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食用菌营养液控制供液管路的制作方法

2022-05-16 16:12:37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菌营养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营养液控制供液管路。


背景技术:

2.食用菌培养过程中,经常需要供给营养液,以便实现更好的栽培的效果,而一般营养液供给后,对多余的营养液进行回收时过滤装置不方便安装与拆卸,所以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的食用菌培养过程中对多余的营养液过滤回收时,造成过滤网不方便安装与拆卸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食用菌营养液控制供液管路。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食用菌营养液控制供液管路,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的两侧均开设有侧槽,两个侧槽内共同安装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上设置有培养皿,所述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底座的上开设有两个凹槽,所述过滤网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两个把手分别安装在两个凹槽内,所述过滤网的下方设置有滤菌机构,所述滤菌机构设置在底座内,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加压泵,所述加压泵的一端通过出液管贯穿设置在底座内,所述加压泵的另一端通过进液管贯穿设置有横管,所述横管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喷头,所述框架的两侧均设置有加热机构。
6.优选地,为了进一步对多余重复利用的营养液进行除菌除味处理,保证营养液的质量,所述滤菌机构包括设置在过滤网下方的除菌层,所述除菌层的底部贴敷有除味层,所述底座由内腔和管道仓共同组成,所述除菌层和除味层的两侧共同安装在内腔的相对内壁上,所述出液管设置在管道仓内。
7.优选地,为了方便调节底板的高度,便于食用菌的培养,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侧槽内的四个固定件,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件上共同螺合有底板,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多个漏液孔,多个漏液孔上均安装有培养皿。
8.优选地,为了提高培养皿的温度,保证培养的质量,所述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框架两侧的两个外罩,两个外罩内均设置有空腔室,所述空腔室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层,所述框架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风扇,相邻的两个风扇共同设置在其中一个外罩内。
9.优选地,为了方便对除味层和除菌层进行更换,保证较好的除菌除味效果,所述底座的一侧安装有箱门,所述箱门上设置有扣手。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1.1、通过过滤网、凹槽、把手等部件的有效配合,过滤网将多余的营养液进行杂质过滤,方便多余营养液的重复利用,通过把手方便过滤网的安装与拆卸,便于后期清洁;
12.2、通过加热层、风扇、外罩等部件的有效配合,利用风扇将加热层产生的温度传送至培养皿,保障食用菌的培养温度,以便于培养皿更好生长;
1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的食用菌培养过程中多余的营养液大多流失,没有进行回收的弊端,通过过滤网、除菌层、除味层的有效配合,将对于的营养液进行回收除菌重复利用,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方便过滤网的安装与拆卸,便于后期清洗。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内部连接结构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座连接结构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外部连接结构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底板连接结构图。
18.图中:1外罩、2加热层、3风扇、4空腔室、5侧槽、6框架、7除菌层、8底座、9内腔、10除味层、11管道仓、12出液管、13加压泵、14固定件、15底板、16培养皿、17漏液孔、18进液管、19横管、20喷头、21过滤网、22凹槽、23把手、24箱门、25扣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20.实施例1
21.参照图1-4,一种食用菌营养液控制供液管路,包括底座8,底座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架6,底座8和框架6共同组成食用菌培养器械的共同支架,方便设备安装,框架6的两侧均开设有侧槽5,两个侧槽5内共同安装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上设置有培养皿16,调节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侧槽5内的四个固定件14,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件14上共同螺合有底板15,底板15上开设有多个漏液孔17,多个漏液孔17上均安装有培养皿16,将底板15调节至合适的位置,转动固定件14使得固定件14将底板15卡在侧槽5上,保证底板15的位置,将培养皿16放置在对应的漏液孔17上,多余的营养液可通过漏液孔17排出。
22.参照图1、2,底座8的顶部安装有过滤网21,底座8的上开设有两个凹槽22,过滤网2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23,两个把手23分别安装在两个凹槽22内,通过把手23方便过滤网21的安装与拆卸,便于后期清洁,过滤网21的下方设置有滤菌机构,滤菌机构设置在底座8内,滤菌机构包括设置在过滤网21下方的除菌层7,除菌层7的底部贴敷有除味层10,底座8由内腔9和管道仓11共同组成,除菌层7和除味层10的两侧共同安装在内腔9的相对内壁上,出液管12设置在管道仓11内,多余的营养液通过漏液孔17流出流至过滤网21上经过过滤网21上滤孔的过滤,将多余的杂质过滤营养液通过滤孔进入到内腔9,依次通过除菌层7和除味层10进行除菌去异味,然后在内腔9内静止,以备循环利用。
23.参照图1、3,底座8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加压泵13,加压泵13与外接配套部件相连,并通过相应的控制开关进行控制,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加压泵13的一端通过出液管12贯穿设置在底座8内,加压泵13的另一端通过进液管18贯穿设置有横管19,横管19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喷头20,加压泵13通过出液管12将营养液吸入进液管18,通过进液管18进入到横管19,然后经过喷头20内部配套的部件将营养液喷洒在培养皿16上。
24.参照图1、3,框架6的两侧均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框架6两侧的两个外罩1,两个外罩1内均设置有空腔室4,空腔室4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层2,框架6的两侧均
安装有两个风扇3,相邻的两个风扇3共同设置在其中一个外罩1内,利用风扇3将加热层2产生的温度传送至培养皿16,保障食用菌的培养温度,以便于培养皿16更好生长。
25.实施例2
26.参照图1-4,一种食用菌营养液控制供液管路,包括底座8,底座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框架6,底座8和框架6共同组成食用菌培养器械的共同支架,方便设备安装,框架6的两侧均开设有侧槽5,两个侧槽5内共同安装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上设置有培养皿16,调节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两个侧槽5内的四个固定件14,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件14上共同螺合有底板15,底板15上开设有多个漏液孔17,多个漏液孔17上均安装有培养皿16,将底板15调节至合适的位置,转动固定件14使得固定件14将底板15卡在侧槽5上,保证底板15的位置,将培养皿16放置在对应的漏液孔17上,多余的营养液可通过漏液孔17排出。
27.参照图1、2,底座8的顶部安装有过滤网21,底座8的上开设有两个凹槽22,过滤网2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23,两个把手23分别安装在两个凹槽22内,通过把手23方便过滤网21的安装与拆卸,便于后期清洁,过滤网21的下方设置有滤菌机构,滤菌机构设置在底座8内,滤菌机构包括设置在过滤网21下方的除菌层7,除菌层7的底部贴敷有除味层10,底座8由内腔9和管道仓11共同组成,除菌层7和除味层10的两侧共同安装在内腔9的相对内壁上,出液管12设置在管道仓11内,多余的营养液通过漏液孔17流出流至过滤网21上经过过滤网21上滤孔的过滤,将多余的杂质过滤营养液通过滤孔进入到内腔9,依次通过除菌层7和除味层10进行除菌去异味,然后在内腔9内静止,以备循环利用。
28.参照图1、3,底座8的顶部一侧设置有加压泵13,加压泵13与外接配套部件相连,并通过相应的控制开关进行控制,方便工作人员操作,加压泵13的一端通过出液管12贯穿设置在底座8内,加压泵13的另一端通过进液管18贯穿设置有横管19,横管19的一侧安装有多个喷头20,加压泵13通过出液管12将营养液吸入进液管18,通过进液管18进入到横管19,然后经过喷头20内部配套的部件将营养液喷洒在培养皿16上。
29.参照图1、3,框架6的两侧均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包括设置在框架6两侧的两个外罩1,两个外罩1内均设置有空腔室4,空腔室4的内壁上设置有加热层2,框架6的两侧均安装有两个风扇3,相邻的两个风扇3共同设置在其中一个外罩1内,利用风扇3将加热层2产生的温度传送至培养皿16,保障食用菌的培养温度,以便于培养皿16更好生长。
30.参照图3,底座8的一侧安装有箱门24,箱门24上设置有扣手25,扣手25和箱门24的有效配合方便对除菌层7和除味层10进行及时的更换。
31.相比于实施例1而言,本实施例通过箱门24方便除菌层7和除味层10进行及时的更换,保证营养液的循环质量。
32.本实用新型中,在平常使用时:将底板15调节至合适的位置,转动固定件14使得固定件14将底板15卡在侧槽5上,保证底板15的位置,将培养皿16放置在对应的漏液孔17上,加压泵13通过出液管12将营养液吸入进液管18,通过进液管18进入到横管19,然后经过喷头20内部配套的部件将营养液喷洒在培养皿16上,多余的营养液通过漏液孔17流出流至过滤网21上经过过滤网21上滤孔的过滤,将多余的杂质过滤营养液通过滤孔进入到内腔9,依次通过除菌层7和除味层10进行除菌去异味,然后在内腔9内静止,待出液管12将其吸出重新喷洒在培养皿16上,加热层2加热后通过风扇3将热量传至培养皿16,保障正常的培养温度。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