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中小直径可调式粗镗刀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8:11:58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中孔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小直径可调式粗镗刀。


背景技术:

2.目前国内市场镗刀产品有非常大的需求量,镗刀是机械加工孔加工方案不可替代的产品,粗镗刀属于切削工具的一种,粗镗刀主要用于对需要加工的工件进行初步的切削。随着客户对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的要求越来越高,刀体上固定有两片刀片,为了满足不同的加工范围,需要从径向和轴向两个方向对两个刀片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现有技术中,通常运动驱动机构驱动刀片沿轴向调节,而多数驱动机构和安装有刀片的组件的接触方式为点与面接触,接触不稳定,调节后极易出现刀体松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中小直径可调式粗镗刀,包括:
4.基座,具有安装端面,相对远离所述安装端面的一端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为h1,所述第二安装面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为h2,h1》h2;
5.第一安装块,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或第二安装面贴合的第一定位面;所述第一安装块上安装有第一刀片;所述第一刀片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刀刃具有第一刀刃中心;
6.第二安装块,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或第二安装面贴合的第二定位面;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安装有第二刀片;所述第二刀片远离所述基座的一侧刀刃具有第二刀刃中心;
7.所述第一安装块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第二安装块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面时;第一刀刃中心距离所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为h3,第一刀刃中心距离所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为h4,h3=h4。
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面包括第一安装分面和第二安装分面,所述第一安装分面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为h
11
,所述第二安装分面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为h
12
,h
11
>h
12

9.所述第二安装面包括第三安装分面和第四安装分面,所述第三安装分面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为h
21
,所述第四安装分面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为h
22
,h
21
>h
22

10.所述第一定位面包括第一定位分面和第二定位分面,所述第一定位分面可与所述第一安装分面或第三安装分面完全贴合;
11.所述第二定位面包括第三定位分面和第四定位分面,所述第三定位分面可与所述第一安装分面或第三安装分面完全贴合。
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座内设有出水路径,靠近所述第一刀片或所述第二刀片处设有出水孔。
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座上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刀片或所述第二刀片处设有径向调节组件,用于沿第一方向微调所述第一刀片和所述第二刀片。
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径向调节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上的贯穿所述基座的通槽,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相对靠近所述基座侧设有抵接柱,所述抵接柱的一端设于所述通槽内,所述通槽内设有调节螺钉,与所述抵接柱抵接并驱动所述抵接柱带动所述第一安装块或所述第二安装块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
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块和所述第二安装块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腰型孔,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上与所述腰型孔相对的位置设有螺栓孔,所述腰型孔内设有与所述螺栓孔相配的t型螺钉,所述t型螺钉用于将所述第一安装块或所述第二安装块与所述基座预紧固。
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安装块或所述第二安装块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两个所述腰型孔。
1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座侧壁设有主刻度盘,所述第一安装块或所述第二安装块上设有与所述刻度盘相配的副标线。
18.综上所述,本技术提出一种中小直径可调粗镗刀,包括基座、具有第一刀片的第一安装块以及具有第二刀片的第二安装块,基座具有安装端面、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最高点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大于第二安装面最高点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分别具有可与第一安装面或第二安装面贴合的第一定位面和第二定位面;当第一安装块安装在第一安装面,第二安装块安装在第二安装面时,第一刀片的刀刃中心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与第二刀片的刀刃中心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相等;当第一安装块安装在第二安装面,第二安装块安装在第一安装面时,第一刀片的刀刃中心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小于第二刀片的刀刃中心到安装端面的投影距离,从而实现了两刀片在轴向的落差。
19.现有技术通过顶丝驱动装有刀片的两个安装块沿轴向微调实现了两刀片轴向的落差,接触面积太小,存在松动导致磨削失败的风险,本技术通过更换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在基座上的位置实现轴向落差,定位面和安装面紧贴,面与面的接触提高了整体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小直径可调粗镗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小直径可调粗镗刀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无安装块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中小直径可调粗镗刀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25.1、基座;11、安装端面;12、第二安装面;121、第一安装分面;122、第二安装分面;13、第一安装面;131、第三安装分面;132、第四安装分面;14、通槽;15、螺栓孔;3、第一安装块;31、第一定位面;311、第一定位分面;312、第二定位分面;32、第一刀片;4、第二安装块;41、第二定位面;411、第三定位分面;412、第四定位分面;42、第二刀片;5、出水孔;6、抵接
柱;7、调节螺栓;8、腰型孔;9、t型螺栓;10、主刻度盘;101、副标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28.诚如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中小直径可调粗镗刀,如图1所示,包括:
29.基座1,具有安装端面11;相对远离所述安装端面11的一端设有结构相同的第一安装面13和第二安装面12;所述第一安装面13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为h1,所述第二安装面12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为h2,h1》h2;
30.第一安装块3,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3或第二安装面12贴合的第一定位面41;所述第一安装块4上安装有第一刀片32;所述第一刀片32远离所述基座1的一侧刀刃具有第一刀刃中心;
31.第二安装块4,具有与所述第一安装面13或第二安装面12贴合的第二定位面51;所述第二安装块5上安装有第二刀片42;所述第二刀片42远离所述基座1的一侧刀刃具有第二刀刃中心;
32.所述第一安装块3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13,所述第二安装块4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面12时;第一刀刃中心距离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为h3,第一刀刃中心距离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为h4,h3=h4。
33.其中,所述基座1中心设有内六角螺钉,所述内六角螺钉远离所述基座1侧用于与外部工装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面13和所述第二安装面12结构相同,关于所述内六角螺钉的中心对称。
34.当所述第一安装块3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13,所述第二安装块4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面12时,所述第一刀片31的刀刃中心到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与所述第二刀片42的刀刃中心到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相等,而所述第一刀片32或所述第二刀片42的刀刃中心到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为所述第一安装面13或所述第二安装面12的最高点到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与所述刀刃中心到所述第一安装面13或所述第二安装面12的投影距离的和,由于h3=h4,而h1》h2,故所述第一安装块3的刀刃中心到所述第一定位面3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安装块4的刀刃中心到所述第二定位面41的距离,近似为所述第一安装块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安装块4的厚度,具有所述第一安装面13的所述基座1部分的厚度大于具有所述第二安装面12的所述基座1部分的厚度。
35.当所述第一安装块3安装在第二安装面12,第二安装块4安装在第一安装面13时,由于所述第一安装块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安装块4的厚度,而所述第二安装面12距离所述安装端面11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3距离所述安装端面11的距离,所述第一刀片31的刀刃中心到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小于所述第二刀片42的刀刃中心到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从而实现了两个所述刀片之间的轴线落差。
36.现有技术通过驱动装有刀片的两个安装块沿轴向微调实现了两刀片轴向的落差,驱动机构与安装块的接触面积太小,存在松动导致磨削失败的风险,本技术通过更换所述第一安装块3和所述第二安装块4在所述基座1上的位置实现轴向落差,定位面和安装面紧贴,面与面的接触提高了整体结构运行的稳定性。
37.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面13包括第一安装分面131和第二安装分面132,所述第一安装分面131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为h
11
,所述第二安装分面132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为h
12
,h
11
>h
12

38.所述第二安装面12包括第三安装分面121和第四安装分面122,所述第三安装分面121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为h
21
,所述第四安装分面122最高点距离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为h
22
,h
21
>h
22

39.所述第一定位面31包括第一定位分面311和第二定位分面312,所述第一定位分面311可与所述第一安装分面131或第三安装分面121完全贴合;
40.所述第二定位面41包括第三定位分面411和第四定位分面412,所述第三定位分面411可与所述第一安装分面131或第三安装分面121完全贴合。
41.其中,具体地,所述基座1和所述第一安装块3及所述第二安装块4为阶梯状,由于h
11
>h
12
,故所述第一安装面13的高阶表面为所述第一安装分面131,其低阶表面为所述第二安装分面132,由于h
21
>h
22
,故所述第二安装面12的高阶面为所述第三安装分面121,其低阶面为所述第四安装分面122,由于h1为所述第一安装面13的最高点到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故h
11
即为h1,h2为第二安装面12的最高点到所述安装端面11的投影距离,故h
21
即为h2,而h1》h2,故h
11
>h
21
;所述第一安装块3侧壁也为阶梯状,其高阶面为所述第二定位分面312,其低阶面为所述第一定位分面311,所述第二安装块4侧壁也为阶梯状,其高阶面为所述第四定位分面412,其低阶面为所述第三定位分面411。
42.当所述第一安装块3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13,所述第二安装块4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面12时,所述第一定位分面311与所述第一安装分面132贴合,所述第三定位分面411与所述第三安装分面121贴合;当所述第一安装块3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面12,所述第二安装块4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面13时,所述第一定位分面311与所述第三安装分面121贴合,所述第三定位分面411与所述第一安装分面131贴合。
43.将安装块和基座的接触面设为阶梯状,一个安装面与一个定位面的贴合分解为两个安装面与两个定位面的贴合,一方面,使得安装块和安装面的贴合更紧密,提高了轴向的调节精度,另一方面,限制了安装块在基座上只能沿着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避免了沿垂直于安装块的方向移动。
44.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基座1内设有出水路径,靠近所述第一刀片32或所述第二刀片42处设有出水孔5。当刀片旋转磨削时,可有效降低因摩擦阻力过大导致的温升以及冷却效果不佳的情况,进而可防止切屑因高温热熔产生的胶渣;另外所述出水孔5设在所述刀片下方,相对靠近所述基座1侧,喷出的水压的方向可促进排削。故所述出水孔的设计,不仅能降温还可排削。
45.进一步地,所述基座1上相对靠近所述第一刀片32或所述第二刀片42处设有径向调节组件,用于沿第一方向微调所述第一刀片32和所述第二刀片42。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块3和所述第二安装块4关于所述内六角螺栓的中心对称,刀片安装到安装块的相对远离所
述基座1侧,其刀刃的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当所述径向调节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安装块3和所述第二安装块4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时,带动两个刀片靠近,使得两个刀片的径向距离减小。
46.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径向调节组件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13和所述第二安装面12上的贯穿所述基座1的通槽14,所述第一安装块3和所述第二安装块4相对靠近所述基座1侧设有抵接柱6,所述抵接柱6的一端设于所述通槽14内,所述通槽14内设有调节螺钉7,与所述抵接柱6抵接并驱动所述抵接柱6带动所述第一安装块3或所述第二安装块4沿所述第一方向移动。优选地,所述抵接柱6与所述第一安装块3或所述第二安装块4一体成型,设于安装块的底部,垂直于所述安装块,所述通槽14朝向所述安装块侧设有开口,所述抵接柱6远离所述安装块端朝向所述基座1延伸,通过所述通槽14上的所述开口伸向所述通槽14内,但不接触所述通槽14的内壁;所述通槽14的内壁设有与所述调节螺钉7相配的螺纹,由于所述通槽14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基座1,所述调节螺钉7的长度大于所述通槽14,故旋转所述调节螺钉7,可推动所述抵接柱6向靠近另一个刀片的方向移动。
47.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安装块3和所述第二安装块4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腰型孔8,所述第一安装面13和所述第二安装面12上与所述腰型孔8相对的位置设有螺栓孔15,所述腰型孔8内设有与所述螺栓孔15相配的t型螺钉9,所述t型螺钉9用于将所述第一安装块3或所述第二安装块4与所述基座1预紧固。具体地,所述腰型孔8的为长条形孔,其长度方向为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安装块3或所述第二安装块4与所述基座1预紧固时,所述t型螺栓9的头部处于所述腰型孔8内的凸台的上方,所述t型螺栓9为内六角螺栓;通过预紧固,可将两个刀片的大体位置固定,预紧固后,再通过所述径向调节组件,使得所述第一安装块3和所述第二安装块4的微调精度更高。
48.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安装块3或所述第二安装块4上沿所述第一方向设有两个所述腰型孔8。具体的,所述第一安装面13和所述第二安装面12上对应每个所述腰型孔8处设有所述螺栓孔15,通过所述t型螺栓9将所述第一安装块3或所述第二安装块4固定于所述基座1上。通过两个所述腰型孔的设置提高了所述预紧固的牢靠性。
49.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基座1侧壁设有主刻度盘10,所述第一安装块3或所述第二安装块4上设有与所述刻度盘10相配的副标线101。当所述第一安装块3或所述第二安装块4相对靠近时,通过所述主刻度盘10可看到调节量,为刀片的径向调节提供参考值,使得调节更加精确。
50.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