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双金属微电极-碳基材料复合抑菌材料和水处理装置

2022-05-18 06:58:3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双金属微电极-碳基材料复合抑菌材料和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水是维持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然而,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约有25亿人无法获得安全和卫生的水。对于欠发达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和病原微生物致使水质恶化威胁着相关地区的水生态系统和健康生存问题。大多数水传播疾病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与微生物污染相关的感染。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400种污染物(包括细菌、病毒、寄生原生动物和一些真菌/蠕虫物种)被确定为与许多有害疾病有关。这些病原微生物可经饮食、呼吸、皮肤接触等途径感染人类,导致肠道、呼吸道疾病,甚至发生传染病。水体中致病细菌引发疾病传播的事件最为常见,常见的致病细菌包括大肠杆菌、幽门螺旋杆菌、艰难梭菌、克雷伯氏菌、军团菌、沙门氏菌、弧菌和志贺氏菌等,可引发伤寒、腹泻、痉挛、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等的发生。水体中的致病病毒包括dna病毒(如腺病毒)和rna病毒(如肠道病毒、诺如病毒、肝炎病毒、埃可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可引发人类发烧、心肌炎、肝炎、脑膜炎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水体中常见的致病原生动物包括阿米巴虫、隐孢子虫和贾第虫等,可引发腹泻、阿米巴脑炎、角膜炎、肺部感染和贾第鞭毛虫病等疾病。致病性真菌如烟曲霉原变种、白假丝酵母、近平滑假丝酵母和皮炎外瓶霉等通常引发皮肤及粘膜感染问题。
3.目前用于净水的主要有消毒法和过滤法。消毒法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杀死水中的微生物,物理方法需要额外配备用于消毒的设备如紫外线灯、超声波灭菌机等,成本较高且一旦停止消毒又会面临污染风险;化学方法需添加氯气臭氧等化学物质,本身会引入新的污染源,同时消毒副产物的残留问题也无法解决。过滤法是通过过滤介质将水中的微生物及污染物吸附截留,砂、砾石、木炭和硅藻土等常作为过滤介质,但这些过滤介质本身并不具有杀菌性,被其吸附的微生物通常会被固定于材料表面无法移除,经一段时间的使用后由于微生物的积累会导致过滤效果的失效,甚至反过来污染水体。
4.因此开发一种新型主动持续高效的抑菌水过滤体系对防治水体微生物污染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双金属微电极-碳基材料复合抑菌材料和水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包括基材、含银层和含钌层;
8.所述含银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表面,所述含钌层设置在所述含银层的表面。
9.优选地,所述基材包括不锈钢。
10.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11.在所述基材的表面依次电化学沉积所述含银层和所述含钌层。
12.优选地,电化学沉积所述含银层的条件包括:
13.搅拌速率为10rmp-200rmp,体系ph为8-10,电流密度为0.2ma/cm
2-1.5ma/cm2,温度为20℃-40℃;
14.优选地,得到所述含银层之后,将处理对象进行干燥后再电化学沉积所述含钌层。
15.优选地,电化学沉积所述含钌层的条件包括:
16.搅拌速率为10rmp-200rmp,体系ph为3-6,电流密度为5ma/cm
2-20ma/cm2,温度为45℃-60℃。
17.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双金属微电极-碳基材料复合抑菌材料,包括所述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和碳基材料。
18.优选地,所述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呈网状。
19.优选地,所述碳基材料包括生物炭和/或活性炭;
20.优选地,所述碳基材料的粒径为1mm-5mm。
2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所述的双金属微电极-碳基材料复合抑菌材料。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
23.本技术提供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通过设置在基材表面的含银层、在含银层表面设置含钌层,无需外界能量输入,利用金属间存在的电势差氧化还原的电位差,使金属银、银离子和金属钌、钌离子形成双金属微电池体系,通过二电子氧化还原反应和类芬顿反应持续释放活性氧物质,使水过滤体系具有主动高效抑菌的效果。
24.本技术提供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基材表面得到含银层和含钌层,结构稳定,制备方法简单,使用寿命长。
25.本技术提供的双金属微电极-碳基材料复合抑菌材料,在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的作用下持续高效抑菌,保证碳基材料能够免受污染物的影响,维持复合抑菌材料的“自清洁”功能,使得碳基材料实现对水中污染物的持续高效吸附,可以应用于各类水处理环境中,可延长滤材使用寿命,且产生的杀菌物质对水体和环境均不产生污染。
26.本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装置,可以应用于各类水处理环境中持续高效抑菌,对防治水体微生物污染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定。
28.图1为实施例1和对比例1-3抗菌检测结果照片;
29.图2为实施例1-4及对比例1-3的抗菌曲线;
30.图3为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的作用过程中h2o2的检测曲线;
31.图4为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的作用过程中活性氧物质
·
oh的检测曲线;
32.图5为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的作用过程中活性氧物质o2·-的检测曲线;
33.图6为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碳基材料复合抑菌过滤体系的原理示意图;
34.图7为椰壳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评价照片;
35.图8为本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装置的实物示意图;
36.图9为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装置处理水样的大肠杆菌浓度变化曲线;
37.图10为活性炭、不锈钢网以及两者混合物吸附性能测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如本文所用之术语:
[0039]“由
……
制备”与“包含”同义。本文中所用的术语“包含”、“包括”、“具有”、“含有”或其任何其它变形,意在覆盖非排它性的包括。例如,包含所列要素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不必仅限于那些要素,而是可以包括未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此种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0040]
连接词“由
……
组成”排除任何未指出的要素、步骤或组分。如果用于权利要求中,此短语将使权利要求为封闭式,使其不包含除那些描述的材料以外的材料,但与其相关的常规杂质除外。当短语“由
……
组成”出现在权利要求主体的子句中而不是紧接在主题之后时,其仅限定在该子句中描述的要素;其它要素并不被排除在作为整体的所述权利要求之外。
[0041]
当量、浓度、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当公开了范围“1~5”时,所描述的范围应被解释为包括范围“1~4”、“1~3”、“1~2”、“1~2和4~5”、“1~3和5”等。当数值范围在本文中被描述时,除非另外说明,否则该范围意图包括其端值和在该范围内的所有整数和分数。
[0042]
在这些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指明,所述的份和百分比均按质量计。
[0043]“质量份”指表示多个组分的质量比例关系的基本计量单位,1份可表示任意的单位质量,如可以表示为1g,也可表示2.689g等。假如我们说a组分的质量份为a份,b组分的质量份为b份,则表示a组分的质量和b组分的质量之比a:b。或者,表示a组分的质量为ak,b组分的质量为bk(k为任意数,表示倍数因子)。不可误解的是,与质量份数不同的是,所有组分的质量份之和并不受限于100份之限制。
[0044]“和/或”用于表示所说明的情况的一者或两者均可能发生,例如,a和/或b包括(a和b)和(a或b)。
[0045]
一种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包括基材、含银层和含钌层;
[0046]
所述含银层设置在所述基材的表面,所述含钌层设置在所述含银层的表面。
[0047]
氧气在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表面上会被金属微电极之间由于电偶反应产生的电子还原,发生二电子氧化还原反应,生成双氧水;双氧水与金属会作用发生类芬顿反应(m为金属),生成活性氧物质(ros)。活性氧物质尤其是羟基自由基(
·
oh),具有极强的得电子能力即氧化性,同时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0048]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材包括不锈钢。
[0049]
需要说明的是,基材的选择并不局限于不锈钢,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其它材料。
[0050]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所述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
[0051]
在所述基材的表面依次电化学沉积所述含银层和所述含钌层。
[0052]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电化学沉积得到的含银层包括了银单质和银离子,含钌层包括了钌单质、钌离子(氯化钌)以及钌的氧化物(二氧化钌)等。
[0053]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化学沉积所述含银层的条件包括:
[0054]
搅拌速率为10rmp-200rmp,体系ph为8-10,电流密度为0.2ma/cm
2-1.5ma/cm2,温度为20℃-40℃;
[0055]
可选的,电化学沉积所述含银层的条件中,搅拌速率可以为10rpm、20rpm、30rpm、40rpm、50rpm、60rpm、70rpm、80rpm、90rpm、100rpm、110rpm、120rpm、130rpm、140rpm、150rpm、160rpm、170rpm、180rpm、190rpm、200rpm或者10rpm-200rpm之间的任一值;体系ph可以为8、9、10或者8-10之间的任一值;电流密度可以为0.2ma/cm2、0.3ma/cm2、0.4ma/cm2、0.5ma/cm2、0.6ma/cm2、0.7ma/cm2、0.8ma/cm2、0.9ma/cm2、1.0ma/cm2、1.1ma/cm2、1.2ma/cm2、1.3ma/cm2、1.4ma/cm2、1.5ma/cm2或者0.2ma/cm
2-1.5ma/cm2之间的任一值;温度可以为20℃、25℃、30℃、35℃、40℃或者20℃-40℃之间的任一值;
[0056]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得到所述含银层之后,将处理对象进行干燥后再电化学沉积所述含钌层。
[0057]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电化学沉积所述含钌层的条件包括:
[0058]
搅拌速率为10rmp-200rmp,体系ph为3-6,电流密度为5ma/cm
2-20ma/cm2,温度为45℃-60℃。
[0059]
可选的,电化学沉积所述含钌层的条件中,搅拌速率可以为10rpm、20rpm、30rpm、40rpm、50rpm、60rpm、70rpm、80rpm、90rpm、100rpm、110rpm、120rpm、130rpm、140rpm、150rpm、160rpm、170rpm、180rpm、190rpm、200rpm或者10rpm-200rpm之间的任一值;体系ph可以为3、4、5、6或者3-6之间的任一值;电流密度可以为5.0ma/cm2、6.0ma/cm2、7.0ma/cm2、8.0ma/cm2、9.0ma/cm2、10.0ma/cm2、11.0ma/cm2、12.0ma/cm2、13.0ma/cm2、14.0ma/cm2、15.0ma/cm2、16.0ma/cm2、17.0ma/cm2、18.0ma/cm2、19.0ma/cm2、20.0ma/cm2或者5.0ma/cm
2-20.0ma/cm2之间的任一值;温度可以为45℃、50℃、55℃、60℃或者45℃-60℃之间的任一值。
[0060]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双金属微电极-碳基材料复合抑菌材料,包括所述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和碳基材料。
[0061]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呈网状。
[0062]
需要说明的是,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还可以采用其它形状,并不局限于网状结构。在与碳基材料配合使用时,可以将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进行折叠、旋转、缠绕等操作,以便碳基材料能够较好的与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复合。
[0063]
碳基材料对水中污染物进行截留和吸附,达到高效过滤的目的。但是碳基材料本身不会将病菌等有害物吸附过滤,而是这些有害物附着在碳基材料表面,导致碳基材料的吸附能力大幅度下降。本技术复合后的抑菌材料中,碳基材料对常规污染物进行吸附,而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通过二电子氧还原反应和类芬顿反应自发产生的活性氧物质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抗菌杀菌,使得碳基材料获得了自清洁功能,减弱或者消除掉病菌等有害物
对碳基材料的吸附能力的负面影响,从而在应用层面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0064]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碳基材料包括生物炭和/或活性炭;
[0065]
可以理解的是,生物炭和活性炭具体种类的选择是多样的,例如,活性炭可以是煤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果壳质活性炭、合成材料活性炭中的任一种或者多种的混合物。
[0066]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碳基材料的粒径为1mm-5mm。
[0067]
可选的,所述碳基材料的粒径可以为1mm、2mm、3mm、4mm、5mm或者1mm-5mm之间的任一值。
[0068]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水处理装置,包括所述的双金属微电极-碳基材料复合抑菌材料。
[0069]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应视为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0070]
实施例1
[007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其包括基材304l不锈钢以及设置在其表面的含银层和含钌层。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72]
将40目304l不锈钢网放在镀银工作液中,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将银沉积在不锈钢件表面,电沉积过程中以50rpm转速持续均匀搅拌,ph为10.0,电流密度范围为1ma/cm2,温度为25℃,沉积时间为1min;
[0073]
将沉积过金属银的不锈钢网充分冲洗干燥,继续进行电化学沉积,将金属钌沉积在银沉积层表面,钌沉积溶液为氯化钌、氨基磺酸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ph为3.0,电流密度范围为15ma/cm2,温度为55℃,沉积时间为1min,获得具有银钌沉积表面的304l不锈钢网即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
[0074]
将获得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裁剪成0.5mm
×
0.5mm进行抗菌检测。抗菌检测方法为:将检测样品放置于均匀涂抹菌液的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随后观察其抑菌圈大小。
[0075]
将获得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裁剪成0.5mm
×
2mm的裁片进行抗菌曲线检测。抗菌曲线检测方法为:取不同样品加入到一定量的细菌培养液中,并进行培养不同时间后,计算其活菌数量。
[0076]
将获得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裁剪成0.5mm
×
2mm的裁片进行活性氧物质的检测。活性氧物质h2o2、
·
oh和
·o2-的检测方法为:使h2o2与过氧化氢酶反应,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的荧光强度的升高表征h2o2的产生;使
·
oh与香豆素-3-羧酸反应,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得的荧光强度的升高表征
·
oh的产生;使
·o2-与氯化硝基四氮唑蓝进行反应,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得的吸收强度的降低表征
·o2-的产生。
[0077]
实施例2
[007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其包括基材304l不锈钢以及设置在其表面的含银层和含钌层。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79]
将40目304l不锈钢网放在镀银工作液中,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将银沉积在不锈钢件表面,电沉积过程中以50rpm转速持续均匀搅拌,ph为10.0,电流密度范围为1ma/cm2,温度为25℃,沉积时间为1min;
[0080]
将沉积过金属银的不锈钢网充分冲洗干燥,继续进行电化学沉积,将金属钌沉积在银沉积层表面,钌沉积溶液为氯化钌、氨基磺酸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ph为3.0,电流密度范围为15ma/cm2,温度为55℃,沉积时间为5min,获得具有银钌沉积表面的304l不锈钢网即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
[0081]
将获得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裁剪成0.5mm
×
0.5mm进行抗菌检测。
[0082]
将获得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裁剪成0.5mm
×
2mm的裁片进行抗菌曲线检测。
[0083]
实施例3
[008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其包括基材304l不锈钢以及设置在其表面的含银层和含钌层。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85]
将40目304l不锈钢网放在镀银工作液中,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将银沉积在不锈钢件表面,电沉积过程中以50rpm转速持续均匀搅拌,ph为10.0,电流密度范围为1ma/cm2,温度为25℃,沉积时间为5min;
[0086]
将沉积过金属银的不锈钢网充分冲洗干燥,继续进行电化学沉积,将金属钌沉积在银沉积层表面,钌沉积溶液为氯化钌、氨基磺酸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ph为3.0,电流密度范围为15ma/cm2,温度为55℃,沉积时间为1min,获得具有银钌沉积表面的304l不锈钢网即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
[0087]
将获得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裁剪成0.5mm
×
0.5mm进行抗菌检测。
[0088]
将获得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裁剪成0.5mm
×
2mm的裁片进行抗菌曲线检测。
[0089]
实施例4
[009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其包括基材304l不锈钢以及设置在其表面的含银层和含钌层。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0091]
将40目304l不锈钢网放在镀银工作液中,利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将银沉积在不锈钢件表面,电沉积过程中以50rpm转速持续均匀搅拌,ph为10.0,电流密度范围为1ma/cm2,温度为25℃,沉积时间为5min;
[0092]
将沉积过金属银的不锈钢网充分冲洗干燥,继续进行电化学沉积,将金属钌沉积在银沉积层表面,钌沉积溶液为氯化钌、氨基磺酸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ph为3.0,电流密度范围为15ma/cm2,温度为55℃,沉积时间为5min,获得具有银钌沉积表面的304l不锈钢网即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
[0093]
将获得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裁剪成0.5mm
×
0.5mm进行抗菌检测。
[0094]
将获得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裁剪成0.5mm
×
2mm的裁片进行抗菌曲线检测。
[0095]
对比例1
[0096]
将实施例1-4使用的40目304l不锈钢网裁剪成0.5mm
×
0.5mm的裁片进行抗菌检测。
[0097]
将实施例1-4使用的40目304l不锈钢网裁剪成0.5mm
×
2mm的裁片进行抗菌曲线检测。
[0098]
对比例2
[0099]
将实施例1制备的单银沉积层不锈钢网裁剪成0.5mm
×
0.5mm的裁片进行抗菌检测。
[0100]
将实施例1制备的单银沉积层不锈钢网裁剪成0.5mm
×
2mm的裁片进行抗菌曲线检
测。
[0101]
对比例3
[0102]
将40目304l不锈钢网放在镀钌工作液中,进行电化学沉积,将金属钌沉积在不锈钢网表面,ph为3.0,电流密度范围为15ma/cm2,温度为55℃,沉积时间为1min,获得具有单钌沉积层表面的304l不锈钢网。
[0103]
将单钌沉积层不锈钢网裁剪成0.5mm
×
0.5mm的裁片进行抗菌检测。
[0104]
将单钌沉积层不锈钢网裁剪成0.5mm
×
2mm的裁片进行抗菌曲线检测。
[0105]
实施例1和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抗菌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
[0106]
由图1可知,对比例1-3的结果均没有抑菌圈发现,而本技术提供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实施例1)的结果显示抑菌圈明显,表明该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具有良好的杀菌性能。
[0107]
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以及对比例1、对比例2和对比例3的抗菌曲线检测如图2所示。
[0108]
由图2可知,实施例1-4提供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0109]
反应过程中h2o2和活性氧物质
·
oh、o2·-的存在及量的变化分别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0110]
图3中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荧光强度,从图3可以确定反应物h2o2的存在,证实存在二电子氧还原反应。图4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荧光强度,从图4可以确定活性氧物质
·
oh的存在;图5横坐标为波长,纵坐标为吸光度,从图5可以确定活性氧物质o2·-的存在;图4和图5可以证明类芬顿反应的存在。
[0111]
实施例5
[0112]
将实施例1得到的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卷成螺旋状放入容器中,在空隙中填充椰壳质活性炭,直至将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完全覆盖,组合构成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碳基材料复合抑菌过滤体系。
[0113]
该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碳基材料复合抑菌过滤体系的原理如图6所示。
[0114]
首先对椰壳质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评价,具体方法为:
[0115]
将待测材料浸泡入浓度为15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以吸附前后亚甲基蓝溶液的浓度变化作为吸附能力的评价指标。在吸附过程中,在不同的吸附时间从每个容器中取出亚甲基蓝溶液的样品,根据紫外吸收强度的减弱表征吸附能力。其颜色变化如图7所示。
[0116]
如图8所示,将上述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碳基材料复合抑菌过滤体系装入容器中,构成水处理装置。
[0117]
使用该水处理装置对三批次待处理水样进行处理,结果如图9所示。由图9可知,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水处理装置,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体中的大肠杆菌,同时展现了双金属微电极抑菌材料-碳基复合抑菌水过滤体系的可重复使用性。
[0118]
对比例4
[0119]
将实施例1-4使用的40目304l不锈钢网裁剪成10mm
×
10mm的裁片进行吸附性检测。
[0120]
活性炭、40目304l不锈钢网以及二者混合(图10由上至下依次排列)的吸附结果对比:将待测材料分组浸泡入浓度为15mg/l的亚甲基蓝溶液,以吸附前后亚甲基蓝溶液的浓
度变化作为吸附能力的评价指标。在吸附过程中,在不同的吸附时间从每个容器中取出亚甲基蓝溶液的样品,根据紫外吸收强度的减弱表征吸附能力。
[0121]
如图10所示,40目304l不锈钢网的引入不影响碳基材料的吸附性能。
[0122]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0123]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技术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上面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