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蜗壳结构及水流系统、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2:59:0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蜗壳结构及水流系统、清洗机。


背景技术:

2.对于台式、柜式洗碗机来说,由于其洗涤空间很大,为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一般设计有顶、中、下三个喷臂;工作时,洗涤泵把水通过管道输送到顶、中、下喷臂,水从顶、中喷臂和下喷臂中喷出并冲洗餐具后回落到洗碗机底部的水杯中,洗涤泵把回落的水再次输送到顶、中、下喷臂,完成一个循环。
3.例如,申请公开号为cn106859563a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节能的洗碗机》(申请号:cn201611232345.5)披露了一种结构,其包括用于容纳餐具并提供清洗空间的腔体、用于喷水清洗餐具的喷淋系统和用于抽水并向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体;喷淋系统设置于腔体内;泵体的抽水端连通腔体,供水端连通喷淋系统;喷淋系统包括内水管和两套以上喷淋装置,两套以上喷淋装置分别设置于内水管上;泵体的供水端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对应两套以上喷淋装置设置有两个以上出水口,喷淋装置与相应的出水口连通;工作时,分水装置根据指令导通一个以上出水口,使一套以上喷淋装置进行清洗工作。
4.在上述现有能进行底部喷淋、顶部喷淋的洗碗机中,用于为喷淋系统供水的泵一般采用封闭式结构,即将洗涤泵的蜗壳设于箱体下方,蜗壳内设置有能转动的叶轮,洗涤泵蜗壳的进水口与洗涤腔底部相连通,蜗壳的出水口连接有分水装置,该分水装置将水流分为向底部喷淋臂供水的第一支路和向顶部喷淋臂供水的第二支路。由于顶部喷淋用水与底部喷淋用水的水压均由洗涤泵独立供给,导致分流后每个支路上水流的扬程、流量及冲击力均大幅下降,影响清洗效果;同时,固定在箱体下方的封闭式蜗壳难以拆装及清洁,长时间使用后会因残渣积累而滋生细菌,不仅影响洗涤效果且会给用户造成不好的体验。
5.另外,蜗壳结构直接影响泵的供水能力,而现有技术中的蜗壳已经比较成熟,在蜗壳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也无法提升水流扬程及流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有利于提高水流的扬程及水流量进而提高清洗效果的蜗壳结构。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蜗壳结构的水流系统,该水流系统通过分别单独为两路洗涤用水提供动力从而提高扬程及水流量进而提高清洗效果。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有上述水流系统的清洗机。
9.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10.一种蜗壳结构,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下部的第二容置腔,所述下壳体的侧部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中的第一进水口,所述下壳体
的下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二动力部件的第三容置腔,所述下壳体的底部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中的第二进水口,所述下壳体的侧部连接有供水自第三容置腔输出的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
11.优选地,所述下壳体的侧部切向连接有供水自第三容置腔输出的导水管道,所述的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分别连接于导水管道的输出端处。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的能力损失,以保持水流较大的扬程及压力。
12.进一步优选,所述导水管道的输出端处沿水流方向内径逐渐收缩形成平滑过渡的第一导流结构,所述第一输出管与第二输出管的衔接处成形有v形的第二导流结构,且该v形结构的尖端朝向导水管道的中部对应来水方向布置。第一导流结构先对导水管道的输出水流进行引导、加压,再通过v形的第二导流结构进行快速分流进入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中,上述导流结构有利于在分流时降低能量损失并对水流进行一定的增压,提高喷射水流的扬程。
13.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出管成形为与导水管道内水流方向基本一致的s形结构,所述第二输出管成形为能将导水管道内水流向旁侧引导的z形结构。所述s形结构的出口端与z形结构的出口端朝向均与导水管道内水流的流动方向保持一致。上述结构一方面为了适配不同位置的供水管道结构,另一方面,尽量降低能量损失。
14.本实用新型的蜗壳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下壳体之上的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上部的第一容置腔,所述上壳体的顶壁和/或侧壁上开有与第一容置腔流体连通的喷孔。该上壳体构成清洗机的底部喷淋臂结构,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蜗壳形成开放式蜗壳,便于安装及清洁。
15.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下壳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容置腔与第三容置腔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的隔板,所述第三容置腔位于隔板下方且大致呈圆盘状。使第二容置腔与第三容置腔相对独立,便于分别为下喷淋、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降低相互之间的流体扰动,避免了吸力分配导致“抢水”问题,减小能力损失,以提高水流扬程、水流量及喷射力度。
16.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置腔位于隔板上方且竖向延伸,所述第二容置腔的内径小于第三容置腔的内径且与第一动力部件的下部相适配。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时的能力损失。
17.优选地,所述隔板的顶壁上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形围板,该围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共同围合成与第二容置腔相连通的进水通道,该进水通道的外端口构成所述的第一进水口。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将进水通道置于第二容置腔的底部,有利于降低水流扰动,进一步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时的能力损失。
18.为了便于装配,所述下壳体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板,所述上壳体约束在该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卡圈,所述上壳体的底壁上设置有能转动地穿过卡圈布置且与卡圈底壁相卡接限位的卡脚,从而将上壳体脱卸式连接在下壳体的顶部。
19.一种应用有上述蜗壳结构的水流系统,包括:
20.所述的蜗壳结构;
21.上叶轮,所述上叶轮的上部能转动地设于第一容置腔中,用于将第一容置腔中的
水分散并自喷孔喷出;所述上叶轮的下部能转动地设于第二容置腔中,用于将水经第一进水口汲入第二容置腔中并向第一容置腔输送;
22.下叶轮,能转动地设于所述第三容置腔中,用于将水经第二进水口汲入第三容置腔中并经出水口输出;
23.驱动件,设于所述蜗壳下方,该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向上延伸且与上叶轮、下叶轮相连接。
24.一种应用有上述水流系统的清洗机,包括箱体及能将箱体底部的水向上输送的供水管道,所述供水管道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第一分支管道、第二分支管道,所述第一分支管道用于将水流输送至箱体顶部,所述第二分支管道用于将水流输送至箱体中部,所述下壳体约束在箱体内底壁上且第一输出管与第一分支管道相连接、第二输出管与第二分支管道相连接。
25.优选地,所述箱体设置相对独立的第一导水腔、第二导水腔,所述第一导水腔的侧部开有与第一输出管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进水开口,所述第一导水腔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分支管道的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一出水开口,所述第二导水腔的侧部开有与第二输出管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二进水开口,所述第二导水腔的顶部开有与第二分支管道的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二出水开口。采用这样的结构,就不需要单独设置分水阀,有利于简化清洗机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放式水泵的蜗壳结构,其中,位于上部的第二容置腔为底部喷淋供水,位于下部的第三容置腔为顶部和/或中部喷淋供水,由于两路水流的动力由相应的泵独立供给,提高了各路水流的扬程及水流量,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并且,下壳体的出口处设置相对独立的第一输出管、第二输出管,分别为顶部、中部供水,不需要单独设置分水阀,简化了整体结构,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洗机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水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图2的剖视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体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体的剖视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壳体的另一剖视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箱体与供水管道、下壳体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6.本实施例的水泵的蜗壳结构适用于双泵系统,即能提供双向动力的泵系统,双泵系统可应用于体积较大的洗碗机中,为底部喷淋、顶部喷淋和/或中部喷淋供水,当然也不限于该使用环境。
37.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蜗壳结构包括上壳体3及下壳体4,上壳体3具有在长度
方向上延伸的本体,该本体的中央部位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上部的第一容置腔31,该本体的两侧分别具有与第一容置腔31相连通的流道,上壳体3的顶壁上开有与流道相连通的喷孔32。下壳体4连接于上壳体3的下方,下壳体4的上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一动力部件下部的第二容置腔41,该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一容置腔31相对应连通,下壳体4的侧部开有供水进入第二容置腔41中的第一进水口411;下壳体4的下部具有用于安装第二动力部件的第三容置腔42,下壳体4的底部开有供水进入第三容置腔42中的第二进水口421,下壳体4的侧部连接有供水自第三容置腔42输出的第一输出管401、第二输出管402。
38.具体的,如图4~7所示,下壳体4的侧部切向连接有供水自第三容置腔42输出的导水管道423,第一输出管401、第二输出管402分别连接于导水管道423的输出端处。如图6所示,导水管道423的输出端处沿水流方向内径逐渐收缩形成平滑过渡的第一导流结构403,第一输出管401与第二输出管402的衔接处成形有v形的第二导流结构404,且该v形结构的尖端朝向导水管道423的中部对应来水方向布置。第一导流结构403先对导水管道423的输出水流进行引导、加压,再通过v形的第二导流结构404进行快速分流进入第一输出管401、第二输出管402中,上述导流结构有利于在分流时降低能量损失并对水流进行一定的增压,提高喷射水流的扬程。
39.上述第一输出管401成形为与导水管道423内水流方向基本一致的s形结构,第二输出管402成形为能将导水管道423内水流向旁侧引导的z形结构。s形结构的出口端与z形结构的出口端朝向均与导水管道423内水流的流动方向保持一致。上述结构一方面为了适配不同位置的供水管道结构,另一方面,尽量降低能量损失。
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下壳体4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将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三容置腔42分隔为相对独立的腔体的隔板43,第三容置腔42位于隔板43下方且大致呈圆盘状。使第二容置腔41与第三容置腔42相对独立,便于分别为下喷淋、顶部和/或中部喷淋独立供水,降低相互之间的流体扰动,减小能力损失,以提高水流扬程、水流量及喷射力度。
41.上述第二容置腔41位于隔板43上方且竖向延伸,第二容置腔41的内径小于第三容置腔42的内径且与第一动力部件的下部相适配。该结构有利于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41时的能力损失。
42.如图4、5、6所述,上述隔板43的顶壁上设置有横向延伸的∩形围板431,该围板431与隔板43之间共同围合成与第二容置腔41相连通的进水通道432,该进水通道432的外端口构成第一进水口411。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便于生产制造,而且将进水通道432置于第二容置腔41的底部,有利于降低水流扰动,进一步降低水流在流经第二容置腔42时的能力损失。
43.为了便于装配,下壳体4上部的外周壁上设置有沿径向延伸的支撑板44,上壳体3约束在该支撑板44上。支撑板44的上壁面上设置有卡圈441,上壳体3的底壁上设置有能转动地穿过卡圈441布置且与卡圈441底壁相卡接限位的卡脚33,从而将上壳体3脱卸式连接在下壳体4的顶部。
44.本实施例应用有上述蜗壳结构的水流系统包括蜗壳结构、上叶轮1、下叶轮2及驱动件5,上叶轮1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一轴11及在第一轴11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且沿轴向延伸的多个第一叶片12,第一叶片12的上部为离心叶片、下部为轴流叶片。下叶轮2具有位于中心的第二轴21及在第二轴21的周面上沿周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叶片22,第二叶片22为离心叶片。上叶轮1的上部能转动地设于第一容置腔31中,用于将第一容置腔31中的水分
散并自喷孔32喷出;上叶轮1的下部能转动地设于第二容置腔41中,用于将水经第一进水口411汲入第二容置腔41中并向第一容置腔31输送。下叶轮2能转动地设于第三容置腔42中,用于将水经第二进水口421汲入第三容置腔42中并经第一输出管401、第二输出管402输出。驱动件5为电机,输出轴竖向延伸且与上叶轮1、下叶轮2相连接,用于驱动上叶轮1、下叶轮2转动。
45.本实施例应用有上述水流系统的清洗机包括箱体6及能将箱体6底部的水向上输送的供水管道7,供水管道7中具有相对独立的第一分支管道71、第二分支管道72,第一分支管道71用于将水流输送至箱体6顶部,第二分支管道72用于将水流输送至箱体6中部,下壳体4通过螺钉或卡扣约束在箱体6内底壁上且第一输出管401与第一分支管道71相连接、第二输出管402与第二分支管道72相连接。
46.如图8所示,箱体6设置相对独立的第一导水腔601、第二导水腔602,第一导水腔601的侧部开有与第一输出管401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一进水开口611,第一导水腔601的顶部开有与第一分支管道71的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一出水开口612,第二导水腔602的侧部开有与第二输出管402的输出端相连接的第二进水开口621,第二导水腔602的顶部开有与第二分支管道72的输入端相连接的第二出水开口622。采用这样的结构,就不需要单独设置分水阀,有利于简化清洗机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47.使用时,驱动件5的输出轴转动,带动上叶轮1、下叶轮2转动,第一叶片12下部的轴流叶片将水自第一进水口411吸入第二容置腔41并向上输送至第一容置腔31中,第一容置腔31中的水在第一叶片12上部的作用下经喷孔32喷出;第二叶片22将水自第二进水口421吸入第三容置腔42中,并在周向上沿导水管道423输出后,经第一输出管401、第一分支管道71将水流输送至箱体6顶部喷淋,经第二输出管402、第二分支管道72用于将水流输送至箱体6中部喷淋。
48.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