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一种硫化铅锌矿物浮选碳抑制剂及工艺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4:34:02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选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硫化铅锌矿物浮选碳抑制剂及工艺。


背景技术:

2.铅和锌是重要的有色金属,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目前,铅 金属和锌金属的提取主要来源于硫化铅锌矿,方铅矿和闪锌矿又是铅和锌金属 的主要载体矿物。然而铅锌具有共同的成矿原因以及类似的电子结构,在很大 程度上具有相同的亲疏水性性质,再加上铅锌往往共生密切,难以完全解离, 造成铅锌分离困难。常规的硫化铅锌矿一般通过铅锌优先浮选、铅锌混合-优先 浮选、铅锌等可浮或分支浮选等原则流程进行处理。
3.在矿物浮选中,碳质对铅浮选工艺的稳定性和浮选指标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碳质矿物密度小,硬度低,易泥化。微粒状碳质矿物易吸附在其他矿物表面, 是选铅中难以脱除的脉石矿物。碳质对铅浮选影响分析:

碳质矿物本身上浮, 使铅精矿含碳量猛增;

碳质矿物极细,极易吸附在其他矿物表面,使之被污 染而上浮。浮选实践中,这两种现象兼而有之,使铅的精选、生产高品位铅精 矿变得相当困难。含碳越高,碳铅比越大,铅精矿品位和回收率越低。铅精矿 中,随碳含量的上升,有sio2、cao、mgo等组成的脉石矿物含量也增大;fe、 zn等组成的硫化杂质含量也增大,影响铅精矿质量。
4.目前常采用两种方式消除碳质对于铅锌选别的影响,一种是预先除碳,再 进行矿物浮选,可以保证浮选指标相对稳定,但由于对单体解离度有一定的要 求,部分被细磨的有用矿物易在脱碳过程中损失;另一种是抑碳,直接进行铅 锌浮选,常用的碳抑制剂有硫酸锌、硫化钠、亚硫酸钠、碳酸钠和巯基乙酸钠 等,其大多是无机类药剂,其抑碳效果较差,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药剂用量较大, 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硫化铅锌矿物浮选碳抑制剂及工艺,解决了现有 技术中碳抑制剂的抑碳效果较差,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用量较大,生产成本高的 问题。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硫化铅锌矿 物浮选碳抑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浮选剂35-65份、糖12-23份、有机 酸2-5份和植物性染料2-5份,其中,所述浮选剂的结构式如下:
7.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碳抑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浮选 剂45-55份、糖16-20份、有机酸3-5份和植物性染料2-4份。
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碳抑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浮选 剂50份、糖18份、有机酸4份和植物性染料3份。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糖包括淀粉、单糖和多缩戌糖。
11.由于碳质矿物密度小,硬度低,易泥化。碳质矿物极细易上浮,极易吸附 在其他脉石矿物表面,使之被污染而上浮。本发明利用胶体化学性质的原理, 各个组分相互作用对碳质矿物产生絮凝作用,能有效抑制被碳质污染而易浮的 脉石矿物。其中,浮选剂起主要的抑制作用,淀粉属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 的絮凝效果,能够将极细易浮的碳质胶结团聚,使其不能上浮,多缩戌糖可以 增加碳质矿物的胶结粘度,使碳质矿物胶结团聚更牢固,有机酸可提供酸性环 境,辅助浮选剂加强碳的抑制作用。本发明的各个成分相互配合,具有较好的 除碳效果。
12.另一方面,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硫化铅锌矿物浮选工艺,采用 上述的碳抑制剂,所述浮选工艺包括:磨矿、铅浮选和锌浮选,得到铅精矿、 锌精矿和尾矿,其中,所述铅浮选过程中添加所述碳抑制剂。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铅浮选包括一次粗选、五次精选和三次 扫选,五次精选分别为铅精选ⅰ、铅精选ⅱ、铅精选ⅲ、铅精选ⅳ和铅精选

, 所述铅精选ⅲ、铅精选ⅳ和铅精选

均添加有碳抑制剂。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铅精选ⅲ、铅精选ⅳ和铅精选

中碳抑 制剂的添加量均为10-70g/t。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选方案,所述磨矿过程中磨细至粒径不大于0.074mm 的物料占比为65%-80%。
1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化铅锌矿物浮选碳抑制剂及工艺,该碳抑制剂具有抑 制碳质脉石、碳酸盐脉石等矿物的作用,其对抑碳提银、稳定泡沫、遏制跑槽、 消除脱药和改善铅锌分选效果有很明显的作用。本发明有效解决了高碳质对铅 锌矿浮选的影响,实现了铅锌精矿产品一级品质,大幅度提高了共伴生银回收 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原生产工艺的流程图;
19.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预先除碳工艺的流程图;
20.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中抑碳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1
2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硫化铅锌矿物浮选碳抑制剂,该碳抑制剂包括以下重 量份的组分:浮选剂35份、糖12份、有机酸2份和植物性染料2份,其中, 所述糖包括淀粉、单糖和多缩戌糖,所述浮选剂的结构式如下:
[0023][0024]
实施例2
[002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硫化铅锌矿物浮选碳抑制剂,该碳抑制剂包括以下重 量份的组分:浮选剂65份、糖23份、有机酸5份和植物性染料5份,其中, 所述糖包括淀粉、单糖和多缩戌糖,所述浮选剂的结构式如下:
[0026][0027]
实施例3
[002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硫化铅锌矿物浮选碳抑制剂,该碳抑制剂包括以下重 量份的组分:浮选剂45份、糖16份、有机酸3份和植物性染料2份,其中, 所述糖包括淀粉、单糖和多缩戌糖,所述浮选剂的结构式如下:
[0029][0030]
实施例4
[003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硫化铅锌矿物浮选碳抑制剂,该碳抑制剂包括以下重 量份的组分:浮选剂55份、糖20份、有机酸5份和植物性染料4份,其中, 所述糖包括淀粉、单糖和多缩戌糖,所述浮选剂的结构式如下:
[0032][0033]
实施例5
[003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硫化铅锌矿物浮选碳抑制剂,该碳抑制剂包括以下重 量份的组分:浮选剂50份、糖18份、有机酸4份和植物性染料3份,其中, 所述糖包括淀粉、单糖和多缩戌糖,所述浮选剂的结构式如下:
[0035][0036]
由于碳质矿物密度小,硬度低,易泥化。碳质矿物极细易上浮,极易吸附 在其他脉石矿物表面,使之被污染而上浮。本发明利用胶体化学性质的原理, 各个组分相互作用对碳质矿物产生絮凝作用,能有效抑制被碳质污染而易浮的 脉石矿物。其中,浮选剂起主要的抑制作用,淀粉属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良好 的絮凝效果,能够将极细易浮的碳质胶结团聚,使其不能上浮,多缩戌糖可以 增加碳质矿物的胶结粘度,使碳质矿物胶结团聚更牢固,有机酸可提供酸性环 境,辅助浮选剂加强碳的抑制作用。本发明的各个成分相互配合,具有较好的 除碳效果。
[0037]
以下采用实验数据对本发明的碳抑制剂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8]
陕西某选矿厂1996年建成投产,设计日处理矿石800t,实际日处理量 1200t,采用电位调控优先浮选法,主要产品为铅锌精矿。随着矿山开采中段逐 年下移,入选原矿品位降低,含碳量增高,铅精选作业富集大量碳质,不仅降 低了精矿品位,而且碳质吸附矿浆中的捕收剂,造成脱药现象,导致浮选工艺 紊乱,回收率下降,铅精矿品位在58.50%,回收率在86.63%。
[0039]
其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见表1,铅、锌物相分析结果分别见表2和表3。从 原矿化学分析及铅、锌物相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矿石为高碳低硫、锌高铅低 混合铅锌矿石。
[0040]
表1矿石多元素分析结果(%)
[0041]
元素pbznsc
有机c全
tfeco2sio2caomgoag*au*含量1.024.175.690.365.519.9520.328.914.862.4910.50.31
[0042]
注:“*”为g/t。
[0043]
表2铅物相分析结果(%)
[0044]
相别氧化铅硫化铅总铅含量0.160.820.98占有率19.5780.43100.00
[0045]
表3锌物相分析结果(%)
[0046]
相别氧化锌硫化锌总锌含量0.313.844.15占有率6.6093.40100.00
[0047]
原矿主要以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其次是白铅矿、菱锌矿、黄铜矿、黄铁 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石英、碳酸盐(白云石、方解石)、碳质等。银矿物主 要以辉银矿、深红银矿、银黝铜矿和自然银等形式存在,主要伴生于铅矿物中。 矿石的主要构造为条带状、微层状、团块状、网脉状、扁豆状、斑点状等。结 构有他形粒状、自形与半自形等,铅锌矿物属微粒-微细粒不规则嵌布类型。
[0048]
闪锌矿:分布最广、量最多,赋存于微石英岩中,单独存在或与方铅矿共 生,呈条带状、块状、侵染状、星点状产出,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粒径0.03-5mm, 颜色有浅棕黄色、棕色、深棕褐色和黑色。
[0049]
方铅矿:分布广泛,与闪锌矿的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但很不均匀。与闪锌 矿共生,呈条带状、斑杂状、团块状存在于铅锌矿体中,而与闪锌矿、黄铜矿、 黄铁矿共生的,赋存于各种蚀变岩体中,呈不规则的团块状和树枝状。方铅矿 颗粒较粗大,最大可达50mm,一般在0.1-5mm,半自形。
[0050]
银矿物:主要以类质同相及微细银矿物存在于方铅矿中,与铅关系最为密 切,几乎全部富集在铅精矿中。银的独立矿物含量甚微,主要有含铜自然银、 含铜辉银矿、银黝铜矿等。
[0051]
碳质:主要为无机碳,其次是少量的石墨,碳质主要呈鳞片状分布于各矿 物颗粒之间。
[0052]
该选矿厂的原生产工艺采用两个系列铅锌顺序优先浮选流程,在高碱性矿 浆中进行铅锌浮选,石灰为介质调整剂,其包括磨矿(粒度不大于0.074mm的 物料占72%左右)、铅浮选和锌浮选过程,最后得到铅精矿、锌精矿和尾矿, 工艺流程见图1,与现有技术中的浮选工艺类似,其技术指标见表4。
[0053]
表4技术指标(%)
[0054][0055]
本发明在原生产工艺的铅浮选过程中添加实施例5中的碳抑制剂,该碳抑 制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浮选剂50份、糖18份、有机酸4份和植物性染 料3份。该碳抑制剂具有抑制碳质脉石、碳酸盐脉石等矿物的作用,其对抑碳 提银、稳定泡沫、遏制跑槽、消除脱药和改善铅锌分选效果有很明显的作用, 该碳抑制剂可解决现有技术中碳抑制剂的抑碳效果较差,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用 量较大,生产成本高的问题。
[0056]
其中,所述铅浮选包括一次粗选、五次精选和三次扫选,五次精选分别为 铅精选ⅰ、铅精选ⅱ、铅精选ⅲ、铅精选ⅳ和铅精选

,所述铅精选ⅲ、铅精 选ⅳ和铅精选

均添加有碳抑制剂,相对于原矿,铅精选ⅲ、铅精选ⅳ和铅精 选

中碳抑制剂的添加量均为10-70g/t,铅精选ⅲ、铅精选ⅳ和铅精选

中碳 抑制剂的添加量相同,锌浮选的过程不改变。本发明在铅浮选作业开展了碳抑 制剂的用量试验,碳抑制剂总量用量分别为50g/t、100g/t、150g/t和200g/t, 试验工艺流程见图3。
[0057]
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碳抑制剂用量的增大,铅精矿品位有明显的提高,精 选作业泡沫颜色由黑色变为铅灰色,在用量为150g/t时,铅精矿品位和回收率 均处于较好水平。
[0058]
采用预先除碳与本发明的抑碳方案进行对比,预先除碳使用松醇油,铅浮 选作业前不添加捕收剂,只添加适量松醇油浮选碳质,减小碳在铅循环中的积 累。试验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试验结果见表5。
[0059]
表5预先除碳结果(%)
[0060][0061]
从以上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使用松醇油浮选预先除碳,可以提高铅精矿 品位,但是铅、锌金属损失较大。
[0062]
原因分析:在高碱石灰介质中,方铅矿表现出良好的可浮性。浮选预先除 碳过程中,必定会有部分细粒、易浮的方铅矿和闪锌矿进入到碳产品中,影响 铅锌的回收率。
[0063]
通过预先除碳和抑碳两种试验方案比较,抑碳的方案优于预先除碳的方案, 因此采用抑碳的方案进行生产实践,经过4个月的生产运行,浮选技术指标持 续向好,尤其是铅指标提升很明显,具体生产数据见表6。
[0064]
表6技术指标生产数据(%)
[0065][0066]
从生产数据中可以看出,铅精矿品位提高了16.76%,回收率提高了2.45%, 含银量提高了约300g/t;锌精矿品位提高了2.84%,回收率提高了0.43%。说 明碳抑制剂不仅抑碳效果很好,而且对共伴生银有很好地回收效果。
[0067]
经济效益分析:采用碳抑制剂抑碳浮选,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铅锌精 矿品位提高:销售价格增加和减少产品倒运量,每年可增加收入约156.50万元;
ꢀ⑵
铅金属回收率提高:每年可多回收金属量约39.90吨,每年可增加收入约 59.85万元;

共伴生银回收率提高:铅精矿含银量提高了300g/t,每年可多 回收银900kg,每年可增加收入约477万元。
[0068]
成本:碳抑制剂用量为150g/t,年消耗46.8吨,年成本约42.12万元。
[0069]
综合以上,每年可产生经济效益约651.23万元。
[0070]
本发明的具有以下优点:
[0071]

通过浮选预先除碳和浮选抑碳两种方案比较,浮选抑制碳质效果达到预 期,浮选作业添加碳抑制剂,没有影响铅锌浮选工艺,无需改变原浮选工艺和 药剂制度,可提高铅锌精矿的品质和回收率。
[0072]

碳抑制剂对抑碳提银、稳定泡沫、遏制跑槽、消除脱药和改善铅锌分选 效果有很明显的作用。
[0073]

铅锌浮选采用抑碳方案,有效解决了高碳质对铅锌矿浮选的影响,实现 了铅锌精矿产品一级品质,大幅提高了共伴生银回收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
[0074]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硫化铅锌矿物浮选碳抑制剂及工艺具有上述诸多 的优点,其较现有浮选工艺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而且较为实用,具有较高的 价值。
[0075]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例方式,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技术 构思,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的实施方式,均 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