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新型残膜回收机用起膜铲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16:18:31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残膜回收机用起膜铲。


背景技术:

2.农膜覆盖技术具有保水保墒、提高作物抗旱能力的作用,是高寒冷凉、干旱少雨地区高产、稳产不可替代的耕作手段。如我国的青海省,地膜种植面积大,涵盖马铃薯、玉米、油菜等主要作物。残膜回收多以人工捡拾为主、机械化捡拾为辅。残膜回收存在机械化技术方法不当、机具适应性不强、作业性能不佳、机械化残膜回收水平低下等问题。
3.中国专利:一种残膜回收机用起膜铲(公告号:cn 213623246u),公开了如图1所示结构的起膜铲,具备防止已铲塑料薄膜从杆体上滑脱的功能,极大提升了残膜回收机设备的残膜拾净率;同时可在起膜铲完成残膜回收后,直接对起膜铲上缠绕层叠的塑料薄膜进行快速切割和卸膜作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起膜铲上塑料薄膜的卸膜作业效率,实现了无须将起膜铲从残膜回收机上卸下的状态下,直接在起膜铲上进行卸膜作业。然而,由于其杆体为圆柱状,薄膜被铲起后在箍套在杆体上并连续逐层叠加堆积,形成多层厚实的块体状,仅通过其上设置的碎膜刀直接对厚实的薄膜块进行切割,需要往复多次进行切割操作,卸膜操作比较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残膜回收机用起膜铲,对现有的起膜铲进行结构改进,将杆体设置为上杆体和下杆体插接的可拆卸结构,并将上杆体和下杆体对接部位设置为内凹的弧形面,具备现有起膜铲所有功能的基础上,可使已铲薄膜在杆体上处于活动堆叠状态,通过拆解上杆体和下杆体,可使已铲薄膜快速脱落,提升残膜回收机设备的残膜拾净率和塑料薄膜的卸膜作业效率。
5.为实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新型残膜回收机用起膜铲,包括“j”型的杆体和一体设置于杆体顶部的连接板,所述杆体的弯曲段底部内转动连接有两个突出于杆体表面的防脱挡块,两个防脱挡块的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所述杆体包括上杆体和可拆卸地插接于上杆体底部内的下杆体,所述上杆体和下杆体通过插销连接,上杆体与下杆体的对接处形成内凹的弧形表面。
7.进一步的,所述下杆体的弯曲段底部内开设有槽口,两个防脱挡块相对地位于槽口内,并通过铆钉转动连接于槽口内。
8.进一步的,所述下杆体的弯曲段底部开设有两个铆钉孔,两个铆钉分别位于铆钉孔内,且铆钉的端部完全位于铆钉孔内。
9.进一步的,所述防脱挡块在压缩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完全位于槽口内。
10.进一步的,所述防脱挡块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弹簧连接槽,所述压缩弹簧的端部固定连接于弹簧连接槽内。
11.进一步的,所述防脱挡块的外表面为中部凸起的连续弧形面,且中部凸起的上侧为凹弧面、下侧为凸弧面。
12.进一步的,所述上杆体的底面中心开设有轴孔,所述下杆体的顶面中心一体设置有与轴孔相匹配的轴杆,轴孔和轴杆的顶端配对地开设有销孔。
13.进一步的,所述上杆体的底面开设有卡接槽,所述下杆体的顶面边缘设置有与卡接槽相匹配的卡接凸起。
14.进一步的,所述上杆体的顶部一体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径大于上杆体的外径,且连接块的外圆面上开设有外螺纹并螺纹连接有位于连接板下方的碎膜刀。
15.进一步的,所述碎膜刀包括环形的刀柄和若干个固定设置于刀柄底面上的刀片,所述刀片在刀柄的底面围绕刀柄的轴线均匀分布,且刀片的底部内侧锋刃由内向外倾斜设置。
16.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起膜铲的杆体设置为上杆体和下杆体的插接结构,通过销轴快速连接和拆解,并在上杆体和下杆体的对接部位设置内凹的弧形面,使起膜铲实现正常的起膜功能并具备防止已铲塑料薄膜从杆体上滑脱的功能的基础上,可使已铲塑料薄膜在凹弧部位处于活动堆叠状态,将下杆体与上杆体快速分离后,可将已铲塑料薄膜快速地从杆体上脱落,极大提升了残膜回收机设备的残膜拾净率以及起膜铲上塑料薄膜的卸膜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技术中起膜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所述上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所述下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所述防脱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所述碎膜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其中:1杆体、11上杆体、111轴孔、112销孔、113连接块、114外螺纹、12下杆体、121槽口、122铆钉孔、123轴杆、124卡接凸起、115卡接槽、2连接板、3防脱挡块、31弹簧连接槽、32凹弧面、33凸弧面、34铆钉穿孔、4压缩弹簧、5碎膜刀、51刀柄、52刀片、53内螺纹、6铆钉、7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6.请参阅图2至图6,一种新型残膜回收机用起膜铲,包括“j”型的杆体1和一体设置于杆体1顶部的连接板2。起膜铲与现有的起膜齿结构相似,连接板2上开设有螺栓连接孔,杆体1和连接板2通过设置于螺栓连接孔内的螺栓固定连接于现有的起膜轮上,使起膜铲与起膜齿具备相同的起膜功能。
27.杆体1包括上杆体11和可拆卸地插接于上杆体11底部内的下杆体12。具体的,上杆体11的底面中心开设有轴孔111,下杆体12的顶面中心一体设置有与轴孔111相匹配的轴杆123,轴孔111和轴杆123的顶端配对地开设有销孔112。轴杆123插入轴孔111后,上杆体11和下杆体12通过插入销孔112内的插销7连接,此时下杆体12的顶面与上杆体11的底面贴合对接,形成完整的杆体1。优选的,上杆体11的底面开设有卡接槽115,下杆体12的顶面边缘设置有与卡接槽115相匹配的卡接凸起124,则在下杆体12与上杆体11插接过程中,通过卡接凸起124与卡接槽115的对接,可保证下杆体12与上杆体11每次插接位置的准确性。
28.同时,上杆体11的底面外径与下杆体12的顶面外径相等,上杆体11与下杆体12的对接处形成连续内凹的弧形表面,则由下杆体12底部铲起的薄膜被下杆体12戳破形成孔径较大的穿孔,在被下层薄膜逐渐挤压上升后,由于杆体的外径逐渐变小,则薄膜在杆体中部处于活动套设的状态。当插销7移出后,下杆体12可从上杆体11中抽出,则上杆体11的底部段和下杆体12的顶部段均为光滑的锥形状,则处于内凹弧形面部位的薄膜可从上杆体11和下杆体12上轻松脱落。
29.如图5所示,下杆体12的弯曲段底部内开设有槽口121,为便于加工制造,槽口11采用底部开放的通槽结构。两个防脱挡块3相对地位于槽口121内,并通过铆钉6转动连接于槽口121内。具体的,下杆体12的的弯曲段底部开设有两个铆钉孔122,防脱挡块3的一端开设有与铆钉孔122相对应的铆钉穿孔34(如图6所示)。两个铆钉6分别穿过铆钉穿孔34中并位于铆钉孔122内,从而使防脱挡块3转动连接于槽口121内。优选的,铆钉6的端部完全位于铆钉孔121内,以保证杆体1表面的连续性,从而使杆体1的底端能够顺利插入土壤及土壤表层的薄膜中。
30.两个防脱挡块3的内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4。如图6所示,防脱挡块3的内表面上开设有弹簧连接槽31,压缩弹簧4的端部固定连接于弹簧连接槽31内。则在压缩弹簧4处于自由状态时,两个防脱挡块3的外表面突出于下杆体12的表面,使得插套在下杆体12上的薄膜因防脱挡块3的阻挡而不会出现脱落;当压缩弹簧4处于压缩状态时,防脱挡块3作则完全位于槽口121内,可保证下杆体12底端在插入土壤过程中,防脱挡块3因受土壤的压迫而缩入槽口121内,使得薄膜可顺利插套在下杆体12位于防脱挡块3上方的部位上。
31.进一步的,防脱挡块3的外表面为中部凸起的连续弧形面,且中部凸起的上侧为凹弧面32、下侧为凸弧面33。下侧的凸弧面33可保证在杆体1的底端插入土壤过程中,防脱挡块3能够连续受到土壤侧向压力而完全缩入槽口121内,使得薄膜可顺利插套在下杆体12位于防脱挡块3上方的部位上;凹弧面32则可保证防脱挡块3对位于其上方的薄膜起到良好的阻挡效果,避免薄膜在起膜铲运动的过程中从下杆体12上脱落。
32.为了进一步清除杆体其上缠绕的且不易脱落的薄膜,在杆体1上设置有碎膜刀5。具体的,上杆体11的顶部一体设置有连接块113,连接块113的外径大于上杆体11的外径,且连接块113的外圆面上设置有外螺纹114并螺纹连接有位于连接板2下方的碎膜刀5。如图7所示,碎膜刀5包括环形的刀柄51和若干个固定设置于刀柄51底面上的刀片52,刀柄51的内径大于插销7的长度且刀柄51的内壁上设置有与外螺纹114相匹配的内螺纹53。通过螺纹配合,可使碎膜刀5固定于上杆体11上,并随上杆体11同步运动,不会影响起膜过程。
33.由于刀柄51的内孔半径大于杆体1的外径,则碎膜刀5反向转动与外螺纹14脱离后,可使碎膜刀5空套在杆体1的外部并可沿杆体1的路径方向运动,从而在运动过程中使刀
片52作用于缠绕、层叠在杆体1上的薄膜上,直接对起膜铲上缠绕层叠的塑料薄膜进行快速切割和卸膜作业,无需将起膜铲从起膜轮上拆卸下来,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极大提升了起膜铲上塑料薄膜的卸膜作业效率。
34.优选的,刀片52在刀柄51的底面围绕刀柄51的轴线均匀分布,且刀片52的底部内侧锋刃由内向外倾斜设置。如此,在碎膜刀5沿杆体1运动过程中,对薄膜进行多处切割,同时刀片52也可对薄膜形成侧向的推力,使切割后的薄膜可从杆体1上脱落,进而完成卸膜作业。卸膜完成后,将碎膜刀5重新螺纹连接于连接块113上即可进行下一次的起膜作业。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