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磷渣微粉基层混合物料快速混合设备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5:10:13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磷渣微粉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磷渣微粉基层混合物料快速混合设备。


背景技术:

2.我国矿物掺和料资源丰富,目前用作混凝土掺和料的材料主要有:粉煤灰、磨细矿渣粉、硅粉等。但还有一些矿物掺和料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如磷渣。磷渣微粉是以磷渣为基本原料,经粉磨加工成微细粉体,并激发其活性后作为高性能混凝土搀和料的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在混凝土生产中可等量替代10-50%的水泥。磨细磷渣粉作为混凝土掺和料,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和绝热温升,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其特有的缓凝性能可以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需要,尤其适合应用于大体积的水工混凝土中。
3.目前,在对磷渣微粉基层混合物料进行混合时,由于部分的混合料在混合前的体积较大,且大小不一,同时部分物料在混合前结块成团,导致混合时物料不能均匀混合在一起,降低了混合后的成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磷渣微粉基层混合物料快速混合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部分的混合料在混合前的体积较大,且大小不一,同时部分物料在混合前结块成团而导致的混合时物料不能均匀混合在一起,降低了混合后成品质量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磷渣微粉基层混合物料快速混合设备,包括混合筒体,所述混合筒体的顶部安装有研磨筒体,所述研磨筒体的顶部安装有顶盖,所述研磨筒体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中部固定镶嵌有研磨斗,所述研磨斗的中部开设有锥形研磨腔,所述锥形研磨腔与混合筒体的内腔相贯通,所述锥形研磨腔的内部嵌套有研磨头,所述顶盖的上侧中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下端活动贯穿顶盖,所述转轴的下端通过螺栓与研磨斗连接,所述顶盖上安装有第一进料斗,所述混合筒体设置为半球形,所述混合筒体的内部嵌套有混合组件,所述混合组件包括转杆,所述转杆的上端通过螺栓与研磨头的底部连接,所述转杆的上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搅拌杆,所述转杆的下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搅拌杆,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搅拌杆与第二搅拌杆之间安装有第一搅拌板,所述第二搅拌杆的下侧安装有第二搅拌板,所述转杆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三搅拌杆,所述混合筒体的右侧上部设置有进料管道,所述进料管道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进料斗。
7.进一步地,所述研磨头的下部设置为锥形,所述研磨头的下部外壁与锥形研磨腔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减小。
8.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筒,所述出料筒上安装有出料阀,所述
混合筒体的侧壁固定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脚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混合筒体的周围。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板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搅拌板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二通孔。
10.进一步地,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远离转杆的一端共同连接有清理板,所述清理板与混合筒体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搅拌板的底部与清理板连接。
11.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筒体的顶部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一法兰盘,所述研磨筒体的底端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法兰盘,所述第一法兰盘与第二法兰盘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研磨筒体的顶部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三法兰盘,所述第三法兰盘与顶盖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均与清理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下端与清理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板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板的上端与第二搅拌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5.1、通过在混合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研磨筒体,粉末状的物料可以通过第二进料斗和进料管道直接加入混合筒体内,块状的物料和结块的物料通过第一进料斗进入锥形研磨腔内,研磨头转动对块状的物料和结块的物料进行研磨粉碎,使得物料粉碎成粉末进入混合筒体,再通过混合组件进行搅拌混合,使得物料能够快速混合,且混合均匀,提高了混合效果,提高了混合后成品的质量;
16.2、通过在第一搅拌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在第二搅拌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在第一搅拌板和第二搅拌板转动对物料进行撞击搅拌时,能够使得部分物料能够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穿过,扩大了物料搅拌分散剪切的范围,提高了混合效果;
17.3、通过设置有清理板,清理板与混合筒体的内壁相接触,第一搅拌杆和第二搅拌杆转动时能够带动清理板转动,使得清理板能够对混合筒体的内壁进行清理,避免物料粘附在混合筒体上,提高了混合效果,同时避免造成物料的浪费;
18.4、混合筒体与研磨筒体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研磨筒体与顶盖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得混合筒体、研磨筒体和顶盖之间安装简单,同时便于拆卸,方便对混合筒体和研磨筒体内的零件进行维修或更换。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20.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剖视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合组件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柱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研磨筒体结构示意图;
26.图中:1混合筒体、2研磨筒体、3顶盖、4固定柱、5研磨斗、6锥形研磨腔、7研磨头、8伺服电机、9转轴、10第一进料斗、11转杆、12第一搅拌杆、13第二搅拌杆、14第一搅拌板、15第二搅拌板、16第三搅拌杆、17进料管道、18第二进料斗、19出料筒、20支撑脚、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 23清理板、24第一法兰盘、25第二法兰盘、26第三法兰盘。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磷渣微粉基层混合物料快速混合设备,包括混合筒体1,所述混合筒体1的顶部安装有研磨筒体2,所述研磨筒体2的顶部安装有顶盖3,所述研磨筒体2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柱4,所述固定柱4的中部固定镶嵌有研磨斗5,所述研磨斗5的中部开设有锥形研磨腔6,所述锥形研磨腔6与混合筒体1的内腔相贯通,所述锥形研磨腔6的内部嵌套有研磨头7,所述顶盖3的上侧中部安装有伺服电机8,所述伺服电机8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9,所述转轴9的下端活动贯穿顶盖3,所述转轴9的下端通过螺栓与研磨斗5连接,所述顶盖3上安装有第一进料斗10,所述混合筒体1 设置为半球形,有利于物料的排料,使得排料时物料能够快速排出,所述混合筒体1的内部嵌套有混合组件,便于对进入混合筒体1内的物料进行混合,所述混合组件包括转杆11,所述转杆11的上端通过螺栓与研磨头7的底部连接,连接简单,便于混合组件与研磨头7之间的安装或拆卸,所述转杆11的上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搅拌杆12,所述转杆11的下部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二搅拌杆13,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搅拌杆12与第二搅拌杆13之间安装有第一搅拌板14,所述第二搅拌杆13的下侧安装有第二搅拌板15,所述转杆11 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三搅拌杆16,所述混合筒体1的右侧上部设置有进料管道17,所述进料管道17的上端连接有第二进料斗18,通过第二进料斗 18和进料管道17能够将粉末状的物料进行加入混合筒体1内。
29.所述研磨头7的下部设置为锥形,所述研磨头7的下部外壁与锥形研磨腔 6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能够逐步提高研磨效果,使得物料粉碎效果好。
30.所述混合筒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筒19,所述出料筒19上安装有出料阀,所述混合筒体1的侧壁固定有支撑脚20,所述支撑脚20的数量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脚20呈环形阵列分布在混合筒体1的周围,通过多个支撑脚20 对混合筒体1进行支撑,使得本混合设备放置稳定,打开出料筒19上的出料阀,混合后的物料能够通过出料筒19排出。
31.实施方式具体为:将粉末的物料通过第二进料斗18和进料管道17直接加入混合筒体1内,将块状的物料和结块的物料通过第一进料斗10倒入研磨筒体2内,块状的物料和结
块的物料进入锥形研磨腔6内,伺服电机8工作带动研磨头7转动,研磨头7转动对块状的物料和结块的物料进行研磨,使得块状的物料和结块的物料粉碎,研磨头7的下部外壁与锥形研磨腔6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从上到下逐渐减小,能够逐步提高研磨效果,使得物料粉碎效果好,减小物料的体积,有利于物料的快速混合,粉碎后的物料进入混合筒体1内,研磨头7转动时能够带动混合组件转动,混合组件上的第一搅拌杆12、第二搅拌杆13和第三搅拌杆16转动对进入混合筒体1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同时第一搅拌杆12和第二搅拌杆13转动带动第一搅拌板14和第二搅拌板15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有效地提高了搅拌混合效果,使得物料快速混合均匀,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由于部分的混合料在混合前的体积较大,且大小不一,同时部分物料在混合前结块成团,导致混合时物料不能均匀混合在一起,降低了混合后的成品质量的问题。
32.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搅拌板14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一通孔21,所述第二搅拌板15的表面等间距开设有第二通孔22,第一搅拌板14和第二搅拌板15转动对物料进行撞击搅拌时,能够使得部分物料能够从第一通孔21 和第二通孔22穿过,扩大了物料搅拌分散剪切的范围,提高了混合效果。
33.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搅拌杆12和第二搅拌杆13远离转杆11的一端共同连接有清理板23,所述清理板23与混合筒体1的内壁相接触,所述第二搅拌板15的底部与清理板23连接,清理板23转动时,能够对混合筒体1的内壁进行清理,提高了混合效果。
34.实施方式具体为:在第一搅拌板14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一通孔21,第一搅拌板14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的同时,处于第一搅拌板14的运动轨迹上的部分物料能够穿过第一通孔21,扩大了物料搅拌分散剪切的范围,在第二搅拌板15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第二通孔22,第二搅拌板15转动对物料进行搅拌混合的同时,处于第二搅拌板15运动轨迹上的部分物料能够穿过第二通孔 22,扩大了物料搅拌分散剪切的范围,使得物料能够有效地分散,提高了混合效果,第一搅拌杆12和第二搅拌杆13转动时能够带动清理板23转动,清理板23与混合筒体1的内壁相接触,清理板23转动时能够对混合筒体1的内壁进行清理,能够将混合筒体1内壁上的物料刮落,避免物料在混合筒体1的内壁上堆积,能够提高混合效果,同时使得下料时物料下来完全,减少物料的浪费,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物料容易粘附在混合筒的内壁,使得混合效果差和容易造成浪费的问题。
35.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混合筒体1的顶部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一法兰盘 24,所述研磨筒体2的底端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法兰盘25,所述第一法兰盘 24与第二法兰盘25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研磨筒体2的顶部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三法兰盘26,所述第三法兰盘26与顶盖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得混合筒体1与研磨筒体2之间安装简单,研磨筒体2与顶盖3之间安装简单,便于混合筒体1与研磨筒体2之间的拆卸,便于研磨筒体2与顶盖3之间的拆卸。
36.所述第一搅拌杆12和第二搅拌杆13均与清理板2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板15的下端与清理板2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得清理板23与第一搅拌杆12、第二搅拌杆13和第二搅拌板15之间安装简单,能够将清理板23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37.所述第一搅拌板14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一搅拌杆12和第二搅拌杆1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搅拌板15的上端与第二搅拌杆1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使得第一搅拌板14与第一搅拌杆12和第二搅拌杆13之间安装简单,第二搅拌板15与二搅拌杆13之间安装简单,能够将第一搅拌板14和第二搅拌板15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38.实施方式具体为:混合筒体1顶部的第一法兰盘24与研磨筒体2底端的第二法兰盘25通过螺栓连接,使得混合筒体1与研磨筒体2之间安装简单,同时便于将混合筒体1与研磨筒体2进行拆卸分离,便于对混合筒体1内的混合组件进行维护,混合组件上的清理板23分别与第一搅拌杆12、第二搅拌杆 13和第二搅拌板15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当清理板23损坏时,能够将清理板 23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同时混合组件上的第一搅拌板14分别与第一搅拌杆12 和第二搅拌杆1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混合组件上的第二搅拌板15与第二搅拌杆13之间采用螺栓连接,使得第一搅拌板14和第二搅拌板15安装简单快捷,当第一搅拌板14或第二搅拌板15损坏时,可以将第一搅拌板14和第二搅拌板15拆卸下来进行更换,有效地提高了混合组件的使用寿命,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混合筒内部零件损坏时,不便进行维修更换的问题。
39.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