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烹饪装置的制作方法

2022-05-17 00:26:40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装置。


背景技术:

2.如今,市场上用于加热食物的烹饪装置的种类越来越多,如蒸箱、烤箱、空气炸锅、蒸烤箱等。在生活中使用烹饪装置加热食物时,经常会遇到食物受热不均,导致色泽不一致,熟度不同,烤制效果差等问题。
3.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设置感温件来测量内部温度,通过控制加热腔侧壁上不同方向上的加热件进行温度补偿来改变温度,但是这样设置,对于加热腔内的温度调节仍然较为粗放,难以精确调节热源对不同位置食物加热的均匀性,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4.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烹饪装置的加热腔内温度调节粗放,热源对不同位置食物加热的均匀性较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烹饪装置。
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包括:加热腔,内置有盛放食物的承载件;若干加热单元,在所述承载件上分布设置,适于加热置入所述承载件上的食品;温度检测单元,分别与各个所述加热单元通讯连接,适于检测加热腔内,各个所述加热单元对应位置处的温度;控制器,分别与各个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温度检测单元通讯连接。
6.加热单元包括:第一加热件,沿所述承载件的底面设置,与相邻所述加热单元的所述第一加热件并联连接;开关件,与所述第一加热件串联连接,并与所述温度检测单元和所述控制器通讯连接。
7.加热单元还包括:第二加热件,与所述第一加热件紧邻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加热件并联连接;正系数热敏电阻,与所述第二加热件串联连接。
8.烹饪装置还包括:上加热件,沿所述加热腔的顶面下侧分布设置;下加热件,沿所述加热腔的底面下侧分布设置。
9.所述加热腔的一侧设置有开合门,适于置入或取出待烹饪食品,所述开合门中部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上设置有呈透明状的隔温玻璃,所述温度检测单元设置在所述隔温玻璃内部;所述温度检测单元为红外测温模块,朝向所述承载件方向设置。
10.温度检测单元上设置有若干红外测温镜头,所述红外测温镜头朝向各个加热单元方向设置,适于检测各个加热单元对应位置处的温度。
11.加热单元沿所述承载件的底面均匀且完全分布。
12.承载件还包括:导温板,设置在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加热腔的底面之间,其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连接孔,适于连接所述加热单元。
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装置,包括:加热腔,内置有盛放食物的承载件;若干加热单元,在所述承载件上分布设置,适于加热置入所述承载件上的食品;温度检测单元,分
别与各个所述加热单元通讯连接,适于检测加热腔内,各个所述加热单元对应位置处的温度;控制器,分别与各个所述加热单元和所述温度检测单元通讯连接。
15.在承载件上设置多个独立控制的加热单元,通过温度检测单元对各个加热单元对应位置进行检测,并通过控制器接收温度信号后,可以对应调节不同位置处的加热单元的开闭,继而调节承载件上不同位置处加热温度,提高对承载件上食物烹饪加热的均匀性,由于待加热的食物主要放置在承载件上,这样设置,可以提高烹饪装置对食物不同位置加热的均匀性,实现承载件上温度的精细化调节,增加了温度调节的自动化水平,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烹饪装置的加热腔内温度调节粗放,热源对不同位置食物加热的均匀性较差的缺陷。
16.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装置,所述加热单元还包括:第二加热件,与所述第一加热件紧邻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加热件并联连接;正系数热敏电阻,与所述第二加热件串联连接。
17.这样设置,一方面第二加热件在启动加热过程中,与其串联的正系数热敏电阻受热后阻值逐渐增大,经过第二加热件的电流逐渐减小,进而降低第二加热件的发热量,使得第二加热件上的温度处于动态调节的稳定状态,且可以避免过热问题,另一方面,第二加热件与第一加热件在同一加热单元内相邻设置,可以提高加热单元的加热面积,同时两者并联连接,彼此独立,便于同一加热单元的第一加热件根据温度稳定性高的第二加热件进行温度微调,进一步提高各个加热单元间的温度均匀性。
18.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装置,上加热件,沿所述加热腔的顶面下侧分布设置;下加热件,沿所述加热腔的底面下侧分布设置。
19.上、下加热件的设置,可以作为加热腔内的主要热源,结合加热单元的设置可以快速对加热腔进行加热,并对温度不均匀的区域进行温度调节。
20.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装置,还包括:导温板,设置在所述加热单元与所述加热腔的底面之间,其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连接孔,适于连接所述加热单元。
21.设置导温板可以通过其上分布的连接孔,连接固定各个发热单元,将发热单元夹设在导温板和承载件之间,同时,连接孔的设置,方便各个加热单元间的间隙与内胆内部空气进行温度交换,提高承载件上各个位置处的温度稳定性和对发热单元的控温精度。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装置上承载件及其上加热单元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所示的烹饪装置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26.图4为图1所示的烹饪装置上承载件及其上加热单元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4所示的烹饪装置上加热单元的a部结构爆放大示意图;
28.图6为图2所示的烹饪装置中开合门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图6所示的开合门上温度检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烹饪装置内部温度调节的步骤示意图;
31.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加热单元电路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
33.1-外壳;11-加热腔;12-开合门;13-隔温玻璃;2-加热单元;21-第一加热件;23-第二加热件;3-温度检测单元;31-红外测温镜头;32-安装支架;4-承载件;5-导温板;51-连接孔;6-底板组件;7-水盒组件;8-背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8.如图1-图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装置,具体为蒸烤箱,也可以为蒸箱、烤箱、空气炸锅、微波炉等,包括:加热腔11和若干加热单元2以及温度检测单元3和控制器。
39.具体地,烹饪装置包括外侧设置的外壳1、背板和底壁设置的水盒组件以及底板组件6,在外壳1内部设置有加热腔11,加热腔11的内部设置有承载件4,在本实施例中,承载件4为烤盘,也可以为烤架、托盘等,加热腔11的内侧壁不同高度上设置有若干对称设置的、连接承载件4的凸起或卡槽。在加热腔11的一侧还设置有带把手的开合门12,可以置入或取出待烹饪食品,开合门12中部设置有带隔热玻璃的观察窗。
40.若干加热单元2,在承载件4上分布设置,可以加热置入承载件4上的食品,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单元2为内置发热丝的组块,可以通过内置电源或通过外包隔热层的导线与外部电源相连。温度检测单元3分别与各个加热单元2通讯连接,具体为间接地电连接,也可以无线连接,可以检测加热腔11内承载件4上各个加热单元2对应位置处的温度;控制器具体为单片机,也可以为小型plc等,分别与各个加热单元2和温度检测单元3电连接。
41.在承载件4上设置多个独立控制的加热单元2,通过温度检测单元3对各个加热单
元2对应位置进行检测,并通过控制器接收温度信号后,可以对应调节不同位置处的加热单元2的开闭,继而调节承载件4上不同位置处加热温度,提高对承载件4上食物烹饪加热的均匀性,由于待加热的食物主要放置在承载件4上,这样设置,可以提高烹饪装置对食物不同位置加热的均匀性,实现承载件4上温度的精细化调节,增加了温度调节的自动化水平,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烹饪装置的加热腔11内温度调节粗放,热源对不同位置食物加热的均匀性较差的缺陷。
42.本实施例中,加热单元2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一加热件21和开关件,第一加热件21呈板状连接在承载件4的底面上,可以为粘合或拆卸的卡合,也可以埋设在承载件4的内部,各个加热单元2上的第一加热件21均并联设置,开关件可以控制同一加热单元2上第一加热件21的开启或关闭,在本实施例中,开关件为电控开关,与温度检测单元3和控制器电连接。
43.加热单元2还包括串联连接的第二加热件23和正系数热敏电阻,第二加热件23同样呈板状,与第一加热件21并排紧邻设置,并与第一加热件21并联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正系数热敏电阻为热敏二极管。
44.这样设置,一方面第二加热件23在启动加热过程中,与其串联的正系数热敏电阻受热后阻值逐渐增大,经过第二加热件23的电流逐渐减小,进而降低第二加热件23的发热量,使得第二加热件23上的温度处于动态调节的稳定状态,且可以避免过热问题,另一方面,第二加热件23与第一加热件21在同一加热单元2内相邻设置,可以提高加热单元2的加热面积,同时两者并联连接,彼此独立,便于同一加热单元2的第一加热件21根据温度稳定性高的第二加热件23进行温度微调,进一步提高各个加热单元2间的温度均匀性。
45.如图9所示,其为本实施例中承载件4上各个第一加热件21和第二加热件23见的连接电路,其中,a1-a6为各个第二加热件23上的发热丝,也可以表示其温度,b1-b6为各个第一加热件21上的发热丝,也可以表示其温度,e1-e6为各个正系数热敏电阻,k1-k6为各个开关件。
46.烹饪装置还包括沿加热腔11的顶面下侧分布设置的上加热件,和沿加热腔11的底面下侧分布设置的下加热件,上、下加热件均为螺旋设置的加热管,上、下加热件的设置,可以作为加热腔11内的主要热源,结合加热单元2的设置可以快速对加热腔11进行加热,并对温度不均匀的区域进行温度调节。
47.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加热腔11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侧向加热件,作为另一可变换的实施方式,上、下加热件以及侧向加热件均可以由若干加热单元2构成。
48.温度检测单元3的数量不做限制,满足对承载件4上加热单元2对应位置的温度检测即可,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温度检测单元3为红外测温模块,朝向承载件4方向设置,具体的,温度检测单元3设置有两个,均设于呈双层设置的隔温玻璃13的内部,一个设置在隔温玻璃13的顶端,一个设置在隔温玻璃13的底侧,可以分别检测承载件4的上下面,提高检测的均匀性。
49.进一步地,温度检测单元3上包括安装支架32和设置在安装支架32上的若干红外测温镜头31,红外测温镜头31朝向各个加热单元2方向设置,温度检测单元3及其上红外测温镜头31的数量可以根据加热单元2的数量对应设置,红外测温镜头31的设置可以准确检测承载件4上各个加热单元2对应位置处的温度。
50.进一步地,加热单元2沿承载件4的底面均匀间隔设置,且在底面区域上完全分布。
这样设置可以保证承载件4上承载食物的各个位置加热的均匀性。
51.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温度检测单元3还包括热电偶感温件,热电偶感温件设置在各个第二加热件23的周侧,可以独立检测各个第二加热件23的温度,红外测温镜头31仅检测第一加热件21的温度。
52.承载件4还包括导温板5,具体为铝制,也可以为铜制,其设置在加热单元2与加热腔11的底面之间,其上均匀分布有若干连接孔51,可以连接加热单元2。
53.设置导温板5可以通过其上分布的连接孔51,连接固定各个发热单元,将发热单元夹设在导温板5和承载件4之间,同时,连接孔51的设置,方便各个加热单元2间的间隙与内胆内部空气进行温度交换,提高承载件4上各个位置处的温度稳定性和对发热单元的控温精度。
5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孔51所在区域与各个加热单元2间的间隙位置对应,既便于在边缘位置连接加热单元2,又扩大了连接孔51与内胆空气进行温度交换区域,进一步提高了承载件4上各个位置处的温度稳定性。
55.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烹饪装置的内部温度调节方法,包括:
56.s1、控制各个加热单元2连接的电源,以及各个加热件上与第一加热件21串联的开关件启动,第一加热件21和第二加热件23开始蓄热,并对承载件4进行加热,同时,控制上加热件和下加热件启动,对加热腔11内部进行加热,控制器上的计时器启动,并判断加热单元2、上加热件和下加热件加热时间是否持续至第二预设时长,第二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时长为3min。当加热时间未持续至第二预设时长则继续加热,若加热时间满足第二预设时长则进入下一步骤;
57.s2、启动温度检测单元3,并将检测到的承载件4上的第一加热件21和第二加热件23的对应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器,将各个加热单元2上第一加热件21对应位置的温度设置为b,具体温度分别为b1、b2、b3
……
bn,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单元2设置有6个,则bn为b6,同样,第二加热件23对应的温度设置为a,具体温度分别为a1、a2、a3
……
an,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单元2设置有6个,则an为a6。
58.s3、控制器计算承载件4上各个加热单元2位置处的第一加热件21之间的温差最大值,即bmax-bmin的值,判断其是否小于第一预设值,进而判断承载件4上各个加热单元2位置处的温度是否均匀,第一预设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值为1摄氏度。
59.若否,则认为各个加热单元2间的温度并不均匀,计算b1-b6间的均值bavg,断开b值高于bavg的加热单元2对应的开关件,保持b值高于bavg的加热单元2对应的开关件的连通。在持续第一预设时长,第一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时长为2min,返回上述温度检测步骤s2。
60.若是,则认为各个加热单元2间的温度均匀,控制各个加热单元2上第一加热件21的开关件的状态保持不变,粗调过程完毕,进入精调过程s4;
61.s4、获取第一加热件21和第二加热件23温度,并通过控制器计算承载件4上各个加热单元2上第一加热件21和第二加热件23间的温差b-a的值,并判断该值是否在第一值域范围内,第一值域的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值域为【-0.5,0.5】;
62.若否,当b-a﹥0时,控制对应加热单元2上的开关件断开,并持续第三预设时长,第
二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预设时长为0.5min,返回步骤s4起始阶段。
63.当b-a﹤0时,控制对应加热单元2上的开关件保持连通,持续第三预设时长,并返回返回步骤s4起始阶段。
64.若是,保持对应加热单元2上的开关件连通,持续第四预设时长,第四预设时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预设时长为1min,并返回步骤s4起始阶段。
65.作为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步骤s4中,当b-a在第一值域中时,保持对应加热单元2上的开关件连通即可。作为另一可变换的实施方式,步骤s4中,改为判断b-a值为0。
6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