有利于降低噪音,起到隔声的效果。
61.该阴角装饰结构在组装前,先使第一找平龙骨31通过第一找平螺栓32与阴角的第一墙面连接并找平,第二找平龙骨33通过第二找平螺栓34与阴角的第二墙面连接并找平;接着将阴角装配件10的第一板段121通过第一自攻钉41与第一找平龙骨31固定,第二板段161通过第二自攻钉42与第二找平龙骨33固定;在第一饰面板21和第二饰面板22的背面均设置胶垫23后,分别插入阴角装配件10的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内。
62.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阴角装配件及具有其的阴角装饰结构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