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3:00:0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装置(10),与制冷循环(1)连接而对车辆用的多个电池(b)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具备:制冷剂导入部(12),其导入与所述电池(b)进行热交换的制冷剂;膨胀装置(14),其使从所述制冷剂导入部(12)导入的制冷剂膨胀;制冷剂分配装置(16),其具有供在所述膨胀装置(14)膨胀的制冷剂流入的膨胀制冷剂流入部(17)和多个分配制冷剂流出部(18a,18b),将从所述膨胀制冷剂流入部(17)流入的制冷剂分配至所述多个分配制冷剂流出部(18a,18b);多个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a,20b),其分别与所述制冷剂分配装置(16)的所述多个分配制冷剂流出部(18a,18b)连接;多个热交换单元(30a,30b),其分别与所述多个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a,20b)连接,使在各热交换单元中流动的制冷剂与对应的电池(b)之间进行热交换;多个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22b),其分别与所述多个热交换单元(30a,30b)连接而供与所述电池(b)进行了热交换的制冷剂流入;制冷剂合流装置(24),其具有分别与所述多个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22b)连接的多个合流制冷剂流入部(25a,25b)而使流经所述多个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22b)的制冷剂合流,并且使合流的制冷剂流出至所述制冷循环(1);以所述多个热交换单元(30a,30b)中的一个热交换单元(30a)的制冷剂的流通量少于其他热交换单元(30b)的制冷剂的流通量的方式形成所述多个分配制冷剂流出部(18a,18b)、所述多个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a,20b)、所述多个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22b)或者所述多个合流制冷剂流入部(25a,25b),在与所述一个热交换单元(30a)连接的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设有对该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中的制冷剂的温度或温度和压力进行检测的下游侧检测装置(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通过使与所述一个热交换单元(30a)连接的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a)以及与该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a)连接的分配制冷剂流出部(18a)的最小流路剖面积小于与所述其他热交换单元(30b)连接的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b)以及与该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b)连接的分配制冷剂流出部(18b)的最小流路剖面积,或者,通过使与所述一个热交换单元(30a)连接的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以及与该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连接的合流制冷剂流入部(25a)的最小流路剖面积小于与所述其他热交换单元(30b)连接的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b)以及与该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b)连接的合流制冷剂流入部(25b)的最小流路剖面积,所述一个热交换单元(30a)的制冷剂的流通量少于所述其他热交换单元(30b)的制冷剂的流通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一个热交换单元(30a)连接的所述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a)或所述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或者、在与该制冷剂流路(20a,22a)连接的所述分配制冷剂流出部(18a)或所述合流制冷剂流入部(25a),设有规定该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a)和该分配制冷剂流出部(18a)的最小流路剖面积或该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和该合流制冷剂流入部(25a)的最小流路剖面积的节流部(4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45)设置于与所述一个热交换单元(30a)连接的所述下游侧制冷剂流路
(22a)或与该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连接的所述合流制冷剂流入部(25a)。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45)设置于与所述多个热交换单元(30a,30b)中的仅一个热交换单元(30a)连接的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a)或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或者、与该制冷剂流路(20a,22a)连接的分配制冷剂流出部(18a)或合流制冷剂流入部(25a)。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45)同与所述一个热交换单元(30a)连接的所述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a)或所述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或者、与该制冷剂流路(20a,22a)连接的所述分配制冷剂流出部(18a)或所述合流制冷剂流入部(25a)分体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部(45)同与所述一个热交换单元(30a)连接的所述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a)或所述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或者、与该制冷剂流路(20a,22a)连接的所述分配制冷剂流出部(18a)或所述合流制冷剂流入部(25a)一体形成。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具备上游侧检测装置(50),该上游侧检测装置(50)对在所述膨胀装置(14)中膨胀后且流入所述热交换单元(30a,30b)前的制冷剂的温度或压力进行检测。

技术总结
提供一种能够抑制产品成本,并且适当地对制冷剂的流量进行调节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10)具备:膨胀装置(14),其使制冷剂膨胀;制冷剂分配装置(16);多个上游侧制冷剂流路(20a,20b);多个热交换单元(30a,30b);多个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22b);制冷剂合流装置(24),其使流经多个下游侧制冷剂流路的制冷剂合流;一个热交换单元(30a)的制冷剂的流通量少于其他热交换单元(30b)的制冷剂的流通量,在与上述一个热交换单元(30a)连接的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设有对该下游侧制冷剂流路(22a)中的制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下游侧检测装置(40)。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下游侧检测装置(40)。冷剂的温度进行检测的下游侧检测装置(40)。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知 仓桥和也 王鸣笛 高桥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2020.10.06
技术公布日:2022/5/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