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11:44:55 来源:中国专利 TAG:

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射线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工业上利用x光检测的原理是:x射线通过物质被吸收时,可使组成物质的分子分解成为正负离子,称为电离作用,离子的多少和物质吸收的x射线量成正比。通过空气或其它物质产生电离作用,利用仪表测量电离的程度就可以计算x射线的量。由成像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计算机辅助软件还原成图像以后进行判图、标注、储存等。
3.现有的射线检测设备主要都是利用这一原理来对金属件进行焊接件进行探伤。但现有的射线检测设备都是根据待检测的工件结构来设计射线检测设备的结构,从而最大程度上的满足工件检测的要求。但这种设备普遍适用范围有限,只能针对相同结构的产品进行检测,造成设备利用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其结构简单,立卧两用,显著增大了设备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6.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铅房、射线检测机构、输送线,其中所述射线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铅房内,所述输送线从所述铅房外延伸至所述铅房内,且所述输送线在所述铅房的铅门处断开,所述输送线上设置有可沿所述输送线运动的工装板,所述射线检测机构包括十字滑台、设置在所述十字滑台上的升降机构、回转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的摆臂、设置在所述摆臂两端的光管组件和平板组件,所述光管组件的发出的射线正对所述平板组件的接收屏,所述光管组件和平板组件均于所述摆臂上滑动调节设置,使得所述光管组件和平板组件相互靠近或远离。
7.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竖直支架,所述竖直支架上设置竖直的第一滑轨,所述竖直支架上还设置有通过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的升降板,所述竖直支架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升降板上升或下降的同步带机构,所述摆臂通过回转支撑连接在所述升降板上,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回转支撑回转的驱动装置。
8.进一步地,所述回转支撑上具有外齿圈,所述升降板上设置有与该外齿圈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设置在所述升降板上的减速电机驱动。
9.进一步地,所述摆臂上设置有沿所述摆臂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滑轨,所述光管组件和平板组件均通过滑块滑动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上,所述摆臂上设置有两个分别驱动所述所述光管组件和平板组件的丝杠螺母组件。
10.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线包括设置在所述铅房外的脚架,所述脚架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线体,两条所述线体的相对内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无动力滚轮,所述工装板可于所述无动力滚轮自由滑动,所述线体在铅门处断开一个铅门的厚度,位于所述铅房内的所
述线体则设置于所述铅房的内壁上。
11.进一步地,所述工装板上分布有多个工件放置位,且每个工件放置位为低密度薄板。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结构简单,实现了射线检测的立卧两用,增加了设备适用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结合自动输送线显著提高了射线检测效率,降低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射线检测机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摆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17.一种如图1-3所示的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包括铅房1、射线检测机构2、输送线3,其中射线检测机构2设置于铅房1内。输送线3从铅房1外延伸至铅房1内,且输送线3在铅房1的铅门处断开,输送线3上设置有可沿输送线3运动的工装板4,工装板4上用于承载工件,将工件送入铅房1内进行检测。如图2所示,射线检测机构2包括十字滑台21、设置在十字滑台21上的升降机构22、回转设置在升降机构22上的摆臂23、设置在摆臂23两端的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光管组件24的发出的射线正对平板组件25的接收屏,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均于摆臂23上滑动调节设置,使得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相互靠近或远离。上述结构使得保持正对的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实现水平平面内多位置的对工件进行射线检测,该状态适用于平板件或扁平件的射线检测,还可以通过摆臂23的回转实现偏转使得原本竖直正对的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变成水平正对,从而满足高大件的射线检测。
18.如图2所示升降机构22包括竖直支架221,竖直支架221上设置竖直的第一滑轨,竖直支架221上还设置有通过滑块与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的升降板222。竖直支架221上设置有驱动升降板222上升或下降的同步带机构,可以精准的控制升降高度实现满足高大工件竖向运动检测。摆臂23通过回转支撑231连接在升降板222上,升降板222上设置有驱动回转支撑231回转的驱动装置,回转支撑231上具有外齿圈,升降板222上设置有与该外齿圈啮合的主动齿轮,主动齿轮通过设置在升降板222上的减速电机驱动。由此摆臂23可以在一定角度内发生偏转,满足复杂结构工件的多角度射线检测。
19.如图3所示,摆臂23上设置有沿摆臂23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滑轨232,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均通过滑块滑动配合设置于第二滑轨232上,摆臂23上设置有两个分别驱动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的丝杠螺母组件,由此可以调节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之间的距离使得可以调节x射线的焦距,从而提高成像精度。
20.本实施例的采用输送线来输送工件从而提高检测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输送线3包括设置在铅房1外的脚架31,脚架31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线体32,两条线体32的相对内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无动力滚轮33,工装板4可于无动力滚轮33自由滑动,线体32在铅门处断开一个铅门的厚度,位于铅房1内的线体32则设置于铅房1的内壁上,在使用过程中可以采用人工推送工装板4也可以通过机械臂作为动力推送。
21.进一步地,工装板4上分布有多个工件放置位,每次可以放置多个工件,减少换件频率。通常工装托板采用金属板,为了减小金属板对工件检测的干扰,在每个工件放置位的材料设置为x射线容易透过的低密度薄板,材料可以是铝板、碳纤维板等。
22.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技术特征:
1.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铅房(1)、射线检测机构(2)、输送线(3),其中所述射线检测机构(2)设置于所述铅房(1)内,所述输送线(3)从所述铅房(1)外延伸至所述铅房(1)内,且所述输送线(3)在所述铅房(1)的铅门处断开,所述输送线(3)上设置有可沿所述输送线(3)运动的工装板(4),所述射线检测机构(2)包括十字滑台(21)、设置在所述十字滑台(21)上的升降机构(22)、回转设置在升降机构(22)上的摆臂(23)、设置在所述摆臂(23)两端的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所述光管组件(24)的发出的射线正对所述平板组件(25)的接收屏,所述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均于所述摆臂(23)上滑动调节设置,使得所述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相互靠近或远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22)包括竖直支架(221),所述竖直支架(221)上设置竖直的第一滑轨,所述竖直支架(221)上还设置有通过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滑动配合的升降板(222),所述竖直支架(221)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升降板(222)上升或下降的同步带机构,所述摆臂(23)通过回转支撑(231)连接在所述升降板(222)上,所述升降板(222)上设置有驱动所述回转支撑(231)回转的驱动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支撑(231)上具有外齿圈,所述升降板(222)上设置有与该外齿圈啮合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设置在所述升降板(222)上的减速电机驱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23)上设置有沿所述摆臂(23)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滑轨(232),所述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均通过滑块滑动配合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轨(232)上,所述摆臂(23)上设置有两个分别驱动所述光管组件(24)和平板组件(25)的丝杠螺母组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线(3)包括设置在所述铅房(1)外的脚架(31),所述脚架(31)上设置有两条平行的线体(32),两条所述线体(32)的相对内侧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无动力滚轮(33),所述工装板(4)可于所述无动力滚轮(33)自由滑动,所述线体(32)在铅门处断开一个铅门的厚度,位于所述铅房(1)内的所述线体(32)则设置于所述铅房(1)的内壁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装板(4)上分布有多个工件放置位,且每个工件放置位为低密度薄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立卧两用X射线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铅房、射线检测机构、输送线,其中所述射线检测机构设置于所述铅房内,所述输送线从所述铅房外延伸至所述铅房内,且所述输送线在所述铅房的铅门处断开,所述输送线上设置有可沿所述输送线运动的工装板,所述射线检测机构包括十字滑台、设置在所述十字滑台上的升降机构、回转设置在升降机构上的摆臂、设置在所述摆臂两端的光管组件和平板组件,所述光管组件的发出的射线正对所述平板组件的接收屏,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结构简单,实现了射线检测的立卧两用,增加了设备适用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结合自动输送线显著提高了射线检测效率,降低人力成本。降低人力成本。降低人力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黄守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日联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5/16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