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建筑工程用小型建筑材料研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2:33: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材料研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建筑工程用小型建筑材料研磨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研磨,以达到使用要求,现有的建筑材料研磨装置对建筑材料的研磨次数有限,对于较硬的建筑材料不能够彻底的进行粉碎,导致研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工程用小型建筑材料研磨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工程用小型建筑材料研磨装置,包括研磨壳体,所述研磨壳体内开设有研磨腔,所述研磨腔内对称设置有第一研磨辊和第二研磨辊,且所述第一研磨辊和所述第二研磨辊相对转动,所述第二研磨辊的侧面与所述研磨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一研磨辊上设置有多个研磨球,所述第二研磨辊上开设有多个研磨槽,多个所述研磨槽分别用于容纳多个所述研磨球,所述研磨壳体上设置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研磨辊和所述第二研磨辊的转动。
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所述研磨壳体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安装壳体,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均位于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且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研磨辊辊轴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研磨辊辊轴的一端均穿过所述研磨壳体的一侧面,并与所述从动齿轮和所述主动齿轮连接,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安装壳体的内部,所述电机输出轴的端部与所述主动齿轮远离所述第二研磨辊的一端连接。
6.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研磨腔的内壁上开设有下料口,所述下料口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二研磨辊的下方,所述过滤网的一侧面与所述第二研磨辊的一侧面相接触。
7.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料口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设置用同一个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多个插杆,多个所述插杆均可插入所述过滤网上的过滤孔内。
8.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滑槽之间转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上套接有两个凸轮,两个所述凸轮分别与两个所述滑块相接触,所述转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研磨壳体的一侧面并设置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位于所述安装壳体内,所述驱动齿轮与所述主动齿轮相啮合。
9.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研磨壳体上设置有集料壳体,所述集料壳体内设置有
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位于所述下料口的下方。
10.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研磨腔内开设有多个过滤通孔,多个所述过滤通孔均位于所述第一研磨辊和所述导料板之间。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该建筑工程用小型建筑材料研磨装置通过设置第一研磨辊和第二研磨辊,第一研磨辊和第二研磨辊相对转动能够对建筑材料进行挤压研磨,初次挤压后的建筑材料会滑落至研磨腔底部,由于第二研磨辊与研磨腔内壁贴合,利用第二研磨辊上开设的研磨槽,使得研磨槽能够对研磨腔底部的建筑材料进行装载,利用第一研磨辊上设置的研磨腔,使得研磨腔能够对研磨槽内的建筑材料进行挤压研磨,使得建筑材料能够在研磨腔内进行多次的研磨,提高研磨效果;
13.该建筑工程用小型建筑材料研磨装置通过设置滑块,利用滑块上设置的支撑架,再利用支撑架上设置的插杆,使得插杆能够插入过滤网上的过滤孔内,能够防止过滤网堵塞,确保研磨后的建筑材料能够顺利的排出研磨腔。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研磨壳体;2、研磨腔;3、第一研磨辊;4、第二研磨辊;5、研磨球;6、研磨槽;7、电机;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安装壳体;11、下料口;12、过滤网;13、滑槽;14、滑块;15、支撑架;16、插杆;17、转杆;18、凸轮;19、驱动齿轮; 20、集料壳体;21、导料板;22、过滤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建筑工程用小型建筑材料研磨装置,包括研磨壳体1,研磨壳体1内开设有研磨腔2,研磨腔2内对称设置有第一研磨辊3和第二研磨辊4,且第一研磨辊3和第二研磨辊4相对转动,当建筑材料落入第一研磨辊3和第二研磨辊4之间时,第一研磨辊3和第二研磨辊4能够将建筑材料挤压破碎,第二研磨辊 4的侧面与研磨腔2的内壁相接触,第一研磨辊3上设置有多个研磨球5,第二研磨辊4 上开设有多个研磨槽6,多个研磨槽6分别用于容纳多个研磨球5,研磨后的建筑材料会滑落至研磨腔2的底部,当研磨槽6转动至研磨腔2底部时,能够将研磨腔2底部的建筑材料装载在其内部,通过第二研磨辊4与研磨腔2的贴合,能够将研磨腔2底部的建筑材料转运到第二研磨辊4的上方,当第一研磨辊3带动研磨球5转动至研磨槽6内时,能够对研磨槽6内的建筑材料进行挤压,随着第一研磨辊3和第二研磨辊4的转动能够实现多次研磨的效果,研磨壳体1上设置有驱动
机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研磨辊3和第二研磨辊4的转动,驱动机构包括电机7、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9,研磨壳体1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安装壳体10,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9均位于安装壳体10的内部,且主动齿轮8 与从动齿轮9相啮合,第一研磨辊3辊轴的一端和第二研磨辊4辊轴的一端均穿过研磨壳体1的一侧面,并与从动齿轮9和主动齿轮8连接,电机7设置在安装壳体10的内部,电机7输出轴的端部与主动齿轮8远离第二研磨辊4的一端连接,通过电机7能够带动第二研磨辊4转动,然后利用主动齿轮8与从动齿轮9之间的啮合,使得第一研磨辊3和第二研磨辊4能够相对转动,研磨腔2的内壁上开设有下料口11,使得研磨后的建筑材料能够通过下料口11排出,下料口11内设置有过滤网12,过滤网12位于第二研磨辊4的下方,过滤网12的一侧面与第二研磨辊4的一侧面相接触,当颗粒较小的建筑材料经过过滤网12时会掉落排出研磨腔2,当颗粒较大的建筑材料经过过滤网12时会被过滤网12拦截在研磨腔2内,使得研磨槽6能够对颗粒较大的建筑材料进行装载。
21.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下料口11内对称开设有两个滑槽13,滑槽13内滑动设置有滑块14,两个滑块14之间设置用同一个支撑架15,支撑架15上设置有多个插杆16,多个插杆16均可插入过滤网12上的过滤孔内,上下滑动滑块14能够带动支撑架 15和支撑架15上的插杆16移动,使插杆16能够插入过滤网12上的过滤孔内,能够防止建筑材料堵塞过滤网12,两个滑槽13之间转动设置有转杆17,转杆17上套接有两个凸轮18,两个凸轮18分别与两个滑块14相接触,转杆17的一端穿过研磨壳体1的一侧面并设置有驱动齿轮19,驱动齿轮19位于安装壳体10内,驱动齿轮19与主动齿轮8相啮合,电机7通过主动齿轮8和驱动齿轮19的啮合能够带动转杆17转动,转杆17转动时能够带动凸轮18转动,使得凸轮18能够推动滑块14上下移动,从而使得插杆16能够插入过滤网12内。
22.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研磨壳体1上设置有集料壳体20,集料壳体20内设置有导料板21,导料板21位于下料口11的下方,设置收集壳体和导料板21能够便于集中收集粉碎研磨后的建筑材料,研磨腔2内开设有多个过滤通孔22,多个过滤通孔22 均位于第一研磨辊3和导料板21之间,使得粘在第一研磨辊3上的建筑材料能够通过过滤通孔22落入导料板21上。
23.在使用时,首先启动电机7,使得电机7带动第二研磨辊4转动,同时能够通过主动齿轮8和从动齿轮9带动第一研磨辊3与第二研磨辊4相对转动,将建筑材料从研磨壳体1上方加入,加入的建筑材料会经过第一研磨辊3和第二研磨辊4的挤压,挤压后的建筑材料会分成大颗粒的建筑材料和小颗粒的建筑材料,小颗粒的建筑材料经过过滤网12后会下落到导料板21上,大颗粒的建筑材料会停留在过滤网12上,当研磨槽6转动经过时能够将大颗粒的建筑材料装载在其内部,然后经过转动与研磨球5能够与研磨槽6接触,能够对研磨槽6内的大颗粒建筑材料进行挤压,如此反复进行多次研磨挤压,同时主动齿轮8会通过驱动齿轮19带动转杆17转动,使得凸轮18转动推动滑块14上下移动,滑块 14的移动能够带动插杆16上下移动,将过滤网12内部卡住的大颗粒建筑材料推至过滤网 12上方。
24.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
所固有的要素。
2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