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22:32: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变压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2.变压器是电子产品中不可或缺的电子零件之一,而变压器的主要作用的转换电子电路中的驱动电压,如计算机主机使用的工作电压降压变压器等,故变压器的规格种类相当繁杂,很少有固定的规格,大都因客户的需求而定制变压器。
3.为了因应电子组件小型化及二次侧及多组的线圈输入及输出接脚,若为高压或高频的变压器,每个接脚间的隔离距离及线圈出线端的走线都必须符合安规的隔离距离,因此就需要加大变压器的体积以符合需求,如此又要体积小又要符合安规需求,这对小型化变压器而言相当的矛盾,所以变压器结构的设计人员是相当难以克服的问题。
4.如图1所示,现有的变压器结构为了分离原副边,增大原边和副边的漏感,往往在绕线中心柱上加入叶片28作为挡片,将绕线区域分为上绕线区29和下绕线区30来分离原副边。这样的做法往往会造成变压器的高度尺寸相对较大,从而造成产品因为变压器的高度而变大,不利于变压器小型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变压器绕线架设计成一次侧绕线架与二次侧绕线架叠层组合的架构,在第一绕线架绕完线之后可将其至于第二绕线架的的容置空间内,再进行第二绕线架的绕线,不增加变压器高度尺寸的情况下分离原副边,增大原边和副边的漏感保证两个绕线架组合成一个绕线架,并且可以保证安规的距离。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包括:
8.第一绕线架,其中央垂直设有第一中心柱,所述第一中心柱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中心柱上端延伸有第一上板,且第一中心柱上端开口处设有卡扣,所述第一中心柱下端延伸有第一下板,第一下板的两侧边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接脚区和第二接脚区;
9.第二绕线架,其中央垂直设有第二中心柱,所述第二中心柱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二贯孔,所述第二中心柱上端延伸有第二上板,且第二中心柱上端开口处设有卡槽;
10.其中,第一绕线架的卡扣与第二绕线架的卡槽组合形成限位结构,且所述第一绕线架的第一中心柱与第二绕线架的第二中心柱之间形成供变压器绕线的容置空间。
11.上述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一接脚区设有多个垂直向下的第一接线柱,且两相邻接线柱之间设有走线槽。
12.上述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二接脚区设有多个垂直向下的第二接线柱,且两相邻接线柱之间设有出线孔。
13.上述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一中心柱的外侧表面与第一上板和第
一下板之间形成第一绕线区,用以缠绕第一线圈,且所述第一线圈的引出端经走线槽挂至第一接线柱。
14.上述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绕线区呈“工”字型。
15.上述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二中心柱的外侧表面与第二上板之间形成第二绕线区,用以缠绕第二线圈,且所述第二线圈的引出端经出线孔挂至第二绕线柱。
16.上述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中,所述第二绕线区呈“t”字型。
1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在不增加变压器高度尺寸的情况下分离原副边绕线,增大原边和副边的漏感。
18.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19.图1为现有变压器分离原副边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线架与第二线架的分解示意图。
22.其中,附图标记:
23.10第二绕线架
24.11第二上板
25.12第二中心柱
26.13第二绕线架卡槽
27.14第一绕线架卡扣
28.15第一上板
29.16第一中心柱
30.17第一接脚区
31.18第一接线柱
32.19第一下板
33.20第二接脚区
34.21第二接线柱
35.22第一绕线架
36.23出线孔
37.24第一通孔
38.25第二贯孔
39.26上铁芯
40.27下铁芯
41.28叶片
42.29上绕线区
43.30下绕线区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45.如图2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包括第一绕线架22,其中央垂直设有第一中心柱16,第一中心柱16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一通孔24,第一中心柱16上端延伸有第一上板15,且第一中心柱16上端开口处设有卡扣14,第一中心柱16下端延伸有第一下板19,第一下板19的两侧边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接脚区17和第二接脚区20;第一接脚区17设有多个垂直向下的第一接线柱18,且两相邻接线柱之间设有走线槽,第二接脚区设有多个垂直向下的第二接线柱21,且两相邻接线柱之间设有出线孔23。
46.第二绕线架10,其中央垂直设有第二中心柱12,第二中心柱12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二贯孔25,第二中心柱12上端延伸有第二上板11,且第二中心柱12上端开口处设有卡槽13;
47.其中,第一绕线架22的卡扣14与第二绕线架10的卡槽13组合形成限位结构,且第一绕线架22的第一中心柱18与第二绕线架10的第二中心柱12之间形成供变压器绕线的容置空间。
48.第一中心柱16的外侧表面与第一上板15和第一下板19之间形成第一绕线区,第一绕线区呈“工”字型,用以缠绕第一线圈,且第一线圈的引出端经走线槽挂至第一接线柱18。
49.第二中心柱12的外侧表面与第二上板11之间形成第二绕线区,第二绕线区呈“t”字型,用以缠绕第二线圈,且第二线圈的引出端经出线孔23挂至第二绕线柱21。
50.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在第一绕线架22的第一绕线区缠绕第一线圈,并将第一线圈的引出端经走线槽挂至第一接线柱18后,第二绕线架10的第二贯孔25盖住第一绕线区及其缠绕的第一线圈,第一绕线架22的卡扣14与第二绕线架10的卡槽13组合形成限位结构,然后在第二绕线架10的第二绕线区缠绕第二线圈,并将第二线圈的引出端经出线孔23挂至第二绕线柱21。


技术特征:
1.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绕线架,其中央垂直设有第一中心柱,所述第一中心柱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中心柱上端延伸有第一上板,且第一中心柱上端开口处设有卡扣,所述第一中心柱下端延伸有第一下板,第一下板的两侧边端部分别设有第一接脚区和第二接脚区;第二绕线架,其中央垂直设有第二中心柱,所述第二中心柱具有贯穿自身的第二贯孔,所述第二中心柱上端延伸有第二上板,且第二中心柱上端开口处设有卡槽;其中,第一绕线架的卡扣与第二绕线架的卡槽组合形成限位结构,且所述第一绕线架的第一中心柱与第二绕线架的第二中心柱之间形成供变压器绕线的容置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脚区设有多个垂直向下的第一接线柱,且两相邻接线柱之间设有走线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脚区设有多个垂直向下的第二接线柱,且两相邻接线柱之间设有出线孔。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中心柱的外侧表面与第一上板和第一下板之间形成第一绕线区,用以缠绕第一线圈,且所述第一线圈的引出端经走线槽挂至第一接线柱。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绕线区呈“工”字型。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中心柱的外侧表面与第二上板之间形成第二绕线区,用以缠绕第二线圈,且所述第二线圈的引出端经出线孔挂至第二绕线柱。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绕线区呈“t”字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压器绕线架组合结构,变压器绕线架设计成一次侧绕线架与二次侧绕线架叠层组合的架构,在第一绕线架绕完线之后可将其至于第二绕线架的的容置空间内,再进行第二绕线架的绕线,其中,第一绕线架的卡扣与第二绕线架的卡槽组合形成限位结构,且第一绕线架的第一中心柱与第二绕线架的第二中心柱之间形成供变压器绕线的容置空间。本实用新型结构可以在不增加变压器高度尺寸的情况下分离原副边绕线,增大原边和副边的漏感。增大原边和副边的漏感。增大原边和副边的漏感。


技术研发人员:ꢀ(51)Int.Cl.H01F27/30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金升阳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10
技术公布日:2022/5/17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