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残膜回收机防缠绕挑膜装置的制 一种秧草收获机用电力驱动行走机构

底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2022-05-11 11:43:14 来源:中国专利 TAG:


1.本发明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底壳组件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2.空调在使用过程中,内部的蒸发器上会凝聚并滴落冷凝水,现有空调内设置有接水槽,但现有接水槽的水流路径较短,当蒸发器上出现较多冷凝水时,过多的冷凝水会聚集在排水口处,容易出现积水甚至溢水现象,影响产品的正常使用,且用户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底壳组件,能够防止空调出现溢水现象。
4.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底壳组件的空调器。
5.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底壳组件,包括:底壳;引水槽,设置于所述底壳上并开设有排水口;背部排水槽,设置于所述底壳上,所述背部排水槽的其中一端与所述引水槽相连通;第一后排水槽和第二后排水槽,均设置于所述底壳的后部,所述第一后排水槽远离所述引水槽的一端与所述背部排水槽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后排水槽的一端与所述引水槽相连通;第一前排水槽,设置于所述底壳的前部且与所述引水槽相连通;其中,所述第一后排水槽和所述第二后排水槽均可承接蒸发器后部的冷凝水,所述第一前排水槽可承接所述蒸发器前部的冷凝水。
6.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蒸发器前部的冷凝水可由底壳上的第一前排水槽承接,蒸发器后部的冷凝水可由底壳上的第一后排水槽和第二后排水槽承接,其中,第一后排水槽承接的冷凝水可通过背部排水槽流入引水槽内,并通过引水槽内的排水口排出,第二后排水槽承接的冷凝水可直接流入引水槽内,并同样通过排水口排出。当蒸发器上的冷凝水过多时,一部分冷凝水流入第一后排水槽内,另一部分冷凝水流入第二后排水槽内,通过设置背部排水槽,可增加第一后排水槽内冷凝水的水流路径的长度,可防止冷凝水过多时在排水口处聚集,进而可防止出现溢水现象。
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壳上的第二前排水槽,所述第一前排水槽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引水槽和所述第二前排水槽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二前排水槽的另一端与所述引水槽连通。
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前排水槽的容量大于所述第一前排水槽的容量。
9.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背部排水槽位于所述第一后排水槽和所述第二后排水槽的下方。
1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后排水槽由靠近所述引水槽的一端向远离所述引水槽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第二后排水槽由远离所述引水槽的一端向靠近所述引水槽的一端向下倾斜。
1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后排水槽上设置有封堵筋条,所述封堵筋条可封堵所述第一后排水槽靠近所述引水槽的一端。
1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第二后排水槽的侧方设置有多个溢流口,所述第二后排水槽通过所述溢流口与所述第一后排水槽连通。
1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后排水槽在具有所述溢流口的一侧设置有止挡筋,所述止挡筋能封堵部分所述第二后排水槽的截面。
14.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根据本发明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底壳组件,还包括空调器本体及设置于所述空调器本体内部的蒸发器,所述底壳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调器本体的下部,所述蒸发器下端的前表面贴合于所述第一前排水槽的内表面。
15.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蒸发器上聚集的冷凝水可分别从蒸发器前部和后部流下,其中,底壳组件可增加冷凝水的水流路径的长度,可防止冷凝水过多时在排水口处聚集,进而可防止出现溢水现象。
1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前排水槽上与所述蒸发器相贴合的内表面开设有多个盲槽,所述盲槽与所述第一前排水槽相连通,所述盲槽沿所述第一前排水槽的深度方向延伸至所述第一前排水槽的上表面。
17.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壳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壳组件其中一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蒸发器与底壳组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底壳组件另一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号:
26.底壳组件100;
27.底壳200;
28.引水槽300、排水口310;
29.背部排水槽400;
30.第一后排水槽500、封堵筋条510;
31.第二后排水槽600、溢流口610、止挡筋620;
32.第一前排水槽700、盲槽710;
33.第二前排水槽800;
34.蒸发器900。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6.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7.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8.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连通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9.参照图1至图6,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底壳组件100,可应用于空调室内机。具体地,底壳组件100包括底壳200和引水槽300,引水槽300上开设有排水口310,汇集于引水槽300内的冷凝水可从排水口310处通过管道等结构排出至空调外。设置于底壳200上的还有背部排水槽400、第一后排水槽500和第二后排水槽600。其中,背部排水槽4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后排水槽500远离引水槽300的一端及引水槽300相连通,同时,第二后排水槽600也与引水槽300相连通。空调蒸发器900前部流下的冷凝水可被设置于底壳200上的第一前排水槽700承接,蒸发器900后部流下的冷凝水可被第一后排水槽500及第二后排水槽600承接。当蒸发器900上的冷凝水过多时,一部分冷凝水可沿蒸发器900后部的前表面流下至第一后排水槽500内,另一部分冷凝水可沿蒸发器900后部的后表面流下至第二后排水槽600内。其中,第一后排水槽500内的水可通过背部排水槽400流至引水槽300内,并最终通过排水口310排出至空调外,第二后排水槽600内的水可直接流入引水槽300内,并最终通过排水口310排出至空调外。综上,由于第一后排水槽500内冷凝水的水流路径相较于第二后排水槽600内冷凝水的水流路径长,可在冷凝水较多时起到分流作用,并防止冷凝水过多地同时聚集于引水槽300内,可防止出现溢水现象。
40.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底壳200上还设置有第二前排水槽800,第二前排水槽800的一端与第一前排水槽700相连通,第二前排水槽800的另一端与引水槽300相连通,蒸发器900前部的前表面上的冷凝水可流入第一前排水槽700内,蒸发器900前部的后表面上的冷凝水可流入第二前排水槽800内,使得蒸发器900前部的冷凝水也可分别通过第一前排水槽700和第二前排水槽800分别进行导流。此外,当蒸发器900前部流下至第一前排水槽700内的冷凝水过多时,冷凝水可在第一前排水槽700内向靠近引水槽300一端流动并直接流入引水槽300内,也可向背离引水槽300的一端流动并经第二前排水槽800流入引水槽300内,同样可起到增加水流路径长度的效果,防止底壳200前部的冷凝水过多地同时聚集于引水槽300内。同理,当流入第二前排水槽800内的冷凝水过多时,冷凝水可在第二前排水槽800内向靠近引水槽300一端流动并直接流入引水槽300内,也可向背离引水槽300的一端流动并经第一前排水槽700流入引水槽300内。具体地,第一前排水槽700和/或第二前排水槽800可设置为中间高两端低的拱形,冷凝水进入第一前排水槽700内可顺势分成两路流动,一部分直接流入引水槽300,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前排水槽800流入引水槽300。
41.参照图2和图4,为了使得第二前排水槽800可以承接蒸发器900前部的后表面上的冷凝水,同时也可承接第一前排水槽700流入其内的冷凝水,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前排水槽800的容量需设置为大于第一前排水槽700的容量。
42.背部排水槽400可设置于第一后排水槽500及第二后排水槽600的侧方或下方。参照图2和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的背部排水槽400设置于第一后排水槽500和第二后排水槽600的下方,以减小底壳200在前后方向上占用的空间。此外,为了增大底壳200后部的导流量,可将背部排水槽400的容量设置为大于第一后排水槽500和第二后排水槽600,因为背部排水槽400在冷凝水量较大时需要承接第一后排水槽500内的全部冷凝水,以及第二后排水槽600内的部分冷凝水,将背部排水槽400的容量设置较大,可防止冷凝水在背部排水槽400处溢出。
43.参照图1和图3,引水槽300可设置于底壳200的端部,背部排水槽400、第一后排水槽500、第二后排水槽600、第一前排水槽700以及第二前排水槽800可均沿底壳100的长度方向设置,以增加可承接蒸发器900上冷凝水的面积。
44.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后排水槽500向背离引水槽300的方向向下倾斜,冷凝水可沿第一后排水槽500自动向背部排水槽400内流动;第二后排水槽600可向朝向引水槽300的方向向下倾斜,冷凝水可沿第二后排水槽600自动向引水槽300内流动。将第一后排水槽500及第二后排水槽600均设置成倾斜的状态,可以使得冷凝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即可实现自动流动,不会在第一后排水槽500或第二后排水槽600内积存。可以理解的是,背部排水槽400也可设置为朝向引水槽300倾斜,使得流入背部排水槽400内的冷凝水可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入引水槽300内。
45.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所示,虽然倾斜设置的第一后排水槽500内的冷凝水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沿朝向引水槽300方向流动,但在冷凝水较多时为防止冷凝水聚集,可在第一后排水槽500上靠近引水槽300的一端设置封堵筋条510,使得封堵筋条510可封堵第一后排水槽500的端部,进一步防止溢水情况的发生。需要说明的是,封堵筋条510可以是完全封堵第一后排水槽500的端部,也可以是部分封堵第一后排水槽500的端部,当然,在不会产生较多冷凝水的情况下也可不设置封堵筋条510结构。
46.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后排水槽600的侧方设置有多个溢流口610,多个溢流口610均可连通第一后排水槽500和第二后排水槽600。当第二后排水槽600内的冷凝水过多时,一部分冷凝水会通过倾斜设置的第二后排水槽600流入引水槽300,另一部分冷凝水会从部分或全部溢流口610处溢出并流入第一后排水槽500内,并依次通过第一后排水槽500及背部排水槽400流入引水槽300内。溢流口610可实现第一后排水槽500和第二后排水槽600的连通,可进一步实现冷凝水的分流,防止冷凝水在第二后排水槽600处产生溢水现象。
47.参照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后排水槽600上还设置有多个止挡筋620,止挡筋620可沿第二后排水槽600的截面方向设置,或与第二后排水槽600的截面方向呈一定角度设置,以封堵部分第二后排水槽600的截面。其中,第二后排水槽600截面方向即垂直于第二后排水槽600延伸方向的方向。由于蒸发器900上的冷凝水多会含有一些杂质灰尘,这些杂质灰尘同时聚集于排水口310处会阻塞排水口310,止挡筋620可封堵部分第二后排水槽600截面,即止挡筋620可止挡部分冷凝水中的杂质灰尘,使得这部分冷凝水及杂质灰尘可通过
第一后排水槽500及背部排水槽400流入引水槽300内,另一部分冷凝水及杂质灰尘会不受止挡筋620的止挡沿第二后排水槽600流入引水槽300。通过设置止挡筋620,可防止冷凝水中的杂质灰尘同时拥堵于排水口处310,实现了对冷凝水中杂质灰尘的分流。
48.参照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空调器,包括前述底壳组件100结构以及空调本体(图中未示出),蒸发器900设置于空调本体上,底壳组件100设置于空调本体的下部并位于蒸发器900的下方,其中,蒸发器900下端的前表面可贴合于第一前排水槽700的内表面。由于空调是通过风轮送风的,为了避免风轮送出的风会从蒸发器900与第一前排水槽700之间的缝隙流出,需要蒸发器900与第一前排水槽700相贴合。
49.可以理解的是,当蒸发器900与第一前排水槽700贴合后,蒸发器900前表面上流下的冷凝水无法聚集于第一前排水槽700内,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前排水槽700内与蒸发器900贴合的表面上开设有多个盲槽710,盲槽710不贯穿第一前排水槽700的侧面和底面并且与第一前排水槽700相连通,蒸发器900前表面流下的冷凝水可通过多个盲槽710流入第一前排水槽700内。具体地,盲槽710沿第一前排水槽700的深度方向延伸并贯穿第一前排水槽的上表面。
50.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1.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再多了解一些

本文用于企业家、创业者技术爱好者查询,结果仅供参考。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相关文献