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电化学废水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8 13:54: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化学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化学水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污染和生态破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显现出来,逐渐的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于是人类开始意识到应该保护环境、拯救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目前世界各国对工业废水的处理研究甚多,其中电化学法设备占地面积小,操作灵活,排污量小,不仅可以处理无机污染物,也可以处理有机污染物,甚至连一些无法生物降解的有毒有机物与某些含重金属污水都可用此方法进行处理;再加上风力、核电等新兴发电技术的大力发展和推广应用带来的电能成本降低,使得电化学方法在治理废水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水处理方法各自存在缺陷,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臭氧处理成本较高;高催化剂处理,易于造成催化剂中毒;双氧水处理使用寿命短;传统污水处理占地大、效率低、且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4.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化学废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进水水泵、进水水质传感器、钢架、电化学装置主体、出水水质传感器、电源及控制系统;其中,电化学装置主体通过钢架进行固定;电化学装置主体一侧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水质传感器,用于监测进水水质;电化学装置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水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出水水质;所述进水管前段设置有进水水泵;所述进水水泵、电化学装置主体、进水水质传感器及出水水泵传感器均与电源、控制系统进行连接。
5.所述电化学装置主体,由沉淀槽、反应室、上壳、顶盖、阴极板、阳极板、溢流槽、防护盖、引风机、观察窗及隔板组成;其中,由上壳、反应室及沉淀槽通过螺栓连接,构成电化学装置主体的外壳,上壳顶部设置有顶盖;顶盖中间设置有引风机,引风机一侧设置有观察窗;上壳底部靠近反应室位置处均向设置有通风孔;上壳与反应室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电极电源,电极电源上设置有防护盖,防护盖上均向设置有通风口;反应室为方形箱体,箱体一侧下部设置进水管,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反应室垂直于进出水方向的两侧壁内侧有一一对应的竖直方向凹槽,用于安装阴极板和阳极板,阴极板和阳极板分别于反应室两侧接电,阳极和阴极间隔排布;所述沉淀槽为倒三角结构,在沉淀槽内设置有隔板,且隔板与反应室内的阴极板对应设置。
6.所述出水管,采用溢流出水的方式,自行平衡反应室内的液面高度;所述出水管的溢流槽高度略低于反应室的腔体高度。
7.所述阴极板、阳极板为矩形结构板,在电极板的一端设置有伸出端,其用于连接电源。
8.所述阳极采用网状结构,提升自由基的扩散性,增加自由基与水中污染物的接触几率。
9.所述阴极板一端开一排过水孔,分为上开孔、下开孔两种;安装过程中,相邻两块阴极板开孔位置一上、一下,使水形成上下蛇形流动路径,用于增加水的流动性和接触反应的时间。
10.所述阴极板与阳极板间的板间距为0.2-20mm。
11.所述阳极和阴极分别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电源为直流脉冲电源,可调占空比,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源输出,减少自由基与电子结合,提高自由基与污染物的结合率,同时减少热损失。
12.所述隔板上部与阴极板下部密封接触,沉淀槽在反应室的进水水管一侧设置有排污口;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单向出污口,用于排出沉淀槽内沉淀物。
13.所述控制系统根据进水水质和出水要求,控制电源输出和水流速度。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给出的污水处理装置,主要适用于高cod、高氨氮、高盐污水的处理;通过对上、下开孔阴极板与网状阳极板的间隔排布,形成蛇形流动向,增加污水与板面的接触时间,促进反应的充分进行;溢流槽的结构便于反应室内液面的自行调整。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化学废水处理设备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电化学处理设备的电化学装置主体;
17.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电化学处理设备的电化学装置主体侧视图;
18.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上开孔阴极板;
19.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下开孔阴极板;
20.图6为实施例所述的阳极板;
21.图中:1、进水水泵;2、进水水质传感器;3、钢架;4、电化学装置主体;5、出水水质传感器;6、沉淀槽;7、反应室;8、上壳;9、顶盖;10、上开孔阴极板;11、阳极板;12、下开孔阴极板,13、溢流槽;14、阴极防护盖;15、引风机;16、阳极防护盖;17、观察窗;18、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23.如图1所示,为一种电化学废水处理装置;其结构包括:进水水泵、进水水质传感器、钢架、电化学装置主体、出水水质传感器、电源及控制系统;其中,电化学装置主体通过钢架进行固定;电化学装置主体一侧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上设置有进水水质传感器,用于监测进水水质;电化学装置主体的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水质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出水水质;所述进水管前段设置有进水水泵;所述进水水泵、电化学装置主体、进水水质传感器及出水水泵传感器均与电源、控制系统进行连接;控制系统接收水质传
感器的监测信息进行比较,给进水水泵与电机电源发出指令,控制进水速度与电极电压,有效保证废水处理效率。
24.如图2、3所示,电化学装置主体的结构包括沉淀槽6、反应室7、上壳8、顶盖9、上开孔阴极板10、阳极板11、下开孔阴极板12、溢流槽13、阴极防护盖14、引风机15、观察窗16、阳极防护盖17及隔板18;其中,由上壳8、反应室7及沉淀槽6通过螺栓连接,构成电化学装置主体的外壳,上壳8顶部设置有顶盖9;顶盖9中间设置有引风机15,引风机15一侧设置有观察窗16;上壳8底部靠近反应室7位置处均向设置有通风孔19;上壳8与反应室7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电极电源,电极电源上设置有阴极防护盖14与阳极防护盖17,防护盖上均向设置有通风孔,阳极和阴极分别接电源正极和负极,电源为直流脉冲电源,可调占空比,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源输出,减少自由基与电子结合,提高自由基与污染物的结合率,同时减少热损失。反应室7为方形箱体,箱体一侧下部设置进水管,另一侧设置有出水管;反应室7垂直于进出水方向的两侧壁内侧有一一对应的竖直方向凹槽,用于安装阴极板和阳极板,阴极板和阳极板分别于反应室两侧接电,阳极和阴极间隔排布;沉淀槽6为倒三角结构,在沉淀槽6内设置有隔板18,且隔板18与反应室7内的阴极板对应设置;隔板18上部与阴极板下部密封接触,沉淀槽6在反应室的进水水管一侧设置有排污口;所述隔板的底部设置有单向出污口,用于排出沉淀槽内沉淀物。
25.如图2、3所示,出水管,采用溢流出水的方式,自行平衡反应室内的液面高度;所述出水管的溢流槽高度略低于反应室的腔体高度。
26.如图4-6所示,阴极板、阳极板为矩形结构板,在电极板的一端设置有伸出端,其用于连接电源。如图4、5为阴极板,其一端开一排过水孔,分为上开孔阴极板10、下开孔阴极板12两种;安装过程中,相邻两块阴极板开孔位置一上、一下间隔分布,使水形成上下蛇形流动路径,用于增加水的流动性和接触反应的时间;如图6所示,阳极采用网状结构,提升自由基的扩散性,增加自由基与水中污染物的接触几率。
27.具体工作过程为:待处理废水由进水水泵1经过进水水质传感器2抽入电化学装置主体4,由溢流槽高度控制液位,由于上开孔阴极板10、下开孔阴极板12、隔板18的阻挡,水流通过上开孔阴极板10、下开孔阴极板12的通孔形成上下蛇形流动路径,增长了水流路径,同时阳极板11为网状结构,可让产生的自由基充分扩散与水中污染物充分接触,水经处理后由溢流槽13排出。水处理过程中开启引风机15,风经上壳8侧壁通孔由外界进入装置内部,再经引风机15排出。工作中控制系统实时根据进水水质传感器2和出水水质传感器5的反馈信号调整电源输出和水流流速。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