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方便固定使用的窗帘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9:49:46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窗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方便固定使用的窗帘。


背景技术:

2.窗帘是由布、麻、纱、铝片、木片和金属材料等制作的,具有遮阳隔热和调节室内光线的功能,布帘按材质分有棉纱布、涤纶布、涤棉混纺、棉麻混纺和无纺布等,不同的材质、纹理、颜色和图案等综合起来就形成了不同风格的布帘,配合不同风格的室内设计窗帘。
3.目前的手动控制的窗帘通常由两个开合帘、套杆和固定块等结构组成,窗帘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窗帘表面会被污染,需要取下进行清洗,但是现有窗帘的套杆和固定块通常采用螺栓固定的连接方式,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生锈蚀,不方便进行拆装。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方便固定使用的窗帘,具备方便拆装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窗帘的套杆和固定块通常采用螺栓固定的连接方式,长时间使用后会发生锈蚀,不方便进行拆装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方便固定使用的窗帘,包括墙体和窗帘结构,所述窗帘结构设置在墙体的正面,所述窗帘结构的外侧设置有辅助结构;
6.所述窗帘结构包括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之间插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外侧套接有第一窗帘,所述套杆的外侧套接有第二窗帘,所述固定块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墙体的正面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块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盒,所述安装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所述套杆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槽,所述安装盒的内侧插接有插杆。
7.进一步,所述辅助结构包括两个连接环,所述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配重饰带。
8.进一步,所述连接环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墙体的正面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墙体的正面开设有两个圆形滑槽。
9.进一步,所述滑槽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滑块,左侧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
10.进一步,右侧所述连接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与墙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插杆的顶端贯穿安装盒并延伸至安装盒的顶部,所述插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盒顶部的拉环。
11.进一步,所述插杆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盒内侧的圆环,所述弹簧远离安装盒的一端与相对应的圆环顶部固定连接。
12.进一步,两个所述固定块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套杆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通孔的内侧,且套杆的外侧与通孔的内侧相贴合。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1、该新型方便固定使用的窗帘,通过窗帘结构内部的固定块、套杆、连接杆、滑槽、安装盒、弹簧、插槽和插杆可以对方便使用者对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进行拆装,从而方便使用者对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进行更换和清洗。
15.2、该新型方便固定使用的窗帘,通过辅助结构内部的配重饰带、连接环、固定杆、第二滑槽、第二滑块和圆形滑槽可以避免外界气体向室内吹动时造成第一窗帘和第二窗帘四处漂动,防止外界阳光照射到室内。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套杆俯视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a处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连接环俯视剖视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中墙体正视图。
21.图中:1墙体、200窗帘结构、201固定块、202套杆、203第一窗帘、204 第二窗帘、205连接杆、206滑槽、207安装盒、208弹簧、209插槽、210插杆、300辅助结构、301配重饰带、302连接环、303固定杆、304第二滑槽、 305第二滑块、306圆形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5,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新型方便固定使用的窗帘,包括墙体1 和窗帘结构200,窗帘结构200固定安装在墙体1的正面,窗帘结构200的外侧固定安装有辅助结构300,其中,窗帘结构200是对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进行固定的结构,可以对方便使用者对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 进行拆装,从而方便使用者对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进行更换和清洗,辅助结构300是防止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四处飘动的装置,可以避免外界气体向室内吹动时造成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四处漂动,防止外界阳光照射到室内。
24.本实施例中的窗帘结构200是对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进行固定的结构。
25.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窗帘结构200包括两个固定块201,两个固定块201之间插接有套杆202,套杆202的外侧套接有第一窗帘203,套杆202 的外侧套接有第二窗帘204,固定块201的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5,墙体1的正面开设有滑槽206,固定块20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安装盒207,安装盒 207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208,套杆202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槽209,安装盒207的内侧插接有插杆210。
26.本实施例中的滑槽206的内侧活动连接有滑块,左侧连接杆205远离固定块201的一端与滑块固定连接。
27.本实施例中的右侧连接杆205远离固定块201的一端与墙体1的正面固定连接,插
杆210的顶端贯穿安装盒207并延伸至安装盒207的顶部,插杆 2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盒207顶部的拉环,插杆210的底端依次贯穿安装盒207和固定块201并延伸至相对应的插槽209的内侧。
28.本实施例中的插杆210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位于安装盒207内侧的圆环,弹簧208远离安装盒207的一端与相对应的圆环顶部固定连接。
29.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固定块201的相对一侧均开设有通孔,套杆202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通孔的内侧,且套杆202的外侧与通孔的内侧相贴合。
30.本实施例中的辅助结构300是防止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四处飘动的装置。
31.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辅助结构300包括两个连接环 302,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排列的配重饰带301,连接环302的背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303,墙体1的正面开设有两个第二滑槽304,第二滑槽304的内侧活动连接有第二滑块305,墙体1的正面开设有两个圆形滑槽306。
32.本实施例中的圆形滑槽306与相对应的第二滑槽304相连通,第二滑块 305呈圆形,且第二滑块305的直径与圆形滑槽306的直径相同。
33.本实施例中的固定杆303为橡胶软杆,固定杆303远离连接环302的一端与相对应的第二滑块305固定连接。
34.本实施例中的两个连接环302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一窗帘203背面底部的右侧和第二窗帘204背面底部的左侧。
35.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36.(1)通过配重饰带301可以增加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底部重量,同时通过第二滑块305和第二滑槽304的限位作用下,避免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在外界风的作用下四处飘动,通过向相对一侧移动固定杆303,使得第二滑块305移动至圆形滑槽306内部,即可将第二滑块305取出,使得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脱离限制,同时拉动右侧拉环,从而带动右侧插杆210向上移动,同时带动圆环向上移动对弹簧208进行压缩,使得右侧插杆210脱离右侧插槽209,在滑槽206和滑块的滑动支撑作用下,向左侧移动左侧连接杆205,从而带动左侧固定块201和套杆202向左侧移动,同时拉动左侧拉环,使得左侧插杆210脱离左侧插槽209,从而可以将套杆202从左侧固定块201取出,在将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分别取下,即可完成对套杆201、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的拆卸,可以对其进行维护和更换,通过上述原理,通过进行上述的反向操作,即可完成对套杆202、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的安装。
37.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窗帘结构200内部的固定块201、套杆202、连接杆205、滑槽206、安装盒207、弹簧208、插槽209和插杆210可以对方便使用者对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进行拆装,从而方便使用者对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进行更换和清洗,通过辅助结构300内部的配重饰带 301、连接环302、固定杆303、第二滑槽304、第二滑块305和圆形滑槽306 可以避免外界气体向室内吹动时造成第一窗帘203和第二窗帘204四处漂动,防止外界阳光照射到室内。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
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